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羡慕僧人的诗句

1.描写僧人的诗句

1、苦县光和尚骨立 唐 杜甫 《李潮八分小篆歌》2、和尚性好耍 宋 无名氏 《失调名》3、趁却闲和尚 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4、趁却闲和尚 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5、真天子生来不是和尚料 清 贾凫西 《木皮散人鼓词》6、天下老和尚 宋 释崇岳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7、呼为两个闲和尚 宋 释从瑾 《颂古三十八首》8、老和尚为谁没齿更穿龈 宋 释大观 《偈颂五十一首》9、水潦和尚不合吃马师一踏 宋 释道璨 《偈颂二十五首》10、堪笑水潦和尚 宋 释道璨 《偈颂二十五首》11、触忤和尚重解 宋 释道昌 《颂古五十七首》12、南岳让和尚 宋 释道颜 《颂古》13、和尚子 宋 释法薰 《偈倾一百三十三首》14、老和尚你和我知 宋 释法薰 《偈倾一百三十三首》15、天下老和尚罪过弥天 宋 释法薰 《偈颂六十八首》16、个是南岳让和尚 宋 释慧空 《颂古》17、者老和尚 宋 释妙伦 《偈颂八十五首》18、放过布袋和尚 宋 释如珙 《偈颂三十六首》19、烧著庐山罗汉院裹王和尚脚指头 宋 释师范 《偈颂一百四十一首》20、志公不是闲和尚 宋 释师范 《偈颂一百四十一首》21、庐山归宗和尚无端拭坏一双眼睛 宋 释师范 《偈颂一百四十一首》22、南岳让和尚 宋 释师范 《偈颂一百四十一首》23、广度和尚 宋 释师观 《偈颂七十六首》24、昔日翁和尚 宋 释惟一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25、和尚尊位如何 宋 释惟一 《颂古三十六首》26、汝逆和尚顺 宋 释印肃 《偈颂三十首》27、石头和尚草庵歌 宋 释印肃 《颂石头和尚草庵歌》28、非惟和尚同尘 宋 释原妙 《偈颂六十七首》29、百草头上闲和尚 宋 释正觉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30、百草头俱胝和尚 宋 释正觉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31、万迥和尚 宋 释正觉 《偈颂二百零五首》32、志公不是闲和尚 宋 释正觉 《偈颂二百零五首》33、却请和尚道 宋 释正觉 《偈颂二百零五首》34、尽大地老和尚 宋 释智朋 《偈倾一百六十九首》35、却请和尚道 宋 释重显 《颂一百则》36、和尚也并却 宋 释重显 《颂一百则》37、和尚有也未 宋 释重显 《颂一百则》38、还见芭蕉和尚麽 宋 释子益 《偈颂七十六首》39、志公不是闲和尚 宋 释宗杲 《偈颂一百六十首》40、宗禅和尚何分别 宋 宋太宗 《缘识》。

2.描写僧人的诗句

1,《题鹤林寺僧舍》唐代 李涉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译文:在游览寺院的时候,无意中与一位高僧闲聊了很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2,《听蜀僧濬弹琴》唐代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译文:蜀僧怀抱着绿绮琴,来自遥远的峨眉山。 3,《别山僧》唐代 李白 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泾溪。

译文:你是何处的名僧来到水西山,乘着扁舟而赏月,宿于泾溪。 4,《送僧南归》宋代 简长 振锡林烟断,添瓶涧月分。

重栖上方定,孤狖雪中闻。 译文:振动锡杖走入荒地,不免以涧水果腹,饥饿难忍。

你又回寺院练习禅定,听那孤独的猿猴雪中长鸣。 5,《饭覆釜山僧》唐代 王维 晚知清净理,日与人群疏。

将候远山僧,先期扫弊庐。 译文:晚上知道了清净的佛理,白天便远离人群。

等着远方覆釜山的僧人,预先打扫自己的房子。

3.描写僧人的句子

山下留别佛光和尚(白居易)劳师送我下山行,此别何人识此情。

我已七旬师九十,当知后会在他生。鸟窠和尚赞(白居易)形羸骨瘦久修行,一纳麻衣称道情。

曾结草庵倚碧树,天涯知有鸟窠名。赠鸟窠和尚诗(白居易)空门有路不知处,头白齿黄犹念经。

何年饮着声闻酒,迄至如今醉未醒。晚过盘石寺礼郑和尚(岑参)暂诣高僧话,来寻野寺孤。

岸花藏水碓,溪水映风炉。顶上巢新鹊,衣中带旧珠。

谈禅未得去,辍棹且踟蹰。赠袒肩和尚(杜荀鹤)山衣草屐染莓苔,双眼犹慵向俗开。

若比吾师居世上,何如野客卧岩隈?才闻锡杖离三楚,又说随缘向五台。乘醉吟诗问禅理,为谁须去为谁来?长芦夫和尚真赞(黄庭坚)松枯竹瘦,是其岁寒也。

山高水深,不可犯干也。取多国士,庄严此土,如陶家手也。

拂除方丈,置榻而坐,一不受也。首出万物,渊默雷吼,寂寥者之参也。

若夫以法界印,印毛印海,则惊僧繇而走巫咸也。哭柏岩和尚(贾岛)苔覆石床新,师曾占几春。

写留行道影,焚却坐禅身。塔院关松雪,经房锁隙尘。

自嫌双泪下,不是解空人。

4.描写和尚的诗词有哪些

1,《晚过盘石寺礼郑和尚》 唐代 岑参

暂诣高僧话,来寻野寺孤。岸花藏水碓,溪竹映风炉。

译文:忙里偷闲来和尊敬的郑大师谈禅,急忙的去寻找这座寺庙。乘船才能发现岸花覆盖着利用水力舂米的工具水碓,顺着水碓声寻去,岸边是一片竹林。

2,《哭柏岩和尚》 唐代 贾岛

苔覆石床新,师曾占几春。

译文:新鲜的青苔覆盖在石床上,师傅曾享受了几度春秋。

3,《送冽寺主之京迎禅和尚》 唐代 灵一

禅门居此地,瞻望在虚空。水国月未上,苍生如梦中。

译文:禅门坐落在这个地方,遥望着虚无缥缈的天空。水面上月亮还未升起,人生就像梦一场。

4,《赠景和尚院》 唐代 贯休

貌古眉如雪,看经二十霜。寻常对诗客,只劝疗心疮。

译文:容貌上眉毛像雪一样白了,看着像似经历了二十载。寻找经常能对诗之人,只想劝慰自己修复心伤。

5,《见杭州乌窠和尚后作》 唐代 白行简

白头居士对禅师,正是楞严三昧时。

译文:白发居士面对着禅师,正是坚固摄持诸法之三昧经书。

5.形容“和尚”的诗句有哪些

1、山下留别佛光和尚 (白居易) 劳师送我下山行,此别何人识此情。

我已七旬师九十,当知后会在他生。 2、鸟窠和尚赞 (白居易) 形羸骨瘦久修行,一纳麻衣称道情。

曾结草庵倚碧树,天涯知有鸟窠名。 3、赠鸟窠和尚诗 (白居易) 空门有路不知处,头白齿黄犹念经。

何年饮着声闻酒,迄至如今醉未醒。 4、晚过盘石寺礼郑和尚 (岑参) 暂诣高僧话,来寻野寺孤。

岸花藏水碓,溪水映风炉。 顶上巢新鹊,衣中带旧珠。

谈禅未得去,辍棹且踟蹰。 5、赠袒肩和尚 (杜荀鹤) 山衣草屐染莓苔,双眼犹慵向俗开。

若比吾师居世上, 何如野客卧岩隈?才闻锡杖离三楚,又说随缘向五台。 乘醉吟诗问禅理,为谁须去为谁来? 1、法海和尚是个道貌岸然的人物。

2、电影里的那位老和尚,武艺精湛,盖世无双。 3、和尚们过着清心寡欲的生活。

3、造句 网(在线造句词典)-造句大全,几千词语的造句供您参考哦! 4、小和尚恍然大悟,不再生气了。 5、你这几句话,让人大惑不解,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6、和尚由于罪孽深重,在阴问遭受了刀砍锯断的惩罚。 7、人活着要有理想,有作为,切不可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

8、这时一个小和尚来到棋局前只见他一身纳衣一尘不染,面对令众人眼花缭乱的棋局露出了迥然不同的神色。 9、和尚的脑袋,真是寸草不生! 10、老和尚一席话犹如当头棒喝,他幡然悔悟。

11、这个人向来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难堪重任。 12、你说这没头没脑的话,是啥意思,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13、花和尚鲁智深性情暴躁,遇到不平之事,不由分说,举拳便打。 14、古代和尚学经,多半靠师傅口传心授。

15、在唐代的中国,和尚是普通民众崇拜的偶像,僧侣之间追求佛法的的修为,追求品德学识的修养,他们不以貌取人,注重以德服人,基于这种氛围许多得道高僧应运而生,比如,玄奘便是众所周知的唐僧。

6.描写"僧人"的句子

1、因为采取直入本质的方式,所以佛教浩如烟海的被历代僧人研习,但并不拘泥,故中国的佛教的门派之间没有发生激烈的矛盾冲突,而这正合乎儒家哲学的中庸之道。

2、为了补偏救弊,为佛教争得更大发展空间,北宋僧人契嵩在融合儒释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他选择以"孝"为突破口,对佛教的孝道思想进行了新的诠释,力图找到佛教与儒家思想的契合点。 3、一位省级高官站在一个三层朝拜大厅上,宣布一位本地僧人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西藏喇嘛的转世。

4、韦驮菩萨住在前殿,每天看着僧人们往来背水,深为他们的坚韧不拔所感动,发心要帮信陡们解决吃水困难。 5、年迈的僧人双目已盲,却带着佛学律法和天朝繁华远渡重洋,以慈悲的心情,普度海那边的芸芸众生。

羽无双 6、僧人安排孩子和一位有经验的拳击手进行擂台赛. 7、真正的佛法不是寺院、佛像、供养僧人托钵的食物或是仪式. 8、“服务型法术僧人”形象,缺乏佛教色彩;“斗法型法术僧人”形象,只是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矛盾斗争中失败的象征。 9、这僧人懂些巫术,为人凶恶,死后葬在鲁昂附近波什维尔地方的圣乔治修道院,他坟上竟生了些癞虾蟆。

10、洛阳永宁寺塔为当年西域僧人也赞叹不已.其塔基近年得到了清理. 11、它包举了二百五十七个僧人,是佛教史上的重要著作。 12、僧人不守戒律、与人斗殴、娶妻生子、鱼肉百姓,遭到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

13、地震次日,贡噶活佛就率领280名僧人从紧邻玉树的四川甘孜州德格县赶到灾区。 14、有的女人落发当尼姑,有的汉子落发当僧人,也有人出假证当骗子! 15、停中有流浪僧人独宿,夜间看市内灯火一定很美。

16、盲者缓缓地问僧人说:“你是否因为夜色漆黑而被其他人碰撞过?”。 17、印度僧人达摩东渡来华,带来了印度传统的禅法。

18、三个月后,孩子的父亲来了。僧人安排孩子和一位有经验的拳击手进行擂台赛。

19、后来僧人跟他解释,方知这是潮信。

7.跪求著名僧人所写诗词及赏析

春晚书山家屋壁·唐代僧人贯休 柴门寂寂黍饭馨, 山家烟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 小儿啼索树上莺。赏析:柴门内外静悄悄的,缕缕炊烟,冉冉上升;一阵阵黄米饭的香味,扑鼻而来;一场春雨过后,不违农时的农夫自然要抢墒春耕,所以“柴门”也就显得“寂寂”了。

由此亦可见,“春雨”下得及时,天晴得及时,农夫抢墒也及时,不言喜雨,而喜雨之情自见。后两句写庭院中,水气迷蒙,宛若给庭花披上了轻纱,看不分明;山野间,“泠泠”的流水,是那么清脆悦耳;躲进巢避雨的鸟儿,又飞上枝头,吱吱喳喳,快活地唱起歌来;一个小孩走出柴门啼哭着要捕捉鸟儿玩耍。

这一切正都是写春雨晴后的景色和喜雨之情。且不说蒙蒙的景色与泠泠的水声,单说树上莺。

树上莺尚且如此欢腾聒噪,逗得小儿啼索不休,更可想见大田里农夫抢耕的情景了。晚春是山家大忙的季节,然而诗人却只字不言农忙而着墨于写宁静,由宁静中见农忙。

晚春又是多雨的季节,春雨过后喜悦的心情是农民普遍的心情,诗人妙在不写人,不写情,单写景,由景及人,由景及情。这样写,既紧扣了晚春的特色,又称得上短而精。

方东树谓“小诗精深,短章酝藉”,方是好诗。这诗在艺术上的一个特色,就是它写得短而精,浅而深,景中有情,景外有人,于“澹中藏美丽”(薛雪《一瓢诗话》),于静处露生机。

绝句·南宋僧人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赏析: 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 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 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默默无言地扶人前行,给人以亲切感,安全感, 使这位老和尚 游兴大涨,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

桥东和桥西, 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 "东",有些时候便是"春"的同义词,譬如春神称作东君, 东风专指春风。

诗人过桥东行,正好有东风迎面吹来,无论西行、北行、南行, 都没有这样的诗意。 诗的后两句尤为精彩:"杏花雨",早春的雨"杨柳风", 早春的风。

这样说比"细雨"、"和风"更有美感,更富於画意。 杨柳枝随风荡漾,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印象称早春时的雨为"杏花雨", 与称夏初的雨为"黄梅雨",道理正好相同。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南宋初年,大诗人陆游已将杏花和春雨联系起来。 "沾衣欲湿",用衣裳似湿未湿来形容初春细雨似有若无, 更见得体察之精微,描模之细腻。

试想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 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 这是怎样不耐心惬意的春日远足啊! 有人不免要想,老和尚这样兴致勃勃地走下去,游赏下去, 到他想起应该归去的时候,怕要体力不支,连藜杖也扶他不动了吧?不必多虑。 诗的首句说:"古木阴中系短篷。

"短篷不就是小船吗? 老和尚原是乘小船沿溪水而来,那小船偏激在溪水边老树下,正待他解缆回寺呢。 十诫诗·六世达赖仓央嘉措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赏析:这首诗写出了一种痛苦而且凄美的爱情,描绘出了在爱情之中沉沦缱绻的一对爱人的情思和愁绪,复杂的心理变化让这种真实忧郁的爱情更加让人心口微痛。

明明爱到深处,却逼迫让自己一刀两断的痛,那种极致淡漠的压抑近乎绝情的态度带着的对尊严的保留和对爱情的尊重……都在这首诗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朴素简单的文字带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如果没有相见怎会陷入爱河不能自拔,理性的清醒的语言中带着压抑的痛苦,与恋人分离的痛苦甚至让自己否决了邂逅带来的快乐,这种深沉的爱意和不能自拔的迷茫,更衬托出爱情的坚如磐石不可动摇。 “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爱情是心灵上的交流,相知之后方知知己,当心灵覆叠与重合,心心相印的默契带来的爱情将是温暖而贴心的。会把恋人放在心头一遍遍思量着,会把爱情在心中一遍遍重温着,这种傻傻的想念一旦失去就就像失去了依托。

于是后悔着相知,后悔着深爱,只因失去所爱之后的痛苦无法承受。 “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十指相扣,死生契阔,那些默默的陪伴赐予的爱情,足够滋润心灵,让我们感激它的慷慨。然而一旦分离,心口的温暖无法补偿带来的失落,足够让人心碎垂泪。

欠下的那些温暖的陪伴,在分离之后终究无法偿还。恨人事无常,到底只能暗自神伤。

“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那一段珍惜,那一段情意所留下的痕迹是怎样也无法抹除的,因为爱到深处爱到酴醾,当分离之后只剩下了故人的回忆,在一遍遍重温回忆。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