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赞美宋瓷的名诗句赠昊十九 明·樊玉衡 宣窑簿甚永窑厚, 天下知名昊十九; 更有小诗清动人, 匡庐山下重回首。 白玉金边素瓷胎 清·弘历(乾隆皇帝) 白玉金边素瓷胎, 雕龙描凤巧安排; 玲珑剔透万般好, 静中见动青山来。 题宣德宝石红釉碗 清·弘历(乾隆皇帝) 雨过脚云婪屋垂, 夕阳孤婺照飞时;泥澄铁镞丹砂染, 此碗陶成色肖之。 咏宣窑霁红瓶 清·弘历(乾隆皇帝) 晕如雨后霁霞红, 出火还加微炙工; 世上朱砂非所拟, 西方宝石致难同。 插花应使花羞色, 比画翻嗤更是空。 年窑墨注歌 清·查俭堂 国朝陶瓷美无匹, 尔来年窑称第一。 不让汝定官歌均, 何况永乐之坯宣德质?戏紫蘅中丞 清·许谨斋 宣成陶器夸前朝,收藏价比璆琳高。元精融冶三百载,迩来杰出推郎窑。 郎窑本以中丞名,中丞嗜古衡览精。网罗法物供品藻,三千年内纷纵横。 范金合土陶最古,虞夏商周谁复数。约略官均定汝柴,零落人间搜出土。 中丞嗜古得遗意,政治余闲呈艺可。雨过天青红琢玉,贡之廊庙光鸿钧。 景德镇神游 美·郎菲罗 偶作飞鸟来此地,景德镇上望无余。俯看全境如焚火,三千炉灶一齐熏。 充满天际如浓雾,喷烟不断转如轮。苍黄光彩凝画笔,朵朵化去作红云。 重临镇厂感赋志事 清·唐英 重来古镇匪夷想,粤海浑如觉梦乡。山面水心无改换,人情物态有存亡。 依然商贾千方集,仍见陶烟五色长。童叟道旁争识认, 须眉虽老未颓唐。 丁峁仲冬返洵阳,留别珠山陶署 清·唐英 廿载须眉江上翁,渔滨栖息故乡同。马鞍山碧里村雨,鸭尾船轻昌水风。鬼儡丰神箫鼓外,报酬事业榷陶中。霜清使节洵阳道,枫意如春万树红。 2.描写瓷器的句子1、我是一尊传世的青花瓷!我是泥土和清水的凝合,是釉料与烈火的升华,是唯美与坚强的交融。 毛笔在宣纸上走出笔锋的浓淡,瓶身的釉料染成浓艳的牡丹,高远宁静的泼墨山水轻轻地绘在我身上,镂花的香炉升起的檀香的白烟萦绕在我的周围。我就是这样,富有灵气的出生。 那似乎是诗人在用妙言佳词制造一个梦,一个轻柔飘逸的美梦,正是那些唯美与浪漫让我拥有了注定不一样的命运。2、执一盏茶,细品,面对着素白玉胚的青花瓷,我的思绪开始瓢远。 素白玉胚如你素面无华,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侧锋勾勒的玄青色牡丹如你回眸一顾的盈盈笑靥,含蓄美丽如含苞未放的花蕾。 3、先是一个瓶子,一只碗……一个个典雅的瓷器从方文山的歌词里跳出来,浮现在我的眼前。原本雪白的瓷胚上,慢慢现出了一朵朵,一束束簇拥的青花,它们尽情地盛开在素胚上,它们生长地很快,一片连着一片,将整块素胚快占满了,只留下一点点空隙,青色的牡丹,青色的葫芦叶,无风却飞扬着张开怀抱,迎接我惊诧的目光。 牡丹的花瓣慵懒地张开着,花藤拥抱着牡丹,小小的牡丹叶随水波轻轻荡漾,在静止的青花瓷瓶上,飞扬着、轻舞着、荡漾着。 3.【【【求助】】】关于瓷器的诗句宜兴窑与诗 和梅公仪赏茶 宋·欧阳修 寒侵病骨惟思睡, 花落春愁未解醒。 喜共紫瓯吟且酌, 羡君潇洒有余情。 煎茶诗 宋·苏轼 活水还将活火烹, 自临钓合吸深情。 大飘贮月归春瓮, 小勺分江入夜瓶。 茶雨已翻煎处脚, 松风犹作泻时声。 本能饱食禁三碗, 卧听江城长短更。 某伯子惠虎丘茗谢之 明·徐渭 虎丘春茗妙烘蒸, 七碗何愁不上升。 青箬旧封题谷雨, 紫砂新罐买宜兴。 却从梅月横三弄, 细搅松风灺一灯。 合向吴侬彤管说, 好将书上玉壶冰。 咏紫砂壶 清·高江村 规制古朴复细腻, 轻便可入筠笼携。 山家雅供称第一, 清泉好瀹三春荑。 清铭自制清 ·郑板桥 嘴尖肚大耳偏高, 才免饥寒便自豪。 量小不堪容大物, 两三寸水起波涛。 赞邵大亨所制鱼化龙壶 民国·李景康 紫砂莹润如和玉, 香雾纷藤茗初熟。 七碗能生两腋风, 一杯尽解炎方溽。 壶兮壶兮出谁手, 鬼斧神工原不朽。 我爱紫砂无釉彩 高庄 我爱紫砂无釉彩, 相见如人披肝胆。 不靠衣衫扶身价, 唯依本质令人爱。 陶宝肖象歌为冯本卿金吾作 林古度(茂之) 昔贤制器巧含朴, 规仿尊壶从古博。 我明供春时大彬, 量齐水火抟埴作。 作者已往嗟滥觞, 不循月令仲冬良。 荆溪陶飞司陶复, 泥砂贵重如珩璜。 世间茶具称为首, 玩赏楷模在人手。 粉锡型模莫与争, 素瓷斟酌长相偶。 义取炎凉无变更, 能使茶汤气永清。 动则禁持慎捧执, 久且色泽生光明。 近闻复有友泉子, 雅式精工而继美。 常教春茗注山泉, 不比瓶儡罄时耻。 以兹珍赏向东吴, 胜却方平众玉壶。 癖好收藏阮光禄, 割爱举赠冯金吾。 金吾得之喜绝倒, 写图锡名曰陶宝。 一时咏赞如勒铭, 直似千年鼎彝好。 陶器行赠陈鸣远 汪文柏(季青) 荆溪陶器古所无, 问谁作者时与徐。 泥沙入手经抟埴, 光色便与寻常殊。 后来多众工, 摹仿皆雷同。 陈生一出发巧思, 远与二子相争雄。 茶具方圆新制作, 石泉槐火尘松风。 我初不识生, 阿髯尺素来相通。 赠我双卮颇殊状, 宛似红梅岭头放。 平生嗜酒兼好奇, 以此饮之神益王。 倾银注玉徒纷纷, 断木岂意青黄文。 厂盒宣炉留款识, 香奁药碗生氤氲。 吁嗟乎人间珠玉安足取, 岂知羡溪头一丸土。 君不见轮扁当年老斫轮, 又不见梓庆削炉如有神。 古者技巧能几人, 陈生陈兮绝伦。 4.描写瓷器的诗词质韫珠光堪作鉴,纹镂花鸟具传神 盛得朱樱千万颗,满盘琥珀为生辉。 细纹如拟冰之裂, 在玉壶中可并肩。 青白釉传色泽美,方圆形似器容珠 色自粉青泯火气,纹犹鳝血裂冰肤 陶冶新平肇汉唐,宋明瓷夺宝珠光。 鲜明艳似美人霁,热烈真如火焰红。 何止珠山留劲腕,早传春色满人间 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 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何年碧像灵岩栖,踏碎琼瑶尽作泥。烨烨宝光开佛土,晶晶白气压丹梯--明.陈凤鸣 你自己找找吧 5.有关陶瓷 瓷器的古诗名句、越多越好、速度啦1、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越窑的青瓷 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邢窑白瓷 3、我爱紫砂无釉彩 高庄 我爱紫砂无釉彩, 相见如人披肝胆。 不靠衣衫扶身价, 唯依本质令人爱。 4、陶宝肖象歌为冯本卿金吾作 林古度(茂之) 昔贤制器巧含朴, 规仿尊壶从古博。 我明供春时大彬, 量齐水火抟埴作。 作者已往嗟滥觞, 不循月令仲冬良。 荆溪陶飞司陶复, 泥砂贵重如珩璜。 世间茶具称为首, 玩赏楷模在人手。 粉锡型模莫与争, 素瓷斟酌长相偶。 义取炎凉无变更, 能使茶汤气永清。 动则禁持慎捧执, 久且色泽生光明。 近闻复有友泉子, 雅式精工而继美。 常教春茗注山泉, 不比瓶儡罄时耻。 以兹珍赏向东吴, 胜却方平众玉壶。 癖好收藏阮光禄, 割爱举赠冯金吾。 金吾得之喜绝倒, 写图锡名曰陶宝。 一时咏赞如勒铭, 直似千年鼎彝好。 5、窑民行 清·沈嘉徴 景德产佳瓷, 产瓷不产手; 工匠来八方, 器成天下走。 陶业活多人, 业不与时偶; 富户利生财, 穷工身鍸口。 食指万家烟, 中外贾客薮; 坯房蚁蛭多, 陶火烛牛斗。 都会罕比雄, 浮色抵一拇。 扩展资料: 1、陶瓷,英语:china。 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 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古人称陶瓷为瓯。 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 2陶瓷的发展史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陶瓷的发明和发展更具有独特的意义,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有着不同艺术风格和不同技术特点。 3、英文中的"china"既有中国的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就是"陶瓷的故乡"。早在欧洲人掌握瓷器制造技术一千多年前,汉族就已经制造出很精美的陶瓷。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陶器的国家之一,而中国瓷器因其极高的实用性和艺术性而备受世人的推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陶瓷。 6.赞美宋瓷的诗词赠昊十九明·樊玉衡宣窑簿甚永窑厚, 天下知名昊十九;更有小诗清动人, 匡庐山下重回首.白玉金边素瓷胎清·弘历(乾隆皇帝)白玉金边素瓷胎, 雕龙描凤巧安排;玲珑剔透万般好, 静中见动青山来.题宣德宝石红釉碗清·弘历(乾隆皇帝)雨过脚云婪屋垂, 夕阳孤婺照飞时;泥澄铁镞丹砂染, 此碗陶成色肖之.咏宣窑霁红瓶清·弘历(乾隆皇帝)晕如雨后霁霞红, 出火还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拟, 西方宝石致难同.插花应使花羞色, 比画翻嗤更是空.年窑墨注歌 清·查俭堂国朝陶瓷美无匹, 尔来年窑称第一.不让汝定官歌均, 何况永乐之坯宣德质?戏紫蘅中丞 清·许谨斋宣成陶器夸前朝,收藏价比璆琳高.元精融冶三百载,迩来杰出推郎窑.郎窑本以中丞名,中丞嗜古衡览精.网罗法物供品藻,三千年内纷纵横.范金合土陶最古,虞夏商周谁复数.约略官均定汝柴,零落人间搜出土.中丞嗜古得遗意,政治余闲呈艺可.雨过天青红琢玉,贡之廊庙光鸿钧.景德镇神游 美·郎菲罗偶作飞鸟来此地,景德镇上望无余.俯看全境如焚火,三千炉灶一齐熏.充满天际如浓雾,喷烟不断转如轮.苍黄光彩凝画笔,朵朵化去作红云.重临镇厂感赋志事 清·唐英重来古镇匪夷想,粤海浑如觉梦乡.山面水心无改换,人情物态有存亡.依然商贾千方集,仍见陶烟五色长.童叟道旁争识认, 须眉虽老未颓唐.丁峁仲冬返洵阳,留别珠山陶署 清·唐英廿载须眉江上翁,渔滨栖息故乡同.马鞍山碧里村雨,鸭尾船轻昌水风.鬼儡丰神箫鼓外,报酬事业榷陶中.霜清使节洵阳道,枫意如春万树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