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山并且带有山名的诗句有哪些1、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题西林壁》) 2、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3、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南朝宋.陶渊明.《归园田居》) 4、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唐.李白.《独坐敬亭山》) 5、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唐.李白.《关山月》) 6、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唐.王维.《鹿柴》)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唐.杜甫.《春望》)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 9、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10、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唐.柳宗元.《江雪》)。 2.描写山的诗句有哪些(10首)作者朝代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 3.带山字的诗句有哪些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4.带有山字的诗词诗句如下: 1、《辋川集·鹿柴》 唐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春庄》 唐 王勃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 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 3、《赠韦穆十八》 唐 王维 与君青眼客,共有白云心。 不向东山去,日令春草深。 4、《辋川集·华子冈》 唐 王维 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 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 5、《阙题二首 》 唐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诗句拓展: 1、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唐 王维 【辋川集·鹿柴】 2、秋山敛馀照,飞鸟逐前侣。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唐 王维 【辋川集·木兰柴】 3、结实红且绿,复如花更开。山中傥留客,置此芙蓉杯。——唐 王维 【辋川集·茱萸沜】 4、仄径荫宫槐,幽阴多绿苔。应门但迎扫,畏有山僧来。 ——唐 王维 【辋川集·宫槐陌】 5、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唐 王维 【辋川集·欹湖】 6、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唐 王维 【辋川集·辛夷坞】 7、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 王维 【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鸟鸣涧】 8、淼淼寒流广,苍苍秋雨晦。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 ——唐 王维 【答裴迪辋口遇雨忆终南山之作】 9、山中多法侣,禅诵自为群。城郭遥相望,唯应见白云。——唐 王维 【山中寄诸弟妹】 10、与君青眼客,共有白云心。不向东山去,日令春草深。 ——唐 王维 【赠韦穆十八】 11、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唐 王维 【送别(一作山中送别,一作送友)】 12、依迟动车马,惆怅出松萝。忍别青山去,其如绿水何。 ——唐 王维 【别辋川别业】 5.带山字的诗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满江红·写怀》 宋·岳飞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满江红·写怀》 宋·岳飞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 木兰辞》 南北朝·佚名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 / 木兰辞》 南北朝·佚名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 唐·杜甫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 近代·**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沁园春·雪》 近代·**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沁园春·雪》 近代·**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长恨歌》 唐·白居易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长恨歌》 唐·白居易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长恨歌》 唐·白居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山有木兮木有枝《越人歌》 先秦·佚名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 / 碣石篇》 汉·曹操山下兰芽短浸溪《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苏轼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 唐·王维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唐·李商隐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力拔山兮气盖世《垓下歌》 汉·项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唐·杜甫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苏轼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送友人》 唐·李白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山映斜阳天接水《苏幕遮·怀旧》 宋·范仲淹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石灰吟》 明·于谦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唐·李白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竹石》 清·郑板桥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长相思·山一程》 清·纳兰性德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清·纳兰性德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短歌行》 魏晋·曹操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其五》 魏晋·陶渊明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唐·杜牧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卖炭翁》 唐·白居易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 宋·翁卷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沁园春·长沙》 现代·**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沁园春·长沙》 现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王之涣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 唐·王维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归园田居·其三》 魏晋·陶渊明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山中》 唐·王勃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山行》 唐·杜牧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难》 唐·李白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蜀道难》 唐·李白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 唐·刘禹锡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忆江南词三首》 唐·白居易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唐·李白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 唐·张继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唐·张志和岂无山歌与村笛《琵琶行 / 琵琶引》 唐·白居易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宋·王安石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定风波·三月七日》 宋·苏轼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 唐·李白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题临安邸》 宋·林升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 唐·杜甫山长水阔知何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宋·晏殊山盟虽在,锦书难托《钗头凤·红酥手》 宋·陆游远。 6.描写“山”的古诗有什么名 山 诗 鉴 赏 平都山 陆游 名山近江步,蜡屐得修行。 奔鹿冲人过,藏丹彻夜明。 唐碑多断蚀,梁殿半欹倾。 洞口云常涌,檐牙柏再荣。 行逢负笼客,卧听送船声。 平都观 范成大 神仙得者王方平, 谁其继之阴长生。 飘然空飞五云屏, 上宾寥阳留玉京。 石炉丹气常夜鸣, 龙光万柏森年龄。 峡山逼侧泯江旋, 洞口福地古所铭。 云有北阴神帝庭, 太阴黑簿囚鬼灵。 自从仙都起岩扃, 高霞流电飞伏精。 晖景下堕烁九冰, 塞绝苦道升无形, 至今台殿栖岑屏, 隋污唐垩留丹青。 上仙怪寄溪如清, 瑶池仙杖纷娉婷。 琅敖赴节锵欲鸣, 我来秋暑如炊蒸。 汗流吁气衣枯藤, 摩挲众迹不暇评。 聊记梗概知吾曾。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人,南宋著名诗人。 他受禅学影响颇深, 故部分诗流露出虚无寂灭的思想。范成大二十九岁中进士,任过秘书省正字,吏部员外郎等职。 南宋年间 (公元1175年),范成大任成都路安抚使时,来丰都视察,登游平都观,留题下诗。 (注释)(1)平都观:即今“天子殿”。 (2)吏部员外郎:吏部,隋唐以后,中枢(中央)设六部,吏 部是其中之一。其职能是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升降、调动、考核等事务。 员外郎,部内分司,司的长官 为郎中,郎中以下有员外郎,是郎中的付职。吏部员外郎,即吏部郎中的付手。 (3)屏,古代贵族妇女 所乘有帷幕的车。(4)旋,水流回旋。 (5)扃,音卷,门。上闩,关门。 (6)琅敖,古乐器名。(7) 玉京:道教称天帝所居之处,也指帝都。 (8)寥阳,指寥阳殿,今称奈河桥。(9)成都路安抚使,南宋 时,将全国设十六路,四川当时叫成都路。 安抚使,宋代一官名。 题平都山 苏轼 足蹑平都古洞天, 此身不觉到云间。 抬眸四顾乾坤阔, 日月星辰任我攀。 平都天下古名山, 自信山中岁月闲。 午梦任随鸠唤觉, 早朝又听鹿催班。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北宋文学家。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 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但也有些作品表现 出保守的政治观点和消极情绪。 宋仁宗嘉佑年间,苏轼考取进士,做过翰林学士。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 ,苏轼自成都去汴京(今开封),途经丰都,写下“平都山”等诗。 (注释) (1)平都山:据《丰都县志》载:“治东北一里。石径萦纡,林木幽秀,梵宇层出。 旧志谓平 都福地,紫府真仙之居。汉仙人阴长生、王方平炼形于此。 传麻姑过之有留题绝句。”后人依据苏轼“平 都天下古名山”这句诗,渐改平都山为“名山”,一直沿用至今。 (2)蹑:踩、踏的意思。(3)眸:音 木,泛指眼睛。 (4)乾坤:《周易》中的两个卦名,指阴阳两种对立势力。此引申为天地的代称。 平都山 苏轼 山前江水流浩浩, 山上苍苍松柏老。 舟中行客去纷纷, 古今换易如秋草。 空山楼观何峥嵘, 真人王远阴长生。 飞符御气朝百灵, 悟道不复诵黄庭。 龙车虎驾来下迎, 去如旋风搏紫清。 真人厌世不回顾, 世间生死如朝暮。 学仙度世岂无人, 餐霞绝粒常辛苦。 安得独从逍遥君, 冷然乘风驾浮云。 超世无有我独存。 (注释) (1)峥嵘:高峻貌。 (2)黄庭:指《黄庭经》,道教经名。内容是七言歌决,讲说道 家养生修炼的道理。 (3)度世:旧谓脱离现世。(4)逍遥:优游自得貌。 仙都山鹿 苏轼 日月何促促, 尘世苦拘束。 仙子去无踪, 故山遗白鹿。 仙人已去鹿无家, 孤栖怅望层城霞。 至今闻有游洞客, 夜来江市叫平沙。 长松千树风萧瑟, 仙宫去人无咫尺。 夜鸣白鹿安在哉, 满山秋草无形迹。 (注释)(1)怅望:怅然怀想。(2)萧瑟:树木被风吹指所发的声音。 (3)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平都山留题 吕洞宾 盂兰清晓过平都, 天下名山所不如。 两口单行人不识, 王阴空使马蹄虚。 一鸣白鸟出青城, 再谒王阴二友人。 口口惟思三岛好, 抬眸已过洞庭春。 (作者简介) 吕洞宾,又名吕纯阳(793-?),相传为唐京兆人。 唐朝会昌中,两举进士不弟, 浪游江湖,遇钟离权授以丹诀,时年六十四岁。曾隐居终南山等地修道,后游历各地,自称回道人, 俗传为八仙之一。 还说他曾在江淮斩蛟、岳阳弄鹤、客店醉酒等。 (注释) (1)盂兰:指盂兰盆会,佛教仪式。 每逢夏历七月十五日,佛教徒为追荐祖先所举行。 盂兰盆是梵文的译音,意译为“救倒悬”。 (2)三岛:《汉书.郊礼志上》:“自威、宣、燕、燕昭使人入海,求逢莱、方丈、瀛洲,此三种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后用三岛来泛指想象中的 仙境。 题仙都观 杜光庭 往岁真人朝玉皇, 四真三代住繁阳。 初开九鼎丹华熟, 继蹑五云天路长。 烟锁翠岚迷旧隐, 池凝寒镜贮秋光, 时来白鹿岩前后, 应许潜通不死乡。 (作者简介) 杜光庭(850-933),唐末五代诗人,处州缙云(今浙江人)人,咸通中举进士不 弟,入天台山修道,仕唐为内供奉。 避乱入蜀,事王建父子,官至议大夫,赐呈“传真天师”。晚 年隐居青城山,号东瀛子,能诗善文。 (注释) (1)仙都观:即现在的“天子殿”。观宇建宇唐代,唐代名“仙都观”,宋代名“景德 观”,也称“白鹤观”、“耀灵殿”。 (2)四真:佛教基本教义之一,指释迦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