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古人描写婴儿诗句

1.古代描写小孩子的句子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 艇:船。

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一道:一路。

撑:撑船,用篙使船前进。 小娃:小孩儿。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开:分开。

[作者资料]: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

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

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 “古歌旧曲君休听, 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

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译文]: 天真活泼的农村儿童,他们撑着一只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莲花。

回来的时候,他们不懂怎样掩盖留下的踪迹,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留下了一道道清清楚楚的水路。暴露了自己的行踪~~ [简析] 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将一“偷莲 ”小童的憨态描绘得惟妙惟肖.诗中最传神的当是“不解藏踪迹”一句,写尽小童顽皮、纯 真情态。

风鸢图诗(其一) 徐渭 柳条搓线絮搓棉, 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 带将儿辈上青天。

一 作者简介 徐渭(公元1521—1593),字文长,号青藤山人。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

明代著名的艺术家。早年参加乡试,屡试不第;中年做过浙闵总督胡宗宪的幕客,曾为对抗倭寇的军事出谋划策。

但由於徐渭嫉恶如仇,鄙视权贵,导致他一生穷困潦倒,甚至一度发狂,到了晚年只能靠变卖书画度日。他在书法、绘画、诗文、戏曲等多方面都有很高的造旨。

他的画自成一家,尤其擅长花鸟,据史料载,近代花鸟画中流行的润笔写意的泼墨画法,就是从他开始发展起来的。他的诗文不落窠臼,所作戏曲论著、杂剧,亦有不少超越前人见解和打破陈规之处。

二 背景资料 相传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二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的哲学家墨翟制造的。他在鲁山(今山东省潍县境内)因为看到老鹰在空中盘旋,因而有了制造风筝的念头,但他制造风筝的过程并不顺利。

他研究试制了三年,终於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后来墨翟把制风筝的事业传给了他的学生公输班(也称鲁班),鲁班根据墨翟的理想和设计,用竹子做风筝。

鲁班把竹子劈开削光滑,用火烤弯曲,做成了喜鹊的样子,称为「木鹊」,在空中飞翔达三天之久。风筝后来应用於军事上,用来探测敌方的阵地。

唐代以后它的用途开始向娱乐方面转化。到了明清,民间逐渐形成风俗,清明节这天人们把风筝放得高而远,然后将风筝线割断,让风筝随风飘去,意思是把一年来积下的「郁闷之气」彻底放出去,祈求在一年中消除疾病。

徐渭晚年穷困潦倒,主要以卖画为生。「风鸢」是他晚年常作的绘画题材之一,他曾画了大量的《风鸢图》,并有题诗。

这类《风鸢图诗》现存三十多首,这里所选的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首。他通过对小孩子放风筝的描述,把未来的希望和寄托倾注到儿童身上,也寄寓自身的感慨。

三 注释 1. 风鸢:或称「纸鸢」。鸢:○粤[渊],[jyn1];○汉[yuān];老鹰。

纸鸢上常画老鹰,故名。严格来说,风筝和纸鸢还是有分别的。

所谓「风筝」,是指它在空中能发生像筝弦的声音;至於「纸鸢」,则为哑鸟,只飞不鸣。风筝是在纸鸢背上系上一条弓弦,或在纸鸢头部按一个风笛,当纸升空以后,强风通过笛,或者引起弓弦的颤动,就会奏出呜呜的声音。

普通纸鸢是不会发出声音的。不过,现在人们已不再将二者区分了。

2. 搓:○粤[磋], ;○汉[cuō]。两个手掌反复摩擦,或把手掌放在别的东西上来回的揉。

3. 絮:柳絮。柳树的种子,带有白色绒毛,称为「柳絮」,也称「柳绵」。

4. 寻:古代的长度单位,以八尺为一寻,千寻是极言其长。 5. 消得:消耗,耗费。

6. 带将:。

2.描写婴儿的诗句

只有孩子的: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清 袁枚

唐代诗人胡令能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杨万里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末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唐代的崔道融。《溪居即事》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形容新生儿降生的诗句

1、五王子·诞生 宋代:释正觉 星攒金殿降生时,称体宫衣覆雪肌。

功就转身全合父,光中潜拨玉轮移。 译文:这个孩子是在星星从宫殿上方经过的时候降生的。

用合体的衣服覆盖住他雪一般的肌肤。他长大了会继承父亲的功绩,就像月亮移动,光明照人一般。

2、念鹭诞生感赋 清代:黄松鹤 鹭江传报沦亡日,有子呱呱堕地时。在莒不忘虽我出,采薇能饱要儿知。

纵教留命居乡土,未若携家走海涯。十七万人无处去,伤心谁为写流离。

译文:鹭江传来沦陷的报道时,我的儿子正巧呱呱坠地了。我在军营的时候没有忘了这个孩子,即使采摘野菜饱腹,也要让儿子知道。

纵然家人叫我留下来待在故乡,还不如带着一家人走遍天涯海角。祖国有十七万人没有地方去,这么伤心的故事谁来写下呢。

3、满江红(寿东人) 宋代:范飞 律转黄钟,尧蓂尚、零星一叶。人尽道、当年此日,诞生豪杰。

我是君家门下士,三年屡献阳春雪。更此行、骑鹤上扬州,恩稠叠。

君有子,文章伯。君有女,夸才色。

更风流酝藉,东床佳客。婿祝长生儿祝寿,玉杯举罢金杯接。

愿年年、长醉腊前梅,梅梢月。 译文:黄钟大吕敲响,上古时期只剩下一片草叶。

人们都说,当年这个时候,诞生了一个豪杰。我是家里的人才,三年内常常有过人之处。

这一次,在扬州走了运,收到了朝廷的恩泽。 您生了一个孩子,文章出色。

你有一个女儿,才貌双全。您自己更是风流倜傥,东床快婿。

女婿祝愿您的孩子长命百岁,今天不如大醉一场。但愿每年都能在月下的梅花前痛饮。

4、洗儿 宋代:苏轼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译文:人们都希望养的孩子聪明,但是我被聪明耽误了一辈子。我希望这个孩子愚笨迟钝,没有灾难,做官一直到公卿。

5、浣溪沙(张金志洗儿) 宋代:王以宁 招福宫中第几真。餐花辟谷小夫人。

天翁新与玉麒麟。 我识外家西府相,玉壶冰雪照青春。

小郎风骨已凌云。 译文:招福宫不知道是第几个孩子了。

高洁珍贵得像不吃饭只吃花朵上的露水的仙人。这大概是老天爷刚给你的玉麒麟吧。

我认识外面西府家的人,一片冰心,肝胆相照,朗朗乾坤。这个小孩的风骨已经跃然于云霄了。

4.描写儿童古代诗句,急用啊

代诗人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这样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全诗仅二十八个字,却给我们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作者久居客地,重返家园,故乡的儿童们却不认识他,就笑着问他是哪里来的客人。

这些儿童稚气活泼,彬彬有礼,十分可爱。同样是唐代的崔道融这么写:“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溪居即事》这首小诗描绘了春日渔村溪边的趣事。

篱外不知谁家的小船,忘了系缆绳,被悠悠的春风吹进了钓鱼湾。正在水边垂钓的小童,不知实情,误以为有客相访,便急忙放下手中鱼竿,慌忙跑向家门报信,想打开柴门相迎,忙乱中却把门关上了。

诗人把小童的一系列动作写入诗中,显得平易自然,却又栩栩如生,形象地描绘出了乡村儿童好客的天性。乡村儿童不仅好客,还很勤劳。

宋代诗人范成大在田园组诗《四时田园杂兴》中有一首这么写道:“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里描写的是夏天农村紧张劳动时的情景。“村庄儿女”是指成年农民,“童孙”是儿童。

农村的儿童虽还不会耕田织布,但看到大人除草搓麻线,便也在桑枝底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起瓜来。儿童们不仅学种瓜,他们还学垂钓。

唐代诗人胡令能在《小儿垂钓》中这样写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你看,这个“蓬头”“侧坐”的小家伙是多么顽皮可爱,怕鱼惊不咬钩,就连路人借问道路都不给回答,虽是“学垂纶”,可却满认真的!诗人信手写来,好似不费丝毫力气,其实功夫很深,诗味也很浓。宋代诗人杨万里也是写儿童天真可爱的高手,他的《宿新市徐公店》里有这样的描绘:“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末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人先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春末夏初的画面。

接着从画面里跃出一个“急走追黄蝶”的儿童。那黄蝶被追急了,一下子隐没在菜花里。

诗到这里就完了,但我们可以想见,那飞奔的儿童怎样一下子站住,又在菜花地里东张西望的神态。由此可见,古代诗人不仅善于观察,还善于用笔,把一个平淡的场景记录下来,就赋予了神奇的力量。

不仅写得新奇,还塑造了种种可爱的儿童形象。

5.描述婴儿的诗词

看着屋里的风铃叮叮当当 她们在跳舞 神的孩子都跳舞 就那么飘来飘去 轻若止水 莎翁说他给了你14行诗 可是那是他的 我的怎能让别人代替? 因为你是我的宝宝 当你笑的时候 教堂的墙上的十字架解了冻 天穹上的玫瑰花开了 你是我的独一无二的宝宝 是神的孩子带给了我光 明 春风拂面是你的樱言樱语 我就那么沉浸在你的沐浴中 神的孩子就是你因为你会跳舞的孩子 躺在小摇篮上的你仰望着星空 美丽的眼睛和星星产生了共鸣一闪一闪 我吻了你一下额头 在心里说宝宝别怕有我在 以后的日子无论怎样总有一个人会尽他的最后的力气为你撑起那片天 因为你是我独一无二的宝宝。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