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白居易的诗句有哪些是描写小草的

1.白居易赞美小草的诗有哪些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①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② 【作者】 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排行十二,下邽(今陕西渭南)人。

贞元 十四年 (798)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 (806)中才识兼茂明于体 用科,补盩厔(今周至)县尉。

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左赞善大夫。因上书 忤执政,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

长庆时,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苏州刺史。 后以太子少傅分司东都,终刑部尚书。

早年与元稹友善,诗亦齐名,并称元、白。晚年与刘禹锡酬唱,时称刘、白。

有《白氏长庆集》,《全唐诗》存诗三 十九卷。 【注释】 ①离离:形容野草很多。

②萋萋:草色。《楚辞·招隐》:“王孙游兮不归, 春草生兮萋萋。”

王孙:贵族的后代,这里泛指远游者。 【品评】 《唐摭言》卷七云:“白乐天初举,名未振,以歌诗谒顾况。

况谑之曰: ‘长安百物贵,居大不易。’及读至《赋得原上草送友人》诗曰:‘野火烧不 尽, 春风吹又生’,况叹之曰:‘有句如此, 居天下有甚难?老夫前言戏之 耳。

’”《幽闲鼓吹》、《唐语林》、《北梦琐言》、《能改齐漫录》、《全 唐诗话》等都有类似记载,从而扩大了这首诗的影响。“赋得”,是“赋”诗 “得”题的意思。

“得”什么题, 由人限定。 除进士科考试命题外,常见的 “赋得”诗有两类:一类是取成句为题,如骆宾王的《赋得“白云抱幽石”》; 另一类是咏物兼送别,如刘孝孙《赋得春莺送友人》。

白居易的这一首,属于 后一类。 题目是《赋得古原草送别》,诗扣题目甚紧:先写古原草,后写送别,但 写古原而暗寓别情,写送别而不离草色。

第一句以“古原草”点题,前加“离 离”,状其稠密、茂盛,与次句的“荣”和末句的“萋萋”呼应。次句“一岁 一枯荣”虽“荣”、“枯”并举,却落脚于“荣”,表明在诗人的审美意识中, “荣”是主要的、本质的。

春“荣”冬“枯”,这是“原上草”的特点。诗人 倒置一岁之中先“荣”后“枯”的顺序,既表现了“原上草”的顽强生命力, 又在读者面前展开了“离离”,绿遍古原的画卷。

次联“野火烧不尽”承“枯”, “春风吹又生”承“荣”。就字面看,两相对偶,铢两悉称;但就意义言,却 一气奔注,上下贯通,讲的都是“原上草”,而重点落到下句,与第二句“荣”、“枯”并举而重点归“荣”契合。

第三联就“春风吹又生”作尽情描绘。出句 从嗅觉方面落墨:“远芳”,即播散得很远的“草”香。

这“草”香,从“原” 上散发,直侵入伸向天边的“古道”。对句从视觉方面着笔:“晴翠”,即阳 光下闪亮的“草”色。

这“草”色,从“原”上延展,直连接遥远的荒城。十 个字,把经过野火焚烧的“原上草”,写得何等色香兼美,气势磅礴!以上赋 “古原草”,似与“送别”无关。

而读到尾联,便感到前面所写的“离离”之 “草”立刻充满“别情”。眼前是“古原”,而“王孙”一去,不是首先要穿 过那“古原”吗?“原上草”“远芳侵古道”,“王孙”不是也要随着“远芳” 踏上“古道”吗?“原上草”“晴翠接荒城”,“王孙”不是也要随着“晴翠” 走向“荒城”吗?诗中的两个“又”字,看来是有意重复。

“原上草”“一岁” 一“枯”,而“春风吹又生”,循环不已。每当“原上草”“春风吹又生”, 就“又送王孙去”,也循环不已。

就这样,作者把“咏物”和“送别”多层次 地、紧密地结合起来了。 前六句,以“原上草”为主语,一气盘旋,胍络分明。

后两句以“又送” 转入“送别”,又以“萋萋”照应首句的“离离”,回到“原上草”。章法谨 严,通体完美。

中间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联,对仗工整而气势流 走,充分发挥了“流水对”的优点。它歌颂野草而又具有普遍意义,给人以乐 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蔑视“野火”而赞美“春风”,又含有深刻寓义。它在当 时就受到前辈诗人称赞,直到现在还被人引用,并非偶然。

2.描写小草的诗句有哪些

诗中草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5.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7.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

8.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1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12.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送别》)

13.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1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郎》)

15.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16.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17.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3.白居易写小草的诗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代: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

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苍翠。原野上的大火无法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机勃发。芳草的馨香弥漫着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又送游子远行踏上古道,满怀离情望着萋萋芳草。

扩展资料: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人教版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草》选取的是该诗前四小句。

此诗作于贞元三年(787),作者时年十六。诗是应考的习作。按科场考试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须缴清题意,起承转合要分明,对仗要精工,全篇要空灵浑成,方称得体。束缚如此之严,故此体向少佳作。

据载,作者这年始自江南入京,谒名士顾况时投献的诗文中即有此作。起初,顾况看着这年轻士子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虽是拿居易的名字打趣,却也有言外之意,说京城不好混饭吃。及读至“野火烧不尽”二句,不禁大为嗟赏。

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赋得古原草送别

4.描写小草和小花的诗句要白居易写的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白居易《池上》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白居易《咏菊》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白居易《咏菊》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白居易《采莲曲》彭蠡湖天晚,桃花水气春.—— 白居易《彭蠡湖晚归》。

5.白居易写的关于小草的诗句和句意

白居易写的关于小草的诗句和句意如下: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