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牡丹的诗句赏牡丹 唐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开花时节动京城。 牡丹诗 唐 徐凝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颖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牡丹诗 唐 唐彦谦 颜色无因饶锦绣,馨香惟解掩兰荪。 那堪更被烟蒙蔽,南国西施泣断魂。 牡丹诗 唐 殷文圭 迟开都为让群芳,贵地栽成对玉堂。 红艳袅烟疑欲语,素华映月只闻香。 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 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 牡丹 唐 薛涛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牡丹诗 元 李孝光 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 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涓翠茵。 天是有各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 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斛春。 牡丹诗 唐 李山甫 邀勒东风不早开,众芳飘后上楼台。 数苞仙艳火中出,一片异香天上来。 牡丹诗 宋 谢枋得 兰佩蓉裳骨相寒,山中何日鼎成丹。 春深富贵花如此,一笑尊前醉眼看。 红牡丹 王维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白牡丹 韦庄 闺中莫妒新妆妇, 陌上须惭傅粉郎。 昨夜月明浑似水, 入门唯觉一庭香。 吉祥寺花将落而陈述古期不至 苏轼 今岁东风巧剪裁, 含情只待使君来。 对花无语花应恨, 直恐明年花不开。 惜牡丹花二首 白居易 一 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 寂寞萎红低向雨, 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 何况飘零泥土中。 二 寂寞菱红低向南,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赏牡丹一首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丹吟 邵雍 牡丹花品冠群芳,况是期间更有王。 四色变而成百色,百般颜色百般香。 2.描写牡丹的诗句》 2、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 ——刘禹锡《赏牡丹》 3、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 4、天下真花独牡丹。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 5、一年春色摧残尽,再觅姚黄魏紫看。——范成大《再赋简养正诗》 6、篔筜竟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韩愈《答张十一》 7、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王维《红牡丹》 8、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只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白居易《惜牡丹》 9、簇蕊风频坏,裁红雨更新。眼看吹落地,便别一年春。 ——元稹《牡丹》 10、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面惭傅粉郎。昨夜月照深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 ——韦庄《白牡丹》 11、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花开未当花。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 邵雍《洛阳春吟》 12、牡丹奇擅洛都春,百卉千花浪纠纷。国色鲜明舒嫩脸,仙冠重叠剪红云。 范纯仁《牡丹》 13、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王维《红牡丹》 14、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平调辞三首》 15、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刘禹锡《赏牡丹》 名人堂:众名人带你感受他们的驱动人生马云任志强李嘉诚柳传志史玉柱16、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赏牡丹》 17、一丛深花色,十户中人赋。——白居易《秦中吟·买花》 18、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娇艳色。 少回卿士爱花心,同似吾君忧稼穑。——白居易《牡丹芳》 19、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 ——白居易《牡丹》 20、我案花品,此花第一。脱落群类,独当春日。 ——舒元舆《牡丹赋》 21、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竟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 ——皮日休《牡丹》 22、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罗隐《牡丹花》 23、天下真花独牡丹。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 24、牡丹花之艳,而无甘实;荔枝果之绝,而非名花。——《书荔枝谱后》 25、三月牡丹呈艳态,壮观人间春世界。 ——杜安世《玉楼春》 26、桃李花开人不窥,花时须是牡丹时。——邵雍《洛阳春吟》 27、若占上春先秀发,千花百卉不成妍。 ——司马光《和君贶老君庙姚黄牡丹》 28、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堪笑牡丹大如斗,不成一事只空枝。 ——王溥《咏牡丹》 29、天香夜染衣犹湿,国色朝酣酒未苏。——辛弃疾《鹧鸪天·祝良显家牡丹一本百朵》 30、一年春色摧残尽,更觅姚黄魏紫看。 ——范成大《再赋简养正》。 3.描写牡丹花的古诗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木末:树梢。芙蓉花:指辛夷花,花形和颜色都近似荷花。 唐·王维《辛夷坞》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刘禹锡《赏牡丹》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晚发:花开得晚。唐·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天下真花独牡丹。 宋·欧阳修《洛阳牡丹记》一年春色摧残尽,再觅姚黄魏紫看姚黄魏紫:两种名贵的牡丹花。宋·范成大《再赋简养正诗》篔筜竟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篔筜:大竹名,节长而竿高。 踯躅:即羊踯躅,杜鹃花科,春季开花,花红黄色,鲜艳夺目。唐·韩愈《答张十一》嫩竹犹含粉,初荷未聚尘。 南朝陈·徐陵《侍宴》荷香销晚夏,菊气入新秋。唐·骆宾王《晚泊》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唐·王维《山居即事》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芙蓉:荷花。 唐·王维《临湖亭》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人》从来不著水,清净本因心 不著水:不沾水,指荷叶不没于水。 唐·李颀《粲公院各赋一物得初荷》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唐·李白《别储邕之剡中》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唐·杜甫《为农》风含翠筱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翠筱:小竹。 娟娟:美好貌。净:光洁。 雨裛:湿透。红蕖:荷花。 冉冉:柔弱貌。唐·杜甫《狂夫》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唐·杜甫《暮春》荷香随坐卧,湖色映晨昏。 唐·刘长卿《留题李明府霅溪水堂》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芙蓉:荷的别名 东风:春风。 唐·高蟾《上商侍郎》荷深水风阔,雨过清香发。 宋·欧阳修《和圣俞百花洲》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宿雨:指荷叶上隔夜的雨水珠。 清回:形容荷叶清净圆润。风荷举:晨风吹动着荷叶在水面上舒展开来。 宋·周邦彦《苏幕遮》溪上新荷初出水,花房半弄微红。 宋·米友仁《临江仙》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西陵:西兴镇,在今浙江萧山。 宋·姜夔《湖上寓居杂咏》:苑墙曲曲柳冥冥,人静山空见一灯。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 接天莲叶无究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出净兹寺送林子方》胭脂雪瘦薰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胭脂雪瘦:形容红中稍透白色的荷花颜色。沉水:沉香,闺房熏用。 走夜光:反射月光的露珠在荷叶上滚动。指荷叶上滚动的水珠。 金·蔡松年《鹧鸪天·赏荷》牡丹在我国被誉为“国花”、“国色天香”、和“花中之王”,在世界上也负有盛名。 牡丹花,娇艳多姿 ,雍容大方,富丽堂皇。 自古以来引起许多骚人墨客的讴歌、赞美,是很自然的。据初步收集,历代文人专写牡丹的诗词就有四百余首。 其中,以唐、宋两朝为最多,共一百三十多人,二百七十余首。包括象王维、李白、李贺、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温庭筠、李商隐、欧阳修、苏轼、黄庭坚、陆游、辛弃疾等一些很著名的诗人在内。 仅苏轼一人,就有三十多首。金元明三代,六十余人,九十多首。 清代,三十多人,五十余首。近代和当代文人,也写了不少咏牡丹的诗。 唐朝殷文圭诗: 迟开都为让群芳,贵地栽成对玉堂。 红艳袅烟疑欲语,素华映月只闻香。 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 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 李孝光的《牡丹》诗,颇能表达人们对牡丹的赞美之情: 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 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涓翠茵。 天是有各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 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斛春。 徐夤在《郡庭惜牡丹》中,那对人生短暂、青春不驻的感叹,更是动人: 断肠东风落牡丹,为祥为瑞久留难。 青春不驻堪垂泪,红艳已空犹倚栏。 更多。 4.形容牡丹的诗句赞美生活的诗句落尽残红始吐芳, 佳名唤作百花王, 竟夸天下无双艳, 独占人间第一香。 牡 丹 刘灏 清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绝代只西子,众芳唯牡丹。~~~白居易 写白色和紫色的牡丹"白疑美玉无多润,紫觉灵芝不足祥"; 形容牡丹花后期与落"开日绮霞应失色,落时青帝合伤神" 龙分夜雨姿娇态,夫与春风发好香。 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徐凝《题开元寺牡丹》 欲绽似含双靥笑,正繁疑有一声歌。 --温庭筠《牡丹二首之二》 金蕊霞英叠彩香,初疑少女出兰房。 --周繇《看牡丹赠段成式》 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 --殷文圭《赵侍郎看红白牡丹因寄扬状头赞图》 白居易的《牡丹芳》其诗云: 牡丹芳,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 千片赤英霞灿灿,百枝绛点灯煌煌。 照地初开锦绣缎,当风不结兰麝囊。 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 红紫二色间深浅,向背万态随低昂。 映叶多情隐羞面,卧丛无力含醉妆。 低娇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断肠。 浓姿贵彩信奇绝,杂卉乱花无比方。 石竹金钱何细碎,芙蓉芍药苦寻常…… 这麽多你可以选你喜欢的诗句 5.关于牡丹的优美诗句牡丹成为名贵的观赏花卉,始于隋朝盛于唐朝。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在唐代牡丹就已被推崇到"国花"的地位,以其国色天香赢得唐代人的喜爱。 据不完全统计,仅《全唐诗》中就收录了五十多位作家的一百多首吟咏牡丹的诗歌。这些诗歌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很高的成就,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咏物诗创作。 一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从牡丹含苞欲放的时候开始,诗人们就开始挥毫动笔,"青苞虽小叶虽疏,贵所高情便有余。 "(孙鲂《题未开牡丹》)尽情抒发心中对牡丹的喜爱,描写唐朝社会的风俗习尚,以及各种看花、赏花的情形。"朝日照开携洒看,暮风吹落绕栏收。 诗书满架尘埃扑,尽日无人略举头。"(徐夤《牡丹花二首之二》)就连平时喜爱的诗书,也只好随它与尘埃为伴了。 在唐人吟咏牡丹之作中,有用诗来回答朋友们对牡丹花事的询问,有在诗里描写以牡丹为 花片为人饯行……"为爱红芳江砌阶,教人扇上画将来。"罗隐还写了一首《扇上画牡丹》的诗。 即使这样诗人们仍感到没有述尽心中的爱花之情,孙鲂又作了一首《牡丹落后有作》,表达了依依惜别的情怀。在诗人们的笔下,牡丹花的千种神态,万般风姿,一写尽然。 但是唐代诗人们并没有完全陶醉在牡丹花的美妙之中,他们透过牡丹繁盛的表面现象,敏锐地发现其背后隐藏着的社会问题,通过诗歌表达了他们对劳动人民困苦生活的同情。这是唐人吟咏牡丹之作中思想性最高的,白居易的《秦中吟》之十《买花》诗可作为代表。 其诗云: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李商隐十七岁就以文才受到令狐楚的赏识,被聘请到令狐楚的幕府里作官,受到令狐楚的指点,学习做奏章。这个时候李商隐正是人生得意,风华正茂。 当他看到盛开的牡丹,想到令狐楚对他的栽培,挥笔写下了一首七律《牡丹》诗: 绵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首名用孔子见南子的典故,《典略》:"夫人在锦帏中,孔子北面秘首,夫人自帏中再拜,"环佩之事 然。次句用鄂君泛舟的典故,《说苑》:"鄂君乃揄修袂,行而拥之,举绣被而复之。 "从盛开的牡丹联想到这些历史典故,又以这些历史典故中的人物来表现绿叶丛中娇艳的牡丹所给人的印象,显示出牡丹的韵致引起读者美丽的遐思。何焯评:"非牡丹不足以当之,起联生气涌出。 "(见《李义山诗集》沈厚土爽辑评本) 三四句把牡丹比喻成善舞的女子,在舞动时一刹那垂手触动玉佩,在一转身时飘起长裙,典见《西京杂记》所载"戚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这两句描摹了牡丹在春风中枝叶摇曳的情景,十分生动。 诗的五六句借《世说新语》所记石伦用蜡烛为炊之事,和《襄阳记载》刘季和所说:"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描写牡丹开放时的光采和芳香,给人的感受很强烈。 诗的最后两名用江淹梦中得五笔和巫山神女的典故,托化出令猎狐楚对他的器重和栽培,以及他自己对令狐楚心怀的感激之情,抒发了诗人荡漾的春心,使牡丹平添了无限妩媚。纪昀说:"八句八事,却一气鼓荡,不见用事之迹,绝大神力!"(见《玉溪生诗说》)这首诗的好处就在于发展了用事的枝了,把死典用活了,丰富了构思和诗的表现力,显示出李商隐的才华。 不久李德裕党人河阳节度使王茂元因爱李商隐的才华,任为书记,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从此李商隐就在党派争斗的夹缝中过日子,再也没有昔日赏花时的那种高兴心情了。 唐文宗开成三年的暮春时节,李商隐在长安应试博学鸿词科落第,由长安动身回径原,途经回中,(今甘肃固原增内)住在逆旅,恰遇苦雨天气,院子里的牡丹刚刚绽苞,就被一阵狂风疾雨打落。诗人回想往事,触景生情,借牡丹以寄慨身世,写下了著名的《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 其一 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期。 水亭暮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 舞蝶殷勤收落蕊,佳人惆怅卧遥帏。 章台街里芳菲伴,且问宫腰捐几枝。 回想当年京城赏花,而今却在这里"忽相期",水亭暮雨,微寒犹在,那被雨打败的牡丹实在令人可惜。诗人借牡丹作比,由自己的沦落想到失意的亲朋,因小见大,寄托遥深。 其二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悉人。 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万里重阴非旧圊,一年生意属流尘。 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 这首诗从自己的原已沦落,写到自己被人排挤。诗的一开头就撇开牡丹,先写榴花。 因为榴花晚开,赶不上春天,有人便莫明其妙地笑它,岂知早开早落,更觉悉人。三句写花含雨,四句写雨打花, 希望成空之意,这是多么悉楚!而牡丹即为雨所败,万里阴霾,顿非旧圊,一春生气,荡涤全无。 这几句从牡丹的零落写到整个人事的变化,把愁人之愁推向顶峰,到。 6.描写牡丹的诗句1、三春堪惜牡丹奇,半倚朱栏欲绽时。 天下更无花胜此,人间偏得贵相宜。 2、轻暖与轻寒,又是牡丹花候。 3、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 4、颜色无因饶锦绣,馨香惟解掩兰荪。 那堪更被烟蒙蔽,南国西施泣断魂。 5、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6、牡丹花、如人半醉,抬头不起。 7、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8、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9、数日非关王事系,牡丹花尽始归来。 扩展资料 牡丹是落叶灌木。茎高达2米;分枝短而粗。 叶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偶尔近枝顶的叶为3小叶;顶生小叶宽卵形,长7-8厘米,宽5.5-7厘米,3裂至中部,裂片不裂或2-3浅裂。 表面绿色,无毛,背面淡绿色,有时具白粉,沿叶脉疏生短柔毛或近无毛,小叶柄长1.2-3厘米;侧生小叶狭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4.5-6.5厘米,宽2.5-4厘米,不等2裂至3浅裂或不裂,近无柄;叶柄长5-11厘米,和叶轴均无毛。 花单生枝顶,直径10-17厘米;花梗长4-6厘米;苞片5,长椭圆形,大小不等。 萼片5,绿色,宽卵形,大小不等;花瓣5,或为重瓣,玫瑰色、红紫色、粉红色至白色,通常变异很大,倒卵形,长5-8厘米,宽4.2-6厘米,顶端呈不规则的波状;雄蕊长1-1.7厘米,花丝紫红色、粉红色,上部白色,长约1.3厘米,花药长圆形,长4毫米。 花盘革质,杯状,紫红色,顶端有数个锐齿或裂片,完全包住心皮,在心皮成熟时开裂;心皮5,稀更多,密生柔毛。蓇葖长圆形,密生黄褐色硬毛。 花期5月;果期6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牡丹。 7.关于描写牡丹花的诗句描写牡丹花的诗句包括: 1、唐代李正封《牡丹诗》 原文: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译文: 白天牡丹美丽的颜色如美人醉酒,夜晚牡丹浓郁的花香以浸满衣衫。 2、唐代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 原文: 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 译文: 在人世间怎会遇见牡丹这样漂亮的花,花开重瓣,层层叠叠如同西天王母九重的增城。 3、唐代刘禹锡《赏牡丹》 原文: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译文: 只有牡丹花才是真正的国色,是最美的花,当它开花的时候,其盛况轰动了整个京城。 4、唐代王维《红牡丹》 原文: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译文: 红牡丹的绿叶在悄悄地舒展,红牡丹的花色有鲜有暗。 5、唐代李商隐《牡丹》 原文: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译文: 既像在垂手而舞,雕玉佩饰正零乱翻动;又像在弯腰而舞,郁金裙子正争相回旋。 它像石崇家的蜡烛,哪须常把烛芯剪去?它像荀令君的体肤,岂用香炉细细染熏? 6、北宋王溥《咏牡丹》 原文: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译文: 可笑牡丹花大得像斗,却什么也不能作,不过白白长一条枝子。 8.形容牡丹的诗句清 平 乐 李白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干。 红 牡 丹 王维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牡 丹 刘灏 清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买 花 唐 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牡丹种曲 唐朝 李贺 莲枝未长秦蘅老,走马驮金属春草。 水灌香泥却月盆,一夜绿房迎白晓。 美人醉语园中烟,晚花已散蝶又阑。 梁一老去罗衣在,拂袖风吹蜀国弦。 归霞帔拖蜀帐昏,嫣红落粉罢承恩。 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台月明燕夜语。 题益公丞相天香堂 宋 杨万里 君不见,沉香亭北专东风,谪仙儿词天无功。 若不见,君王殿后春第一,领袖众芳捧尧日。 此花可令转化钧,一风一雨万物春。 十分整顿春光了,收黄拾紫归煤表。 天香染就山龙裳,余芬却染水云乡。 青原白鹭万松竹,被渠染作天上香。 人间何曾识姚魏,相公新移洛中裔。 呼洒抚招野客看,不醉花前为谁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