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郭守敬的诗句

一、“郭守敬”有什么贡献

天文学家。

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邢 台)人。

生于金哀宗正大八年(1231),卒于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早年丧 父,少年时起即随祖父郭荣学习天文、算学和水利。

十多岁时被送到邢州(今 河北磁县)祖父的朋友刘秉忠处深造。中统三年(1262)出仕元朝政府,先后任 提举诸路河渠、都水少监、都水监和工 部郎中等职,负责整治水利。

至元十三 年(1276),协助王恂主持太史局的工作。太史局后改太史院,他任同知太史 院事。

至元十七年(1280),编制出新历 《授时历》。晚年升任为昭文馆大学士 兼知太史院事。

他在天文学上的贡献 是全面的,从仪器创制到实地测量,从 天文数据的确定到历法的推算,都有杰 出的创造。 在一生中设计和制作了许 多天文漏器,著名的有简仪、高表、仰 仪、景符、七宝灯漏和水运浑天仪等。

简仪是在中国传统浑仪基础上进行改 进后创制的新仪器,由五个环组成两组 相互独立的测量装置,结构疏朗,避免 了浑仪中多重圆环相互遮挡的缺陷。 环周刻度准确到1/36度,并且通过两 条细丝瞄准星体,使观测精度空前提 高。

简仪的结构是典型的赤道式装置, 它比西方最早的赤道仪要早三百多年。 高表是把传统的八尺圭表提高到四丈 后,用横梁取代表端的新仪。

由于高度 增髙,同时利用景符使横梁成像清晰, 因而测影精度显著改善。至元十六年(1279),他组织了史称“四海测验”的大地测量工作。

经过一年多的辛勤劳动, 测出27处夏至日的日影长度、昼夜时刻和北极出地高度。测量精度都较高如北极出地高度平均比今测值只差 0 º35。

《授时历》是他天文成就的结 晶。他采用的回归年长度为365。

2425 日,与现行公历所用值完全一样;朔望 月长度为29。 530593日,与真值仅差 0。

000004日;黄赤交角为23°33′23",与 真值相差1′。4。

他在继承中国数学传 统上,创立垛叠招差术,用等间距三次差内插法计算日、月、五星的运动和位 置。又创立弧矢割圆术,用中国独特的 球面三角算法计算黄赤道差和黄赤道 内外度,使历法推算更趋精确。

因此 《授时历》成为中国古历中最优秀的历 法,被誉为“集古法之大成,为将来之典 要”。《授时历》远传至朝鲜和日本,影 响达400年之久。

他还主持修复黄河 上游的唐来渠和汉延渠,大都(今北京) 西北的白浮堰,解决了农田灌溉和水利 运输等许多重大问题。 他的著作甚丰, 据史书记载有《推步》、《立成》、《历议 拟稿》等。

现在保存在《元史》中的《授 时历经》可能就是《推步》的内容。为了 纪念他在天文学史中作出的卓越贡献,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于1970年把月球背 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山”; 1978年紫金山天文台把发现的2012 号小行星命名为“郭守敬”。

二、关于衡水的诗句有哪些

1、《夜泊水村》

宋代:陆游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2、《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唐代:张九龄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3、《渌水曲》

唐代:李白

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4、《渡易水》

明代:陈子龙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5、《 渡易水歌》

先秦:佚名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三、“郭守敬星表”在古代天文学中指的是什么

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编制的 恒星位置表。

在制定《授时历》的过程 中,郭守敬曾对全天恒星的位置进行过 测量,其有关数据在他的著作《新测二 十八宿杂坐诸星人宿去极》和《新测无 名诸星》中,简称《郭守敬星表》。由于 时代久远和社会变迁,这些著作均早已 散失。

中国国家图书馆珍藏有明代抄 本《三垣列舍入宿去极集》一卷,经考 证,认为是郭守敬所著《新测二十八宿 杂坐诸星入宿去极》的不完全抄本。全 书收录有二十八宿的赤道宿度、黄道十 二次宿度、天汉起没歌等,并按照三垣二十八宿的次序描绘了各星官的相对 位置图形,并在相应的恒星标识点旁注 上了该星的入宿度和去极度数据。

但 也有的恒星标识点旁未注任何数据。 前者有741星,后者有633星,合计绘 出的恒星数为1374颗。

其所提供的恒 星位置数据是研究元代恒星观测的客 观资料。书中未署作者姓名,但由于其 中二十八宿赤道宿度和黄道十二次的 题名及入次度数均与《元史•历志》中 所载《授时历》相应内容一致,各星的位 置数据又是每度分为100分,与郭守敬 的做法相吻合,天枢星的极距和其他恒 星数据也与元初时相符,故可认为其数 据确系元初郭守敬所测。

通过对这些 数据的分析研究可知元代的恒星位置的观测水平比北宋时有了较大的提高。 其将星图与星表结合在一起的表示方 法在古代星表工作中是一种表现形式 上的创新,它的发现又填补了北宋后 到明末前这一段对间内星表工作的空 白,是一份珍贵的极有价值的历史 文献。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