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年级关于花的古诗沉鱼落雁鸟惊喧,闭月羞花花愁颤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红一处开 妒花歌 唐寅 昨夜海棠初着雨,数朵轻盈娇欲雨; 佳人晓起出兰房,折来对镜比红装。 问郎:“花好奴颜好,”郎道:“不如花窈窕。” 佳人见语发娇嗔,不信死花胜活人; 将花揉碎掷郎前,请郎今夜伴花眠。 (袁中郎评)竟能画态。 花下酌酒歌 唐寅 九十春光一掷梭,花前酌酒唱高歌; 枝上花开能几日,世上人生能几何? 昨朝花胜今朝好,今朝花落成秋草; 花前人是去年身,去年人比今年老。 今日花开又一枝,明日来看知是谁? 明年今日花开否?今日明年谁得知? 天时不测多风雨,人事难料多龃龌; 天时人事两不齐,莫把春光付流水。 好花难种不常开,少年易老不重来; 人生不向花前醉,花笑人生也是呆。 以上这些有点难,再给你几个简单的。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6.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7.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1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1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2.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王冕《墨梅》)13.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14.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15.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16.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唐)李峤(qiáo)1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18.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19.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20.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21.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高鼎:<画>)2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2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24.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25.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韩翃<<寒 食>>)26.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27.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佚名<一去二三里>)28.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2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30.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温庭筠<商山早行>)31.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32.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3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doc/2004-10/21/31397/ /doc/2004-10/21/31397//sc1/topic.cgi?forum=18&topic=117还有这两个网址可以看看,里面很多。 4.描写梅花的诗句三年级古诗中关于梅花的诗句 1、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卜算子·咏梅》 2、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贺新郎》 3、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梅》 4、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咏红梅花》 5、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杨柳枝词》 6、众芳摇落独鲜妍,占断风情向小园。——《梅花》 7、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梅花绝句二》 8、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临江仙》 9、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墨梅》 10、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踏莎行》 11、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早梅》 12、东风才有又西风,群木山中叶叶空。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咏梅》 13、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江梅》 14、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咏红梅花》 15、梅花开尽白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赠岭上梅》 关于梅花的古诗句 1、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忆梅》 2、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 3、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杂诗·君自故乡来》 4、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杨柳枝词九首·其一》 5、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早梅》 6、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虞美人》 7、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梅花》 8、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赠范晔》 9、小院栽梅一两行,画空疏影满衣裳。——《题梅花》 10、几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入得来?——《梅花》 11、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12、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岭梅》 1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梅花》 14、清香传得天心在,未话寻常草木知。——《画梅》 15、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倚窗前,寒梅着花未?——《杂诗》 5.描写花的好句 三年级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娇艳的海棠花,笔盈盈地竞相怒放。 满天星那素雅的小白花星星点点地缀满在浅绿色的枝叶丛中。 石竹花从纷乱的杂草中探出头,它们粉红色的笑脸真好看! 喇叭花举起紫红色的大喇叭,好像在吹着一支好听的晨曲。 田野里,一片红艳艳的紫云英,像燃起的熊熊火焰。 那盛开的荷花挺着碧绿的茎杆,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眺望着远方。 有的菊花全开了,露出鹅黄的花蕊;有的菊花半开着,像位害羞的小姑娘,尤其是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儿,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娇美。 那千百朵笑脸迎人的鲜花,仿佛正在用清脆的声音微笑低语: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一簇簇鲜艳的花朵,聚集在叶片下,犹如无数只蝴蝶,微微张开翅膀,停在空中,凝然不动。 清风吹过,一阵阵花雨飘落下来,山野像铺上了一床彩色的大锦被。 望着色彩艳丽的一大片樱花,我真怀疑是九天仙女把撕碎的彩缎撒向人间。 迎春花,它的色彩没有玫瑰娇艳,它的芳香没有牡丹浓郁,可它不畏严寒,第一个用生命向人们报告了春天的来临。 绽放的昙花花朵皎洁饱满,光彩夺目,显得那样雍容华贵,妩媚娇丽;颤巍巍,飘飘然,芳香飘溢,恍若白衣仙女下凡。 看这朵小花两片天蓝色的花瓣舒展,两根细细的花蕊高高地翘起,淡黄色的蕊头微微晃动,多像翩翩起舞的小蝴蝶。 花盆里,有一株茂盛的郁金香,绽开的花朵是黑色的,微微四散的花瓣如同黑色的丝绒,散发出阵阵清香,沁人心脾。 6.形容花的诗词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2。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独酌》) 3。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4。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5。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6。 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8。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9。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10。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11。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2。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王冕《墨梅》) 13。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杜甫《绝句》) 14。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蜂》) 15。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16。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唐)李峤(qiáo) 17。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18。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19。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20。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21。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高鼎《画》) 22。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23。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 24。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5。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韩?《《寒 食》》) 26。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 27。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邵雍《一去二三里》) 28。 桃花潭水三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29。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 30。 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 (温庭筠《商山早行》) 31。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32。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 33。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4。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百花中。 (郑思肖《寒菊》) 35。 惟见林花落, 莺啼送客闻。 (李白《别房太尉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