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宁海人文诗句

1.写有关宁海名胜的诗句

宁海龙宫,地处天台华顶山北麓,群山环抱,峰峦叠嶂,崇山峻岭,龙蟠狮踞,村东有狮子山,村西有鸡冠山,两山对峙,山门连锁,围而不塞,藏风得水。在高山峡谷、青山碧水间,有一块天然平坦的盆地。这里的环境独特,景色秀美,有蛟龙藏卧的石窦潭、大泄潭,碧水辉映,常年不涸,犹如水晶宫,村名龙宫也由此而来。有“挺秀龙溪”,溪水源出于我县第一尖900多米高的大山,哗哗的溪水奔流不息地沿村流淌着,衬托出古村幽美的景色。小放泄、大放泄瀑布飞泻,壮观雄伟,气势磅礴。村后溪边有株400余年的大树,虬枝苍劲,形状如龙,号称龙树。

建于北宋宣和年间的龙宫古村,密布着一大片飞檐翘角、青瓦白墙、苍华古朴的建筑群舍,在秀丽山水的辉映下,呈现着生机与活力。宗祠墙门上有这样的诗句描述:“堂对屏山连科弟,瑧琦行门朝秀水, 爱纳天璜绕祠流,护祖阴茂林竹秀。”这充分说明龙宫人对山水有着深厚的感情,真正体现了“村得山水而灵”的有效组合。龙宫是“世外桃源”,是人们探幽访古、寄情山水的旅游胜地。

2.宁波描写宁波风情美的诗句

1. 宁波是一座美丽的港口城市,参杂着海鲜味的海风传递着江南都市的灵秀与时尚;宁波也是一座人文荟萃的文化名城,她书藏古今、港通天下,是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是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也是近代的“东方大港”,还是蒋氏故里、儒商摇篮、佛教胜地……她古色古香又富有动感,大自然的天趣与都市的跃动浑然糅合,深厚的文化恍若河水般缓缓流淌于山水之间…

2. 南宋舒岳祥(阆风先生)《题雁苍山》

此山吾旧隐

石洞锁嶙峋

竹有四时笋

松生千岁鳞

鼠偷猿藏粟

僧拾雀巢薪

吾有前峰往

重来不厌频

描写了雁苍山美景,雁苍山风景区于1994年被宁波市列为宁波旅游新十景之一。

3.

3.描写自然人文环境的诗句

山明水秀 鸟语花香 春光明媚

山光水色 柳暗花名 绿树成阴

湖光山色 江山如画 明月清风

【水木清华】

指园林景色清朗秀丽。语本晋谢混《游西池》诗:「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水秀山明】

形容山水清丽,风景优美。

【山川米聚】

谓从高处下望山川起伏,如米之聚集。语本《后汉书·马援传》:「扞援呴又於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

【姹紫嫣红】

姹:美丽;嫣:美好。指各种色彩艳丽的花。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清·禇人获《隋唐演义》六十九回:「见垂柳拖丝,拂境清幽;~,迎风弄鸟,别有一种赏心之境。」

【白草黄云】

形容秋季时边塞的荒凉景象。唐·权德舆《赠老将》诗:「白草黄云塞上秋,曾随骠骑出并州。」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急觅是人,不知何往,惟独立沙碛中,~,四边无际。」

【白白朱朱】

形容各色花木。唐·韩愈《感春三首》诗:「晨游百花林,朱朱兼白白。」宋·杨万里《又和风雨二首》:「风风雨雨又春穷,~已眼空。」

【白虹贯日】

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古人认为世间将有不平凡之事发生。依现在的气象学说,此非虹而是晕,一种大气光学现象。《战国策·魏策四》:「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太子畏之。」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二折:「且休说~,青龙藏池。」

【白浪掀天】

形容风大浪高。唐·白居易《风雨晚泊》诗:「青苔扑地连春雨,白浪掀天尽日风。」

【百花齐放】

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风神各异之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界景象繁荣。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百花仙子只顾在此著棋,那知下界帝王忽有御旨命他百花齐放。」又参见「百家争鸣」

【百卉千葩】

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明·无名氏《紫微宫》第二折:「仲冬佳节景堪褒,百卉千葩逞艳妖。」又参见「百花齐放」。

4.写宁海桶盘山的诗句

桶盘山上有覆岩如屋,盛暑入内,顿生凉意,下有一池,水自岩隙出,滴入池内,嗡嗡如磬声,名“浴佛潭”。

民间传说,岩洞曾住过一条独角龙。独角龙性凶,常抢美女到岩洞,最后抢了姣姣女,想白头到老

姣姣身贞心坚,斩了独角龙。邻近百姓都说她为民除害,是女英雄。

这一传说早已演绎成宁海平调《金莲斩蛟》。 峰顶巨岩之下有庵,外峙石如门,故有天门之称。

宋代舒岳祥曾有《天门山》一诗描写当时的情景:“烟树连天远,鱼樵两地分。仙舟沧海路,僧锡石桥云。

落日人行少,空村犬吠闻。谁知隐沦者,绝迹在人群。”

桶盘山上多岩石,当地农民有赞美桶盘山的顺口溜:桶盘山上两座庵,上面是宝台庵,下面是香石庵。“浴佛潭”就在香石庵后面,这里的岩石如虎口,故也叫虎口岩。

虎口岩东边有泰山岩。泰山岩边有分水岩。

分水岩过去是双象岩。最高处是三星岩。

三星岩过去是千丈岩。千丈岩下幢幢岩四圈岩石如城墙,宝台庵在其中央…… 最近,县文物普查小组前往西店镇桶盘山考查,发现了数处未见文字记载的摩崖石刻。

在宝台庵处还有两块分别于嘉定十六年(1223)和乾隆丁酉年(1777)所刻制的石碑。可见桶盘山有深厚的佛教文化积淀。

[1] 人文故事编辑摩崖石刻在山顶的一块一米见方的斜岩上,拂去落叶青苔,还能清晰地看到一块摩崖石刻:“嘉定壬申仲冬廿六日,成吉甫、陆子济览胜于此,睨海。”嘉定壬申年即北宋嘉定五年(1212),仲冬即农历十一月。

短短的21个字,穿透近九百年的风雨,再现了北宋嘉定五年十一月,成吉甫、陆子济二位朋友相约一起攀爬桶盘山,来此登高望海,兴致之余,他们在山上这块裸露的岩石上刻石记事的一段往事。其一旁的巨岩上也刻着一段文字“淳熙戊申良月上澣,刘允菽、弟行之、敬菽、太初、舒子明德、王颖之同登”。

值得注意的是,该题刻中有“刘允菽”,经查,南宋宁海著名文人刘倓才学横溢,且其为求真知,而不为科举而读书的精神更是得到过陆九渊、沈焕、楼钥等一批当时知名大学者的赞许,与其称兄道弟。在短暂的官宦生涯后,刘倓因病归隐故乡,筑室读书,因号阆风居士,时人以阆风先生称之,其字正是“允菽”,而淳熙十五年,刘倓刚好33岁,且桶盘山离其家乡不远。

因此,此摩崖石刻中“刘允菽”极有可能就是刘倓,而行之、敬菽、太初则可能是他的弟弟。这段题刻正是他率弟弟及朋友们一同登山时所留。

如果属实的话,则此段题刻还可能就是刘倓留存至今的唯一一件手迹,极具文献价值。金莲斩蛟的故事桶盘山不仅是旅游名山,还是宁海平调精典剧目《金莲斩蛟》的故事发生地。

相传,戏中的独角龙,原是清代新昌县山区一个农民的孩子,孩子面貌甚丑,阔嘴大眼,牙齿外露,性格更是怪僻,喜欢吃壁虎之类。久而久之,身上长满疮,满身是一块块的厚痂,头上也长出来一只角,独角龙之名便由此而来。

他途经宁海的桶盘山时,对此地情有独钟,于是占山为王,将原来的管山人赶下山去,并强留其女儿金莲和她的妹妹金宝为压寨夫人。他还不时下山到处抢掠,为害四方,是有名的强盗王,成为当地一大祸害。

周边村民都不敢独自出门,更不敢上山。金莲两姐妹对此痛恨在心,金莲观察到独角龙虽有刀枪不入的本领,却有一致命弱点,即咽喉部是他的死穴。

于是她心生一计,称天热难耐,要独角龙陪其到山间的溪水中去洗澡。独角龙不知是计,一起来到溪边,金莲故意滑了一跤,正当独角龙伸手去拉她时,金莲迅速拔出暗藏的短剑,对着独角龙的咽喉刺去,独角龙就这样被刺死了,金莲为民除害的故事也在民间广为流传。

后来一位姓章的翰林根据这个民间故事改编成了剧本《小金莲》,该剧后来又改编成了现在的《金莲斩蛟》。平调中的耍牙绝技非常有趣,表演者口含多枚野猪獠牙,吞吐自如,更是把凶残丑陋的独角龙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能与川剧变脸相提并论。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