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赞美漯河的诗句《漯河赞》 沙澧汇一处,漯河由此出; 中原灵秀地,人文底蕴足; 仓颉造汉字,许慎著名书; 宫商角徵羽,骨笛出贾湖; 商桥立水上,风雨经千古; 魏汉受禅台,耳边鸣金鼓; 抗战受降亭,见证胜倭奴; 城美城半水,景色引人目; 河面映杨柳,蜂蝶花间舞; 水陆占地利,双手迎五湖! 《说漯河》 许树人 平野难兼沙澧水, 依堤开建桂林河; 楼亭桥舫皆如画, 风雨千年精彩罗。 1.漯河,是沙河和澧河交汇的地方,小舟傍水,绿柳沿堤,颇似南方水乡……有一篇《漯河赋》这样赞美它—— 2.漯河,因水得名,依水而兴。古来商埠之地,今日食品名城,居中原之中,四方辐凑;融南北之萃,物阜民丰。 3.沙澧二河,汇于此地,蜿蜒东走,入淮河,通江达海; 4.水旱码头,显于当年,商贾云集,曾几度,繁华风流。 5.漯河历史悠久,古迹星罗。贾湖遗址,蜚声中外, 6.出七音骨笛,启华夏文明之先河; 隋朝商桥,屹立千年,驮古今沧桑,为中华拱桥之典范。 7/汉魏更替之碑,史称三绝: 8.春秋楚王之台,名日章化。 9.汉初樊哙,以建国之功,封侯舞阳: 10.中兴刘秀,率郾城之士,突围定陵。 11.孔子思归之处,风雪飘舞;许慎安眠之冢,芳草青青。 12.清波涟涟,有狄青饮马之湖; 13.北风呼啸,慰杨公再兴忠魂。 14.商桥鏊战,郾城大捷。 15.此可谓藏龙卧虎之地,兵家必争之城。 2.赞美漯河的诗句《漯河赞》 沙澧汇一处,漯河由此出; 中原灵秀地,人文底蕴足; 仓颉造汉字,许慎著名书; 宫商角徵羽,骨笛出贾湖; 商桥立水上,风雨经千古; 魏汉受禅台,耳边鸣金鼓; 抗战受降亭,见证胜倭奴; 城美城半水,景色引人目; 河面映杨柳,蜂蝶花间舞; 水陆占地利,双手迎五湖! 《说漯河》 许树人 平野难兼沙澧水, 依堤开建桂林河; 楼亭桥舫皆如画, 风雨千年精彩罗。 1.漯河,是沙河和澧河交汇的地方,小舟傍水,绿柳沿堤,颇似南方水乡……有一篇《漯河赋》这样赞美它—— 2.漯河,因水得名,依水而兴。古来商埠之地,今日食品名城,居中原之中,四方辐凑;融南北之萃,物阜民丰。 3.沙澧二河,汇于此地,蜿蜒东走,入淮河,通江达海; 4.水旱码头,显于当年,商贾云集,曾几度,繁华风流。 5.漯河历史悠久,古迹星罗。 贾湖遗址,蜚声中外, 6.出七音骨笛,启华夏文明之先河; 隋朝商桥,屹立千年,驮古今沧桑,为中华拱桥之典范。 7/汉魏更替之碑,史称三绝: 8.春秋楚王之台,名日章化。 9.汉初樊哙,以建国之功,封侯舞阳: 10.中兴刘秀,率郾城之士,突围定陵。 11.孔子思归之处,风雪飘舞;许慎安眠之冢,芳草青青。 12.清波涟涟,有狄青饮马之湖; 13.北风呼啸,慰杨公再兴忠魂。 14.商桥鏊战,郾城大捷。 15.此可谓藏龙卧虎之地,兵家必争之城。 3.介绍澶州之战和郾城之战澶州之战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在宋辽战争中,宋与辽在澶州(今河南濮阳)进行的最后一战。 宋太宗赵光义,为争夺燕云十六州(今北京至山西大同地区),两次攻幽州(今北京)失败后,被迫转攻为守。真宗赵恒继位初,宋辽战争仍在继续;为防御辽攻掠河朔(泛指今黄河下游南北一带),集重兵于定州(治安喜,今河北定州)、天雄军(今河北大名东)等纵深要地。 依托黄河天险,屏蔽都城东京(今开封),并在边地广开方田、河道为阻障;缮完城堡,募壮勇扼守,以抗拒辽戎骑攻掠。辽为赢得有利结局,决计大举攻宋。 景德元年八月,先以游骑深入祁(治蒲阴,今河北安国)、深(治静安,今河北深县南)二州境,探察宋军防御部署。继而,圣宗耶律隆绪偕其母承天太后萧绰亲至南京(即幽州,今北京)谋划。 宋察觉辽企图后,命河北、河东诸路部署,各谨边备。闰九月十二日,辽军会集固安(今属河北)。 十五日,南京统军使萧挞凛率先锋军南进,分兵攻威虏军(治今河北徐水西北)、顺安军(今河北高阳东)、北平寨(今河北完县东北)、保州(今河北保定),皆被宋军击败。旋与圣宗、萧太后军会合,攻定州,被宋镇、定、高阳关三路都部署王超率军阻于唐河。 萧太后初战受挫,遂移师阳城淀(今河北望都东南)休整,并试图利用宋降将王继忠致书宋帝媾和。辽军的大举进攻,引起宋廷上下恐慌,参知政事王钦若、签书枢密院事陈尧叟等劝说真宗暂避金陵(今南京)或成都。 宰相寇准据理相争,力请真宗亲征御敌。真宗纳寇准议,遣将加强邢(治龙冈,今河北邢台)、洺(治广年,今河北永年东南)、冀、贝(今河北冀县、清河西)两路的防御。 十月初,萧挞凛南下祁、深;萧太后率主力围攻瀛州(今河北河间),遭宋知州李延渥顽强抗击,10余日未克,反丧师3万余众。后撤围南下,会萧挞凛攻冀、贝、天雄军。 宋遂将防御重点南移,分定州兵一部赴澶州,并命各路增援天雄军。十一月初,辽军自瀛州南趋天雄军,沿途遭宋军抗击;同时,宋以李继隆、石保吉分任驾前东。 西两面排阵使,加强澶州及黄河沿岸的防御指挥。二十日,真宗离京师赴澶州督战。 时辽军进抵天雄军,攻城不克,转破德清军(今河南清奉西北)。继逼近澶州,袭取通利军(今河南浚县东北)。 二十二日,萧挞凛在澶州察看地形时,中宋军伏弩身死,军中为之气沮。二十六日,宋真宗抵澶州,军心大振。 辽军虽攻占宋一些地方,但伤亡惨重,又失大将萧挞凛,战况急转直下,处境不利,亟愿罢战言和,遂加速和谈步伐,并利用宋廷怯战弱点,胁迫宋归还后周从辽手中收复的关南(今河北雄县南瓦桥关、霸县益津关、淤口等三关以南)l0县地。宋廷虽拒割地,但又恐辽乘黄河封冻过河,危及东京,乃答应岁输银10万两、绢20万匹,达成撤军协议。 十二月初七,互换誓书,史称“澶渊之盟“。点评:澶州之战结柬了宋与辽长达25年余的战争。 双方妥协达成的澶渊之盟,对宋虽是屈辱的协议,但客观上促成了此后的百年和平,为双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提供了条件。 郾城之战南宋绍兴十年(金天眷三年,1140年)七月,在宋金战争中,岳飞在郾城(今属河南)以少胜多,击败金军的一次著名作战。 顺昌大捷之后,南宋湖北、京西宣抚使岳飞为反攻中原,挥师北上,连战连捷,收复了洛阳至陈、蔡(今河南淮阳、汝南)间许多战略要地,形成东西并进,钳击东京(今河南开封)金军主力的态势。尔后,岳飞集主力于颍昌(今河南许昌)地区,自率轻骑驻守郾城。 金都元帅完颜宗弼得悉岳飞率军挺进中原,决定诱岳飞孤军深入,然后集中主力予以歼灭。岳飞将计就计,向金军挑战。 七月初八,完颜宗弼率龙虎大王突合速、盖天大王完颜宗贤及昭武大将军韩常等军1.5万直趋郾城,以精骑“拐子马”布列两翼。岳飞以步卒迎战金军精骑,命士卒以麻扎刀、大斧砍其马足;同时令其子岳云率马军精锐直冲金中军,杀伤甚众,获马数百匹;部将杨再兴等率骑突阵,斩杀金军近百人,宗弼几被擒,双方激战半日,岳飞军重创金军“拐子马”。 宗弼见精锐被歼,大恸不已,又于初十增兵郾城北五里店,准备再战。岳飞部将王纲带领50骑侦察敌情,突入敌阵,斩其裨将,岳飞乘势出击,经三天激战,再败完颜宗弼,取得郾城大捷。 点评:此战,是南宋初年抗金战争中重要战役,是在平原地区进行的较大规模的步骑交战。在孤军奋战的情况下,岳飞能适时掌握对方作战企图,针对金军多而强的特点,发挥己方士气旺盛、军队训练有素的特点,巧妙使用兵力,经过激烈的战斗,最终以少胜金,重创金军军主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金军统帅完颜宗弼哀叹说:“自我起北方以来,未有如今日之挫衄。”金军在此战以前,尚未同岳家军进行过真正的较量,这次才算真正领教了岳家军的威力,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 郾城之战及不久后的颍昌之战后,岳飞本可以继续北进,实现长驱中原、收复河朔的愿望,但南宋朝廷以高宗和秦桧为首的议和妥协派容不得这些,急催岳飞班师。岳飞的班师,使整个抗金局势急转直下,收复的许多失地又重被金军占领,“十年之功,废于。 4.关于郾城大捷的资料宋金战争的一次著名战役。绍兴九年(1139),金朝统治集团内完颜宗弼一派得势,主张再次以武力迫使南宋屈服,夺回河南、陕西。次年,金朝分兵四路,东起两淮,西至陕西,向宋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宋廷被迫命令各路宋军进行抵抗。 由岳飞率领的岳家军数万人,自湖北出发,很快进入河南中部,连败金军,占领军事重镇颍昌府(今河南许昌)、淮宁府(今河南淮阳),并乘胜收复了郑州、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东)等地。岳飞还派梁兴等人渡过黄河,联合河东、河北义军,在金的后方痛击金军,收复了不少州县。 完颜宗弼见岳家军兵力分散,又探知岳飞只带有少量军队驻于郾城(今属河南),决定亲率精锐骑兵一万五千人,直插郾城,企图一举消灭岳家军的指挥中心。七月初八,宗弼与龙虎大王、盖天大王等,在郾城北与岳家军对阵。岳飞令其子岳云率轻骑攻入敌阵,往来冲杀。金军出动重甲骑兵“铁浮图”(铁浮图:穿上重铠,戴着铁帽子的兵,三个人一组,用皮带连起来,每进一步,便用拦马的木头环卫,只进不退。)作正面进攻,另以骑兵为左右翼,号称“拐子马”(拐子马:布置在左右两翼的骑兵,全由能骑善射的女真人组成。)配合作战。岳飞遣背嵬亲军和游奕军马军迎战,并派步兵持麻扎刀、大斧等,上砍敌兵,下砍马足,杀伤大量金兵,使其重骑兵不能发挥所长。岳家军中的勇将杨再兴单骑突入敌阵,打算活捉完颜宗弼,杀金兵数百人。双方从下午激战到天黑,金军大败。 十日,金兵再犯郾城,岳飞在城北之五里店再败金兵,杀死金将阿李朵孛堇。完颜宗弼集兵十二万屯于临颍(今属河南)。十三日,杨再兴以三百骑兵出巡,在小商桥与金兵遭遇,杀死金兵两千多人以及万户撒八孛堇等一百多名将领,宋军也全部壮烈牺性,杨再兴所中箭镞有两升之多。十四日,张宪率岳家军再战,逐金兵出临颍县界。同日,岳家军又大破进犯颍昌的金军主力。 郾城之战是宋金双方精锐部队之间的一次决战,宋军以少胜多,给金军以沉重打击。宋军如能乘胜前进,收复故疆大有希望。但宋高宗赵构和秦桧只图利用胜利,作为对金乞和的资本,遂下令班师,断送了这次战争的胜利成果。 其时,杨再兴已阵亡于小商桥。战事前面已讲。岳飞率其部与金兀术展开战斗。金兀术手下两员将领先叫阵开战,岳飞派董先等5人迎战,结果全阵亡于拐子马阵。岳飞得知拐子马,命部下张显、孟邦杰练钩镰枪,张立张用练藤牌,学仿水浒中徐将军的战法。结果大破金兀术。 5.历史上郾城之战是怎么回事南宋与金战争中的著名战役。 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金兀术率大军分兵四路南侵,很快占领了中原和陕西等地,威胁淮河以南地区。岳飞率岳家军数万人移师河南后,屡败金军,占领战略要地颍昌府(今河南许昌)、淮宁府(今河南淮阳),并收复了郑州等地:金兀术率其精锐部队直扑郾城(今属河南),企图消灭岳家军。 七月初,岳家军与金军在郾城北展开大战,大败金军的“铁浮图”和“拐子马”。两天后,金军1000余骑兵再次进犯郾城,岳飞亲率所部冲人敌阵,杀死金将阿李朵勃堇。 十三日,杨再兴率 300骑兵巡逻郾城北,忽遇大队金兵,300人血战到底,全部牺牲,杀死金兵2000余人。次曰,张宪所部再次击败金军。 郾城之战是宋、金双方精锐部队的一次决战,岳家军以少胜多,沉重打击了金军。 6.关于岳飞郾城大捷的故事的简介内容郾城大捷又称郾城之战,是指宋高宗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金朝撕毁和约,再次以金兀术为统帅,兵分四路大举进犯,,七月八日兀术率精兵一万五千余骑来攻。岳飞军驻郾城(今属河南),岳飞本人于战后向朝廷描述战况,先以背嵬、游奕两支骑兵与长于马战的女真军队(即“拐子马”)接战,之后由步兵进行肉搏战(即以步兵破金军之“铁浮图”),战到天黑始退。岳飞捷奏:“武胜、定国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河南、北诸路招讨使臣岳飞状奏:今月初八日,探得有番贼酋首四太子、龙虎、盖天大王、韩将军亲领马军一万五千余骑,例各鲜明衣甲,取径路,离郾城县北二十余里。寻遣发背嵬、游奕马军,自申时后,与贼战斗。将士各持麻扎刀、提刀、大斧,与贼手拽厮劈。鏖战数十合,杀死贼兵满野,不计其数。至天色昏黑,方始贼兵退,那夺到马二百余匹,委获大捷。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完颜宗弼攻郾城失利,十四日转攻颍昌,岳飞预测到敌人动向,命岳云率背嵬骑兵队赴援,助王贵于颍昌大捷,史称颍昌之战。兀术的拐子马全军覆没。 岳家军收复郑州、洛阳,兵临朱仙镇(今河南开封南20公里),汉人称是郾城大捷,岳飞高喊“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此役据岳飞之战果报告系夺得战马二百多匹,杀敌不计其数。 高宗闻讯大喜曰:“若虏势穷蹙,便当乘机殄灭,如奸谋诡计尚有包藏,谅卿亦能料敌,有以应之”。岳飞军至朱仙镇和兀术军对垒,“奋力大破之”,兀术退至开封。郾城之战后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哀叹。 7.郾城之战的过程是怎样的南宋高宗赵构的绍兴十年,岳飞由鄂州率军北上,抗击由金朝女真贵族兀术统帅的南侵兵马,在郾城战役中,大破金方的精锐部队拐子马? 据《宋史》记载,原先兀术有很强的骑兵队,装备了重铠甲,用绳索联在一起,三人一组,号称“拐子马”,朝廷的军队都不敢与之为敌?这场战役中,兀术率军一万五千骑兵来袭,岳飞命令步兵用麻札刀杀入敌阵,不要抬头看,一个一个砍马脚?拐子马联在一起,一匹马倒下,另两匹马不能前进?官兵奋起攻击,于是大破兀术的军队? 这次战斗,完颜宗弼在顺昌战败一个半月后,得到了盖天大王完颜宗贤等的援军,在探知岳飞本人在郾城指挥岳家军后,全军出动试图突袭郾城这个岳家军总部,导致一场主力之间的大决战? 八日,探马报告岳飞,完颜宗弼率领龙虎大王完颜突合速?盖天大王完颜宗贤?昭武大将军韩常等将,精锐马军共一万五千多骑神速出现在距郾城只有二十多里的路上? 岳飞命令岳云率领背嵬八千马军和游奕军的马军出城迎击,并说:“必胜而后返,如不用命,吾先斩汝!”金军后续部队不断到达郾城投入战斗?岳云的马军不断打退金军的冲锋?岳家军悍将杨再兴声称要活捉完颜宗弼,单骑冲入金军队伍中,杀了金军将士数十? 完颜宗弼久攻不下,下令把重铠“铁浮图”投入战斗?“铁浮图”指马和骑兵都重铠,不怕箭射和小型兵器砍杀?岳家军精锐步兵早有准备,用重斧上劈敌胸,下斫马足,铁浮图损失惨重?宗弼又投入拐子马,也被击退?战局胶着时,岳飞亲率四十精锐亲兵铁骑突出阵前? 都训练霍坚怕岳飞有闪失,上前劝阻:“相公为国重臣,安危所系,奈何轻敌!”岳飞回答“非尔所知!”跃马冲出用箭射金军阵地?岳家军将士看到统帅亲自出了马,顿时全力死战?杀到天黑,完颜宗弼全军溃败逃走?岳家军获得了“郾城之战”的完胜?。 8.郾城之战讲述了什么故事公元1140年(绍兴十年)7月,岳飞军大破金兵于郾城,取得郾城大捷。 公元1140年5月,金兵元帅完颜宗弼(兀术)背信弃义撕毁和约,分兵四路,大举进攻南宋。南宋朝廷命令岳飞率兵数万北上抗击金兵。 在这之前,南宋军队已经进入河南中部,通过几战,先后占领了中原战略重地郾城、颍昌府(今河南许昌)、郑州等。与此同时,岳飞还命令梁兴等人北上强渡黄河,联合河北河东义军,通过游击的方式扰乱金军后方。 7月初,岳飞率部攻克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同时命令部队集结,准备伺机进攻开封,完颜宗弼乘岳飞兵力分散之机,亲率15000重甲精骑,奔袭郾城,企图一举摧毁岳家军的指挥中心。 7月8日,双方在郾城北对峙。 金军以“铁浮屠”居中,以号称“拐子军”的两翼骑兵居左右,列阵进攻。岳飞指挥儿子岳云等率骑兵应付,令将士手持刀斧,杀向敌阵,上砍敌人,下砍马足,以步刺骑。 使金军的重甲骑兵和左右翼骑兵拐子军难以发挥所长。激战数日,金军死伤甚重,被迫撤退。 杨再兴单骑闯入敌军,打算活捉宗弼,受伤数十处,杀死敌军数百人,又杀出敌阵。两军鏖战到天色将黑,金军败退。 14日,宗弼又率3万人马转攻颍昌,宋将王贵、岳云等守城与金军决战。宋军先以精骑从正面发起猛攻,随即以步兵与金军左右翼骑兵展开搏斗,大败金军。 自晨至午,杀金统军使、上将军夏金吾(兀术之婿)以下将士5000余人,俘2000余人,获战马3000余匹。金兵再次大败,宗弼逃窜开封,不敢再战,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9.郾城之战的时间郾城之战 宋金战争的一次著名战役。 绍兴九年(1139),金朝统治集团内完颜宗弼一派得势,主张再次以武力迫使南宋屈服,夺回河南、陕西。次年,金朝分兵四路,东起两淮,西至陕西,向宋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 宋廷被迫命令各路宋军进行抵抗。 由岳飞率领的岳家军数万人,自湖北出发,很快进入河南中部,连败金军,占领军事重镇颍昌府(今河南许昌)、淮宁府(今河南淮阳),并乘胜收复了郑州、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东)等地。 岳飞还派梁兴等人渡过黄河,联合河东、河北义军,在金的后方痛击金军,收复了不少州县。 完颜宗弼见岳家军兵力分散,又探知岳飞只带有少量军队驻于郾城(今属河南),决定亲率精锐骑兵一万五千人,直插郾城,企图一举消灭岳家军的指挥中心。 七月初八,宗弼与龙虎大王、盖天大王等,在郾城北与岳家军对阵。岳飞令其子岳云率轻骑攻入敌阵,往来冲杀。 金军出动重甲骑兵“铁浮图”(铁浮图:穿上重铠,戴着铁帽子的兵,三个人一组,用皮带连起来,每进一步,便用拦马的木头环卫,只进不退。)作正面进攻,另以骑兵为左右翼,号称“拐子马”(拐子马:布置在左右两翼的骑兵,全由能骑善射的女真人组成。) 配合作战。岳飞遣背嵬亲军和游奕军马军迎战,并派步兵持麻扎刀、大斧等,上砍敌兵,下砍马足,杀伤大量金兵,使其重骑兵不能发挥所长。 岳家军中的勇将杨再兴单骑突入敌阵,打算活捉完颜宗弼,杀金兵数百人。双方从下午激战到天黑,金军大败。 十日,金兵再犯郾城,岳飞在城北之五里店再败金兵,杀死金将阿李朵孛堇。完颜宗弼集兵十二万屯于临颍(今属河南)。 十三日,杨再兴以三百骑兵出巡,在小商桥与金兵遭遇,杀死金兵两千多人以及万户撒八孛堇等一百多名将领,宋军也全部壮烈牺性,杨再兴所中箭镞有两升之多。十四日,张宪率岳家军再战,逐金兵出临颍县界。 同日,岳家军又大破进犯颍昌的金军主力。 郾城之战是宋金双方精锐部队之间的一次决战,宋军以少胜多,给金军以沉重打击。 宋军如能乘胜前进,收复故疆大有希望。但宋高宗赵构和秦桧只图利用胜利,作为对金乞和的资本,遂下令班师,断送了这次战争的胜利成果。 满意请采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