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江苏盐城的诗句

1.写一篇关于盐城的导游词

盐城,东临黄海,西接淮扬,南临通泰,北至连云港,是“京沪东线”的重要节点,“北上海经济区”的重要成员。

辖2市 5 县 2 区,面积 1.5万平方公里,盐城常住人口有830万,是江苏省面积第一、人口第二的大市。这里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丰厚,交通便捷,以“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世界”而闻名。

盐城历史悠久,汉武帝元狩 4 年(公元前 119 年)建立了盐渎县,以“环城皆盐场”而得名,距今已有 2100 多年历史。盐城人文荟萃,诞生过东汉“建安七子”之一陈琳、南宋以身殉国的左丞相陆秀夫、吴王张士诚、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平民诗人吴嘉纪、中共中央一枝笔胡乔木、杰出外交家乔冠华以及第一个登上太空的华裔宇航员王赣骏等一批杰出人物。

三国吴王孙权之父孙坚曾任盐渎县丞;北宋宰相范仲淹在沿海督修海堤;元末明初,施耐庵在白驹场写《水浒》,罗贯中在白驹场写《三国演义》;清代李汝珍在草埝场写《镜花缘》。盐城是我国重要的革命老区之一,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曾有“西有延安,东有盐城”之说,**、陈毅、粟裕、黄克诚等领导人都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拥有全国规模最大、资料最全、最具代表性的新四军纪念设施。

新四军纪念馆被列入全国 100 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 30 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行列,新四军军部旧址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盐城也是全国著名的淮剧之乡、杂技之乡。

盐城交通便捷,基本形成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海运四位一体的立体化交通网络。民航开通了至北京、广州、温州及韩国首尔的国际航班,是江苏省第二个开通国际航线的城市;新长铁路已开通至全国铁路客货运;大丰港为国家一类港口;高速公路四通八达,苏通大桥开通后盐城已融入上海 2.5 小时经济圈。

盐城是一座新兴工商业城市和对外开放城市。全市已拥有纺织、机械、汽车、食品等支柱产业。

悦达集团是中国520家、江苏省20家重点企业之一,森达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个皮鞋生产厂家。目前,盐城已与12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韩国现代起亚、德国黛安芬、法国家乐福、意大利马佐里等一批跨国公司先后落户盐城。

盐城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海岸线总长582公里,滩涂面积45万公顷,是江苏最大的后备土地资源。

石油天然气储量2100亿立方米。农业优势明显,是江苏最大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生态旅游独具特色,拥有太平洋西海岸最大的海涂湿地,建有世界上第一个野生麋鹿保护区和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为联合国人与自然生物圈成员。西部地处里下河地区腹地,大纵湖、九龙口、马家荡等湖泊水域面积近百平方公里,为典型的泻湖型湖荡湿地,被誉为“金滩银荡”、“鱼米之乡”。

盐城还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和海盐文化资源。全市现有景点 40 多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个,国家 AAAA 级旅游景点 1 家及一批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 AAA 级旅游景点及国家、省重点文保单位等。

目前正规划建设的盐城湿地生态国家公园,将打造成“太平洋西岸最大的湿地公园、亚洲东部最佳的生态旅游乐园”。并将以鲜明主题形象、较高资源品位、独特景观形态、巨大生态效应和旅游吸引功能迎接五湖四海宾朋。

2.描写盐城的美景用上排比句作文五百字

今年五一节,我怀着激动万分的心情来到了老家—盐城,那儿是父亲土生土长的地方。

除入美丽的盐城,我已经感受到了浓浓的自然清新,山是那么的美,如此的浓绿;水是那么的清澈,天空是那么的湛蓝!看那山!虽然没有“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厉”之气魄,但少有一丝“山嶂远重叠,竹树近蒙笼。”之景,我如愿以偿的回归了自然,这儿没有污染,唯有的是哪“唧唧”动听的鸟声以及从远处传来的流水声。

树叶摇曳,散发着芳香。稻草肥沃,为我敞开柔软的胸怀,溪水流淌,滴滴滋润着我渴望已久的心田。

看多美啊!我喜欢那夕阳!静静的它好似。

3.描述江苏的句子

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再游姑苏玉芝观 【唐】许浑 高梧一叶下秋初,迢递重廊旧寄居。

月过碧窗今夜酒,雨昏红壁去年书。 玉池露冷芙蓉浅,琼树风高薜荔疏。

明日挂帆更东去,仙翁应笑为鲈鱼。 渡吴江 【唐】杜牧 堠馆人稀夜更长,姑苏城远树苍苍。

江湖潮落高楼迥,河汉秋归广殿凉。 月转碧梧移鹊影,露低红草湿萤光。

文园诗侣应多思,莫醉笙歌掩华堂。 代诸妓赠送周判官 【唐】白居易 妓筵今夜别姑苏,客棹明朝向镜湖。

莫泛扁舟寻范蠡,且随五马觅罗敷。 兰亭月破能回否,娃馆秋凉却到无? 好与使君为老伴,归来休染白髭须。

4.关于带有盐城这个关键词的词,百度搜索前十名

盐城市,位于北纬32.85°~34.2 ° 、东经 119.57°~120.45° ,东临黄海,南与南通市接壤,西南与扬州市,泰州市为邻,西与淮安市相连,北隔灌河和连云港市相望。是江苏省省辖市中面积最大的市。市辖区面积1779平方公里;市辖区158.65万人(亭湖区83.90万,盐都区74.75万)。全市地势平坦,河渠纵横,交通发达,物产富饶,素有"渔米之乡"的美称。盐城大多数人口是历朝江南移民后裔,因而传统文化和民众的心理状态都属于传统的江南文化范畴。盐阜大地人杰地灵,名人数不胜数,有过南宋丞相陆秀夫,也是和《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故乡。

盐城从西汉武帝元狩4年(公元前119年)建立盐渎县,当时这里遍地皆为煮盐亭场,到处是盐河, “渎”就是运盐之河的意思。东晋安帝义熙7年(公元411年)时更名为盐城县,以 “环城皆盐场”而得名。盐城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沉淀,处处散发着浓郁的海盐文化。古代以盛产“淮盐”而享誉华夏,古称“淮夷地”。早在战国时期即“煮海为盐”,《史记》载“东海有海盐之饶”。秦汉时则“煮海兴利、穿渠通运”,已成为渔盐兴旺之地。唐时,“甲东南之富、边饷半出于兹”的淮南盐场,仅盐城就有“盐亭一百二十三所”。唐宝应年间,境内设有海陵监、盐城监,每岁煮盐百余万石,其时盐城已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盐业生产中心。

水绿盐城

南北城区交替

盐城是名副其实的“盐”城。在各地地名当中,至今仍保留着“团”、“灶”、“总”、“丿”“仓”等与盐业生产管理相关的名称。“团”,是盐区生产组织,灶户“聚团共煎”的生产形式。每个盐场设几个团,每团设若干灶户,旧时以“团”为地名的,多分布在古淮南盐区的东台、大丰,如南团、西团、卞团等。目前,仍保留大丰的西团镇,全市还有18个村、48个自然村组的地名与“团”有关。“灶”,是灶民煎盐的重要设施,境内因“灶”称名的有头灶、阜宁的三灶镇、四灶等6个乡镇,另有85个村及368个自然村组也是因“灶”而得名。“总”,是盐场灶民聚居的单位。明初大规模的“洪武赶散”,移民来到荒漠的海滨烧盐,为了对散居在沿海的灶民实施管理,各场设总若干,以次为序。清嘉庆时,东台富安盐场就设有30个总。今天沿海乡镇地名中仍保留有一总、二总、三总等地名,境内还有7个村和37个自然村组以“总”命名。“仓”,即盐仓,以枯枝牡丹名扬天下的亭湖区便仓镇当年就是伍佑盐场的便仓所在地。境内还有东台三仓镇以及11个村和18个自然村组因“仓”设名。“丿”是明后期及清代灶民煮盐的主要生产工具之一,其形同铁锅,略比锅浅,径园三尺,深3-4寸。境内以“丿”命名的乡镇,有东台的曹丿镇、大丰的潘丿镇,市内还有6村和13个自然村组亦是以“丿”为地名的现在在日本有只有名的小夜猫子。

5.描写家乡的作文 盐城 要原创

我的家乡在盐城蜗居于小城的一角.打小,就知道这个平静且素雅的南国小城——盐城。

在这里,有一个孩子14年的成长足迹。也印下了小城的繁盛与更变。

说到家乡,常会变成流于形式的表述;太多华美的词藻又只会让家乡的景象趋于虚无;家乡,宛若传统的淮扬菜系一般清丽且平静.于点滴之中,镌刻进我的记忆。曾几何时,被要求着赞美家乡,会在礼堂的探灯下慷慨激昂地陈词:随风灵逸的范公提柳;凄艳无比的枯枝牡丹;超脱凡世的丹顶鹤……很多次了,早已能面不改色地朗诵这些对家乡的“赞歌”,却永远无法忘却这些浮华之物给家乡蒙上的阴影,撇开凡尘,心底的那一方小天地中仍驻着我的家乡,如水晶般晶莹、美丽。

真的,好美!“咿咿呀呀”的唱词,稀奇古怪的腔调.这是我对家乡淮剧的第一印象。诚然,我不是一个纯粹的淮剧迷.偶然静心,沉醉于中,细品慢味,竟缓觉出一股熟悉、温暖的馨香,那是——家乡的味道。

没有流行歌曲的刻意做作,流露出的是那份真诚与质朴,那绵长的韵律,轻悠的唱词,仿佛妈妈的手,永远有着家的芳香,永远有家乡的气息,深深地吸引着我,越陷越深,沉与之中,怠于自拔……聆听着戏子的悠悠唱腔,又一次吸引我的,是家乡特有的吴侬软语。家乡话不似东北人般的豪爽、直接,亦不如苏州女子般的温婉清丽,软软、柔柔的语调中似乎还带着坚强。

不太常说家乡话,甚至在家都是普通话为主。看多了日语动漫,觉得家乡方言亦如日语般生涩、难懂.惟独妈妈的一句“宝宝”,简单的两个字,似包含了万千情愫,疼爱、怜惜……妈妈的关爱,似乎都在这浅浅的一声“宝宝”中。

乡音的魅力,真的无可比拟!乡音难改,乡情难忘,这座自我出生就融进我生命的南国小城,她有一个名字,叫盐城,一座连山都没有的小城,她没有发达的经济,却有舒心怡人的四季,这座海滨小城似乎寂寞了些,却就因着这点冷清,家乡给与我的记忆中少了流水般的杂质,也造就了她温润典雅的性情,不想扯动过于活跃的味觉神经,但我真的希望家乡一如那传承至今的淮扬菜系——温润典雅。春水融融,沉淀一弯幽幽的浅蓝,一如天空般明净,纯彻。

家乡的乡土、乡音、乡情在我心中幻化成梦般深邃的蓝色,满载我对家乡的热爱,那座平静且典雅的南国小城——盐城!我的家乡。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