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艺术的诗句玉腕挥舞成新章,不似泽立与沙江。 潇洒毫端含英气,柔婉笔中显贞刚。无意邀卷但赞许,有心求教羞搭腔。 雁过留声寻常事,买醉只宜在墨香。 (柳明)美玉无瑕丹青秀,笔墨端庄功底优。 谁说女儿不如男,韩家靓妹显身手。 (闲言碎语)朱墨皆在一人---题韩宁宁书法 王忠心笔锋扫过 删繁有韵挺拔硬朗 柔情不洇心绪不乱 笔落有序沉静流远 古朴精神红妆一点 墨坛生辉近朱近墨 皆在一人一瞥惊心 回味销魂击节赞叹 相见无悔结字清秀布局新,运笔流畅功力深.书写杜牧清明句,气氛净鲜人爱真!寒凝大地笔下暖,宁静冰雪春色换.书写胸中大情意,法承古规形飘然! (天阁雷公)爱满兰苑春满园,谢君美玉把锦添。 天涯咫尺一屏远,网缘千里手相牵。鼓励支持暖肺腑,温馨祝语润心田。 天下博友一家亲,明月千里共婵娟。 (兰苑甘霖)狐娴入魄媚乔重,锲木凌刀不苟同。 锐刃光寒枭霸扈,铎峰料峭隼眸明。宁柔菡内非知晓,敛外无端便做茸,隶篆章草行墨去,青白雀武让九宫! (烟雨孤树) 不懂书法,只能从外表欣赏:1、遒劲、平面力度刚劲稍有圆润,可能与臂力运动锻炼功底和音色弓弦节奏谐和功底有关;2、潇洒、活泼、秀丽可能与舞蹈功底有关;3、挺拔、洒脱、无羁(特别是竖垂如耳旁的一竖、斤字的一竖等下垂带速度感有银河天落之势;4、镌刻、俊秀、铭深、醒目,见长娴熟的刀笔功法;5、挥舞、飘洒、刚劲、隽秀中隐然庄肃、静逸;6、透出王家神气似乎融入柳公气韵。 可见书法家性情、志向、气质,多才艺柔和、砥砺、锤炼功夫之深。谢分享。 (借光行路)怎信风骨出酥手,笔笔遒劲刚中柔。赏罢墨透文人气,几分启功韵其中。 (夐古隽永) 京城,华夏文明中心,是英雄与强者的象征,是中国文化的沉淀积蓄之处,是人间至情培养的温室,她有奏不尽的华美乐章,岂能数语而赋? 倒是宁宁书法,精、气、神、韵俱佳,秀外慧中,洒脱不失沉稳,古朴不失灵动,出自一美女之手,直叫人叹! 书法与字俱生,名于大唐,伴时而盛.书法以精、气、神、韵而赏。书法之大成者,须勤奋、天赋和神助方可。 昔曦之遇鹰蛇相搏,怀素观蛇惊入草,如天神相助,灵感顿生,穷毕生精力将其溶入书法之中。一行一草,千古流芳! 书法后继有人,国之幸也。 祝远方的宁宁事业大成! 近来常遇天之奇才,不免罗嗦。宁宁勿怪! (四方缘)张弛有度浪淘沙,笔力遒劲得妙法。 寒暑星月透纸背,娟秀清丽最潇洒! (萧然)惊心砚纸方寸小,酥手挥毫鸟飞天;岂是当今执墨者,乃为前世掌笔仙。 (清悠云)巾帼挥笔亦豪雄,不逊男儿半点功!力透从容浓淡里,馨香俊逸骨风中! (牧羊)独怜幽草涧边生,书法不是一日功,笔力劲秀诗意美,感谢分享到博中! (吾静思(老顽童))观韩宁宁书法感海棠春睡,落红纷飞,笔端透出春色美,燕子穿杨柳,桃花点娇蕾,一派冰清玉洁情,留恋不思归! (警幻书生)颜筋柳骨,铁书银钩,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林。 回旋进退,莫不中节。书中有意,意中有画。 不得不赞! (长安安)赠美才女韩宁宁:美女集锦斗奇艳,八斗之才可胜天。妙笔生辉美如画,如酒如蜜醉心田。 曹世新拜赏留评!2012年5月28日 (曹世新)赠韩宁宁女士:启功风格得继承,发展创新成己能。 誉满全球人人赞,书为巾帼添光荣。 (快乐至上)赞!人美笔墨更美!巾帼风流笔吐妍,翰墨鸿章赋诗篇。凌云豪气吞河岳,掷地金声绕海天。 (雄醒狮)舞马词 • 赏《韩宁宁书法》有感宛如一缕清风,矜持雅致祥呈。字体堂堂正正,幽香四溢灵生。 (腊梅)赞书法家韩宁宁锦绣文章书笔下,铿锵翰墨涌毫端。芳心不已披肝胆,破浪行舟向九天。 (热水河)赏韩老师的书法作品有感而发进来 不能走马观花出去 还在想着书法落笔 只是一撇一捺心胸 确是如此之大。 二、古人写书法学习心得的古诗1、《书法家欧阳询》佚名 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乃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译文 欧阳询曾经有一回骑马赶路,看到一块古碑。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他)停住马观看古碑,过了很久才离开。 他走离古碑几百步后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碑前欣赏,等到疲乏了,又铺开皮衣坐下来观看,就又守在碑前三天三夜方才离去。2、《杜处士好书画》宋代:苏轼 蜀中有杜处士 ,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拊掌见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译文 四川境内有个姓杜的隐士,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成百件,有戴嵩画的牛一幅,他特别喜爱,用锦囊盛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斗角,画错了啊!” 隐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 有句古话说:“耕地应当去问男奴,织布应当去问婢女。”这句话是不可改变的。 3、《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宋代: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4、《观书》明代: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译文 书卷就好像是我的多年老友,无论清晨傍晚还是忧愁快乐总有它的陪伴。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心中再无半点尘世间的世俗杂念。 坚持经常读书,新鲜的想法源源不断的涌来用之不竭。勤奋攻读,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 漫跨着金鞍,权贵们犹叹芳踪难寻,不相信我这书斋里别有春景。5、《墨池记》宋代:曾巩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译文 临川郡城的东面,有一块地微微高起,并且靠近溪流,叫做新城。 新城上面,有个池子低洼呈长方形,说是王羲之的墨池,这是荀伯子《临川记》里说的。羲之曾经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精神,(现在说)这是羲之的(墨池)遗址,难道是真的吗?当羲之不愿勉强做官时,曾经游遍东方,出游东海,在山水之间使他的心情快乐。 莫非他在尽情游览时,曾在这里停留过?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特别好。那么他能达到这步,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 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人,是不是后人学习下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何况想在道德修养上深造的人呢? 墨池的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盛先生担心墨池不能出名,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挂在屋前两柱之间,又请求我说:“希望有一篇(墨池)记。” 推测王先生的用心,是不是喜爱别人的优点,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让它埋没,因而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呢?莫非也想推广王羲之的事迹来勉励那些学员吧?一个人有一技之长,就能使后人像这样尊重他;何况那些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好风范,对于后世的影响那就更不用说了!。 三、关于艺术的诗句玉腕挥舞成新章,不似泽立与沙江。 潇洒毫端含英气,柔婉笔中显贞刚。无意邀卷但赞许,有心求教羞搭腔。 雁过留声寻常事,买醉只宜在墨香。 (柳明) 美玉无瑕丹青秀,笔墨端庄功底优。 谁说女儿不如男,韩家靓妹显身手。 (闲言碎语) 朱墨皆在一人---题韩宁宁书法 王忠心 笔锋扫过 删繁有韵 挺拔硬朗 柔情不洇 心绪不乱 笔落有序 沉静流远 古朴精神 红妆一点 墨坛生辉 近朱近墨 皆在一人 一瞥惊心 回味销魂 击节赞叹 相见无悔 结字清秀布局新,运笔流畅功力深.书写杜牧清明句,气氛净鲜人爱真!寒凝大地笔下暖,宁静冰雪春色换.书写胸中大情意,法承古规形飘然! (天阁雷公) 爱满兰苑春满园,谢君美玉把锦添。 天涯咫尺一屏远,网缘千里手相牵。鼓励支持暖肺腑,温馨祝语润心田。 天下博友一家亲,明月千里共婵娟。 (兰苑甘霖) 狐娴入魄媚乔重,锲木凌刀不苟同。 锐刃光寒枭霸扈,铎峰料峭隼眸明。宁柔菡内非知晓,敛外无端便做茸,隶篆章草行墨去,青白雀武让九宫! (烟雨孤树) 不懂书法,只能从外表欣赏:1、遒劲、平面力度刚劲稍有圆润,可能与臂力运动锻炼功底和音色弓弦节奏谐和功底有关;2、潇洒、活泼、秀丽可能与舞蹈功底有关;3、挺拔、洒脱、无羁(特别是竖垂如耳旁的一竖、斤字的一竖等下垂带速度感有银河天落之势;4、镌刻、俊秀、铭深、醒目,见长娴熟的刀笔功法;5、挥舞、飘洒、刚劲、隽秀中隐然庄肃、静逸;6、透出王家神气似乎融入柳公气韵。 可见书法家性情、志向、气质,多才艺柔和、砥砺、锤炼功夫之深。谢分享。 (借光行路) 怎信风骨出酥手,笔笔遒劲刚中柔。赏罢墨透文人气,几分启功韵其中。 (夐古隽永) 京城,华夏文明中心,是英雄与强者的象征,是中国文化的沉淀积蓄之处,是人间至情培养的温室,她有奏不尽的华美乐章,岂能数语而赋? 倒是宁宁书法,精、气、神、韵俱佳,秀外慧中,洒脱不失沉稳,古朴不失灵动,出自一美女之手,直叫人叹! 书法与字俱生,名于大唐,伴时而盛.书法以精、气、神、韵而赏。书法之大成者,须勤奋、天赋和神助方可。 昔曦之遇鹰蛇相搏,怀素观蛇惊入草,如天神相助,灵感顿生,穷毕生精力将其溶入书法之中。一行一草,千古流芳! 书法后继有人,国之幸也。 祝远方的宁宁事业大成! 近来常遇天之奇才,不免罗嗦。宁宁勿怪! (四方缘) 张弛有度浪淘沙,笔力遒劲得妙法。 寒暑星月透纸背,娟秀清丽最潇洒! (萧然) 惊心砚纸方寸小,酥手挥毫鸟飞天;岂是当今执墨者,乃为前世掌笔仙。 (清悠云) 巾帼挥笔亦豪雄,不逊男儿半点功!力透从容浓淡里,馨香俊逸骨风中! (牧羊) 独怜幽草涧边生,书法不是一日功,笔力劲秀诗意美,感谢分享到博中! (吾静思(老顽童)) 观韩宁宁书法感 海棠春睡,落红纷飞,笔端透出春色美,燕子穿杨柳,桃花点娇蕾,一派冰清玉洁情,留恋不思归! (警幻书生) 颜筋柳骨,铁书银钩,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林。 回旋进退,莫不中节。书中有意,意中有画。 不得不赞! (长安安) 赠美才女韩宁宁:美女集锦斗奇艳,八斗之才可胜天。妙笔生辉美如画,如酒如蜜醉心田。 曹世新拜赏留评!2012年5月28日 (曹世新) 赠韩宁宁女士:启功风格得继承,发展创新成己能。 誉满全球人人赞,书为巾帼添光荣。 (快乐至上) 赞!人美笔墨更美!巾帼风流笔吐妍,翰墨鸿章赋诗篇。凌云豪气吞河岳,掷地金声绕海天。 (雄醒狮) 舞马词 • 赏《韩宁宁书法》有感 宛如一缕清风,矜持雅致祥呈。字体堂堂正正,幽香四溢灵生。 (腊梅) 赞书法家韩宁宁 锦绣文章书笔下,铿锵翰墨涌毫端。芳心不已披肝胆,破浪行舟向九天。 (热水河) 赏韩老师的书法作品有感而发 进来 不能走马观花 出去 还在想着书法 落笔 只是一撇一捺 心胸 确是如此之大。 四、描写书法作品的好词好句有哪些好词: 1、笔酣墨饱 bǐ hān mò bǎo 笔墨运用得很畅快,很充分.多形容书法、诗文酣畅浑厚。 2、笔走龙蛇 bǐ zǒu lóng shé 笔下龙蛇腾跃。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洒脱。 3、龙飞凤舞 lóng fēi fèng wǔ 如龙飞腾,似凤飞舞。原形容气势奔放雄壮。现多形容书法笔势活泼,形容灵活熟练地书写,也形容栩栩如生的龙凤造型艺术。 4、龙蛇飞动 lóng shé fēi dòng 形容书法笔势的劲健生动。苏轼《西江月·平山堂》词:“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5、鸾飘凤泊 luán piāo fèng bó 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原来形容书法潇洒,毫无拘束.也比喻进修生夫妻离散。 6、鸾翔凤翥 luán xiáng fèng zhù 翥:高高地飞起。比喻书法笔势飞动的姿态.美女簪花:形容书法或诗文风格的娟秀多姿。 7、入木三分 rù mù sān fèn 原形容书法笔力强劲,现多形容分析、描写、议论的深刻有力.近似的词力透纸背,形容书法根伟贴切。 好句: 1、举笔信手涂抹几下,一幅腾飞的巨龙即跃然纸上。他所画之龙,栩栩如生,雄奇魁伟而变化多端。陈容画龙往往不画整条,或画龙首,或画龙爪,忽隐忽现,似闻其声,如见其形,且泼墨成云,喷水化雾,神妙无比,人称“所翁龙”(陈容号所翁)。 2、字形正倚交错,大大小小,开开合合,线条粗细变化明显,跌宕有致。最末一行写歪了,歪得简直要倾倒,但这样的倾斜并不生硬,反倒更见自由,体现出他的任情恣性的一面,自成格调。陈容取势险峻,他结字造型或倚或正,或重或轻,有“来如雷霆收震怒”之美。他行笔迅捷,用笔有力,发力沉重。 3、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或劲键或婉转,或如婀娜窈窕的美人,或如矫健勇猛的壮士,或如春风拂面繁花一片,或如北风入关深沉冷峻。 4、王羲之对真书、草、行诸体书法造诣都很深。他的真书势形巧密,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他的草长浓纤折衷;他的行书遒媚劲健。人们称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 5、一笔而下,观之若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空无,又归于虚旷,这近乎癫狂的原始的生命力的冲动中包孕了天地乾坤的灵气。 6、张扬跋扈,丝毫不受束缚,甚至整行一笔而下,有如神仙般的纵逸,来去无踪。 7、掬来一弯流岚,借得一缕飞烟,纤手轻碾一砚墨香,为心绪铺展一纸素笺。 8、一笔而下,观之若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空无,又归于虚旷,这近乎癫狂的原始的生命力的冲动中包孕了天地乾坤的灵气。 9、书法里融入了儒家的坚毅,果敢和进取,也蕴涵了老庄的虚淡,散远和沉静闲适,还往往以一种不求丰富变化,在运笔中省去尘世浮华以求空远真味的意味。 10、献之虽有父风,殊非新巧。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 五、【有关赞汉字的诗词】一撇是黄河,一捺是长江 砚墨洗亮的日月 照着五千年的厚重,也照着四季的吉祥 竹是可以吹出杏花春雨的翠竹 毫是可以扬起大漠尘土的狼毫 一腔红到极致的热血泼洒胸中的风云 是塞北对江南的抒情 是澄江对碧空的吟唱 从甲骨的波涛而来,穿过小篆的迷宫 从竹简到石刻,从锦书到纸箔 如果一只狼毫在握,你依然能感觉到 “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的酣畅 从李斯的同文秦简到程邈的狱创隶书 历史啊,怎能仅仅记载书写的沧桑? 蔡邕的“飞白”,张之的“章草”,钟繇的楷体 仅仅是书法的三座高坡吗? 一幅《兰亭序》有什么魔力值得千古临摹 看看“退笔冢”,踏踏“铁门槛” 或许能找到“永字八法”的滥觞 欧阳询为观碑夜宿荒郊 颜真卿因忠义写下《争座位贴》的草章 褚遂良劲健千均,柳公权骨鲠日月 苏东坡挥洒欲绝尘,赵孟頫博采承晋唐 郑板桥隶楷参半的“六分半书” 是大写的汉字啊 让多少巷陌飘着挥之不去的墨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