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九溪十八涧的诗词1、九溪十八涧 清代:俞樾 九溪十八涧,山中最胜处。 昔久闻其名,今始穷其趣。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东东丁丁泉,高高下下树。 译:九溪十八涧是山中风景最胜的地方。 听说它的名字许久,今天才开始游玩寻找乐趣。重叠的山峰,回环婉转的路,叮叮当当的泉水,高低不齐的树。 乐趣就在这些地方。 2、十八涧 清代:朱彝尊 暮经南山南,曲涧一十八。 山桥往而复,山路坱兮圠。 夕曛渐催人,延首望香刹。 译:傍晚经过南山的南边,这里有十八条曲涧。山上搭的桥来来回回,山路也修的不是很好走。 夕阳的暖光熏得醉人,回首我又看到了山中的禅寺。 3、自杨梅坞循九溪十八涧至理安寺 清代:金志章 青松影里寻山寺,黄叶堆中踏涧泉。 行过乱峰溪又转,一声疏磬到门前。 译:我在青松的影子寻找山里的寺庙,堆堆黄叶中踏着山泉、行过山峰小溪也开始流转。 一声钟声在面前敲响。 4、九溪十八涧 宋代:周文璞 九溪十八涧,冷见帝青苔。 洗足僧书石,临流客放杯。 案头松叶响,身畔野花开。 百六辞歌吹,清游始一回。 译:九来到溪十八涧,可以看见沿途的青苔。 溪水洗干净了岸边的石头,临着溪流客人也可放着杯子随波逐流。案头掉下来一片松叶,身边野花盛开。 多多少少诗歌写过这里,今天才第一回游览。 5、十八涧 宋代:张侃 九溪十八涧边游,风景萧疏接素秋。 野草怕人愁有剩,尚馀翠色映双眸。 译:在九溪十八涧边上游玩,秋天风景萧瑟。 野草害怕人还有剩下的,尚且有些绿色充斥在眼睛中。 2.关于九溪的诗九溪十八涧,山中最胜处。 昔久闻其名,今始穷其趣。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咚咚叮叮泉,高高下下树。 其水屈曲洄环,九折而出,故称九溪。 溪水起源于杨梅岭的杨家坞,次第汇合青湾、宏法、方家、百丈、唐家、佛石、云栖、渚头、小康等9个山坞的细流成溪,再经徐村注入钱塘江;而溪下为十八涧,地故深邃,即缁流非遗世绝俗者,不能久居。按志,涧内有李岩寺、宋阳和王梅园、梅花径等迹,今都湮没无存。 而地复辽远,僻处江干,老于西湖者,各名九溪十八涧胜地寻讨无遗,问及九溪十八涧,皆茫然不能置对。全是写景,我想楼主不会是问这个。 望采纳。 3."九溪十八涧"是什么诗题杭州九溪十八涧 九溪十八涧,山中最胜处。昔久闻其名,今始穷其趣。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咚咚叮叮泉,高高下下树。 俞樾(1821-1907),清学者。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道光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晚年讲学杭州诂经精舍。治经、子、小学。宗法王念孙父子,大要在正句读、审字义、通古文假借,并分析其特殊语文现象。撰有《群经评议》、《诸子评议》、《古书疑义举例》等。能诗词,重视小说戏曲,强调其教化作用。所作笔记,搜罗甚富,包含有学术史、文学史的资料。所撰各书,总称《春在堂全书》,共二百五十卷。 楹联著述颇多,有《春在堂楹联录存》、《春秋人地名对》、《改良楹联维新》、《精选楹联新编》、《曲园楹联录》、《校官碑集字联》、《绎山碑集字联》、《曹全碑集字联》、《樊敏碑集字联》、《纪泰山铭集字联》、《鲁峻碑集字联》、《金刚经集字联》等。 清末学者俞樾所描绘的这一景致,是距杭州西湖仅十里之遥的“九溪十八涧”景区。他对白居易赞冷泉“最余杭而甲灵隐”不以为然,他说,“九溪十八涧乃西湖最胜处,尤在冷泉之上。”并且别出心裁,于是作叠字诗赞九溪. 4.古诗《九溪十八涧》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记九溪十八涧》通过景色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杭州山水的钟爱之情。 原文如下: 九溪十八涧,山中最胜处。 昔久闻其名,今始穷其趣。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咚咚叮叮泉,高高下下树。 译文: 九溪十八涧这个地方,是山中最优美的景区。 很早就听说过这里,今天才得以尽情领略她的趣味: 重重叠叠的山,曲曲环环的路。 咚咚叮叮的泉水,高高下下的树木。 赏析: 作者认为:西湖最优美的地方,不在湖而在山。白居易说是冷泉一亭,是余杭的一最比灵隐更好,而我则认为九溪十八涧,才是西湖最好的地方,更在冷泉之上。 有趣的是,对于九溪十八涧到底怎么好法,诗人只不过连用四句叠字句表达:“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咚咚叮叮泉,高高下下树。”这四句诗,不仅让诗人得以久享盛誉,也让九溪十八涧为天下所知。 作者: 俞樾,清学者。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道光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晚年讲学杭州诂经精舍。治经、子、小学。宗法王念孙父子,大要在正句读、审字义、通古文假借,并分析其特殊语文现象。 5.那首诗带有重重叠叠山的诗句九溪十八涧,山中最胜处。 昔久闻其名,今始穷其趣。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丁丁东东泉,高高下下树。这首诗是清末学者俞樾所描绘的这一景致,是距杭州西湖仅十里之遥的“九溪十八涧”景区。 他对白居易赞冷泉“最余杭而甲灵隐”不以为然,他说,“九溪十八涧乃西湖最胜处,尤在冷泉之上。”并且别出心裁,于是作叠字诗赞九溪.九溪十八涧中 最胜处是“山 路 泉 树 ”,闻其名 就是美名远杨,穷其趣的意思就是其趣无比,各有情趣,别有情趣!过龙井山再走几里路,一股清凉澄澈的溪流映入眼帘,这是九溪北去的清流,溪水发源于杨梅坞。 我沿这条溪流上行,是从龙井开始的。过龙井山数里,溪色澄然迎面,九溪之北流也,溪发源于杨梅坞,余之溯溪,则自龙井始。 溪流是流经万山丛中而来的。这些山并不陡峭却很多沟壑,山脚相互交叉,树木丛生,茂盛苍翠,看不清上山的路径。 沿着溪流找山路,看见东边又看不见西边;前面象是路阻断了,走上去却发现有路。凡是水没有流进溪的都叫做涧,一共有十八条涧,正好是九条溪的一倍。 溪流道万山中,山不峭而堑,踵趾错互,苍碧莫辨途径。沿溪取道,东瞥西匿,前若有阻而旋得路。 水之未入溪号皆曰涧,涧以十八,数倍于九也。我往上走,遇到涧就停下细看。 流过山涧的溪水,一定有大石块横阻在中间。流水和石块撞激,使水面的水草来往舞动。 溪流宽有四五尺,水浅的地方是浅滩,水从草丛中流过去;稍深一点的地方,虽然水积得深,但还看得清水下的石子和沙底。余遇涧即止。 过涧之水,必有大石亘其流,水石冲激,蒲藻交舞。溪身广四五尺,浅者沮洳,由草中行;其稍深者,虽淬蓄犹见沙石。 山上茶树多,枫树多,松树多。走过了小石桥,在通向安理寺路上,岩石更加怪异。 春笋开始脱壳,在岩顶上随风摆动,象是老人稀稀的头发。怪石重重叠叠,在山腰隐现,有的象橱,有的象桌子,有的象一函书的形状。 向树林预上望去,淡淡地罩着云气。杜鹃花正盛开,点缀着山路。 太阳一时被岩石遮住一时又露面。我们走出山坳,已经是中午了。 其山多茶树,多枫叶,多松。过小石桥,向安理寺路,石犹诡异。 春箨始解,攒动岩顶,如老人晞发。怪石折叠,隐起山腹,若橱,若几,若函书状。 即林表望之,滃然带云气。杜鹃作花,点缀山路。 岩日翳吐,出山巳亭午矣。这次游览是在光绪二十五年三月初六。 和我同游的,是达县人吴小村,长乐人高凤岐、钱塘人邵伯絅。时光绪己亥三月六日,同游者达县吴小村、长乐高凤岐、钱塘邵伯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