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于项羽刘邦的诗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 胡曾 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 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项羽 万宽 美人如月花如血,乌骓不负大江约。 一剑落取千颅面,万古英雄自刎别。 叠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犹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蒲松龄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 李白 秦鹿奔野草,逐之若飞蓬。 项王气盖世,紫电明双瞳。 呼吸八千人,横行起江东。 破阵子.题项羽 诗酒仙 天纵豪情万丈,生来气冠三吴。 百二秦关如铁铸,视若吹灰俎上鱼。戟横万骨枯。 勒马自封王霸,息兵笑划疆图。 歃血为盟情意重,怎奈刘邦非丈夫。隔江绝唱书。 2.关于项羽和刘邦的诗(一)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二)题乌江亭 (宋)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三)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赏读】 杜牧的《题乌江亭》认为:胜负是兵家之常事。项羽在乌江虽遭失败,但是只要“包羞忍耻”,仍是“男儿”好汉。 江东子弟人才辈出,项羽若渡过乌江,吸取教训,再“卷土重来”大有可能。 北宋王安石的《题乌江亭》认为:楚军身经百战早已疲惫不堪,壮士也为之悲哀,垓下兵败的颓势已难挽回。 江东子弟虽然还在,但谁还愿意为项王的“卷土重来”效力呢? 身经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难”的女词人李清照的《绝句》,对项羽却非常推崇。诗中认为:人活着应当做“人间豪杰”,死了也应当做“鬼中英雄。” 项羽西汉初年在乌江兵败自刎,到北宋末年已有千年之久,但作者至今还思念着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气节。作者认为项羽是位豪迈刚强、壮烈感人的悲剧英雄。 作者不以成败论英雄,她认为项羽虽然失败了,但他气慨豪壮,可敬可畏,可歌可泣。 这三位诗人为何对同一历史事件有如此截然不同的观点呢? 这当与三位诗人所处的历史背景和人生际遇有关。 杜牧乃世家子弟,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研究文学政治经济,准备入辅为相。其早年仕途不顺,中年历经磨难,终于被招为“考功郎中、知制告”。 所以在他看来,只要“包羞忍辱”,总结失败的教训,必能“卷土重来”。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他在担任宰相期间,竭力推行新法,革新政治,富国强兵,取得过不小的成就。但他的改革触犯了大官僚和大地主阶级的利益,遭到了尖锐激烈的反对,革新归于失败。 在此情况下,王安石产生了这种看法:项羽因为当时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上错误,才最终导致军事上的根本性的失败,其时已无力回天。就算回到江东,也难以招集人马“卷土重来”,无法转败为胜。 李清照作为北宋过渡到南宋的诗人,目睹了宋高宗狼狈南逃的经历,于是从女姓的角度,对项羽为人的价值作出了高度的评价。作者用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宁死不屈,来讽刺南统治者在金兵南侵、国破家亡之时不管百姓的死活、抛弃中原大好河山、只顾自己狼狈逃命、偏安江南一隅的软弱无能的丑恶行径。 作者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这三首诗一直是诗评的焦点,众说纷纭。 但如果项羽不死,中国古代史到底要不要改写,这个也只有天晓得…。 3.有关于项羽刘邦的诗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 胡曾 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 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项羽 万宽 美人如月花如血,乌骓不负大江约。 一剑落取千颅面,万古英雄自刎别。 叠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犹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蒲松龄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 李白 秦鹿奔野草,逐之若飞蓬。 项王气盖世,紫电明双瞳。 呼吸八千人,横行起江东。 破阵子.题项羽 诗酒仙 天纵豪情万丈,生来气冠三吴。 百二秦关如铁铸,视若吹灰俎上鱼。 戟横万骨枯。 勒马自封王霸,息兵笑划疆图。 歃血为盟情意重,怎奈刘邦非丈夫。隔江绝唱书。 4.刘邦和项羽写的诗歌项羽流传下来的诗,目前知道的只有《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刘邦流传下来的诗作有两首:《大风歌》和《鸿鹄歌》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鸿鹄歌》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 虽有缯缴,上安所施 5.【有关项羽的成语,有关刘邦的成语,有关吕不韦的成语,有关周勃】破釜沉舟 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将:统率,指挥.比喻越多越好.【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刘邦问韩信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说:“臣多多益善耳.” 楚界汉河 楚、汉相争中双方控制地区之间的地界与河流.后常比喻战争的前线.【出处】: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十六回:“霎时间烟焰冲霄……仿佛枪林弹雨,依稀楚界汉河.” 霸王别姬 姬:指西楚霸王项羽的宠妾虞姬.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现多比喻独断专行,脱离群众,最终垮台.【出处】:《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霸王项羽在和刘邦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四面楚歌 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出处】: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给韩信》:“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 以一当十 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出处】:《战国策·齐策一》:“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史记·项羽本纪》:“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先发制人 发:开始行动;制:控制,制服.原指丢动手的牌主动地位,可以控制对方.后也泛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出处】:《汉书·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沐猴而冠 〖释义〗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出处】: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刀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比喻生杀的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6.谁有**写的关于刘邦项羽的诗词啊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作者:**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同志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诗词》。 【注释】 钟山:莽莽南京中山门外紫金山。 虎踞龙盘:《三国志》诸葛亮与孙权论金陵说,“钟阜龙蟠,石城虎踞。” 而慷: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追穷寇:《孙子兵法·军争篇》有“围师必阙(网开一面之意),穷寇勿迫”。 霸王:指西楚霸王项羽。鸿门宴上,他听了项伯的话,“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没有杀刘邦。 后刘邦项羽血战连年,终于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双方士兵为和平连呼万岁。 项羽守约退兵,刘邦却立即背信弃义地围攻项羽于垓下,他的部下更把楚霸王分尸为五。事迹见《史记·项羽本纪》。 天若有情天亦老:这是李贺的诗句,见《采桑子·重阳》注释。 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 葛洪《神仙传·麻姑》里,麻姑对王方平说,“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