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兰溪棹歌中描写静态景物的诗句是

1.《兰溪棹歌 》全诗一二句写的是静景,三四句写的是动景,这样写有什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这是借“棹歌”为名的一首山水诗。写的是雨后天晴的兰溪夜景。

因为接连下过三天雨,又是农历二、三月里,所以夜里渔夫身上是感到有些凉意的。因为人感到凉,所以认为月亮也是凉的。这是把触觉(凉是皮肤接触才能感觉到的)转移到视觉上去了。感觉转移是常见现象,比如我们常说“歌声圆润”,“歌声”是耳朵才能听到的,“圆”是眼睛才能看到的,“润”(温润)是皮肤才能感觉到的。现在各种感觉都给转移,沟通了。钱钟书先生称它为“通感”,有人称它为“移觉”。“凉月”就是用了通感的词语。

但“凉月”的“凉”字似乎还有“清幽”的意思。打头儿就是“凉月”,把全诗笼在了一个十分清幽的境界里。

这首诗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静中有动,愈显静谧。

2.《兰溪棹歌》阅读答案

兰溪棹歌①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注释】①兰溪,在今浙江兰西县西南。

棹(zhào)歌:船歌。⑴.对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作者主要是通过“□□□”一词启发读者去想象的。

⑵.“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这句诗的画面加以描写。【答案】(1)镜中看(2)示例:鱼抢春(新)水,(调皮地)涌上溪滩,(拨鳍摆尾)啪啪蹦跳。

【解析】《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兰溪,在今浙江兰溪县西南。

棹(zhào)歌,渔民的船歌。这首诗,仿拟民歌的韵致,以清新灵妙的笔触,诗歌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景色和渔民捕鱼的心态。

写出了兰溪一带的山水之美,渔家的欢快之情,宛如一支妙曲,一幅佳画。使人感到美好的兰溪山水充满蓬勃生机。

译文:一弯新月挂在种着柳树的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好看极了。

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暴涨,鱼群在夜深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3.《兰溪棹歌》阅读答案

兰溪棹歌①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注释】①兰溪,在今浙江兰西县西南.棹(zhào)歌:船歌.⑴.对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作者主要是通过“□□□”一词启发读者去想象的.⑵.“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这句诗的画面加以描写.【答案】(1)镜中看(2)示例:鱼抢春(新)水,(调皮地)涌上溪滩,(拨鳍摆尾)啪啪蹦跳.【解析】《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兰溪,在今浙江兰溪县西南.棹(zhào)歌,渔民的船歌.这首诗,仿拟民歌的韵致,以清新灵妙的笔触,诗歌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景色和渔民捕鱼的心态.写出了兰溪一带的山水之美,渔家的欢快之情,宛如一支妙曲,一幅佳画.使人感到美好的兰溪山水充满蓬勃生机.译文:一弯新月挂在种着柳树的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好看极了.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暴涨,鱼群在夜深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4.兰溪棹歌 诗句赏析

凉月如眉挂柳湾②,越中山色镜中看③。

兰溪三日桃花雨④,半夜鲤鱼来上滩。首句"凉月如眉挂柳湾"是抬头仰望天空."凉月"二字,既写出月色的秀朗,又点出春雨过后凉爽宜人的气候."挂柳湾",使人想象到月挂捎头,光泻兰溪,细绦弄影,溪月相映增辉的情景.第二句"越中山色镜中看",是低头观看溪水,把兰溪山水写得极为飘逸迷人."镜",是喻溪水,并且暗示出月光的明洁,溪面的平静,水色的清澈.这里,诗人没有着意渲染疏星秀月,夹岸青山,只说了"镜中看"三字丰富的韵致恰恰就在这里.它启发读者去想象那幽雅的兰溪山色,在溪水的倒影中,摇曳生姿,朦胧而飘渺,使人如坠入仙境一般.淡淡的笔墨,描绘出一个多么美妙的艺术境界.溪景诚然至美,然而对于泛舟溪上的渔人来说,最大的乐趣还在春潮渔汛一弯娥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

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这是借“棹歌”为名的一首山水诗。写的是雨后天晴的兰溪夜景。

因为接连下过三天雨,又是农历二、三月里,所以夜里渔夫身上是感到有些凉意的。因为人感到凉,所以认为月亮也是凉的。

这是把触觉(凉是皮肤接触才能感觉到的)转移到视觉上去了。感觉转移是常见现象,比如我们常说“歌声圆润”,“歌声”是耳朵才能听到的,“圆”是眼睛才能看到的,“润”(温润)是皮肤才能感觉到的。

现在各种感觉都给转移,沟通了。钱钟书先生称它为“通感”,有人称它为“移觉”。

“凉月”就是用了通感的词语。 但“凉月”的“凉”字似乎还有“清幽”的意思。

打头儿就是“凉月”,把全诗笼在了一个十分清幽的境界里。 这首诗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

静中有动,愈显静谧。

5.兰溪棹歌中诗的前两句主要写兰溪的景色之美,后两句主要写的是什么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船继续前行,不觉意间已从平缓如镜的水面驶到滩头。听到滩声哗哗,诗人才联想到连日春雨,兰溪水涨,滩声听起来也变得更加急骤了。

在滩声中,似乎时不时听到鱼儿逆水而行时发出的泼刺声,诗人又不禁想到,这该是撒欢的鲤鱼趁着春江涨水,在奔滩而上了。南方二三月间桃花开时,每有绵绵春雨。

这种持续不断的细雨,能使江水上涨,却不会使水色变浑,所以次句有水清如镜的描写,如果是北方的桃花汛,则自无“山色镜中看”的清澈之景。由此可见诗人观察事物描写景物的真切。

因是夜中行舟,夜色本来比较黯淡朦胧,这里特意选用“桃花雨”的字面,感觉印象中便增添了黑暗的冬天色彩;夜间本来比较宁静,这里特意写到鲤鱼上滩的声响,遂使静夜增添了活泼的生命跃动气息。实际上,这里所写的“三月桃花雨”与“鲤鱼来上滩”都不是目接之景,前者因滩声喧哗而有此联想,后者因游鱼泼刺而有此猜测。

两首都是诗人的想象之景。正因为多了这一层想像的因素,诗情便显得更为浓郁。

这首诗从头到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却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从诗的结构看,前二句是静景,后二句是动景,结句尤为生动传神,一笔勾勒,把整个画面画活了,是全诗最精彩的点睛之笔。

通观全诗,可以发现,这首船歌虽然以兰溪之夜作为背景,但它着重表现的并非夜的静谧朦胧,而是兰溪夜景的清新澄澈,生趣盎然。而这,正体现出这首诗独特的民歌气韵,渔家的欢乐之情。

范文涉及诗人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