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发小的情谊有哪些词形容发小的情谊的词有: 青梅竹马【qīng méi zhú mǎ】:青梅:青的梅子;竹马:儿童以竹竿当马骑。 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两小无猜【liǎng xiǎo wú cāi】:猜:猜疑。男女小时候在一起玩耍,没有猜疑。 亲密无间【qīn mì wú jiàn】:间:缝隙。关系亲密,没有隔阂。 形容十分亲密,没有任何隔阂。情同手足【qíng tóng shǒu zú】:手足:比喻兄弟。 交情很深,如同兄弟一样。形影不离【xíng yǐng bù lí】:象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 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难舍难分【nán shě nán fēn】:形容关系密切,感情融洽,难以取舍。 参考资料 在线成语词典:cy.5156edu.com。 2.请问宋词中有哪些词是表达感恩之情的感恩多 词调名。 本为唐教坊曲名。双调有三九、四十字两体。 唐 牛峤(约公元八九0年前后在世),一字延峰,陇西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大顺初前后在世。 乾符五年,(公元八七八年)进士及第。历官拾遗,补尚书郎,后人又称“牛给事”。 以词著名,词格类温庭筠。原有歌诗集三卷,今存词三十三首,(见《花间集》)诗六首。 两条红粉泪,多少香闺意。强攀桃李枝,敛愁眉。 陌上莺啼蝶舞,柳花飞。柳花飞,愿得郎心, 忆家还早归。 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近来情转深,忆鸳衾。 几度将书托烟雁,泪盈襟。泪盈襟,礼月求天, 愿君知我心。 感皇恩(寿 范) 感皇恩 唐教坊曲名。陈旸《乐书》:祥符中,诸工请增龟兹部如教坊,其曲有双调《感皇恩》。 《金词》注:大石调;《中原音韵》注:南吕宫。党怀英词,名《叠萝花》。 感皇恩 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七句,四仄韵 毛 滂 绿水小河亭句朱阑碧甃韵江月娟娟上高柳韵画楼缥缈句尽挂窗纱帘绣韵月明知我意句来相就韵 ◎●●○○ ⊙○◎● ⊙●○○●○● ◎○◎● ◎●⊙○○● ◎○○●● ○○● 银字吹笙句金貂取酒韵小小微风弄襟袖韵宝熏浓炷句人共博山烟瘦韵露凉钗燕冷句更深后韵 ⊙●⊙○ ⊙○◎● ◎●○○●○● ●○⊙● ⊙●◎○○● ◎○⊙●◎ ⊙⊙● · 此调以此词为正体,若晁词、贺词之偷声,周词之添字,赵词、汪词之减字,皆变体也。 按,此调前后段第三句,宋词例作拗体,俱平仄平平仄平仄,惟程大昌词,“老幼欢迎僮婢喜”、“文字流传曾贵纸”,僮字、曾字俱平声,婢字、贵字俱仄声;又,前后段第六、七句,宋词俱作仄平平仄仄,平平仄,或仄仄仄,惟陆敦信词,“风头日脚下,人空老”、“而今酒兴减,诗情少”,日字、酒字俱仄声,刘镇词,“儿孙列两行,莱衣戏”、“十分才一分,那里暨”,行字、分字俱平声。 至前段第二句,毛词别首云,“饮少辄醉”,饮少二字俱仄声;后段第一、二句,晁补之词云,“凭谁向道,流水一瞬”,谁字平声,向道二字俱仄声,别首云,“繁枝高荫,疏枝低绕”,低字平声,晁冲之词云,“熟睡起来,宿酲微带”,熟字、宿字俱仄声。赵企词云,“千里断肠,关山古道”,周紫芝词云,“此去常恨,相从无路”,《梅苑》词云,“堪赏占断,三春先手”,平仄各自不同,填者审择一体,庶不混淆,故详注不取参校,其余可平可仄,悉参谱内六词。 至周词换头句“洞房见说”,平仄全异,亦不校注。 又一体 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八句,五仄韵 晁冲之 蝴蝶满西园句啼莺无数韵水阁桥南路韵凝伫韵两行烟柳句吹落一池飞絮韵秋千斜挂起句人何 ○●●○○ ○○○● ●●○○● ○● ●○○● ○●●○○● ○○○●● ○○ 处韵 把酒劝君句闲愁莫诉韵留取笙歌住韵休去韵几多春色句怎禁许多风雨韵海棠花谢 ● ●●●○ ○○●● ○●○○● ○● ●○○● ●●●○○● ●○○● 也句君知否韵 ● ○○● · 此与毛词同,惟前后段第三句各藏短韵。 按,沈伯时《乐府指迷》,所谓句中韵,歌时应拍,不可不押者也。 又一体 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八句,六仄韵 贺 铸 兰芷满汀洲句游丝横路韵罗袜尘生步韵回顾韵整鬟颦黛句脉脉多情难诉韵细风吹柳絮韵人南 ○●●○○ ○○○● ○●○○● ○● ●○○● ●●○○○● ●○○●● ○○ 渡韵 回首旧游句山无重数韵花底深朱户韵何处韵半黄梅子句向晚一帘疏雨韵断魂分付与韵 ● ○●●○ ○○○● ○●○○● ○● ●○○● ●●●○○● ●○○●● 春归去韵 ○○● · 此亦与毛词同,惟前后段第三句藏短韵,第六句又各多押一韵异。 又一体 双调六十八字,前后段各七句,四仄韵 周邦彦 露柳好风标句娇莺能语韵独占春光最多处韵浅颦轻笑句未肯等闲分付韵为谁心子里句长长苦韵 ●●●○○ ○○○● ●●○○●○● ●○○● ●●●○○● ●○○●● ○○● 洞房见说句云深无路韵凭仗青鸾道情素韵酒空歌断句又被江涛催度韵怎奈何读言不尽句愁 ●○●● ○○○● ○●○○●○● ●○○● ●●○○○● ●●○ ○●● ○ 无数 ○● · 此亦与毛词同,惟后段第六句添一字异。 又一体 双调六十八字,前后段各七句,四仄韵 周紫芝 无事小神仙句世人谁会韵著甚来由自萦系韵人生须是句做些闲中活计韵百年能几许句无多子韵 ○●●○○ ●○○● ●●○○●○● ○○○● ●○○○●● ●○○●● ○○● 近日谢天句与片闲田地韵作个茅堂待打睡韵酒儿熟也句赢取山中一醉韵人间如意事句只此 ●●●○ ●●○○● ●●○○●●● ●○●● ○●○○●● ○○○●● ●● 是韵 ● · 此亦与毛词同,惟后段第二句添一字异。 此词前后段第五句,“活”字、“一”字俱入声,此即《乐府指迷》所谓以入替平之法,不可以上去声字替。填者审之。 又一体 双调六十五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 赵长卿 景物一番新句熙熙时候韵小院融和渐长昼韵东君有意句为怜纤腰消瘦韵软风吹破眉间皱韵 ●●●○○ ○○○● ●●○○●○● ○○●● ●●○○○● ●○○●○○● 袅袅枝头句轻黄微透韵舞到春深转清秀韵锦囊多感句又更新来伤酒韵断肠无语凭阑久韵 ●●○○ ○○○● ●●○○●○● ●○○● ●●○○○● ●○○●○○● · 此亦与毛词同,惟前后结两句各减一字,俱作七字一句异。 又一体 双调六十六字,前后段各七句,四仄韵 汪 莘 年少寻芳句早春时节韵飞去飞来似胡蝶韵如今老大句懒趁五陵豪侠韵梦中时听得句秦箫咽韵 ○●○○ ●○○● ○●○○●○● ○○●● ●●●○○● ●○○●● ○○● 割断人间句柳枝桃叶韵海上书来恨离别韵旧游还在句空锁云霞万叠韵举杯相忆处句青天月韵 ●●○○ ●○○● ●●○○●○● ●○○● ○●○○●● ●○○●● ○○● · 此亦与毛词同,惟前段第一句减一字异。 按,《中州乐府》党怀英词,前起二句“碧玉捻条,蓝袍裁叶”,正与此同。至后段第五句第五字,诸家例用平声,周紫芝用以入替平之法,此词独用去声,偶然不同,恐非定格也。 作者:辛弃疾 七十古来稀2,人人都道。不是阴功怎生到。 松姿虽瘦,偏耐云寒霜晓。看君双鬓底,青青好。 楼雪初晴,庭闱嬉笑。一醉何妨玉壶倒。 从今康健,不用灵丹仙草。更看一百岁,人难老3 全部注释 1.范倅:或谓滁州通判范昂,作者有词同此。 3.在宋词中有哪些感动人心的句子(有关爱情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我觉得这首词都很感动,是他写给亡妻的悼词)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唐婉《钗头凤》 关于陆游和唐婉的爱情,不说了,大家都知道。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李之仪《卜算子》 想起来的暂时只有这些····· 4.求一首能表达我和我发小友谊深厚的古诗,我俩从小到大一直关系都这首苏轼的诗词不错推荐给你 出自宋代苏轼的《卜算子·感旧》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四川的人来到江南,会把江南的风光牢牢记在心里。四川和江南的风景有很多相似处,要游览就要及早去。 现在我和去年一起游玩的朋友,又来到了西湖边上。要尽情的饮酒,应好好看看彼此,发现只有我们变老了。 注释 ⑴蜀客:词人自称,蜀,四川的简称。苏轼是四川眉山人,客居江南。 ⑵吴山:在杭州。吴,在此泛指今江浙一带。 ⑶风流:此指风光景致美妙。同:此指同样被人称道。 ⑷藉(jiè):坐卧其上。 ⑸莫惜尊前:指尽情饮酒行乐。尊前:在酒樽之前。指酒筵上。 5.关于宋词的小论文落花之下的独立人——从宋词中的落花意象浅析宋代文人的命运观【关键词】 落花 命运偶然性 文人的个人际遇 家国忧患意识【内容摘要】宋词中的意象浩如烟海,本文将选取“落花”这一意象,从士大夫阶层、失意文人以及女性词人,三个层面,结合具体作品,和词人写作时的背景和心态,试分析“落花”意象在宋词中的特殊意蕴和内涵,及其中所表达的宋代文人的命运观和家国意识。 花在一个春天完成从盛开到凋落的生命周期,提示着四季循环,暗示着时光流逝。落花凋零,飘摇随流水,太多的人看到这样的一幕,都会觉得一种不可自制的悲伤。 这是因为,花之迅速凋落,乃是“人之生死、事之成败、物之盛衰”的缩写。叶嘉莹先生在《迦陵论诗从稿》中也曾这样写道:“枝头上憔悴暗淡的花朵,较之被狂风吹落的满地繁红更加使人觉得难堪。 后者虽使人对其夭亡深怀惋惜,而前者则使人清清楚楚地认识到生命由盛而衰,由衰而灭的残酷的事实。后者属可避免之偶然的意外,前者则是不可逃避的一切生物之终结的定命。” 看落花的人,由落花生命的逝去,而感觉到自己的命运就如同飘忽不定的落花一样偶然,毫无定则。从而,产生了一种,命运无常的悲戚心理。 落花便由一种单纯的自然事物,转变成为了一种富有丰富的艺术内涵的意象。其实,最早提出这种落花意象中所蕴含的人类命运偶然观的是南朝的范缜。 在《南史范缜传》中,这样写道:“竟陵王子良精言佛教,而缜盛称无佛。子良问曰:君不信因果,何得富贵贫贱?缜答曰:人生如树花同发,随风而堕,自有拂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开藩篱落于粪溷之中。” 这段话是他与竟陵王萧子良就关于因果报应说所作的辩论。范缜说,“人生好象落在地上的花朵,有些花朵被风吹落到厅堂里,飘落到席子上,坐垫上,正如你一样出身高门,享受富贵;而有些花瓣被吹到粪坑里,就像我,一生不幸。” 这即是说,人的富贵、贫贱,只不过是偶然的遭遇不同罢了。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富贵贫贱完全是自然的偶然现象。 它包含了一种不可知论的前提,即人们无法掌握自己命运,只能听其自然安排,个人是无能为力的。综观宋词史,在宋代诗人的词作中,落花意象比比皆是,有约六百多首。 写花开的少,写花落的多。因为宋词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具有纤巧细致的特点,更容易表现优美、悠闲或忧愁的情绪。 故而,落花这种美丽、短暂、动态的意象,以忧伤之美,给词人留下的印象必然更为深刻。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恐惧。 缤纷的落花是宋词中伤春主题的核心意象。在词中,落花意象染上更多个人境化、女性化的色彩。 同时,又由于作者的地位、身份、所处情境的不同,落花意象中所包含的思想内蕴也不尽相同。但是,我认为,采用落花意象中的词人,通常是借落花来感时伤物的,表达那种生命易逝、命运难料的情怀。 在描写落花的时候,大多处于一个抑郁不得志的状态。对“落花”意象的表述,是一个由外在意象对内心世界进行表述的过程。 从历史上看,首先,宋代是一个重文抑武,优渥文人的时代。为了适应宋代社会结构的变化,科举成为了入仕的主要途径,统治阶级对知识分子采取兼容并包的政策,从而形成了读书办学和研究学术的社会风气。 学校教育的蓬勃发展,提高了民众的文化素质。明朝徐有贞在《重建文正书院记》中说:“宋有天下三百载,视汉唐疆域之广不及,而人才盛过之。” 宋代统治者,鉴于前朝之教训,对文化没有实行专制,使学术思想得以活跃。宋代知识分子吸取了佛、道理论,与儒学相结合,形成了与“汉学”相对立的“理学”,以及对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文化境遇的探寻。 但是,他们可以论政,却仍然是统治者手中的筹码。其次,在经济方面,宋代基本做到了长治久安,商业繁荣。 这也使宋代文学的发展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宋朝的发展是一个从北方向南方的迁移过程。 北宋前期境内比较安定,但是,在逐渐迁移的过程中,国势渐微,尤其是到了南宋,国力已大不如前。这也造成了南渡之前后词人词作的不同。 正是这种得天独厚的文化土壤,才有助于宋代词人心态和价值取向的孕育和形成。而价值取向和处世心态一旦确立和稳固,宋代词人才会在这种价值观念的支配下,随心而动,去实现冶游、饮酒、隐逸、谪居、参禅等多彩的人生体验。 我大体上将宋代的知识分子分为三类,将从三个类别分述之。第一类是士大夫阶层。 他们多沉浮于宦海,有报国之心,却难以为统治阶级所真正接纳,从而产生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这一类型,在宋代词人中占了较大的比重。 以晏殊、欧阳修为例。提起落花词,不得不提晏殊。 晏殊以一寒门士子而至于位极人臣,但是,检索晏殊长达五十年的仕宦生涯,其于政治历史却无足以彪炳史册的突出建树。晏殊的性格,中庸之气稍重,不是那种不避风险,敢于斗争的人。 经多年宦海风波的历练,他养成了处事圆通的习惯。这种性格,以及他的家世背景,必然导致了他虽身居高位,但却无法很好的施展抱负的状况。 落花的意象,可以自然为他表达对个人际遇的无奈和悲哀。 6.请问宋词中有哪些词是表达感恩之情的感恩多 词调名。 本为唐教坊曲名。双调有三九、四十字两体。 唐 牛峤(约公元八九0年前后在世),一字延峰,陇西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大顺初前后在世。 乾符五年,(公元八七八年)进士及第。历官拾遗,补尚书郎,后人又称“牛给事”。 以词著名,词格类温庭筠。原有歌诗集三卷,今存词三十三首,(见《花间集》)诗六首。 两条红粉泪,多少香闺意。强攀桃李枝,敛愁眉。 陌上莺啼蝶舞,柳花飞。柳花飞,愿得郎心, 忆家还早归。 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近来情转深,忆鸳衾。 几度将书托烟雁,泪盈襟。泪盈襟,礼月求天, 愿君知我心。 感皇恩(寿 范) 感皇恩 唐教坊曲名。陈旸《乐书》:祥符中,诸工请增龟兹部如教坊,其曲有双调《感皇恩》。 《金词》注:大石调;《中原音韵》注:南吕宫。党怀英词,名《叠萝花》。 感皇恩 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七句,四仄韵 毛 滂 绿水小河亭句朱阑碧甃韵江月娟娟上高柳韵画楼缥缈句尽挂窗纱帘绣韵月明知我意句来相就韵 ◎●●○○ ⊙○◎● ⊙●○○●○● ◎○◎● ◎●⊙○○● ◎○○●● ○○● 银字吹笙句金貂取酒韵小小微风弄襟袖韵宝熏浓炷句人共博山烟瘦韵露凉钗燕冷句更深后韵 ⊙●⊙○ ⊙○◎● ◎●○○●○● ●○⊙● ⊙●◎○○● ◎○⊙●◎ ⊙⊙● · 此调以此词为正体,若晁词、贺词之偷声,周词之添字,赵词、汪词之减字,皆变体也。 按,此调前后段第三句,宋词例作拗体,俱平仄平平仄平仄,惟程大昌词,“老幼欢迎僮婢喜”、“文字流传曾贵纸”,僮字、曾字俱平声,婢字、贵字俱仄声;又,前后段第六、七句,宋词俱作仄平平仄仄,平平仄,或仄仄仄,惟陆敦信词,“风头日脚下,人空老”、“而今酒兴减,诗情少”,日字、酒字俱仄声,刘镇词,“儿孙列两行,莱衣戏”、“十分才一分,那里暨”,行字、分字俱平声。 至前段第二句,毛词别首云,“饮少辄醉”,饮少二字俱仄声;后段第一、二句,晁补之词云,“凭谁向道,流水一瞬”,谁字平声,向道二字俱仄声,别首云,“繁枝高荫,疏枝低绕”,低字平声,晁冲之词云,“熟睡起来,宿酲微带”,熟字、宿字俱仄声。赵企词云,“千里断肠,关山古道”,周紫芝词云,“此去常恨,相从无路”,《梅苑》词云,“堪赏占断,三春先手”,平仄各自不同,填者审择一体,庶不混淆,故详注不取参校,其余可平可仄,悉参谱内六词。 至周词换头句“洞房见说”,平仄全异,亦不校注。 又一体 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八句,五仄韵 晁冲之 蝴蝶满西园句啼莺无数韵水阁桥南路韵凝伫韵两行烟柳句吹落一池飞絮韵秋千斜挂起句人何 ○●●○○ ○○○● ●●○○● ○● ●○○● ○●●○○● ○○○●● ○○ 处韵 把酒劝君句闲愁莫诉韵留取笙歌住韵休去韵几多春色句怎禁许多风雨韵海棠花谢 ● ●●●○ ○○●● ○●○○● ○● ●○○● ●●●○○● ●○○● 也句君知否韵 ● ○○● · 此与毛词同,惟前后段第三句各藏短韵。 按,沈伯时《乐府指迷》,所谓句中韵,歌时应拍,不可不押者也。 又一体 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八句,六仄韵 贺 铸 兰芷满汀洲句游丝横路韵罗袜尘生步韵回顾韵整鬟颦黛句脉脉多情难诉韵细风吹柳絮韵人南 ○●●○○ ○○○● ○●○○● ○● ●○○● ●●○○○● ●○○●● ○○ 渡韵 回首旧游句山无重数韵花底深朱户韵何处韵半黄梅子句向晚一帘疏雨韵断魂分付与韵 ● ○●●○ ○○○● ○●○○● ○● ●○○● ●●●○○● ●○○●● 春归去韵 ○○● · 此亦与毛词同,惟前后段第三句藏短韵,第六句又各多押一韵异。 又一体 双调六十八字,前后段各七句,四仄韵 周邦彦 露柳好风标句娇莺能语韵独占春光最多处韵浅颦轻笑句未肯等闲分付韵为谁心子里句长长苦韵 ●●●○○ ○○○● ●●○○●○● ●○○● ●●●○○● ●○○●● ○○● 洞房见说句云深无路韵凭仗青鸾道情素韵酒空歌断句又被江涛催度韵怎奈何读言不尽句愁 ●○●● ○○○● ○●○○●○● ●○○● ●●○○○● ●●○ ○●● ○ 无数 ○● · 此亦与毛词同,惟后段第六句添一字异。 又一体 双调六十八字,前后段各七句,四仄韵 周紫芝 无事小神仙句世人谁会韵著甚来由自萦系韵人生须是句做些闲中活计韵百年能几许句无多子韵 ○●●○○ ●○○● ●●○○●○● ○○○● ●○○○●● ●○○●● ○○● 近日谢天句与片闲田地韵作个茅堂待打睡韵酒儿熟也句赢取山中一醉韵人间如意事句只此 ●●●○ ●●○○● ●●○○●●● ●○●● ○●○○●● ○○○●● ●● 是韵 ● · 此亦与毛词同,惟后段第二句添一字异。 此词前后段第五句,“活”字、“一”字俱入声,此即《乐府指迷》所谓以入替平之法,不可以上去声字替。填者审之。 又一体 双调六十五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 赵长卿 景物一番新句熙熙时候韵小院融和渐长昼韵东君有意句为怜纤腰消瘦韵软风吹破眉间皱韵 ●●●○○ ○○○● ●●○○●○● ○○●● ●●○○○● ●○○●○○● 袅袅枝头句轻黄微透韵舞到春深转清秀韵锦囊多感句又更新来伤酒韵断肠无语凭阑久韵 ●●○○ ○○○● ●●○○●○● ●○○● ●●○○○● ●○○●○○● · 此亦与毛词同,惟前后结两句各减一字,俱作七字一句异。 又一体 双调六十六字,前后段各七句,四仄韵 汪 莘 年少寻芳句早春时节韵飞去飞来似胡蝶韵如今老大句懒趁五陵豪侠韵梦中时听得句秦箫咽韵 ○●○○ ●○○● ○●○○●○● ○○●● ●●●○○● ●○○●● ○○● 割断人间句柳枝桃叶韵海上书来恨离别韵旧游还在句空锁云霞万叠韵举杯相忆处句青天月韵 ●●○○ ●○○● ●●○○●○● ●○○● ○●○○●● ●○○●● ○○● · 此亦与毛词同,惟前段第一句减一字异。 按,《中州乐府》党怀英词,前起二句“碧玉捻条,蓝袍裁叶”,正与此同。至后段第五句第五字,诸家例用平声,周紫芝用以入替平之法,此词独用去声,偶然不同,恐非定格也。 作者:辛弃疾 七十古来稀2,人人都道。不是阴功怎生到。 松姿虽瘦,偏耐云寒霜晓。看君双鬓底,青青好。 楼雪初晴,庭闱嬉笑。一醉何妨玉壶倒。 从今康健,不用灵丹仙草。更看一百岁,人难老3 全部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