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北宋词百度百科

1.宋代诗词

1、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2、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译文: 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迹,你觉得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随处乱飞的鸿鹄,偶然在某处的雪地上落一落脚一样。

它在这块雪地上留下一些爪印,正是偶然的事,因为鸿鹄的飞东飞西根本就没有一定。 老和尚奉闲已经去世,他留下的只有一座藏骨灰的新塔,我们也没有机会再到那儿去看看当年题过字的破壁了。

还记得当时往渑池的崎岖旅程吗?——路又远,人又疲劳,驴子也累得直叫。 3、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文 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暖和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4、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5、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扩展资料: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

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

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 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

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泊船瓜洲》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首句通过写京口和瓜洲距离之短及船行之快,流露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第二句写诗人回望居住地钟山,产生依依不舍之情;第三句描写了春意盎然的江南景色;最后以疑问语气结尾,再一次强调了对故乡的思念。

全诗不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而且在叙事上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泊船瓜洲 百度百科:元日 百度百科:题西林壁。

2.北宋词的成就有哪些

北宋词前承唐五代词的传统,后开南宋词风,在词的发展历程中处于一 个关键性的历史阶段。

北宋词在词体形式上为南宋词的发展做好了准备。北宋 早期,小令的创作技巧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北宋中期,慢词渐渐与小令并驾齐驱地发展,成为了词人抒情表意的主要方式。 到了大晟词人手中,令、引、近、慢诸体具备,而且声韵格律变化繁多。

没有这些准备,南宋词的发展将是不可能的。 北宋词继承了花间词、南唐词的传统,从秦观到周邦彦,婉约词的创作 出现了一个髙峰,成为了词坛创作的主流。

与此同时,苏轼又创立了豪放词风,将词引向抒写个人豪情与面向社会现实的广阔道路,为词注入了新鲜血液。 宋室南渡之后,爱国豪放词的创作风起云涌,并由此而形成词史上永世不 衰的优良传统,而这一传统的建立却是从北宋开始的。

北宋时期,词的“雅化”过程基本完成,树立了精美典雅的审美风范。宋 初晏殊、欧阳修等继承南唐词风,他们的小令别具一种雍容华贵的气度、文丽 雅致的语言,使词向典雅净洁的方向迈进了一步。

苏轼则使词充分士大夫化, 从而成为文人抒情词传统的最终奠定者。从整体来说,词的“雅化”进程,也 就是词逐渐向诗靠拢的一个过程,苏轼“以诗为词”的变革使这个过程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而在宋词“雅化”进程中贡献最大、成就最高的则是大晟词人,允其是周邦彦。 他们将精力都集中在词的字面、句法、修辞、音韵、布局等方面,使词朝着工整精致的醇雅方向发展,他们在创作词时精心构思,转变了北宋词人创作词以自然感发为出发点,为南宋雅词词人确立了“家法”。

北宋时期,词坛可谓是百花齐放,尽管此时出现过“乌台诗案”这样的 文字狱,也曾出现过词人因填词而在仕途上备受打击之事。 但从整体看来,文学创作风气比较自由,因此北宋词才能出现多种流派与风格之间的相互竞争。

与此同时,文学批评也很活跃。这种批评不仅表现在不同流派之间,同时也 发生在师生之间。

例如,苏轼批评秦观,可苏轼的弟子晁补之和张耒却很欣 赏秦观,陈师道甚至说苏词“要非本色”。 这种文学批评有利于词的发展。

正是因为有这种自由批评的风气,才出现了 李清照的《词论》,使她敢于对成名的男性 词人一一加以批评。南宋词创作的进一步繁 荣,流派风格的增多以及词论的大量涌现, 都同北宋这种活跃的、健康的风气有着密切 关系。

3.宋代诗词的特点是什么

宋词的形式有以下特点: 1、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词牌)。

一般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

2、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是极少数。 3、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

4、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 5、词中声韵的规定特别严格,用字要分平仄,每个词调的平仄都有所规定,各不相同。

词是诗的别体,它最初是配音乐唱的。词的特点在于它是长短句,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

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宋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诗和词都属于韵文的范围,但诗只供吟咏,词则入乐而歌唱。 它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扩展资料: 宋词的风格: 1、婉约派风格: 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内容比较窄狭。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

2、豪放派风格: 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南渡以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蔚然成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词。

4.北宋词《兰陵王柳》词的意思.作者周邦彦的简介.

《兰陵王柳》原文 兰陵王 柳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注释 ⑴直:柳阴连成一条直线. ⑵烟:薄雾.弄:飘拂. ⑶隋堤:汴河之堤,隋炀帝时所修. ⑷飘绵:指柳絮随风飘扬.行色:行为出发时情状. ⑸京华:京师. ⑹长亭:路旁供行人休息或送别的亭子. ⑺柔条:柳枝.古人有折柳赠别之习. ⑻旧踪迹:过去的情状. ⑼趁:逐,追随.哀弦:哀怨的乐声. ⑽离席:送别的筵席. ⑾寒食:清明前一天为寒食.榆火:朝廷于清明节取榆、柳之火以赐百官. ⑿迢递:遥远.驿:驿站. ⒀望人:送行人. ⒁凄恻:悲伤. ⒂渐:正当.别浦:水流分支的地方. ⒃津堠:码头上守望的地方.津:渡口.堠:哨所.岑寂:空寂静谧. ⒄冉冉:慢慢移动的样子. ⒅念:想到.月榭:月光下的楼台. ⒆露桥:布满露珠的桥梁. 编辑本段译文 正午的柳荫直直地落下, 雾霭中,丝丝柳枝随风摆动. 在古老的隋堤上, 曾经多少次看见柳絮飞舞, 把匆匆离去的人相送. 每次都登上高台向故乡了望, 杭州远隔山水一重又一重. 旅居京城使我厌倦, 可有谁知道我心中的隐痛? 在这十里长亭的路上, 我折下的柳条有上千枝, 可总是年复一年地把他人相送. 我趁着闲暇到了郊外, 本来是为了寻找旧日的行踪, 不料又逢上筵席给朋友饯行. 华灯照耀,我举起了酒杯, 哀怨的音乐在空中飘动. 驿站旁的梨花已经盛开, 提醒我寒食节就要到了, 人们将把榆柳的薪火取用. 我满怀愁绪看着船像箭一样离开, 梢公的竹篙插进温暖的水波, 频频地朝前撑动. 等船上的客人回头相看, 驿站远远地抛在后面, 端的离开了让人愁烦的京城. 他想要再看一眼天北的我哟, 却发现已经是一片蒙胧. 我孤零零地十分凄惨, 堆积的愁恨有千万重. 送别的河岸迂回曲折, 渡口的土堡一片寂静. 春色一天天浓了, 斜阳挂在半空. 我不禁想起那次携手, 在水榭游玩,月光溶溶. 我们一起在露珠盈盈的桥头, 听人吹笛到曲终…… 唉,回忆往事, 如同是一场大梦. 我暗中不断垂泪, 难以排遣的是那永远的隐痛 编辑本段作者 周邦彦 (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官历 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 神宗时,写《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 机关).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 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有 《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编辑本段赏析 自从清代周济《宋四家词选》说这首词是“客中送客”以来,注家多采 其说,认为是一首送别词.胡云翼先生《宋词选》更进而认为是“借送别来表达 自己‘京华倦客’的抑郁心情.”把它解释为送别词固然不是讲不通,但毕竟不 算十分贴切.其实这首词是周邦彦写自己离开京华时的心情.此时他已倦游京华 ,却还留恋着那里的情人,回想和她来往的旧事,恋恋不舍地乘船离去.宋张端 义《贵耳集》说周邦彦和名妓李师师相好,得罪了宋徽宗,被押出都门.李师师 置酒送别时,周邦彦写了这首词.王国维在《清真先生遗事》中已辨明其妄.但 是这个传说至少可以说明,在宋代,人们是把它理解为周邦彦离开京华时所作. 那段风流故事当然不可信,但这样的理解恐怕是不差的. 这首词的题目是“柳”,内容却不是咏柳,而是伤别.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 俗,所以诗词里常用柳来渲染别情.隋无名氏的《送别》:“杨柳青青著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便是人们熟悉的一个例 子.周邦彦这首词也是这样,它一上来就写柳阴、写柳丝、写柳絮、写柳条,先 将离愁别绪借着柳树渲染了一番.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这个“直”字不妨从两方面体会.时当正午, 日悬中天,柳树的阴影不偏不倚直铺在地上,此其一.长堤之上,柳树成行,柳 阴沿长堤伸展开来,划出一道直线,此其二.“柳阴直”三字有一种类似绘画中 透视的效果.“烟里丝丝弄碧”转而写柳丝.新生的柳枝细长柔嫩,像丝一样. 它们仿佛也知道自己碧色可人,就故意飘拂着以显示自己的美.柳丝的碧色透过 春天的烟霭看去,更有一种朦胧的美. 以上写的是自己这次离开京华时在隋堤上所见的柳色.但这样的柳色已不止 见了一次,那是为别人送行时看到的:“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隋堤,指汴京附近汴河的堤,因为汴河是隋朝开的,所以称隋堤.“行色”, 行人出发前的景象.谁送行色呢?柳.怎样送行色呢?“拂水飘绵.”这四个字 锤炼得十分精工,生动地摹画出柳树依依惜别的情态.那时词人登上高堤眺望故 乡,别人的回归触动了自己的乡情.这个厌倦了京华生活的客子的怅惘与忧愁有 谁能理解呢:“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隋堤柳只管向行。

5.北宋所有著名词人

柳永、李清照、周邦彦、张先、晏几道、秦观、晏殊、宋祁、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李纲、李重元、孙光宪等。

1、柳永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

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

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3、周邦彦 周邦彦(1057年—1121年),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著名词人。

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赵顼元丰初,在汴京为太学生,写了一篇《汴都赋》,描述当时汴京盛况,歌颂了新法,受到赵顼的赏识,被提拔为太学正。

以后十馀年间,在外飘流,作过庐州(今安徽合肥市)教授、溧水(今江苏省)县令等。宋哲宗赵煦绍圣三年(1096年)以后,又回到汴京,作过国子监主簿、校书郎等官。

宋徽宗赵佶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负责谱制词曲,供奉朝廷。又外调顺昌府、处州等地。

后死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周邦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

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 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

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4、张先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北宋词人。

婉约派代表人物。天圣八年(公元1030)进士。

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 皇祐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

后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

治平元年(1064)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元丰元年病逝,年八十八岁。 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

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 5、晏几道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

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

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 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

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

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词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柳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清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邦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晏几道。

6.五个著名宋代词人及其代表作简介

1、范仲淹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进士出身官至参知政事。词作不多,其边塞词《渔家傲》情感悲凉,突破了男女与风月的界限。

今传《范文正公诗余》,仅有五首。 2、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人。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参知政事。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词誉很高。

今传《六一词》。词风接近晏殊,同样是主要反映贵族士大夫闲适自得的生活及其流连光景、伤感时序的愁情。

3、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人。进士出身做过秘书省校书郎等小官。

曾两次贬谪。他以诗文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他的诗成为江西派的开山大师。词和秦观齐名。

4、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梅州眉山人。宋神宗朝进士,做过多出地方官,多次被贬。

以文章诗词知名。他打破了词的狭隘的传统观念。

他以诗为词,扩展词的内容到怀古、咏史、说理、谈感时伤世,以及对山水田园的描绘、身世友情的抒写,达到“无意不可入。 5、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出生于济南。

南渡不久,丈夫病逝。她在创作上,以诗言志,以词抒情。

有不少词在渲染愁情上极尽其能事。在语言艺术方面她不依傍古人,自出机杼。

如《声声慢》一开头用了七对叠字,为前所未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清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苏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庭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范仲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欧阳修。

7.什么叫南宋词,什么叫北宋词,它们的传承上什么样的

zt北宋前期 国家安定为了适应统治阶级的歌舞声平的需要 由晚唐温庭筠南唐词人为代表的婉丽词风在宋初风靡一时 以晏殊 晏几道父子为代表 但同时范仲淹 欧阳修等少数作家也在部分词作中表现了新的风格 到苏轼就开创了和婉约派对立的豪放词派 另一方面由于当时城市经济的繁荣 为了适应市民阶级的需要 出现了以柳永为代表的以描绘城市风貌见长的词人 北宋中后期 诗**新运动到苏轼达到了高潮 诗词也从苏轼那趋于分流 当时中后期的诗词作家没有一个不受到苏轼直接或间接影响的 当时较有影响的秦观 贺铸的词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苏轼影响 但在风格上艺术上又各具特色 到了末期 以周邦彦为代表的大晟诗派又把词带上了为文造情的道路 开南宋姜夔 吴文英一派的先河南宋经历了耻辱的迁都,国土面积只剩下五分之三,很多文人呼吁社会,立志复国,爱国情操表现尤甚.加之当时的几位霸主---女真(金),蒙古,西夏,大理,契丹等,混战吞并平凡.南宋词的内容很多就是围绕这些社会背景而展开,用以唤醒华夏儿女的斗志,再现昔日大唐一统天下的盛世.南宋的窝囊让他们气愤,于是就有了辛弃疾,陆游等爱国将军兼词人。

8.什么是宋代的词

宋词是宋代最有特色的文学样式,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

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依调填词叫“依声”。词别名“长短句”( 在宋代以后,可以说长短句是词的别名,但是在北宋时期,长短句却是词的本名;在唐代,长短句还是一个诗体名词)。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还有一种为花间派。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秦观、晏殊、晏几道、周邦彦、姜夔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苏轼、岳飞、陈亮、陆游、欧阳修等。 花间派的代表人物:温庭筠等。

9.五个著名宋代词人及其代表作简介

1、范仲淹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进士出身官至参知政事。词作不多,其边塞词《渔家傲》情感悲凉,突破了男女与风月的界限。今传《范文正公诗余》,仅有五首。

2、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人。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参知政事。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词誉很高。今传《六一词》。词风接近晏殊,同样是主要反映贵族士大夫闲适自得的生活及其流连光景、伤感时序的愁情。

3、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人。进士出身做过秘书省校书郎等小官。曾两次贬谪。他以诗文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他的诗成为江西派的开山大师。词和秦观齐名。

4、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梅州眉山人。宋神宗朝进士,做过多出地方官,多次被贬。以文章诗词知名。他打破了词的狭隘的传统观念。他以诗为词,扩展词的内容到怀古、咏史、说理、谈感时伤世,以及对山水田园的描绘、身世友情的抒写,达到“无意不可入。

5、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出生于济南。南渡不久,丈夫病逝。她在创作上,以诗言志,以词抒情。有不少词在渲染愁情上极尽其能事。在语言艺术方面她不依傍古人,自出机杼。如《声声慢》一开头用了七对叠字,为前所未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清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苏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庭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范仲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欧阳修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