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关于仪征的诗句

1.关于仪征有那些故事或诗句

仪征?人不知道,只知道市:仪征市

说起仪征的历史,西周一个太子叫“蚁”的,封地就在此地,这就是仪征最早的地名啦。春秋伍子胥逃楚投吴,是在本市的俩位见义勇为者“浣纱女”和“渔丈人”的舍命帮助下成功的,解剑渡江处,得名“胥浦”,著名的仪征化纤,就建在这里。 清末避溥仪的讳,改称扬子县,辛亥革命成功,恢复仪征县。 仪征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史有“风物淮南第一州”的盛誉。西周一个太子叫“蚁”的,封地就在此地,这就是仪征最早的地名。春秋伍子胥逃楚投吴,是在本市的俩位见义勇为者“浣纱女”和“渔丈人”的舍命帮助下成功的,解剑渡江处,得名“胥浦”,著名的仪征化纤,就建在这里。 汉朝时,这里是吴王刘濞的地盘,他领衔挑起“七王之乱”,就在境内的铜山铸钱来着。隋炀帝开运河,沿河建了四十多座行宫,咱这里有两座,一曰临江宫,一曰扬子宫,从此有了扬子的名称,这段江面就叫扬子江。 自唐至清,仪征便为水陆要冲,古运河由此通江达淮,隋唐起即成为漕盐纲运中转之处,到唐宋时已成为著名的工商城市和园林城市,这里物产丰富,手工发达。五代时,接过吴国皇帝杨溥的驾,改名“迎銮”。到了北宋,皇帝信道,听说在境内的二亭山发现了王气,便命在此塑真武像,因仪容逼真,赐名仪真,后升为真州。直到清朝初期仍为两淮一带有名的繁华富庶之地。 清初为避胤禛(雍正)的讳,改名仪征。 1986年撤县设市改为仪征市。 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涌下,仪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发展成为长江三角洲顶端一颗璀璨的明珠。

2.求与扬州有关的中国古代诗词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白话译文: 友人在黄鹤楼向我挥手告别,阳光明媚的三月他要去扬州。

他的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中,只看见滚滚长江在天边奔流。 2.泊船瓜洲 —— 北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白话译文: 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暖和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3.寄扬州韩绰判官 —— 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白话译文 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 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这美人现在何处教人吹箫? 4.夜看扬州市 —— 唐·王建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是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白话译文: 扬州城里夜市繁华,千灯万火映照碧云,高楼内外到处可见浓妆艳抹的女子,那些寻欢作乐的游客纷纷而来,络绎不绝。

如今的天下纷乱不已,再也不像以往的太平盛世那样,但想不到这里依然是笙歌一片,通宵不散。 5.忆扬州 —— 唐·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头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白话译文: 萧娘脸嫩难承受眼泪,桃叶女眉长易显忧愁。

天下若是三分明月夜,有二分无奈要在扬州。 扩展资料: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 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和只留一江春水。

参考资料: 扬州网:赞颂扬州古诗100首 百度百科——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百度百科——泊船瓜洲百度百科——寄扬州韩绰判官百度百科——夜看扬州市百度百科——忆扬州。

3.描写仪征的景色的作文

风水宝地—仪征化纤仪征乃是一个美丽而又富饶的地方,这里有山有水,还有文化以及特产。

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吧!首先带大家去看看山,我们这里最出名的山乃龙山,我有幸爬过一次,龙山上长满了清脆欲滴的竹子,竹林间显得非常清幽旷远,要是走一走就感到优雅娴静心旷神宜。在龙山上走,会使我进入梦幻般的世界,叫不出名的鸟儿,不时传来一阵动听的叫声,那回声早已穿破竹林,直升云霄。

几只蝴蝶不时从我眼前飞过,几朵小花也在尽情释放出她那美丽的脸庞,总之一切都是亦真亦幻的。说完山,我再带领大家去赏湖吧!我们这的登月湖大家一定很不陌生吧,登月湖是一个风景秀丽,生机勃勃的风景区,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泛起一层层涟漪,显得多么耀眼,多么活泼。

登月湖最有名的是登月茶,茶香浓浓,口味纯正,真是极品也!我们这可特产绿扬春茶,这个品牌早已远销海外。我们这不仅有登月湖和龙山还有古代遗产:大码头、仪征城、鼓楼等。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几种我们这儿的特产:长江三鲜—刀鱼—江豚—鲥鱼,这三种海产品肉质鲜嫩,是名贵的食用水产品,这长江三鲜只有到我们仪征才能品尝到。我们这儿不仅有长江三鲜还有十二圩香干等各种各样的土特产。

来我们这不仅可以看到迷人的风景,还能品尝到美味佳肴。心动了吧,哈哈,那就快来仪征吧!我来做你的导游哦!哈哈……。

4.关于扬州三把刀的诗句或谜语

最完整“三把刀”诗词巷名出炉 扬州人吃早茶流行“不带钱” 老城区30多个巷名与“三把刀”有关 “早上起来日已高,只觉心里闹潮潮,茶馆里头走一遭……”你知道吗?这些朗朗上口的歌谣和诗词里都蕴含着“扬州三把刀”的典故呢!为促进扬州“三把刀”文化的发展,市商务局和“三把刀”协会联合整理了史上最完整的“扬州三把刀”辞赋、巷名、歌谣、民谚。

1 诗词曲赋 扬州人吃早茶流行“不带钱” 一些辞赋中,能反映出很多古时扬州人“吃”方面的风俗习惯,如立夏日尝“八新”。“八新”指鲥鱼、樱桃、新笋、麦仁、蚕豆、苋菜、新茶、青梅、李子、洋花萝卜、咸鸭蛋等时令食品,其中鲥鱼最为珍贵。

清董伟业《扬州竹枝词》描写扬州立夏时的情景:“晴和天气晚风徐,脱尽棉衣四月初。庆誉典旁沽戴酒,樱桃市上买鲥鱼。”

扬州“三把刀”辞赋、歌谣部分的整理者、扬州文化专家蒋静芬解释,这首词描述的是扬州人为了尝尝鲥鱼的味道,不惜当去棉衣,足见吸引力之大。 蒋静芬介绍,扬州人除了“为尝鲥鱼当棉衣”,还引领了“吃早茶”的潮流,其中最让学者们称奇的,是扬州人吃早茶最流行“不带钱”。

原来古时有茶馆专门配有说书和唱曲的,一些沿街卖唱的艺人也经常在茶馆卖艺。茶客们边吃茶,边听书,惬意怡情自不待言。

尤令茶客们感到方便的是吃茶可以记账,进茶馆可以不带分文,茶社还替茶客代买酒菜,代付人力车费,也一并记账,三节结算。一些老茶客每天早上起来的头等大事就是进茶馆吃茶,有的连洗漱都在茶馆中进行。

由于茶社环境优雅,又是文人喜欢聚会的场所,文人雅士们经常在茶馆里结社、集会、吟诗、作画、弹丝、品竹、唱曲、猜谜、相互切磋技艺。“教场惜余春,驼子高先生(店主),破桌烂板凳,满座是诗人。”

描述的就是扬州人在茶馆内吟诗的场景。 2 民俗歌谣 一首歌谣包含扬州人一天饮食 在扬州一带旧时流传有两首歌谣,都描述了旧时淮扬人一天的饮食习俗。

第一首描述了一个美食家,一日五餐,十分考究:早上起来日已高,只觉心里闹潮潮,茶馆里头走一遭。拌干丝,风味高;“蟹壳黄”,千层糕;翡翠烧卖三丁包;清汤面,脆火烧,龙井茶叶香气飘。

/吃过早茶想中饭:“狮子头”,菜心烧;煨白蹄,酱油浇;“大烧马鞍桥”;醋熘鳜鱼炒虾腰;绍兴酒,陈花雕,一斤下肚乐陶陶。/吃过中饭想“下午”:浇切董糖云片糕,再来一包香橼条。

/吃过“下午”想晚饭:金华火腿镇江肴,盐水虾子撒花椒,什锦酱菜麻油浇,香稻米粥儿粘胶胶。/吃过晚饭想夜宵:一碗莲子羹,清心又补脑,一觉睡到大清早。

早上吃的蟹黄汤包,中上吃的牛肉熏烧,晚上吃的豇豆角子,鲇鱼哇子,冬瓜汤两勺子,肉丁子钉到下巴壳子。 蒋静芬表示,这首歌谣中提到了许多具有淮扬风味特色的著名菜点,其中很多都是市民耳熟能详的,如“拌干丝”、“蟹壳黄”、“干层油糕”和“翡翠烧卖”等。

3 巷名胡同 30多条巷名与“三把刀”有关 澡堂巷、螃蟹巷、粉妆巷……这些巷名一听就知道与扬州“三把刀”关系不小!市烹饪协会副秘书长施志棠表示,经过此次整理,他们发现扬州老城区共有30多条巷(胡同)名与“三把刀”有关。 “比如‘澡堂巷’是一条东西向巷道,因巷内有众多浴室而命名。”

施志棠解释,扬州搓澡全国闻名,多年来扬州搓背大军北闯关东,南下广东,其中仪征朴席更是有不少村民常年在外以搓澡为业,村里的若干别墅小楼都是搓澡赚的钱砌起来的。 “‘粉妆巷’顾名思义,与扬州的美容美发行业有关,这条巷子位于甘泉街中段南侧,是一条南北向巷道,在扬州学者王金祥所著的《扬州城老街巷》有细致描述,相传这里是常府眷属居住,因其胭脂梳妆而得名。”

施志棠表示。 扬州也有些巷子不仅在字面上与“三把刀”有关,还演绎了一段段传奇故事。

“如螃蟹巷,相传在清雍正年间有一户尼姓人家,一天丈夫在街上买了一只大螃蟹,该螃蟹似通人性,点头摇钳,十分可爱。尼不忍心杀之,就养在家中。

月余后,尼突然被人杀害,但却一直找不到凶手,县太爷到现场查看,突然发现一只大螃蟹在向他招手,跟着螃蟹一看,发现尼的妻子与他人有奸情,审后才知道,原来是妻子与奸夫一起杀死了尼,真相大白后,螃蟹巷的叫法也就流传开来了。”施志棠说,在扬州的小巷胡同中,这样的巷子还很多。

新闻追访 为何要整理这些诗词巷名? 扩大“三把刀”文化在全国影响 对此,市商务局的一位薛姓负责人表示,我市是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三把刀”服务创新试点,此次整理主要是为了扩大“三把刀”文化在全国的影响。 “三把刀的每一刀都是一门绝活,这些巷子、民谣当中包含了三把刀的传奇故事,如果只是单纯的技艺传承,相对单薄,但如果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技艺传承也会变得丰富多彩。”

施志棠评价。 据悉,明年起,我市将通过五项举措促进“三把刀”发展,包括三把刀人才输出、“扬州师傅”评选、推动“三把刀”市标升级为省标和国标、建成并运营全国“三把刀”官方网站等。

链链 “三把刀”辞赋摘录 摇扇对酒楼,持袂把蟹螯。 ——唐李白 飞雪堆盘脍鱼腹,明珠论斗煮鸡头。

5.描写仪征的景色的作文

风水宝地—仪征化纤

仪征乃是一个美丽而又富饶的地方,这里有山有水,还有文化以及特产。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吧!

首先带大家去看看山,我们这里最出名的山乃龙山,我有幸爬过一次,龙山上长满了清脆欲滴的竹子,竹林间显得非常清幽旷远,要是走一走就感到优雅娴静心旷神宜。

在龙山上走,会使我进入梦幻般的世界,叫不出名的鸟儿,不时传来一阵动听的叫声,那回声早已穿破竹林,直升云霄。几只蝴蝶不时从我眼前飞过,几朵小花也在尽情释放出她那美丽的脸庞,总之一切都是亦真亦幻的。

说完山,我再带领大家去赏湖吧!我们这的登月湖大家一定很不陌生吧,登月湖是一个风景秀丽,生机勃勃的风景区,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泛起一层层涟漪,显得多么耀眼,多么活泼。登月湖最有名的是登月茶,茶香浓浓,口味纯正,真是极品也!我们这可特产绿扬春茶,这个品牌早已远销海外。

我们这不仅有登月湖和龙山还有古代遗产:大码头、仪征城、鼓楼等。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几种我们这儿的特产:长江三鲜—刀鱼—江豚—鲥鱼,这三种海产品肉质鲜嫩,是名贵的食用水产品,这长江三鲜只有到我们仪征才能品尝到。

我们这儿不仅有长江三鲜还有十二圩香干等各种各样的土特产。

来我们这不仅可以看到迷人的风景,还能品尝到美味佳肴。心动了吧,哈哈,那就快来仪征吧!我来做你的导游哦!哈哈……

6.有关写瘦西湖听曲的古诗

檀板旧梦忆江南 作者:朱千华 千家有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

这是郑板桥的《扬州》诗。说扬州这地方,自古为歌吹地。

扬州清曲,你可能没听过。但你知道优美的民歌《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源自扬州清曲《鲜花调》。可见你对扬州清曲并不陌生。

歌词记不得,不妨事。调儿熟,随时都能哼出来。

你心情极好,像置身烟水蒙蒙的绿杨城郭,受烟花三月水灵灵的浸润。扬州清曲又称小曲或小唱,可见这调儿不是大气磅礴的那种,宜小家碧玉,宜小画舫,宜助酒兴。

清曲从诞生那天起,与俚语,谣辞,山歌,俗调为伍,充满野味。不讲平仄,大体押韵就行。

好处是:质朴,清新,易懂。你走进扬州寻常巷陌,烟柳人家,你都能听到清曲悠扬,感觉身边有溪水活活流淌,像在陌野上走。

扬州清曲源自民间,土生土长,有浓郁的水乡味。劳动号子,悠闲的渔歌,心中苦乐,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都能融入清曲,形成这些曲牌:【江南梳妆台】,【鲜花调】,【青纱扇】,【采菱】,【秧歌】,【蝴蝶】等等。

都是民间口语,免不了粗糙。词虽鄙俚,情感却真,非市井中淫靡媚亵可比。

唱也简单,不化妆,不表演,坐着,曲调之美,人生丰富的情感,都能淋漓尽致地表现。 曲词通俗,易流传。

扬州清曲中有些唱词,属情歌一类。有些源自冯梦龙编的《桂枝儿》。

《桂枝儿》是一部山歌集。其中的《分离》,《荷珠》两篇,已演变成扬州清曲中的《不分离》与《青叶荷上》,至今仍在传唱。

我曾有数次机会,聆听扬州评弹艺术家李仁珍老师的清曲。那是扬州清曲的真味。

李老师长于抒情,所唱清曲婉约缠绵。我们是忘年交。

每有演出,李老师都设法带我前去观赏。有时我去她家,她也能给我特别关照,唱上两段。

面对面听李老师唱清曲,我是何等荣幸。声音甘之如饴,沁入心脾。

这机会不常有。李老师唱的清曲,印象最深的有三首:《你允许我三月三》,《一轮明月》,《风风雨雨》。

尤其是《一轮明月》,属情歌类,一旦用清曲演唱,便是另一种消魂意味。那唱词是: 一轮明月当空照,金风摇动,丹桂香飘。

檐铃窗外敲,声音好似情郎到。细听不是他,却是梧桐叶儿落,沙啦沙啦沙啦子掉。

声音这般凄凉!谁家弄玉箫?盼想情郎到,黄昏盼到五更,直盼到金鸡嘎啦啦子叫。 清代有歌船在瘦西湖上飘游。

《扬州画舫录》云:“歌船宜于高棚,在座船前。歌船逆行,座船顺行,使船中人得与歌者相融洽。

歌以清唱为上。”瘦西湖,素以景致清幽疏朗著称,风月清爽,宜有清曲点染。

月色临窗,树影轻摇之夕游湖,有清音悠悠,有香茗袅袅,舷外水色幽然,抚栏品赏莲花桥朦胧夜景,玄想二十四桥玉人吹箫,醉梦相杂,声声相远,真不知人间有此清福几许。 清曲有简单的乐器:二胡,檀板,酒杯,瓦碟等,合动而歌。

贫困的清曲艺人,独自沿街卖艺时,通常只是一把二胡,自拉自唱,声音单调,清冷,有无限凄凉。 檀板呢,以三块檀木或黄杨木制成,系以丝带,亦可由演唱者击打,声极清脆。

檀板在曲中起挥指作用。清曲好唱,檀板却难侍弄。

打急促了,唱者越唱越快;缓了呢,就拖住唱者往下慢,不好唱又不自然,越唱越慢。 酒杯用两只,敲奏时,一杯套住拇指,另用中指和食指夹另一杯的杯沿,两杯轻碰,清脆悦耳,像银铃,与檀板的击打声相和,清新,细碎,十分的动听。

瓦碟与酒杯一样,属清曲中的特殊乐器。瓦碟,即普通青花小瓷盘,以象牙筷敲之,有叮当声。

演奏时,拇指在下,余四指在上,用虎口夹盘于胸前,一手拿筷,轻击盘沿。有种奏法,名“撒豆子”,似琵琶奏法中的“轮奏”。

演奏时,其姿态如风摆荷叶,其声音如珠落玉盘。《扬州画舫录》曾记载一敲碟高手。

郑玉,仪征人。善大小诸曲,尝以两象箸敲瓦碟作声,能与琴,筝,箫,笛相和。

时作络纬声,夜雨声,落叶声,满耳萧瑟,令人惘然。 扬州清曲,有《忆江南》调,曲谱上没有记载。

《忆江南》旋律极优美,像《茉莉花》那样。李仁珍老师率先谱曲并演唱。

《忆江南》曲词简单,可即兴,可即景。有客辞官返故里,有生疏狂如柳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是人世间真正的潇洒。于瘦西湖放舟,听曲,是件快事。

画舫轻移,檀板一声,惊落点点黄梅雨:“扬州好,城外小游船。唉乃声喧杨柳岸,温柔乡在藕花天。

村舍尽留连。”;游船从五亭桥下驶过,所见皆奇绝景致:“扬州好,高跨五亭桥。

面面清波涵月镜,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 画舫如诗,载一船清音,穿过莲花桥,船娘的身姿渐入迷离。

你看见岸柳枝叶间,清曲,阳光,和风,正平静地流淌,你看见,整过江南/都浮在烟水里。是什么,渐渐濡湿了你的眼睛?! 唱吧,瘦西湖!你的清瘦在我梦里丰盈。

在扬州西北郊有个清瘦秀丽的古典园林“瘦西湖”。 它原名保障河,亦称长春湖, 清钱塘诗人汪沆从西湖来此游览,即兴作诗云: 垂杨不断接残芜, 雁齿虹桥俨画图, 也是销金一锅子, 故应唤着瘦西湖。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