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闺阁的古诗(一)张仲素《春闺思》: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这首诗实际上是一首很平常的诗,就是说春天桑叶泛青,一个女人去城外采桑叶,提着篮子心神恍惚,忘记了自己是来做什么的。 这是怎么啦,只因为昨夜做梦,梦见了渔阳。唐代安史之乱的时候,很多战士去了渔阳。 这位女子的丈夫,想来也是其中的一个,梦见了远赴戎机的丈夫,心里当然是分外的惆怅,也就没心思采桑叶了。在闺怨诗中,这样的事儿,这样的意境,应当说是很平常的。 (二)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古来闺怨诗词非常多,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剖析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遭遇下或悲悼、或悔恨、或失落、或惆怅的复杂心理状态。而这首诗除了它本身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故事之外,主要的是,感情大胆,直言不讳,平地陡起,无所顾忌,直接挑战世代相袭的传统观念。 它没有写对丈夫怎样思念,也没有什么梦或信呀的,而是用了一种反衬的方法,写了一个不知忧愁为何物的年轻女子,在春天到来时的快乐的心情。但是这种快乐的心情,当看见远处路上杨柳的颜色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个转变。 妙就妙在这里。(三)朱庆馀《闺意》: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此诗的意境也是非常好的,“停”这个字不能理解为灯灭了,而是说昨天晚上这个红烛一直在亮着,好比门前停着一辆马车,不是说马车走了,而是说一直在着。红烛一直亮着干什么呢?等待天亮了去拜见公婆。 过去的公婆就叫“舅姑”。新娘打扮好了,娇声娇气地地问她的丈夫,说我这个眉毛画的颜色深浅,符合不符合现在流行的样式?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写出了新婚女子欢喜而又微妙的感情,谈不上“闺怨”,只能说是“闺意”,女人在闺中的情绪,或者说女人在闺中的心情。 朱庆馀的《闺意》,还有个名字,《近试上张水部》。张水部就是张籍,是唐代一个很有名的诗人,朱庆馀是张籍的学生,张籍非常欣赏他的才华。 这首诗也可以说是古代最早的一起高考作弊案。他为了这么一个卑鄙的目的,就写了这么一首优美的诗,而且流传了一千年。 张籍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回了一首诗,写得也很好:越女新装出镜心, 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 一曲菱歌抵万金。 “越女”就是越国的女子,即现在杭州、绍兴一带的女子,据说自古以来就很漂亮,朱庆馀是越地的人,他就拿越地的女子说事。越地的女子穿上崭新的装束,“出镜心”,这个“镜”指的是古代的铜镜,最亮的地方就是镜心。 当你认为已经化妆好了,然后头一扬,或者头一侧站起来,这就等于离开了镜子的中心,就是“出镜心”,实际上就是打扮好了,站起来了。然后“自知明艳更沉吟”,自己就知道自己非常漂亮,但是偏偏要扭捏作态,还要装模装样地问别人,我漂亮不漂亮?张籍的意思是说,小朱呀,你这不是多余的一套吗?你这不是装模作样吗?我能说什么呢?我只能说“齐纨未足时人贵”,齐国出产的绸缎人们未必认为是最贵重的,什么是贵重的呢?“一曲菱歌抵万金”,你这样美丽的女人,你这样漂亮的女子,只要轻轻地唱上一首采菱的歌,虽说质朴无华,一万金都买不下。 这个回答婉转风趣,很自负,也很见才气。(四)张籍《节妇吟》: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这首诗是用女人的口气写出来的,一开始就把问题提出来,而且很尖锐: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你知道我有丈夫,送我这么贵重的礼物干什么呢?可是我虽然有丈夫,你对我这么好,我可不是个不知好歹的女人,我是能够体谅别人的,你爱我是值得的,因为我能够体会你的爱意,我感知了你的缠绵、真挚的感情,我只有收下这样的礼物,然后把它系在我贴身的小袄里。 等对方认为这个女人接受了他的爱意之后,没想到这个女人又说了一番话,而且说得实事求是,合情合理,正气凛然,又真情一片,她说我家住的高楼紧挨着皇家的园林,我丈夫的身份也很尊贵,是皇家的执戟卫士。再说,我已经对丈夫发过誓,你再有什么样的感情,都敌不过我对丈夫发的“同生死”的誓言。 下面的这一句,所有的女人都应该记住,在任何情况下用起来都显得很有文化,“恨不相逢未嫁时”,这是闺中少妇最通达,也是最缠绵,最耐人寻味的感情。一个女人可以没有红杏出墙的事,但如果一辈子都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感情,她的人生,恐怕不能说是完美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从此以后万念俱灰,这样的生活能说是真正的幸福生活吗?相反,一个女人如果能不时地遇上“恨不相逢未嫁时”的情景,即便好事成不了真,心里想一想,不也是很愉快吗?所以我说,这首诗我觉得写的非常好,没事的时候把这样的诗吟诵几遍,可以净化你的灵魂,提高你的思想品格,如果在生活中灵活运用,也可以增加你的人生趣味。 比如遇上真正心里喜欢的男人,轻轻地逗上这么一句,他也想念,你也想念,。 2.描写深闺女子诗句1、闺阁几多埋没 清 郑燮 《念奴娇 桃叶渡》 2、岂复念闺阁 唐 王昌龄 《变行路难》 3、闺阁不知戎马事 唐 薛涛 《赠远二首》 4、闺阁别离难 唐 白居易 《闺怨词三首》 5、君家闺阁不曾难 唐 乔知之 《绿珠篇》 6、胡为闺阁重 唐 刘希夷 《春女行》 7、秦地佳人闺阁寒 唐 刘希夷 《捣衣篇》 8、洛阳闺阁夜何央 唐 王适 《江上有怀》 9、明年有闺阁 唐 王建 《答寄芙蓉冠子》 10、闺阁珍奇徒照耀 宋 惠洪 《渔父词/渔父》 11、晓来闺阁庆生辰 宋 无名氏 《临江仙·数朵寒梅方破腊》 12、女郎闺阁春 唐 李愿 《观翟玉妓》 13、闺阁危坐 唐 魏扶 《赋愁》 14、边场岂得胜闺阁 唐 陈陶 《水调词十首》 15、闺阁不知戎马事 唐 薛涛 《赠远二首》 16、但于闺阁熟吹笙 唐 眉娘 《和卓英英理笙》 17、闺阁绮罗新 唐 原陵老翁 《原陵老翁吟》 18、光影不胜闺阁恨 唐 阎选 《八拍蛮》 19、闺女离闺阁 元 马钰 《南柯子 七夕吟》 20、闺阁行人断 南北朝 何逊 《闺怨诗》 21、遥怜闺阁里 宋 许琮 《江上对月》 22、已看闺阁隔重天 明 韩邦靖 《长安宫女行》 23、闺阁佳人团扇悲 明 林世璧 《捣衣篇》 24、闺阁关山片月明 明 林世璧 《捣衣篇》 3.描写古代女子闺房的句子1、八拍蛮·云锁嫩黄烟柳细(五代·阎选) 云锁嫩黄烟柳细,风吹红蒂雪梅残。 光景不胜闺阁恨,行行坐坐黛眉攒。 释义:烟雾笼罩着树林,柳树垂着嫩黄的细枝;春风吹起花朵的根蒂,连红梅也在不断凋零。风光明秀,引起了女子无限的闺阁怨情,她空虚无聊,行坐不安,秀丽的眉头皱成了一团。 2、闺怨(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释义: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装扮之后兴高采烈登上翠楼。忽见野外杨柳青青春意浓,真后悔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3、菩萨蛮·回文夏闺怨(宋·苏轼)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释义: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闺人一边吃长丝藕,一边又嘲笑她的情郎。 4、近试上张水部 (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释义:洞房里昨夜花烛彻夜通明,等待拂晓拜公婆讨个好评。打扮好了轻轻问丈夫一声:我的眉画得浓淡可合时兴? 5、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释义: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郁闷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清香溢满双袖。此时此地怎么能不令人伤感呢?风乍起,卷帘而入,帘内的人儿因过度思念身形竟比那黄花还要瘦弱。 4.描写闺阁的诗词(一)张仲素《春闺思》: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这首诗实际上是一首很平常的诗,就是说春天桑叶泛青,一个女人去城外采桑叶,提着篮子心神恍惚,忘记了自己是来做什么的。 这是怎么啦,只因为昨夜做梦,梦见了渔阳。唐代安史之乱的时候,很多战士去了渔阳。 这位女子的丈夫,想来也是其中的一个,梦见了远赴戎机的丈夫,心里当然是分外的惆怅,也就没心思采桑叶了。在闺怨诗中,这样的事儿,这样的意境,应当说是很平常的。 (二)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古来闺怨诗词非常多,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剖析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遭遇下或悲悼、或悔恨、或失落、或惆怅的复杂心理状态。而这首诗除了它本身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故事之外,主要的是,感情大胆,直言不讳,平地陡起,无所顾忌,直接挑战世代相袭的传统观念。 它没有写对丈夫怎样思念,也没有什么梦或信呀的,而是用了一种反衬的方法,写了一个不知忧愁为何物的年轻女子,在春天到来时的快乐的心情。但是这种快乐的心情,当看见远处路上杨柳的颜色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个转变。 妙就妙在这里。(三)朱庆馀《闺意》: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此诗的意境也是非常好的,“停”这个字不能理解为灯灭了,而是说昨天晚上这个红烛一直在亮着,好比门前停着一辆马车,不是说马车走了,而是说一直在着。红烛一直亮着干什么呢?等待天亮了去拜见公婆。 过去的公婆就叫“舅姑”。新娘打扮好了,娇声娇气地地问她的丈夫,说我这个眉毛画的颜色深浅,符合不符合现在流行的样式?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写出了新婚女子欢喜而又微妙的感情,谈不上“闺怨”,只能说是“闺意”,女人在闺中的情绪,或者说女人在闺中的心情。 朱庆馀的《闺意》,还有个名字,《近试上张水部》。张水部就是张籍,是唐代一个很有名的诗人,朱庆馀是张籍的学生,张籍非常欣赏他的才华。 这首诗也可以说是古代最早的一起高考作弊案。他为了这么一个卑鄙的目的,就写了这么一首优美的诗,而且流传了一千年。 张籍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回了一首诗,写得也很好:越女新装出镜心, 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 一曲菱歌抵万金。 “越女”就是越国的女子,即现在杭州、绍兴一带的女子,据说自古以来就很漂亮,朱庆馀是越地的人,他就拿越地的女子说事。越地的女子穿上崭新的装束,“出镜心”,这个“镜”指的是古代的铜镜,最亮的地方就是镜心。 当你认为已经化妆好了,然后头一扬,或者头一侧站起来,这就等于离开了镜子的中心,就是“出镜心”,实际上就是打扮好了,站起来了。然后“自知明艳更沉吟”,自己就知道自己非常漂亮,但是偏偏要扭捏作态,还要装模装样地问别人,我漂亮不漂亮?张籍的意思是说,小朱呀,你这不是多余的一套吗?你这不是装模作样吗?我能说什么呢?我只能说“齐纨未足时人贵”,齐国出产的绸缎人们未必认为是最贵重的,什么是贵重的呢?“一曲菱歌抵万金”,你这样美丽的女人,你这样漂亮的女子,只要轻轻地唱上一首采菱的歌,虽说质朴无华,一万金都买不下。 这个回答婉转风趣,很自负,也很见才气。(四)张籍《节妇吟》: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这首诗是用女人的口气写出来的,一开始就把问题提出来,而且很尖锐: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你知道我有丈夫,送我这么贵重的礼物干什么呢?可是我虽然有丈夫,你对我这么好,我可不是个不知好歹的女人,我是能够体谅别人的,你爱我是值得的,因为我能够体会你的爱意,我感知了你的缠绵、真挚的感情,我只有收下这样的礼物,然后把它系在我贴身的小袄里。 等对方认为这个女人接受了他的爱意之后,没想到这个女人又说了一番话,而且说得实事求是,合情合理,正气凛然,又真情一片,她说我家住的高楼紧挨着皇家的园林,我丈夫的身份也很尊贵,是皇家的执戟卫士。再说,我已经对丈夫发过誓,你再有什么样的感情,都敌不过我对丈夫发的“同生死”的誓言。 下面的这一句,所有的女人都应该记住,在任何情况下用起来都显得很有文化,“恨不相逢未嫁时”,这是闺中少妇最通达,也是最缠绵,最耐人寻味的感情。一个女人可以没有红杏出墙的事,但如果一辈子都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感情,她的人生,恐怕不能说是完美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从此以后万念俱灰,这样的生活能说是真正的幸福生活吗?相反,一个女人如果能不时地遇上“恨不相逢未嫁时”的情景,即便好事成不了真,心里想一想,不也是很愉快吗?所以我说,这首诗我觉得写的非常好,没事的时候把这样的诗吟诵几遍,可以净化你的灵魂,提高你的思想品格,如果在生活中灵活运用,也可以增加你的人生趣味。 比如遇上真正心里喜欢的男人,轻轻地逗上这么一句,他也想念,你。 5.描写古代女子闺房的句子走进那阁楼,环往四周,那用上好檀木所雕成的桌椅上细致的刻着不同的花纹,处处流转着所属于女儿家的细腻温婉的感觉。 靠近竹窗边,那花梨木的桌子上摆放着几张宣纸,砚台上搁着几只毛笔,宣纸上是几株含苞待放的菊花,细腻的笔法,似乎在宣示着闺阁的主人也是多愁善感【菱花铜镜】古书中描写的闺中的女儿家多半是自恋的,在她爱上一个人以前。她先迷恋的人是自己,她最好的闺友是镜子。 最有名的镜子是一条叫做若耶的小溪吧,那个在溪畔浣纱的姑娘美丽的倒影把鱼儿都羞得潜到了水底,留下了千百年说也说不完的故事。铜镜在古代用以梳妆照面和照妖辟邪,现存最早的铜镜出土于殷墟的妇好墓,想必一个协夫出征的女子英雄心底也是极爱美的,更不要说世间平凡的女子了。 在西汉年间,人们就开始用铜镜作为男女爱情的表记、信物,取“心心相映”之寓意。生前互相赠送,“朝夕相伴”,死后随之埋入墓中,以示“生死不渝”。 唐苏鄂《杜阳杂编》里有一个“破镜重圆”的故事,记述了南朝乐昌公主与驸马徐德言历经了磨难与悲欢后终得相聚。现今仍常用以比喻夫妻失散后重逢或离异后重归于好。 宋代黄坚《沁园春》里写:“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近得伊”。不由得让人想到《红楼梦》里那一场镜花水月的梦境,那一场深深的无望的爱情。 【亵衣】古代女子的内衣最早被称为“亵衣”。“亵”意为“轻浮、不庄重”,可见古人对内衣的心态是回避和隐讳的。 中国内衣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的史料见于汉朝。古代女子内衣蕴藏着不尽的昔日情怀,“前圆后方,前短后长,这是应和天地人合一的传统理念;过腰、胸、肩等分别系带,是为了在流动中达到不同的‘塑身修形’效果。 袋口的拼接处,必须绣上小幅图案来遮住线的结点,保持画面完整,这便是所谓‘出境生情’”,且汇聚了绣、缝、贴、补、缀、盘、滚等几十种工艺,用以表达不同的主题。可惜有些工艺,今天已经失传。 《红楼梦》六十五回写尤三姐“松松挽着头发,大红袄子半掩半开,露着葱绿抹胸,一痕雪脯”和贾珍、贾琏两个牛黄狗宝喝花酒,洋洋洒脱、嬉笑怒骂,把两个不知耻的男人耍了个够。可等她日思夜想了五年的柳湘莲冷脸出现时,她泪如雨下却连一句辩解的话也说不出来,惟有一死表明心迹,可怜“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 【青丝情丝】青丝缨络结齐眉,可可年华十五时;窥面已知侬未嫁,鬓边犹见发双垂。这是《竹枝词》里的句子,古代女子十五岁谓及笄之年,青丝的故事也就此开始,头发是古代女子感情的载体,青丝,就是情丝。 一缕情丝,总是要以所爱的男子为寄托,犹如藤萝之依附乔木。在古人笔记中传世的爱情故事处处可见古代女子以秀发相赠、以身心俱陈的笃定情长,而这些故事大都以男人的背信收梢。 剪下一缕青丝当做信物赠给情人时,她并不知道那丝丝缕缕最终缠住的只是自己。有一个上古时代的传说:巴人首领廪君率船队顺清江西征,在盐池与美丽的盐水女神相爱,廪君把自己的一绺头发送给女神说:“结上它吧,我要和你同生共死。” 但廪君不愿停止西征的脚步,女神恋恋不舍化做飞虫拦住了他的去路想挽留他,廪君就在阳石之上一箭射死了女神,女神死时脖颈上还缠绕着他送的头发……“结上它吧,我要和你同生共死。”【梳篦】中国自古便注重礼仪,人们对自己的仪容装饰十分重视。 梳篦使头发洁净无尘、丝丝相现早在四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便有插梳的习惯。春秋以前的梳子形制复杂、装饰考究,但外形特征基本一致,都是直竖形:梳把较高,横面较窄,很少作方形或扁平的。 从战国到魏晋南北朝,梳篦的材料一直以竹木为主,尤以木料最常见。梳篦的造型,多上圆下方形似马蹄。 隋唐五代的梳篦,多作成梯形,高度明显降低,其质料及装饰视用途而别。宋朝以后,梳子的形状趋于扁平,一般多作成半月形。 明清时期的梳篦样式,基本保持宋制。【化妆品】战国时期的女子已开始铅粉扑面、黛黑画眉把自己变媸为妍。 宋玉之《大招》中即有“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长袂拂面,善留客只。” 之说。《韩非子》也云:“故善毛嫱,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 当然,最有名的话还是出自《战国策》中那句“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古代的妆粉,有两种成份,一种以米粒研碎后加入香料而成,故粉字从“米”,从“分”。 另一种是糊状的面脂,俗称“胡粉”。因为它是化铅而成,也称“铅粉”。 除米粉、铅粉外,妆粉也有用其它物质制作的。如在宋代,有以益母草、石膏粉制成的“玉女桃花粉”;在明代,有以紫茉莉花籽制成的“珍珠粉”;在清代,有用滑石及其它细软的矿石研磨而成的“石粉”等等。 粉的颜色也从原来的白色增至多种颜色,并掺入了各种名贵的香料,使之更具迷人魅力。古代和妆粉配套的主要化妆品是胭脂。 胭脂亦作“焉支”、“燕支”,它是一种红色的颜料,也是妆面的主要用品,类似今天我们用的腮红。【手帕.穿心合】现在已经没有多少女孩子用手帕了,而手帕于古代的女子是首饰一样的闺私,它通常被叠成同心方胜掖在臂钏里。 手帕是体己而温暖的,因此古代。 6.描写“古代美女闺房”的句子有哪些1.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2.姐姐妹妹从小无猜,闺房蜜语滋润心田。 3.接着,便跟梁商大将军一家说:要请梁女莹进闺房,仔细检查女公子的身体。 4.独依江楼,过尽千帆,斜晖脉脉,江水悠悠,闺房中的弱女子坚守着爱情的誓言。 5.独在楼阁闺房,心飞室外桃园。 6.此时,苏沐秋却正在闺房内愁肠百结,暗自落泪。 7.此时,炎大小姐——炎羽筠的闺房内,正有几人在远处急切地张望着什么。 8.楚枫和魏嫡很惊诧,这间石室分明是一间闺房,他们怎么也没想到“雾月寒碧”。 9.和者,致祥之道:君臣和则国家兴盛,父子和则家宅安乐,兄弟和则手足提携,夫妇和则闺房静好,朋友和则相互维护。 10.梦故乡,烟花巷,飞雨江南丝丝扬。有情郎,在远方,烟花巷头是雨巷。不曾想,自思量,夜夜幽梦出闺房。小轩窗,一帘香,锁住幽梦鸳鸯床。风拂窗,轻月光,甜甜蜜蜜是梦乡。中秋节,蜜如糖,何时还家我情郎! 11.身为官宦小姐的秀娥,在当时的社会里本应足不出户,乖乖在闺房中做些女红,只等父母为其把终身大事来定。 12.睡意朦胧中睁开眼,耳边传来的不是汽车的声音,而是清脆的鸟鸣,一只小蜜蜂误入了这间闺房,嗡嗡地轻声吟唱。 13.闺房内,一豆蔻年华的妙龄女子对镜而坐,她明艳的俏脸上荡漾着幸福的笑容,隐隐约约露出些许羞涩之意,这便是云国凤丞相最疼爱的孙女凤倾颜了。 14.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7.古代闺阁女子的日常生活【红装-女性的古典】 作者: 吴凌云 出版时间: 2005年10月 出版社: 中华书局 简介: 女性和女性的日常生活表现是人类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女性柔美的的形象,温婉的内心、丰富的情感,对于社会生活形态的影响格外明显。但由于历史环境的变迁,时代特征的不同,我们对于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的关于女性的一些习俗、器物和日常生活的内容、由来与涵义已经知之甚少,对于这些习俗和物件在当时社会文化时空里所传达的情感意义也了解不多了。 青丝 云鬟:鬓发如云,风鬟雾鬓 发饰:云鬓花颜金步摇 簪花:若得山花插满头 情丝:善藏青丝,早结白头 结发:百年结发誓同心 红颜 傅粉:铅华粉黛好颜色 画眉:眉黛不须张敞画 胭脂:胭脂泪,留人醉 花钿:花钿分妆开浅靥 时妆:别样女子别样妆 心照 鉴镜:人与镜、两峥嵘 铭镜:欢乐未央,长毋相忘 赠镜:明镜之鉴,当待君还 圆镜: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亦归 怜镜:卿须怜我我怜卿 愁镜:镜里看影愁更愁 封镜:会是无人觉,何用早红妆 对镜:对镜脉脉不得语 信物 臂钏: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 指环:何以致殷勤?约指一双银 耳环: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 香囊: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手镯: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 玉佩: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结饰: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 簪子: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 发钗: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 罗裙:何以答欢忻?纨素三条裙 中衣:何以结愁悲?白绢双中衣 丝履:何以消滞忧?足下双远游 指甲:明窗弄玉指,指甲如水晶 角枕:角枕粲兮,锦衾烂兮 项链:犹使处女婴宝珠 扇子:团扇团扇,美人遮面 手帕:一方素帕寄心知 钿盒:一索钿盒知心同 红叶:殷勤谢红叶,寄与有情人 书怀:不合心怀,情用牢结 女红 女红:恋恋女红千古心 乞巧:金针穿罢拜婵娟 织绣:莫作寻常黹绣看 缝裳:为他人作嫁衣裳 锦书:寒到君边衣到无 远逝:慈母手中线 中馈 女职之要:绸缪主中馈,奉礼助蒸尝 厨苑飘香:锦思花情,敢被爨烟熏尽 箪瓢情深:陋室箪瓢亦乐哉 雅趣 琴瑟: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对弈:三尺之局兮作战场 书法:婉然芳树,穆若清风 绘画: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端 蹴鞠:球体兮似珠,人颜兮似玉 秋千:夸俊要争高,更将裙系牢 8.描写深闺女子诗句1、闺阁几多埋没清郑燮 《念奴娇 桃叶渡》2、岂复念闺阁唐王昌龄 《变行路难》3、闺阁不知戎马事唐薛涛 《赠远二首》4、闺阁别离难唐白居易 《闺怨词三首》5、君家闺阁不曾难唐乔知之 《绿珠篇》6、胡为闺阁重唐刘希夷 《春女行》7、秦地佳人闺阁寒唐刘希夷 《捣衣篇》8、洛阳闺阁夜何央唐王适 《江上有怀》9、明年有闺阁唐王建 《答寄芙蓉冠子》10、闺阁珍奇徒照耀宋惠洪 《渔父词/渔父》11、晓来闺阁庆生辰宋无名氏 《临江仙·数朵寒梅方破腊》12、女郎闺阁春唐李愿 《观翟玉妓》13、闺阁危坐唐魏扶 《赋愁》14、边场岂得胜闺阁唐陈陶 《水调词十首》15、闺阁不知戎马事唐薛涛 《赠远二首》16、但于闺阁熟吹笙唐眉娘 《和卓英英理笙》17、闺阁绮罗新唐原陵老翁 《原陵老翁吟》18、光影不胜闺阁恨唐阎选 《八拍蛮》19、闺女离闺阁元马钰 《南柯子 七夕吟》20、闺阁行人断南北朝何逊 《闺怨诗》21、遥怜闺阁里宋许琮 《江上对月》22、已看闺阁隔重天明韩邦靖 《长安宫女行》23、闺阁佳人团扇悲明林世璧 《捣衣篇》24、闺阁关山片月明明林世璧 《捣衣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