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三峡的诗句《上三峡》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及三暮,不觉鬓成丝。 《宿巫山》 李白 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 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 雨色风吹去,南行拂楚王。 高丘怀宋玉,访古一沾裳。 《三峡歌》 陆游 十二巫山见九峰, 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雨, 一夜猿啼明月中。 《入峡次巴东》 白居易 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此去同。 万里工程三峡外,百年生计一舟中。 巫山暮足沾花雨,陇水春多逆浪风。 两片红旌数声鼓,使君艛艓上巴东。 《晓行巴峡》 白居易 际晓投巴峡, 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 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 山桥树杪行。 登高万井出, 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 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 稍解别离情。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竹枝词九首》(其七) 刘禹锡 瞿塘嘈嘈十二滩, 人言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 等闲平地起波澜。 《巫山曲》 孟郊 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 荆王猎时蓬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 《瞿塘峡》 张问海 峡两蒙蒙竟日闲, 扁舟珍落画图间。 便将万管玲珑笔, 难写瞿唐两岸山。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在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长江》 杜甫 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 朝宗人共悒,盗贼尔谁尊? 孤石隐如马,高萝垂饮猿。 归心异波浪,何事即飞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出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李白、郦道元的三峡诗文各自表达的重点是什么略 李白的诗字面上也赞美了三峡山水的奇伟,但主要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通过描绘无比轻快的船行,表达了自己出峡东返时的无比欢快的心情。 (本段以下文字供指导时参考,不必要求学生掌握)其时李白因参与永王起兵事件被朝廷流放至贵州,沿长江逆行,西往流放地途中行至白帝城时遇赦,诗人大喜过望,即刻掉头东返,其无比轻松的心情觉得船行的速度也特别的快了。同一时期另一首《上三峡》恰好形成鲜明的对照。 此时诗人西行流放,船经黄牛山。此山很高,加上水流曲折,船行几日仍可望见,民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于是诗中说:“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头发都白了,也是借景抒情,借行船的艰辛,表达了心情的沉重苦闷。而《早发白帝城》,半途遇赦,借三峡快速的下行船表达了一扫沉闷心情的喜悦之情。 当然也是以自己愉快的心情欣赏三峡奇伟的山水。不少注释都有引用郦道元《三峡》“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段话作为解读的参照。 有人就过于较真的讲,认为诗人主要是写出了实况,写出了三峡急流的壮观。其实郦文指的是夏天发大水时的特殊情况,而且文中明确指出,此时上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绝了,只是在“王命急宣”的特殊情况下才出现这种冒险的行径。 李白似无必要冒此风险。而且李白写此诗时是公元759年的春天,不是发大水的夏天。 此事有诗为证,即遇赦东返途中同时所作的《荆门浮舟望蜀江》。蜀江即四川境内的长江,此时诗人由蜀入楚,即将抵达前诗所说的江陵,即最后两句“江陵识遥火,应到渚宫城”(江陵的灯火遥遥在望,楚成王时所建的渚宫城应该到了),并以同样愉悦的心情描绘了两岸秀丽的风景。 其中开头四句中有二句道:“春水月峡来”“正是桃花流”,桃花流即桃花汛期,和“春水”一样指明了是春天。再者郦文这段说法来源于更早的《荆州记》(详见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早发白帝城》注),文字几乎一模一样,而《荆州记》原文中多一个“云”字(“有时云朝发白帝……”),即有据说之意,可见都是转述,仅供参考(发现、引用资料是《水经注》的一大成就)。 总之,木船日行千里在古代是难以想象的速度,李白的夸张或者说借助这段说法,正是更突出表现了他无比欢快的心情。退一步说,即使真是“千里江陵一日还”,全诗的重点还是表达诗人欣喜若狂的欢快心情,这从李白流放遇赦前前后后的诗歌可充分看出这一点。 郦道元的《三峡》的表达重点在该课的练习解答中已有说明,主要是写实性的说明,意在描写出三峡的地貌特征和四季山水的奇异景观,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欣赏赞叹的感受。 三、求关于三峡的诗句高峡出平湖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三峡 郦道元 春冬这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瞿唐峡 清 张问海 峡两蒙蒙竟日闲 扁舟珍落画图间。 便将万管玲珑笔, 难写瞿唐两岸山。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问君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三峡歌 宋 陆游 十二巫山见九峰, 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雨, 一夜猿啼明月中。 【巫山高】卢照邻 巫山望不极,望望下朝雰。莫辨啼猿树,徒看神女云。 惊涛乱水脉,骤雨暗峰文。沾裳即此地,况复远思君。 【巫山高】张循之 巫山高不极,沓沓状奇新。暗谷疑风雨,幽岩若鬼神。 月明三峡曙,潮满二江春。为问阳台夕,应知入梦人。 【巫山高】刘方平 楚国巫山秀,清猿日夜啼。万重春树合,十二碧峰齐。 峡出朝云下,江来暮雨西。阳台归路直,不畏向家迷。 四、郦道元<三峡>诗词是什么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在三峡的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几乎没有半点空隙。层层叠叠的山岩峰峦,遮蔽了天空,挡住了日光。假如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到了夏季,大水漫上两岸的丘陵,上行、下行的水路都断绝了。有时皇帝有诏命必须火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动身,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即使骑上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飞翔,也没有如此迅速。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两岸山色。极为陡峭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姿态奇特的柏树,大小瀑布,在那里飞射冲刷,江水清澈,树木繁盛,群山峻峭,绿草丰茂,确实很有趣味。每逢雨后初晴或霜天清晨,树林山涧冷落而萧索,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声鸣叫,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厉。回响在空旷的山谷中,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这个吗? 五、求关于三峡的诗句高峡出平湖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三峡 郦道元 春冬这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瞿唐峡 清 张问海 峡两蒙蒙竟日闲 扁舟珍落画图间。 便将万管玲珑笔, 难写瞿唐两岸山。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问君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三峡歌 宋 陆游 十二巫山见九峰, 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雨, 一夜猿啼明月中。 【巫山高】卢照邻 巫山望不极,望望下朝雰。莫辨啼猿树,徒看神女云。 惊涛乱水脉,骤雨暗峰文。沾裳即此地,况复远思君。 【巫山高】张循之 巫山高不极,沓沓状奇新。暗谷疑风雨,幽岩若鬼神。 月明三峡曙,潮满二江春。为问阳台夕,应知入梦人。 【巫山高】刘方平 楚国巫山秀,清猿日夜啼。万重春树合,十二碧峰齐。 峡出朝云下,江来暮雨西。阳台归路直,不畏向家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