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菊黄蟹肥诗句

1.有没有一句“秋深菊黄蟹正肥”的古诗或宋词

没有这句诗。秋深菊黄蟹正肥”这句不是原诗,是改编过的,原诗是苏轼的《赠刘景文》。

赠刘景文

宋代: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扩展资料

鉴赏

赏菊吃蟹,正是好时节。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寒露节气,菊花盛开,而菊花在古人心中是高洁和风骨的象征,古诗中咏菊的更是数不胜数,被列为“四君子”之一。近年来,菊花品种数量据不完全统计已经达7000个品种以上。

为除秋燥,某些地区就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菊花酒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味清凉甜美。

秋意渐浓之际,也是食蟹的最佳时节。当然这一咏一觞的背后,肯定也是徐大文人食蟹时的痛并快乐着,与我们寻常食客并无差异。秋天最是吃蟹好时节啊,俗话说“西风响,蟹脚痒”,天一冷螃蟹的味道就要“正”了。

2.菊黄蟹肥出自哪首诗

你好,菊黄蟹肥是民间的俗语 下面有咏螃蟹的诗,摘录两段: 明代才子徐渭(字文长)曾作《蟹六首》,其一道:“红绿蝶文窑,姜橙捣末高。

双螯高雪挺,百味失风骚。喂喜朝争谷,飕闻夜泣糟。

大苏无缺事,只怪传‘江瑶'”。诗人先写食蟹的器皿与调料,再写蟹肉的洁白与美味,接着述说蟹的新鲜,最后责怪苏东坡只咏江瑶柱,徐推出“双螯高雪挺,百味失风骚”的螃蟹形象,令人回味无穷。

他的另一首《蟹》诗,更是别有风趣:“郭索郭索,还用草缚。不敢横行,沙水夜落。”

全诗采用口语,寥寥数语,描述了横行无忌的螃蟹,一经草缚的狼狈相。 徐文长的咏蟹诗除写实外,还有嘲讽与鞭鞑之意。

其《题螃蟹诗》曰:“稻熟江村蟹正肥,双螯如戟挺青泥;若教纸上翻身看,应见团团董卓脐。”东汉末年的董卓,大腹便便、颇似蟹腹,故用以比喻之。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权贵咬牙切齿的痛恨,给以辛辣与诙谐的讽刺。

3.菊黄蟹肥出自哪首诗

出自《题螃蟹诗》 明代.徐渭 稻熟江村蟹正肥,双螯如戟挺青泥。

若教纸上翻身看,应见团团董卓脐。 译文: 稻熟江村蟹正肥,双螯如戟挺青泥,若教纸上翻身看,应见团团董卓脐,金秋菊黄蟹正肥,持螯饮酒滋筋髓。

扩展资料: 其他描写螃蟹的诗: 1、《咏蟹 》唐代:皮日休: 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 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译文: 还没有游历沧海就知道蟹的名声,它的肉上长着骨头。 不要说它没有心肠,它哪里怕什么雷电,大海龙王那里也是横行无忌。

2、《拨不断·菊花开》元代:马致远: 菊花开,正归来。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在洞庭柑、东阳酒、西湖蟹。

哎,楚三闾休怪! 译文: 在菊花开放的时候,我正好回来了。伴着虎溪的高僧、鹤林的好友、龙山的名士;又好像杜甫、陶渊明和李白;还有洞庭山的柑橘、金华的名酒、西湖的肥蟹。

哎,楚大夫你可不要见怪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蟹状元。

4.“正是菊黄蟹肥时”这句古诗的上句是什么

1、没有上一句,这不是一首诗句,是现代人改编的。

2、出处:原句出自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 3、原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4、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5、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5.关于秋风起蟹黄肥诗句有哪些

1、唐·李白《月下独酌》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白话释义】

蟹螯就是仙药金液,糟丘就是仙山蓬莱。姑且先饮一番美酒,乘着月色在高台上大醉一回。

2、宋·韩琦《九日水阁》

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

【白话释义】

池畔的堂馆已经坍塌,古老的台阁一片荒凉,我在此地殷勤接待嘉客,共同度过这美好重阳。虽然惭愧古旧的园圃秋色疏淡,就像我老去的面容一样,但请看一看晚年的气节,正如盛开的**散放清香。新酿的美酒已经很熟,味道醇厚而又芬芳。螃蟹早就长得肥嫩,不必再等秋日的寒霜。近年来豪饮的兴致衰败难以勉强,只有高吟诗歌的才力还十分健旺。

3、唐·唐彦谦《蟹》

漫夸丰味过蝤蛑,尖脐犹胜团脐好。

【白话释义】

大家都夸奖螃蟹的美味赛过蝤蛑,尖脐的还要比圆脐的更好。

4、宋·黄庭坚《次韵师厚食蟹》

海馔糖蟹肥,江醪白蚁醇。

【白话释义】

海馔配上糟蟹非常肥美,江水酿成的酒非常醇美。

5、唐·皮日休《咏蟹 / 咏螃蟹呈浙西从事》

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

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白话释义】

还没有游历沧海就知道蟹的名声,它的肉上长着骨头,长相奇特无比。不要说它没有心肠,它哪里怕什么雷电,大海龙王那里也是横行无忌。

6.有关七月蟹肥的诗句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衡芜讽和螃蟹咏”,大观园中姐妹们共聚海棠诗社,席间吃了螃蟹,于是宝玉、黛玉和宝钗兴致,便各作了一首螃蟹咏。

其一(贾宝玉) 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竟无肠。

脐间积冷谗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注释]1.持螯——拿着蟹钳,也就是吃螃蟹。语本《世说新语》:毕卓曾对人说:“左手持蟹螯,右手执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这是古代贵族过的享乐生活。2.擂姜——捣烂生姜。

3.饕餮——古代传说中贪吃的凶兽,后常用来说人贪馋会吃,这里即此意。王孙——自指,借用汉代刘安《招隐士》中称呼。

4.“横行”句——说蟹。蟹,称为“横行介士(战士)”,见《蟹谱》:又称为“无肠公子”,见《抱朴子》。

横行,既是横走,又是行为无所忌惮的意思。无肠,除字面义外,又用以说没有意兴,无动于衷。

这一句语带双关,兼写“偏僻”、“乖张”。金代诗人元好问《送蟹与兄》诗:“横行公子本无肠,惯耐江湖十月霜。”

5.脐间积冷——我国传统医药学认为,蟹性咸寒,恣食,会积冷于腹内(小说中也写到),须用辛温发散的生姜、紫苏等来解它。6.香——与“腥”同义。

两句似寓其沾花惹草习气。7.“坡仙”句——苏轼(1036—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人亦称其为坡仙,北宋文学家。

苏轼曾写诗笑一生穷愁劳碌的唐代苦吟诗人孟郊,把读孟诗比之为吃小蟹,说是“竟日嚼空螯”(《读孟郊诗》),所以引以为说。又贾宝玉的绰号叫“无事忙”,或是有意暗合

其二(林黛玉)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注释]1.铁甲长戈——喻蟹壳蟹脚。宋代陈郁为皇帝拟进蟹的批答说:“内则黄中通理,外则戈甲森然。

此卿出将入相,文在中而横行之象也。”见《陈随隐漫录》。

2.色相——佛家语,指一切有形之物。借用来说蟹煮熟后颜色好看。

3.“多肉”句——即“更怜卿八足多肉”。上一联已说螯满、膏香,故这句用“更”字说蟹脚多肉。

怜,爱。卿,本昵称,这里指蟹。

4.“助情”句——意即“谁劝我饮千觞以助情”。觞,酒杯。

助情,助吃蟹之兴。5.兹——此。

佳品——指蟹。酬——报答。

这里是不辜负、不虚度的意思。佳节——指重阳。

6.桂拂清风——即“清风拂桂”。其三(薛宝钗)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酒未涤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注释]1.霭——云气。

这里指桂花香气。2.长安涎口——京都里的馋嘴。

佳节吃蟹是富贵人家的习好,故举长安为说。又似与“饕餮王孙”不无关系。

盼重阳——《红楼梦》诗多含隐义,菊诗与蟹诗共十五首,明写出“重阳”的三首即宝钗所作的三首,这很值得注意。正如“清明涕送江边望”、“清明妆点最堪宜”等诗句看来与探春后来远嫁的时节有关一样(参见其“图册判词”和“春灯谜”诗),宝钗始言“重阳会有期”,继言“聊以慰重阳”,这里又说“涎口盼重阳”,可见“重阳”当与后半部佚稿中写宝钗的某一情节有关。

3.“眼前”句——蟹横行,所以眼前的道路是直是横它是不管的。经纬,原是织机上的直线与横线。

4.“皮里”句——蟹有壳无皮,“皮里”就是肚子里。活蟹的膏有黄的黑的不同颜色,故以“春秋”说花色不同。

又“皮里春秋”是成语,出《晋书·褚传》:褚为人外表上不露好恶,不肯随便表示赞成或反对,而心里却存着褒贬,所以有人说他“有皮里春秋”。因晋简文帝后名春,晋人避讳,以“阳”代“春”,故这一成语亦作“皮里阳秋”。

后多用以说人心机诡深,而不动声色。空黑黄,就是花样多也徒劳的意思,因蟹不免被人所煮食。

5.涤腥——解除腥气。用菊——指所饮非平常的酒,而是菊花酒。

传说重阳饮菊花酒可辟除恶气。6.性防积冷——意即蟹性寒,食之须防积冷。

7.落釜——放在锅子里去煮。成何益——意谓横行和诡计又有何用。

8.月浦——有月光的水边,指蟹原来生长处。诗中常以“月”点秋季。

空余禾黍香——就蟹而言,既被人所食,禾黍香已与它无关。唐代陆龟蒙《蟹志》:“蟹始窟穴于沮洳(音举入,低湿之地)中,秋冬至,必大出,江东人云稻之登也。”

又宋代傅肱《蟹谱》:“秋冬之交,稻粱已足……江俗呼为‘蟹乐。”。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