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井冈山读后感[井冈山读后感]井冈山读后感井冈山读后感1.井冈山斗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不仅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军事上频繁进行“会剿”,而且在经济上严密封锁,妄图把红军饿死、困死在山上,井冈山读后感。 井冈山斗争时期,异常艰苦的斗争环境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革命精神形成的外部条件,但我们党的性质、任务、宗旨、理想是艰苦奋斗精神得以形成的根本原因。80年过去了,井冈山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仍然放射出璀璨的光芒。 这种精神,不仅革命时期需要发扬,建设时期同样需要继承和发扬。历史已雄辩证明:什么时候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得到发扬,我们的民族就精神振奋、士气昂扬,我们的事业就兴旺发达。 相反,什么时候侈靡享乐之风刮起,社会精神就会萎靡,思想涣散,以至事业衰败。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虽然我们今天不再像井冈山斗争时那样每天吃红米饭、南瓜汤了,但光荣的井冈山革命传统一天也不能忘掉。 让我们在**领导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努力延续继承这种精神,艰苦奋斗,认真学好知识,为社会做贡献。2.曾经读过一本名叫《**在井冈山的故事》的书,讲述了**在井冈山的许多故事。 井冈山是**创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在文家市动员工农革命军战士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地方去,向井冈山进军,排除了当时部队中某些人要攻打长沙的错误思想,为革命的胜利取得转机。 部队一些人害怕吃苦,带有旧军队的气息和不良作风,削弱部队战斗力,**看到这种情况,在三湾对部队进行了改编,这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改编,让部队面貌焕然一新,提高了士兵革命积极性。**带着工农革命军把革命的旗帜插到井冈山,发动群众打土豪,帮助有政治觉悟的人整顿农民自卫军,号召根据地的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而**自己也亲自给士兵做模范带头作用,带头吃苦,带头同恶劣的生存环境作斗争。 **在井冈山还做了许多其他的事情,攻打了一些地方,制订了许多政策,特别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部队后来有着深远影响。**在井冈山和**、陈毅同志领导的革命武装胜利会师,对全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读完全书,我感觉**在井冈山领导中国革命,创下的丰功伟绩将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没有革命先烈的浴血奋战,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要努力学习,长大后为国家的建设作出我应有的贡献。【扩展阅读篇】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 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读好原文“读后感[1]”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 “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 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 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 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能写成读后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来,这样才能写好读后感。第三、选准感点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 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 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 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 2.急求:**诗词西江月井冈山的体会 谢谢大家了~西江月 井冈山 1928 秋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注释】 井冈山:在江西西部及湖南东部,方圆五百里。 岿(kui1)然:高峻独立。 黄洋界(gai4):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另四个是八面山、双马石、朱沙冲、桐木 岭。 【题解】 一九二八年八月,湖南省委特派员杜修经命令红二十八团和二十九团下井冈山开赴湘南。赣军乘虚进攻井冈山。 八月三十日,四个团的敌军攻打黄洋界。当时山上只有红三十一团一营的两个连。 打到下午,红军子弹所剩无几,靠石块御敌。在此关键时刻,红军扛来一门坏的迫击炮和仅有的三发炮弹。 前二发都是哑炮,第三发不但响了,而且恰巧落在敌军指挥部,上山之敌慌忙撤退。红军在哨口守了一夜 ,第二天发现山下空无人影,原来敌军以为红军主力二十八团(只有南昌起义的正规军改编的二十八团有炮)已经回到井冈山,因此连夜撤走了。 【作法】 西江月是极少数平仄韵混押的词之一,**在这首词里是以湖南方言押的韵。 赏析+ 这首词上阕写战斗场面,下阕写战斗经过。 全词主要特点是采用描写与叙述的方法来写,描写景象宏伟,叙事清晰凝炼,极富艺术感染力。 词首两句,『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展现了我军民战备的气势,栩栩如生,为全词的雄伟气势以及词的结尾与我军的胜利作了铺垫。黄洋界处在井冈山上很高的位置,从这里向下远望各山头,到处是我军迎风招展的战旗;到处军号高鸣,战鼓齐奏。 这是一幅多么壮观的人民战争图景啊!说明我方早已严阵以待。『敌军围困万千重』。 虽然敌人在数量上占了很大的优势,把我军一层又一层地包围起来,然而勇敢的革命军是毫不畏惧,视万千敌人如虫蚁,『岿然不动』。而『岿然』一词,庄严雄伟,充分表现了我军巍然屹立的雄姿。 下阕开头,『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这两词写出了我军战胜敌人的原因。 这里『森严壁垒』、『众志成城』,与『岿然不动』前后照应,既显得典雅雄壮,又韵味深长。当时,红军敢于在战略上藐视敌人,而在战术上又充分重视敌人。 在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期,就指出:『巩固此根据地方法:第一,修筑完备的工事;第二,储备充足的粮食;第三,建设较好的红军医院。』(《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工农红军和全体井冈山革命群众不但这样做了,而且更在精神上团结一致,同仇敌忾,铸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正如所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 反革命打不破我们,我们却要打破反革命。』事实正是如此。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这两句极为形象地描绘了这次保卫战,巧妙地嘲笑了敌人,有力地鼓舞了我军民,同时与上阕我军民的备战与岿然不动的情景照应,前后贯通,无懈可击。 据参加战斗的人回忆:黄洋界战斗激战了一昼夜击退了敌军四次冲锋、打垮敌人一个团之后,次日中午在作战的关键时刻,我军从茨坪调来的迫击炮,两发炮弹命中敌人,敌人惊惶失措地大叫:『不好啦 我们被红军包围了。』便乘黑逃跑了。 另外一个显著特点是:采用对比手法,增强艺术效果。一是敌我对比:『敌军围困万千重』,气焰嚣张,外强中干,而『我自岿然不动』,斗志昂扬,坚守阵地。 二是敌初来时气势汹汹,但最后当我『黄洋界上炮声隆』时,『敌军宵遁』了。读到此,不禁让人拍手称快! 还有善用古词、成语、简练、古朴、庄重。 『旌竞旗』、『鼓角』、『相闻』、『岿然不动』、『森严壁垒』、『众志成城』、『宵遁』等,分别表现出其艺术特色,增加了感染力。 典型概括也是这首词一个突出的写作手法。 作者在词里热烈赞颂了井冈山的黄洋界保卫战。虽然这次保卫战只是井冈山红军军事战争中的一次战斗,却具在十分典型的意义。 它是整个井冈山斗争的一个缩影。词里所描写的战斗是一个典型形象,它高度地概括了整个井冈山斗争的形势和特点。 敌强我弱,敌众我寡,但我军民最终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同时也概括了在白色的政权包围中,小块红色政权区域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形势,生动地表明坚持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对于争取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 它是所有革命根据地能够胜利发展的生动写照。 3.井冈山读后感1500字前一段时间,我和爸爸还有许多叔叔阿姨前往井冈山,开始向往已久的“红色之旅”。 井冈山是革命根据地,被誉为“革命的摇篮”。我们这次去,就是为了学习革命精神,缅怀革命先烈。 (一)第一天,我们一大早就起床吃完饭出发了,到了井冈山已经是中午了,午饭后,我们坐上游览观光车,前往第一个景点:黄洋界哨口。上山不一会儿,就会看到第一条防线:黄洋界哨口防御工事。 是一条壕沟,红军战士们,曾趴在壕沟上,向山下射击,击退了国民党。再向山上走,就是黄洋界哨口营房旧址,实际上是后来重建的。 **打上山来后,把房子全烧掉,人全杀光,一个也不留,黄洋界哨口营房也惨遭毒手,被烧得一干二净,在营房不远处,有一堆巨石和滚木,红军战士曾用这些东西向山下咋国民党军,配合哨口防御工事,用一个营的兵力抵御了国民党好几个团的围攻。不过现在的巨石、滚木都是假的。 走到山顶,一块石碑出现在我们眼前,正面是“黄洋界哨口”五个大字,另一面是**写的诗词,许多人都来照相。接下来去龙潭,龙潭共有五潭,由于时间不够,我们只参观了最大最壮观的碧玉潭。 走在山路上,只觉得身上仿佛也映上了绿色,放眼望去漫山遍野全是树,好似一片绿色的海洋,又如一块绿地毯,似乎是大自然给井冈山这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做的绿衣裳。轰隆隆的水声惊醒了陶醉在山景里的我,没错,这就是瀑布的水声,真是“人未近而声先至”啊,再向前走,这才到了碧玉潭瀑布。 湍急的水流发出隆隆的声音,水争先恐后地倾泻下来,让人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像一缕缕白烟胧胧朦朦,又似一团团云雾飘飘洒洒,那溅起的小水珠落到我的脸上,一股沁人心脾的感觉充满了我的心扉,这般美景怎能不使人陶醉?然后,我们来到了百竹园,十分奇特,看起来是圆的,实际上是方的,叫做方竹,又叫招财竹。百竹园旁就是红军造币厂,说起来是“厂”,实际上只有几间平房,设备极其简陋,而且全靠人力操作。 就是在这里,红军造出了“工字银元”。还有小井红军医院,这里有一位名人名叫曾志, 土地革命战争期间,她的第一任丈夫夏明震和第二任丈夫蔡协民先后为革命英勇牺牲,她死时也把自己一生省吃俭用的一笔钱捐给了希望工程。 第一天的行程结束了,我回到宾馆,好好休息,迎接第二天的旅程。(二)第二天,我们将在井冈山市内参观。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一进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八个**亲自写的大字,被刻了下来。 正前方是一个大厅,里面有立体的井冈山模型背景,背景前放着一个巨大的油灯,油灯上写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意思是说,革命之火,哪怕很小,也可以让全中国都烧起革命之火。 大厅右侧是六个展厅,一至四展厅主要讲述解放战争中许多大事件,展示了解放战争中曾用过的几把枪支弹药,和一些文件,都是关于解放战争的,还有几个**和战士们的蜡像。五六展厅是伟人、烈士的介绍及文学、书画作品。 接下来,我们去了茨坪**同志旧居。这里虽然是重建的,但和当年颇有几分相似,十分简陋,一间房只有一张床,一个桌子,铺的盖的只有一张并不厚的单子,除了**,还有陈毅、**等都曾住在这里。 据说当时吃饭十分困难,可以用一首歌谣来表示当年的艰苦条件:“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道香,餐餐吃的精光光。”字里行间,无一不流露出革命者们的乐观主义精神。 最后,我们又去了革命烈士纪念碑。一进大门,109级台阶摆在眼前,共分两层,一层49级,一层60级,49级台阶代表新中国在1949年成立,60级台阶代表建纪念碑时是红军成立60周年也就是1987年。 走过台阶,是一个展厅,里面有各个著名烈士、伟人的详细介绍。展厅大门两边是通向革命烈士纪念碑和雕塑园的两条路。 纪念碑远看是一个“山”字,意思是井冈山是“天下第一山”;近看像一团火焰,寓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细看,像无数尖枪,寓意“枪杆子里出政权”。 雕塑园里有许多革命者的雕塑,比如,王佐、袁文才、**、贺子珍等为解放人民做贡献的人,他们的事迹让人感动。 井冈山就像一本书,让人怎么看也看不够,又如一首歌,让人怎么唱也唱不完,你的美丽将在我心中永驻。如果以后有机会我还要来井冈山。 4.**的诗词读后感西江月·井冈山读后感这首词**通过对黄洋界保卫战的描写,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井冈山将士坚守根据地的英勇斗争精神,表达了诗人从容不迫,以不变应万变,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天才般的战略战术的思想。 词上阕写战斗场面,下阕写战斗经过。全词采用描写与叙述的方法,描写景象宏伟,叙事清晰凝炼,极富艺术感染力。 词首两句“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展现了红军民战备的气势,栩栩如生,为全词的雄伟气势以及词的结尾与红军的胜利作了铺垫。黄洋界处在井冈山上很高的位置,从这里向下远望各山头,到处是红军迎风招展的战旗;到处军号高鸣,战鼓齐奏。 说明我方早已严阵以待。“敌军围困万千重”,虽然敌人在数量上占了很大的优势,把红军一层又一层地包围起来,然而英勇的红军毫不畏惧,视万千敌人如虫蚁,“岿然不动”。 而“岿然”一词,充分表现了红军巍然屹立的雄姿。下阕开头“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这两句写出了红军战胜敌人的原因。 这里“森严壁垒”、“众志成城”,与“岿然不动”前后照应,既显得典雅雄壮,又韵味深长。“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极为形象地描绘了这次保卫战,巧妙地嘲笑了敌人,有力地鼓舞了红军民,同时与上阕红 西江月·井冈山军民的备战与岿然不动的情景照应,前后贯通,无懈可击。 典型概括是这首词一个突出的写作手法。作者在词里热烈赞颂了井冈山的黄洋界保卫战。 虽然这次保卫战只是井冈山红军军事战争中的一次战斗,却具有十分典型的意义。它是整个井冈山斗争的一个缩影。 它高度概括了整个井冈山斗争的形势和特点,敌强我弱,敌众我寡,但红军民最终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同时也概括了在白色的政权包围中,小块红色政权区域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形势,生动地表明坚持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对于争取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 它是所有革命根据地能够胜利发展的生动写照。 5.读完井夕阳月井冈山这首词你有什么感受在6天的学习中,我怀着无比崇敬和缅怀之情,认真聆听、用心记录有关井冈山斗争及井冈山精神的专题教学;循着革命先烈的足迹,接受体验式教育;与红军后 代座谈互动、感受老一辈老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怀和感人事迹;参观黄洋界哨口、主席故居、瞻仰革命历史纪念碑等,在心灵一次又一次接受洗礼、情感一次又 一次受到震憾中,思想境界得到了提升。 多少年,风雨洗尽了这片泥土上的斑斑血迹,给我们后人留下一段难以忘怀的历史,但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却是伟大而永恒的,不但不会被岁月的风尘所遮蔽,而且会代代相传,源远流 长。 6.有木有什么关于井冈山的诗歌,要少的伟大领袖**曾经写过几首和井冈山相关的诗词,都非常好。 1、西江月•井冈山——一九二八年秋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2、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一九六五年五月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换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3、念奴娇·井冈山——一九六五年五月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 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 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 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7.关于井冈山的诗词1、昔在井冈,漫步穹苍。 千峰相连,龙蛇奔放。翠竹松杉,烟霞恍漾。 五井茅坪,稻菽争长。2、昔上井冈山,革命得摇篮。 千流归大海,奔腾卷巨澜。罗霄大旗举,红透半边天。 路线成众志,工农有政权。3、五指擎天秀井冈,险峰无限过黄洋。 三湾改写新军制,一法分完旧地疆。星火燎原传赤色,工农革命聚戎装。 如今山上风光好,绿岭青山遍地香。——《井冈山》4、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西江月•井冈山》5、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6、料峭春寒溶,强敌跟踪,夜行山谷月朦胧。 林密坑深惊敌胆,莫辨西东。7、离队数年不自知,今来小驻在志司。 欣看装齐军容盛,忆我曾长梭镖师。8、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换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9、井冈学习已五天,今日离开真留恋。 一人一事情切切,一草一木意绵绵。握着井冈人的手,由衷敬慕泪湿面。 红色精神再弘扬,让人怀念到永远。——《告别井冈山》10、井冈山上真诱人,我已决定当红军。 种地挑粮放岗哨,磨刀擦枪众志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已宵遁。 吃饭红薯南瓜汤,生活艰苦不要紧。人生只要主义真,愿意为党献终生。 ——《我想当红军》11、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领导有方经百炼,人民专政靠兵权。 12、过关斩将敌胆寒,破贼围千叠。指顾油山在望,喜遂风云合。 13、革命雄师会井冈,集中力量更坚强:红军领导提高后,五破围攻固战场。14、东固山势高,峰峦如屏障。 此是东井冈,会师天下壮。15、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 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 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 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 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念奴娇·井冈山》16、不拜佛来不拜仙,我来敬拜井冈山。 一代英烈洒热血,革命成功是摇篮。游完此山多感叹,人的精神力无限。 只要理想信念坚,成就伟业何为难!——《登井冈山》。 8.描写井冈山诗句**写井冈山的诗词1、《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2、《念奴娇·井冈山》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 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 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 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 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 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3、《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