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能翻译“语已多,情未了意思是:话已经说了很多,情意却没有尽头。回过头来仍说道:记得绿罗裙,无论走到何处都要怜惜芳草。 出自唐末五代词人牛希济《生查子·春山烟欲收》,原文为: 春山烟欲收,天澹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译文: 春山上的烟雾即将散去,淡色的天空上,星星稀疏且小。将落的月儿照在我们脸上,流着离别的泪水,天已经接近黎明。 话已经说了很多,情意却没有尽头。回过头来仍说道:记得绿罗裙,无论走到何处都要怜惜芳草。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表现男欢女爱、离愁别绪是唐五代词中最常见的题材。爱情是人生中的春天,春天是爱情的伴侣。但是,唐五代词在表现爱情这类题材时,多是写得浮靡被艳,辞彩华丽。词人就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写下了这首词。 主旨赏析: 这首词用清峻委婉的语言, 生动形象而又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一对情人分别时难舍难分的场面,表现了缠绵婉转的“人生自古伤别离”的思想感情,描摹出一种深沉悱恻的情绪。 上片词以“欲收”、“淡”、“稀小”等含有动态的语词,写出天色由朦胧逐渐明朗的过程,暗示恋人抬望天色而渐渐收紧的心情。“春山”二句,在勾勒晨景中,挑明了季节、时间、环境、恋人早起等内容,为伤别垫下了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接下来,“别泪”二字,点醒题旨,与上片其他内容相结合,隐含他们从夜里室内话别对泣,直到天明路边难舍难分的内容。最后一句,词人借助芳草与罗裙同色的联想,生动地表现了女子临别时的复杂心理和眷恋情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2.唐圭璋的个人简历以及名著鉴赏唐圭璋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01-1990 民 族: 满族 中国当代词学大师、著名的中国文史学家、教育家、词人。字季特。民盟成员。1901年1月23日出生于南京。专治词学。1928年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中文系。曾任南京第一女中、钟英中学、安徽中学教师,解放前曾任中央大学、金陵大学中文系教授。解放后曾任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兼**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中国韵文学会会长,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词学》主编。南京市人民代表,江苏省政协委员。193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11月30日在南京病逝。 编著有《全宋词》、《全金元词》、《词话丛编》、《唐宋词鉴赏辞典》等,著有《宋词三百首笺注》、《南唐二主词汇笺》、《宋词四考》、《元人小令格律》、《词苑丛谈校注》、《宋词纪事》、《词学论丛》等。 3.唐宋词简释怎么样由唐圭璋先生选释的这本《唐宋词简释》,一共选释了二百三十二首词,比之《宋词三百首》少了一些,而其中唐词选了五十六首,占有一定的比重,另外的一百七十六首的宋词,也多有《宋词三百首》所未选者。 是以单从读词的角度来看,此书也有一定的价值。 唐先生的选本并没有指出选词的标准,但依我看来,还是以婉约词居多。 这一点可以从词人词作的入选数量上看出,如入选作品最多的词人是李煜,有十九首之多;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苏轼和辛弃疾,分别只有十首和七首,两者加起来还不如李煜一人多。当然,倒也不能完全从某一两个词人入选作品的多寡来判断一本选集的风格,比如同为婉约派大师的柳三变,他的词在这本集子里也只入选了七首,和辛弃疾差不多。 但是,集子里所选的辛弃疾的七首词里,大部分还是婉约词。而另一位豪放派大师苏轼入选的十首词里,除了《念奴娇·大江东去》之外,全部都是婉约词。 所以我们可以很肯定地说,这本集子还是以婉约词为主的。 而这本集子的整体风格也是简而不约。 书给人的整体印象很干净,就是原词加上一段简短的点评,没有太多花哨的东西。而那些小短评,却是很见功力,很耐读。 唐先生的点评照顾到了字、词、句、篇、章,哪些地方值得欣赏为什么值得欣赏都一一指出,却又仅是点到为止,既让读者加深了对词的欣赏,又没有进行太多的干扰,读着就比较舒服。而难得的是,唐先生的点评往往不俗,很能给人以启示,又不流于泛泛。 比如,他在点评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时说“小词而苍莽悲壮如此,诚不多见”,这个点评给我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 人民文学出版社这个版本也相当漂亮。 从装帧到内页都相当简洁而古雅,里面的插画也很漂亮,让人赏心悦目。总之,这本古词选本还是相当有阅读和收藏价值的。 4.潇潇的《梦江南》 歌词歌曲:梦江南 作词:陈小奇 作曲:李海鹰 演唱:潇潇 草青青 水蓝蓝 啊 白云深处是故乡 故乡在江南 雨茫茫 桥弯弯 啊 白帆片片是梦乡 梦乡在江南 不知今宵是何时的云烟 也不知今夕是何夕的睡莲 只愿能化作唐宋诗篇 长眠在你身边 不知今宵是何时的云烟 也不知今夕是何夕的睡莲 只愿能化作唐宋诗篇 长眠在你身边 不知今宵是何时的云烟 也不知今夕是何夕的睡莲 只愿能化作唐宋诗篇 长眠在你身边 草青青 水蓝蓝 啊 白云深处是故乡 故乡在江南 不知今宵是何时的云烟 也不知今夕是何夕的睡莲 只愿能化作唐宋诗篇 长眠在你身边 只愿能化作唐宋诗篇 长眠在你身边 5.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是如何融情于景"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出自欧阳修的《踏莎行》 赏析 扶风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释】 ①候馆:迎候宾客的馆舍。②薰:香气。 征:远行。辔:这里指坐骑。③迢迢:形容路遥远而绵长。④危栏:高楼的栏杆。⑤平芜:平坦的草地。 【评解】 这是一首写离情的佳作。在抒写游子思乡的同时,联想到闺中人相忆念的情景,写出了两地相思之情。上片写马上征人。以景为主,融情于景;下片写闺中思妇。以抒情为主,情寓景中。构成了清丽缠绵的意境。这首词表现出欧词深婉的风格,是其具有代表性的一首。 【集评】 李攀龙《草堂诗余隽》:春水写愁,春山骋望,极切极婉。王世贞《艺苑巵言》:“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此淡语之有情者也。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唐宋人诗词中,送别怀人者,或从居者着想,或从行者着想,能言情婉絷,便称佳构。此词则两面兼写。 前半首言征人驻马回头,愈行愈远,如春水迢迢,却望长亭,已隔万重云树。后半首为送行者设想,倚阑凝睇,心倒肠回,望青山无际,遥想斜日鞭丝,当已出青山之外,如鸳鸯之烟岛分飞,互相回首也。以章法论,“候馆”、“溪桥”言行人所经历;“柔肠”、“粉泪”言思妇之伤怀,情同而境判,前后阕之章法井然。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上片写行人忆家,下片写闺人忆外。起三句,写郊景如画,于梅残柳细、草薰风暖之时,信马徐行,一何自在。“离愁”两句,因见春水之不断,遂忆及离愁之无穷。下片言闺人之怅望。“楼高”一句唤起,“平芜”两句拍合。平芜已远,春山则更远矣,而行人又在春山之外,则人去之远,不能自睹,惟存想象而已。写来极柔极厚。 6.“闲梦江南梅熟日,画船吹笛雨潇潇”是出自哪里的年代:唐 作者:皇甫松 作品:梦江南 内容: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 夜船吹笛雨萧萧。 人语驿边桥。 作品注释 ①兰烬:因烛光似兰,故称。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部分。 ②暗红蕉:谓更深烛尽,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 ③萧萧:同潇潇,形容雨声。 ④驿:驿亭,古时公差或行人暂歇处。 评解 烛光暗淡,画屏模糊,词人于梦中又回到了梅熟时的江南;仿佛又于静谧的雨夜中, 听到船中笛声和驿边人语,亲切无比,情味深长。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调寄《梦江南》,皆其本体。江头暮雨,画船闻歌, 语语带六朝烟水气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情味深长,在乐天(白居易)、梦得(刘禹锡)上也。 陈廷焯《白雨斋词评》:梦境化境,词虽盛于宋,实唐人开其先路。 徐士俊《古今词统》:末二句是中晚唐警句。 唐圭璋 《唐宋词简释》:此首写梦境,情味深长。“兰烬”两句,写闺中深夜景象,烛花己落,屏画已陪,人亦渐入梦境。“闲梦”二字,直贯到底,梦江南梅熟,梦夜雨吹笛,梦驿边人语,情景逼真,欢情不减。.然今日空梦当年之乐事,则今日之凄苦,自在言外矣。 年代:唐 作者:皇甫松 作品:梦江南 内容: 楼上寝,残月下帘旌。 梦见秣陵惆怅事, 桃花柳絮满江城。 双髻坐吹笙。 作品注释 此首与前首同为梦境,作法亦相同。起处皆写深夜景象,惟前首写窒内之烛花落几,此首则写室外之残月下廉。“梦见”以下,亦皆梦中事,梦中景色,梦中欢情,皆写得灵动美妙。两首[梦江南],纯以赋体铺叙,一往俊爽。 唐圭璋 《唐宋词简释》 7.李清照的诗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对于叠字的运李清照 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李易安。 包含恍惚、寂寞、悲伤三层递进的意境,真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曾申说其婉妙:「中心无定,如有所失,故曰『寻寻觅觅』。房栊寂静,空床无人,故曰『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六字,更深一层,写孤独之苦况,愈难为怀。」 整阕词,总共可分三节九个层次。「寻寻觅觅」以下七组迭字是第一节。这一节可分三个层次:「寻寻觅觅」,叙写恍恍惚惚,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这是第一个层次。这个遗失的东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太平生活,也可能是与赵明诚间的幸福与爱情,更有可能是钟爱一生的书画金石;总之,是她十分喜爱的东西,如今不复存在,所以她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叙写外在环境的寂寞;「凄凄惨惨戚戚」,转写内在的心理状态分别为第二、第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将历经丧乱、家破、夫亡之身世,飘零、孤寂、不幸的遭遇,细致表出。 也具有乐章的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