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中秋节明月的古诗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咏月名句积累: 1、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蟾兔:月亮. 《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 2、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3、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 南朝梁��庚肩吾《奉和春夜应令》 4、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6、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7、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8、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9、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10、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唐��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1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唐��李白《关山月》 1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唐��李白《子夜吴歌四首》 13、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燃 唐��李白《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 14、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唐��李白《忆山东二首》 15、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唐��李白《把酒问月》 16、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 唐��李白《把酒问月》 17、斫(zhuó)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18、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唐��杜甫《漫成一首》 19、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 唐��岑参《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20. 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 唐 贾至 《别裴九弟》 21.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 白居易 《暮江吟》 22.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唐 白居易 《琵琶行》 23.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唐 白居易 《春题湖上》 24. 万影皆因月,千生各为秋. 唐 刘方平 《秋夜泛舟》 25.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唐 刘方平 《月夜》 26.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唐 韩愈 《山石》 27. 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 唐 韩愈 《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 28.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唐 徐凝 《忆扬州》 29.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宋 晏殊 《寓意》 30. 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 宋 张先 《菩萨蛮》 31. 云破月来花弄影 宋 张先 《天仙子��送春》 32. 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 宋 欧阳修 《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33.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 宋 苏轼 《西江月》 34.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宋 苏轼 《前赤壁赋》 35.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宋 苏轼 《中秋月》 36.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 辛弃疾 《西江月》 37. 明月有情还约我,夜来相见杏花梢. 清 袁枚 《春日杂诗》 38. 一夜梦游千里月,五更霜落万家钟. 清 濮淙 《闻梁蘧玉已寓京口。 2.关于中秋和月亮的古诗《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数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彩云追月/中秋》 (当代) 刘周 花在此时落,月在此时圆 人间天上,歌起舞飞旋 凤鸟还巢,更无狼烟 寂寞了美婵娟。 波涌万种缠绵,海底倒映天 不教浮云将月蔽,心想太平万万年 我有霓裳风吹动,水起涟漪歌抚平 云藏潜龙,月隐寒宫 云须染彩,月洒光晕 彩云追月,云掩秋空 月沾凉意,云载清风 才现欢欣,又惹愁生 此忧谁解?谁是知音? 且饮此杯,共语升平 良辰易逝何如梦 。 ——根据《彩云追月》乐曲填词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唐)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 (《全唐诗》)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全唐诗》)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全唐诗》) 《中秋见月和子由》 (宋)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 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 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宋诗钞》) 《中秋登楼望月》 (宋)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宋诗钞》) 《中秋》 (宋)戴石屏 把酒冰壶接胜游,今年喜不负中秋。 故人心似中秋月,肯为狂夫照白头。 《一剪梅》(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3.有关中秋月圆的诗句八月十五夜月杜甫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南斋玩月王昌龄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中秋月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中秋月齐已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月夜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霜月李商隐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宵月下有怀孟浩然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中秋待月陆龟蒙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倪庄中秋元好问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露气入茅屋,溪声喧石滩.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云*(左车右并)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中秋月晏殊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中秋月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皮日休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中秋见月和子由苏轼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青荧灭没转山前,浪*(左风右占)风回岂复坚.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上将下虫)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中秋登楼望月米芾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4.描写中秋月色的,大约200字中秋白天本来阴天的,白天感慨怕不会有明朗的月色,要辜负一个中秋.晚上在家里边看电视边陶醉,等出门时,一下被月色惊骇:这是一个多么透彻的世界,不虚了苏轼的文字:“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在清风和月色中走,想到去年的月色,也是9点钟后湛然清朗.楼顶异常宁静,果然皓月当空,清辉万里.我用云做的霓裳,让清风盛装,清丽无比.我嗟叹月的明朗,不舍离开.后半夜醒来,睡眼朦胧中如同白昼,“明月别枝惊雀”,可见诗人的会心.月静静的泻在庭院里,柔和而妩媚.。 5.关于中秋节的好诗句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2、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3、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4、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5、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6、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7、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8、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9、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0、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1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3、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14、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15、烟拢寒水月拢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1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7、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19、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0、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2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22、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23、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2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5、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26、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27、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28、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9、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30、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31、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3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33、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34、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3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36、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37、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38、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39、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40、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41、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3、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44、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45、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46、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47、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48、听月楼头接太清,依楼听月最分明. 49、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50、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 6.描写中秋时节三潭印月的月色在中秋月明之夜,到杭州西湖泛舟,您可领略“烟笼秋水月笼纱”的美境.是西湖上的三潭印月,是自古以来的赏月胜地.三个石塔,亭亭玉立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中秋月夜,在塔里点上灯烛,洞口蒙上薄纸,灯光从纸中透出,宛如一轮轮明月,倒影在湖中.等到皓月当空时,月光、灯光和湖光交相 辉映,月影、塔影、云影相互映衬,画出一幅“一湖金水欲溶秋”的美景,让人流连往返. 三潭印月,花木扶疏,步移景异.以其地处湖中,是领略西湖山光水色的绝妙处,更是观赏苏东坡诗中所说的“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中的“晴光”与“雨色”的最佳处. 湖中三座石塔最初为宋代苏轼所建,苏轼疏浚西湖后,为了不使湖泥再度淤积,在堤外湖水深处立了三座瓶形石塔,名之为“三潭”. 在三潭印月南堤之上,临湖而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