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辛弃疾宋词连读朗诵

1.求一首宋词 朗诵用

青玉案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摸鱼儿 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 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 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 画檐蛛网, 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 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 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 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 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 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 仰天长啸, 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靖康耻, 犹未雪。 臣子恨, 何时灭! 驾长车, 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破阵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 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 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 沉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 教坊犹奏离别歌。

垂泪对宫娥。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相见欢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相留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浪淘沙令 李煜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橱,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彷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 香冷金猊, 被翻红浪, 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 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 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 非干病酒, 不是悲秋。

休休! 这回去也, 千万遍阳关, 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 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 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 从今又添, 一段新愁。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 惊涛裂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 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 思量却是, 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 困酣娇眼, 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 寻郎去处, 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 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 遗踪何, 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 二分尘土, 一分流水。 细看来, 不是杨花, 点点是离人泪。

2.

(1)本题是对侧面描写的考查.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刻画其它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它的作用是使人物性格、形象更鲜明;使文章更加生动和感人.“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是侧面描写,通过我受老师的影响,侧面表现老师课上的”入情入理“,突出了其对”我“的激励作用.(2)本题是对内容概括的考查,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逐条总结即可,在总结的时候寻找每段的中心句和文章的中心句,用自己的语言将词语整理组合也可.仔细阅读两位老师,概括国文老师“国文教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代课的国文老师“他喜欢教白话文,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还有他们都讲的与爱国有关的诗歌,可以明确相同点:讲的内容都是抒情诗歌,诗歌的作者都是爱国诗人,讲课时老师都采用诵读,入情入心,学生都深受感染,我由此激发爱好文学的激情.不同:一个是国文老师,一个是代课老师;所讲内容一古一今;一个情溢于胸,一个情满双眸.答案(1)侧面表现老师课上的”入情入理“,突出了其对”我“的激励作用.(2)相同:讲的内容都是抒情诗歌,诗歌的作者都是爱国诗人,讲课时老师都采用诵读,入情入心,学生都深受感染,我由此激发爱好文学的激情.不同:一个是国文老师,一个是代课老师;所讲内容一古一今;一个情溢于胸,一个情满双眸.。

3.适合一个人朗诵的唐诗宋词,一定要是古代的诗词

《八阵图》作者: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草》作者: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游子吟》 作者:孟 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关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望月怀远》 作者: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春望》作者: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登岳阳楼》 作者: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终南别业》 作者:王 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凉州词》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望庐山瀑布 作者: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早发白帝城》作者: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枫桥夜泊》作者: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乌衣巷》作者: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渭城曲》作者: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出塞》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出塞》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咏柳 作者: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4.阅读宋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题目

小题1:军旅 战斗 小题1: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0.5分)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等,(0.5分)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1分)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1分)所以叫做“赋壮词”。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根据“连营”以及“沙场秋点兵”分析出上片写的是军旅生活;根据“马作的卢、弓如霹雳”分析出下片写的是战争场面。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这首词是以“军旅战争”为题材,主要写的是军营生活,通过回忆战争场景来表现自己想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辛弃疾也想以此来抚慰他的好朋友陈同甫,希望他能和自己一样,所以无论从题材上还是思想上都是一手状词。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1.作者行走在溪边,蓝天、白云清晰地倒映在水中,水天一色,甚至连自己也在随水中的流云移动。诗人没有直接描写溪水之“清”,而是巧妙地用水中的倒影来衬托溪水的清澈透明的。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溪水纤尘不染,透明见底的特点。(意对即可)

2.词中写自己“高歌”而问“谁和余”,意在殷切希望有相和者。不闻有人和,只有“空谷”中响起“清音”,表达了作者心境之孤独、寂寥。作者一生力主抗金,但却和者甚寡,作为一名驰骋疆场的抗金将领,却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内心充满了强烈的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意对即可)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