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九溪的诗九溪十八涧,山中最胜处。 昔久闻其名,今始穷其趣。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咚咚叮叮泉,高高下下树。 其水屈曲洄环,九折而出,故称九溪。溪水起源于杨梅岭的杨家坞,次第汇合青湾、宏法、方家、百丈、唐家、佛石、云栖、渚头、小康等9个山坞的细流成溪,再经徐村注入钱塘江; 而溪下为十八涧,地故深邃,即缁流非遗世绝俗者,不能久居。按志,涧内有李岩寺、宋阳和王梅园、梅花径等迹,今都湮没无存。而地复辽远,僻处江干,老于西湖者,各名九溪十八涧 胜地寻讨无遗,问及九溪十八涧,皆茫然不能置对。 全是写景,我想楼主不会是问这个。 望采纳。 2.关于九溪的诗九溪十八涧,山中最胜处。 昔久闻其名,今始穷其趣。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咚咚叮叮泉,高高下下树。 其水屈曲洄环,九折而出,故称九溪。 溪水起源于杨梅岭的杨家坞,次第汇合青湾、宏法、方家、百丈、唐家、佛石、云栖、渚头、小康等9个山坞的细流成溪,再经徐村注入钱塘江;而溪下为十八涧,地故深邃,即缁流非遗世绝俗者,不能久居。按志,涧内有李岩寺、宋阳和王梅园、梅花径等迹,今都湮没无存。 而地复辽远,僻处江干,老于西湖者,各名九溪十八涧胜地寻讨无遗,问及九溪十八涧,皆茫然不能置对。全是写景,我想楼主不会是问这个。 望采纳。 3.描写九溪十八涧的诗词1、九溪十八涧 清代:俞樾 九溪十八涧,山中最胜处。 昔久闻其名,今始穷其趣。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东东丁丁泉,高高下下树。 译:九溪十八涧是山中风景最胜的地方。 听说它的名字许久,今天才开始游玩寻找乐趣。重叠的山峰,回环婉转的路,叮叮当当的泉水,高低不齐的树。 乐趣就在这些地方。 2、十八涧 清代:朱彝尊 暮经南山南,曲涧一十八。 山桥往而复,山路坱兮圠。 夕曛渐催人,延首望香刹。 译:傍晚经过南山的南边,这里有十八条曲涧。山上搭的桥来来回回,山路也修的不是很好走。 夕阳的暖光熏得醉人,回首我又看到了山中的禅寺。 3、自杨梅坞循九溪十八涧至理安寺 清代:金志章 青松影里寻山寺,黄叶堆中踏涧泉。 行过乱峰溪又转,一声疏磬到门前。 译:我在青松的影子寻找山里的寺庙,堆堆黄叶中踏着山泉、行过山峰小溪也开始流转。 一声钟声在面前敲响。 4、九溪十八涧 宋代:周文璞 九溪十八涧,冷见帝青苔。 洗足僧书石,临流客放杯。 案头松叶响,身畔野花开。 百六辞歌吹,清游始一回。 译:九来到溪十八涧,可以看见沿途的青苔。 溪水洗干净了岸边的石头,临着溪流客人也可放着杯子随波逐流。案头掉下来一片松叶,身边野花盛开。 多多少少诗歌写过这里,今天才第一回游览。 5、十八涧 宋代:张侃 九溪十八涧边游,风景萧疏接素秋。 野草怕人愁有剩,尚馀翠色映双眸。 译:在九溪十八涧边上游玩,秋天风景萧瑟。 野草害怕人还有剩下的,尚且有些绿色充斥在眼睛中。 4."九溪十八涧"是什么诗题杭州九溪十八涧 九溪十八涧,山中最胜处。 昔久闻其名,今始穷其趣。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咚咚叮叮泉,高高下下树。 俞樾(1821-1907),清学者。 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道光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 晚年讲学杭州诂经精舍。治经、子、小学。 宗法王念孙父子,大要在正句读、审字义、通古文假借,并分析其特殊语文现象。撰有《群经评议》、《诸子评议》、《古书疑义举例》等。 能诗词,重视小说戏曲,强调其教化作用。所作笔记,搜罗甚富,包含有学术史、文学史的资料。 所撰各书,总称《春在堂全书》,共二百五十卷。 楹联著述颇多,有《春在堂楹联录存》、《春秋人地名对》、《改良楹联维新》、《精选楹联新编》、《曲园楹联录》、《校官碑集字联》、《绎山碑集字联》、《曹全碑集字联》、《樊敏碑集字联》、《纪泰山铭集字联》、《鲁峻碑集字联》、《金刚经集字联》等。 清末学者俞樾所描绘的这一景致,是距杭州西湖仅十里之遥的“九溪十八涧”景区。他对白居易赞冷泉“最余杭而甲灵隐”不以为然,他说,“九溪十八涧乃西湖最胜处,尤在冷泉之上。” 并且别出心裁,于是作叠字诗赞九溪。.。 5.写杭州的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东坡 南宋人谢驿写了一首七绝: 谁把杭州曲子讴, 荷花十里桂三秋。 哪知卉木无情物, 牵动长江万里愁。 梁羽生在《萍踪侠影录》中借张丹枫之口,改为: 谁把苏杭曲子讴 荷花十里桂三秋 哪知卉木无情物 牵动长江万古愁 江南名郡数苏杭,写在殷家三十章。 君是旅人犹苦忆, 我为刺史更难忘。境牵吟咏真诗国,兴入笙歌好醉乡。 为念旧游终一去,扁舟直拟到沧浪。【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题杭州九溪十八涧 九溪十八涧,山中最胜处。 昔久闻其名,今始穷其趣。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咚咚叮叮泉,高高下下树。 清末学者俞樾所描绘的这一景致,是距杭州西湖仅十里之遥的“九溪十八涧”景区。 他对白居易赞冷泉“最余杭而甲灵隐”不以为然,他说,“九溪十八涧乃西湖最胜处,尤在冷泉之上。”并且别出心裁,于是作叠字诗赞九溪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的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6.溪韵描写九溪十八涧的语句,作者描写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及其妙用从"中间清流一线"到"拖 累得我们经常要履石穿流而过"。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溪流姿态繁多、若隐若现、纡曲弯环的特点。 溪韵 王充闾 记得俞曲园在《春在堂随笔》中说过:"九溪十八涧乃西湖最胜处。"特别是他那首 写九溪十八涧的诗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丁丁东东泉,高高下下树。"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这次来到杭州,行囊甫解,我们就寻访了九溪十八涧。 看地图,九溪十八涧位于西湖西边的鸡冠垄下,地形像个"丫 "字。上端一方起自风 光秀丽的龙井,一方连接著名的烟霞三洞;下端与钱塘江贯通,全长十数华里。明人张 ®盛赞:"其地径路崎岖,草木蔚秀","别有天地,自非人间";同时强调指出:那里"人烟旷绝,幽阒(qù)静悄","老于西湖者,各名胜地寻讨无遗,问及九溪十八涧,皆茫然不能 置对"。三百年过去了,现在这里也还是"幽阒静悄",人迹稀少。一路上,我们问过许多 人,有的"茫然不能置对",有的表现了善意的i宅愕,意思是:到杭州来不去游湖赏景,偏要到那里去,怪哉!只是他们很客气,没有明说出来。 走出龙井之后,就踏上了九溪十八涧的"崎岖径路"。迎面遇到一个青年,主动告诉 我们:"我来杭州十几天了 ,西湖游过了多少遍,以为九溪一带肯定好玩,谁知一点意思 也没有,走到半路就折回来了。"我们一听,心里也凉了半截。但是总觉得"名下无虚", 古人不会无故说瞎话的。于是,便硬着头皮走下去。 山回路转,前面果然出现了幽邃的胜境,两旁竹木葱郁,绿荫四合,苍茫中有佳致。 中间清流一线,纡曲弯环,琮琮琤琤,声若鸣琴。有时同我们捉迷藏,隐身丛林峡谷之中,只留下一片清脆的流响:时又大大方方地流过我们脚下,露出明亮的 姿容:有时调皮似的横在我们面前,从左边跳向右边,一会儿又从右边奔向左边,拖累 得我们经常要履石穿流而过。这里的地形也十分奇特,四面山峦环抱.每架山峦多呈馒头形。放眼四望,酷似绿色的巨大花环,行人 被围在中间的"井"里。眼望着前面的去路已 断,可是循着溪流走去又转出来了。刚刚转出 了这个"井",很快又迈进了另一口 "井"。怪不 得清代诗人袁枚说:"我爱九溪十八涧,把人引去又勾留。"我们就这样转在多少个"萌芦峪"里。愈转山色愈深,愈转溪流愈阔。虽然已是暮秋,但山中气温还比较高。鸣蝉在树,山鸟啁啾,此刻真正体会到了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古诗的妙谛。 说话间,我们已经到了 "溪中溪",这是九溪十八涧的最佳处。往前再走一段,就将 告别九溪,踏上大路了。照通常心理,离开了崎岖小路,走上通衢坦途,一定会欣然色喜 的。可是,我却有些怅然。后悔前段路走得太匆忙了,没有仔细浏览溪山胜境。赏景好似 读书,"读书切忌太慌忙,涵咏工夫意味长",囫囵吞枣,收获不大。无奈,天已向晚,没有 可能再回去重温胜迹了。(节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