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的推荐词写法

1.谁能推荐一首宋词中最凄美的词给我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钗头凤 【宋】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碰掮浮L一洹O谐馗蟆I矫怂湓冢跏槟淹小Dأ∧أ∧أ? 雨霖铃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摧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晚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三首不知你是否喜欢?。

2.宋词的格式及写法求教

宋词是有严格的声律的,所以比诗更有音乐性。

您提出的几种词牌的格律如下: 所用符号:“-”表示平,“|”表示仄,“+”表示可平可仄。 ①《卜算子》 +||--(句)+|--|(韵)+|--||-(句)+|--|(韵) +||--(句)+|--|(韵)+|--||-(句)+|--|(韵) ②《西江月》 +|+--|(句)+-+|--(韵)+-+||--(平)+|--+|(仄) +|+--|(句)+-+|--(韵)+-+||--(平)+|--+|(仄) ③《一剪梅》 +|--+|-(韵)+|--(句)+|--(韵)+-+||--(句)+|--(句)+|--(韵) +|--+|-(韵)+|--(句)+|--(韵)+-+||--(句)+|--(句)+|--(韵) ④《渔家傲》 +-+--||(韵)+-+|--|(韵)+|+--||(韵)-+|(韵)+-+|--|(韵) +-+--||(韵)+-+|--|(韵)+|+--||(韵)-+|(韵)+-+|--|(韵) ⑤《如梦令》 +|+--|(韵)+|+--|(韵)+||--(句)+||--|(韵)-|(韵)-|(叠)+||--|(韵)。

3.推荐点好宋词

这些我都很喜欢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池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霄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阮郎归 晏几道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

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

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作此篇兼怀子由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蝶恋花 周邦彦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阑,轳辘牵金井。 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 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

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水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惟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者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4.谁能推荐几首宋词~~谢谢了

雨霖铃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摧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晚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钗头凤 【宋】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碰掮浮L一洹O谐馗蟆I矫怂湓冢跏槟淹小Dأ∧أ∧أ?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西江月 辛弃疾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浣溪沙 【宋】王安石 百亩中庭半是苔, 门前白道水萦回。 爱闲能有几人来。

小院回廊春寂寂, 山桃溪杏两三栽。 为谁零落为谁开? 。

5.怎样写宋词

词的种类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诗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文人的词深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词中的律句特别多。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有一定的。

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 词大致可分三类:(1)小令;(2)中调;(3)长调。

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1]。这种分法虽然未免太绝对化了,但是,大概的情况还是这样的。

敦煌曲子词中,已经有了一些中调和长调。宋初柳永写了一些长调。

苏轼、秦观、黄庭坚等人继起,长调就盛行起来了。长调的特点,除了字数较多以外,就是一般用韵较疏。

(一)词牌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2](这些格式称为词谱,详见下节)。

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种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 (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

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3],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像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

据说唐宣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

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词牌。

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4]。又叫《秦楼月》。

《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 《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

《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3)本来就是词是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G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球乐》咏的是??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

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词题。

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

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代号罢了。

(二)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分别。 单调的词往往就是一首小令。

它很像一首诗,只不过的长短句罢了。例如: 渔歌子[5]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双调的词有的是小令,有的是中调或长调。

双调就是把一首词分为前后两阕[6]。两阕的字数相等或基本上相等,平仄也同。

这样,字数相等的就像一首曲谱配着两首歌词。不相等的,一般是开头的两三句字数不同或平仄不同,叫做"换头"[7]。

双调是词中最常见的形式。例如[8]: 踏莎行(彬州旅舍) [宋]秦观 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鹧鸪天 [宋]辛弃疾 壮岁旌旗拥万夫, 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埔祘左为革}, 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 叹今吾。

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 换得东家种树书。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宋]张元干 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 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贰? 天意从来高难问, 况人情易老悲难诉。 更南浦, 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 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 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 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 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举大白, 听金缕。 ("雁不到书成谁与?"依词律应作一句读。

) 像《踏莎行》、《渔家傲》,前后两阕字数完全相等。其它各词,前后阕字数基本上相同。

三叠就是三阕,四叠就是四阕。三叠、四叠的词很少见,这里就不举例了。

第二节 词谱 每一词牌的格式,叫做词谱。依照词谱所规定的字数、平仄以及其它格式来写词,叫做"填词"。

"填",就是依谱填写的意思。 古人所谓词谱,乃是摆出一件样品,让大家照样去填。

下面是万树《词律》所列《菩萨蛮》的词谱原。

6.宋词推荐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宋】苏轼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宋】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宋】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 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宋】苏轼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宋】苏轼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宋】苏轼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宋】苏轼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宋】辛弃疾 清平乐(茅檐低小)【宋】辛弃疾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宋】辛弃疾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宋】辛弃疾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宋】辛弃疾 南乡子(何处望神州)【宋】辛弃疾 永遇乐(千古江山)【宋】辛弃疾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宋】辛弃疾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宋】辛弃疾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李清照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宋】李清照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李清照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宋】李清照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宋】李清照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宋】李清照 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宋】陆游 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宋】陆游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候)【宋】陆游 鹧鸪天(懒向青门学种瓜)【宋】陆游 谢池春(壮岁从戎)【宋】陆游 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宋】陆游 雨霖铃(寒蝉凄切)【宋】柳永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宋】柳永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宋】欧阳修 生查子(去年元夜时)【宋】欧阳修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宋】欧阳修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宋】欧阳修 踏莎行(候馆梅残)【宋】欧阳修 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宋】范仲淹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宋】范仲淹 满江红(怒发冲冠,凭阑处)【宋】岳飞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宋】岳飞 一剪梅(一片春愁待酒浇)【宋】蒋捷 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宋】蒋捷。

7.古代宋词中的词的写法有什么规则和规律

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不同于诗.诗分五言七言,分绝句和律诗.组合在一起,共四种 此外还有古风,形式多变一些. 但是总体来说,诗的格式是比较简单的 但是词的格式有上千种,各不相同.于是为这些格式取名字,即“词牌” 一个词牌,基本上对应一种格式(有的格式会有别格,另述).偶也有同名不同调,或同调不同名的情况.但基本上,看到一个词牌,就可以知道,这首词共有多少句,每句多少个字.押多少个韵,平韵还是仄韵.甚至每个字是平声还是仄声.这就是“词牌常识”. 词牌有词谱,词谱是记录每种格式的字数、韵脚、平仄的一种形式. 所谓平仄,就是古代的四声.古代的四声和今天的不同,不是分一声二声三声四声,而是分平上去入.平,又分阴平、阳平.阴平,即对应今天的一声.阳平,即对应今天的二声.发音多悠扬,绵长.上声,对应今天的三声.发音多转折.去声,对应今天的四声.发音多劲远.入声在现代汉语里已经消失了,转化为了一二三声.但在有些方言里,还依稀可以寻找到入声的影子.主要发音特点是急促. 诗词中,把阴平阳平统称为平声,把上去入三声,统称为仄声.仄,就是“不平”之意.习惯上,写作的时候会把平仄声交替着使用,以达到音律富于变化的效果.同时,因为四声的发音特点不同,于是也就是适合表达不同类型的情感. 补充一点:填词不仅字数、平仄、韵脚要合乎要求,断句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同为五言句,有词牌要做一四断,有词牌须作二三断.同为九言句,有词牌须作二七断,有的则作四五断,等等. 断句的方式在词谱中不会显示,但其规则却确实存在着. 这里在录入后主词时,一并把断句方式给出来. 断错句子,虽然表面上看来,还是那个词牌,没有什么影响 但实际上,读来已经破坏了词牌应有的气势和氛围. 因此虽然不算出律,乱韵,也依旧是不允许的.很多词,一个字的断法,会影响到整句的理解.一句话的断法,会影响到整首词的语感. 这里,把后主的词与词谱结合在一起.用熟悉的句子来学习词谱,便于理解记忆,顺便也能普及一下平仄常识. 词谱常用符号: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押平韵; ▲:押仄韵 以下是正文 一,乌夜啼 ●●○○●, 昨夜/风兼雨 ◎○●●○△. 帘帏/飒飒/秋声 ◎○◎●○○●, 烛残/漏断/频欹枕 ◎●●○△. 起坐/不能平 ◎●◎○◎●, 世事/漫随/流水 ◎○◎●○平△. 算来/一梦/浮生 ◎○◎●○●, 醉鄕/路穏/宜频到 ◎●●○平△. 此外/不堪行 乌夜啼,别作《锦堂春》、《圣无忧》.双调,47字,上阙两平韵,下阙两平韵.中途不换韵. 下片两个六字句,可对仗,亦可不对.另有别格上片首句为六字句,余同. 乌夜啼为小令,平韵.多为六言、七言句,句式较舒缓平稳.适合抒发悠远绵长的情绪,不适合偏慷慨激昂或急促悲壮的情绪.因过片短小,可供过度的空间不大,亦不适合承载复杂或多变的内容. 二、一斛珠 ◎○◎▲ 晚妆/初过 ◎○◎●○○▲ 沉檀/轻注/些儿个. ◎○◎●○○▲ 向人/微露/丁香颗, ◎●○○,◎●◎○▲ 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 罗袖/裛残/殷色可, ◎○◎●○○▲ 杯深/旋被/香醪涴. ◎○◎●○○▲ 绣床/斜凭/娇无那, ◎●○○,◎●◎○▲ 烂嚼/红绒,笑向/檀郎唾. 一斛珠,又名《醉落魄》、《怨春风》、《章台月》.双调,五十七字,上下阙各四仄韵,中途不换韵. 传唐玄宗封珍珠一斛密赐江妃,妃不受,以诗谢,有"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之句.玄宗览诗不乐,令乐府以新声度之,名《一斛珠》.故此词牌的本意为咏珍珠. 本词中颗、那二字古音皆为仄声字,与过、个属同一韵部.嚼字古音亦为仄,故本词未有出律者. 一斛珠为仄韵小令.故不适合承载较复杂的内容,且不宜抒发温柔含蓄的情感. 三,子夜歌 ◎○◎●○○▲ 人生/愁恨/何能免? ◎○◎●○○▲ 销魂/独我/情何限. ◎●●○△ 故国/梦重帰, ◎○◎●△ 覚来/双泪垂. ◎○○●▲ 高楼/谁舆上, ◎●◎○▲ 长记/秋情望. ◎●●○△ 往事/已成空, ◎○◎●△ 还如/一梦中. 子夜歌,又名《菩萨蛮》、《重叠金》、《巫山一片云》.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平仄韵交替. 传宣宗“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璎珞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往往依声填词”,此为《菩萨蛮》词牌名之由来. 菩萨蛮,两句一韵,平仄韵递转.平韵句温柔,仄韵句着力,适合抒发较为低回、婉转、反复的情感.谋篇不宜平坦开阔、一览无余,以层层转折,逐渐递进,一波三折,欲说还休为佳. 四、更漏子 ◎◎○,◎◎▲, 金雀钗,红粉面, ◎●◎○○▲. 花里/暂时/相见. ◎◎仄,●○△, 知我意,感君怜, ◎○◎●△. 此情/须问天. ○◎▲,◎◎▲, 香作穗,蜡成泪, ◎●◎○◎●▲. 还似/两人/心意. ◎◎●,●○△, 珊枕腻,锦衾寒, ◎○◎●△. 夜来/更漏残. 更漏子,又名《独倚楼》、《翻翠袖》等,双调四十六字,上片两仄韵、两平韵.下片三仄韵、两平韵.亦有别格,下片两仄韵,两平韵,换头句(即下片第三字)不押韵.平仄韵递转. 更漏,是古代在夜间表示时间的工具,引申意为夜晚.故早期词人多依其本意,描写夜间的情景. 更漏子,两句一平韵,两句一仄韵,平仄韵交替,与《菩萨蛮》同样,适合层层转折的笔法,语气多婉转,宜抒发含蓄低回的情感,不适合承载慷慨悲歌,情绪上需要一气呵成贯穿始终的内容. 五,临江仙 ◎○◎●◎◎● 樱桃/落尽/春归去。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