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桦在俄罗斯的诗歌中经常出现,除了叶塞宁的《白桦》,你能再举一《伏尔加格勒的白桦》 玛•阿伽希娜 词 格•波诺玛伦珂曲 1、你也在这俄罗斯长大, 那里,田野森林如画. 我们每支歌里有白桦, 白桦,家家户户窗下. 每年春来绽放出新芽, 它们迎风舞动枝桠. 但在伏尔加格勒的白桦, 一见它就心如刀剐. 2、是从远处运来的白桦, 种下,静听羽草喧哗. 白桦度过怎样的岁月, 在那伏尔加格勒炮火下, 它在久久惦记俄罗斯, 它在怀念林区老家. 躺在白桦树下的人们, 你不妨问问它们吧. 3、树下,草地没有被践踏, 地下,没有人来回答. 但是士兵他多么盼望, 有人常常哀悼着他! 就像妻儿来为他哭泣, 你也生来是一名战士, 你怎能会不理解他! 4、你也在这俄罗斯长大, 这里,也是白桦的家。 如今无论你身在哪里, 你会记得我的白桦, 你看,坚忍挺拔的树干, 你看,默默舞动枝桠. 长在伏尔加格勒的白桦, 你永远也忘不了他.。 2.俄国有哪些诗人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 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 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 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 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 其他作品还有、、、等。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过都没成功。 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 是他前期的创作总结。(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 (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以库拉金、保尔库斯基、罗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贵族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19世纪最初15年的俄国历史,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 小说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人民是推动历史的决定力量,肯定了1812年俄国人民反拿破仑入侵战争的正义性质。 ☆交织着安娜追求爱情自由和列文探索社会出路这两条平行发展的线索,通过这两条情节线索,小说不仅形象地反映了俄国社会的变动,同时也鲜明地暴露了托尔斯泰世界观的尖锐矛盾。 ☆托尔斯泰在中,对地主资产阶级社会进行了尖锐无比的批判,表达了他对国家、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看法。他以强烈的愤怒,揭发专制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主人公: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 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 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白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 这些观点反映在其短篇小说《琉森》(1857)之中,后又创作了探讨生与死、痛苦与幸福等问题的《三死》、《家庭幸福》。 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 他认为俄国应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会;农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贵族应走向“平民化”。 这些思想鲜明地体现在其中篇小说《哥萨克》(1852~1862)之中。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小说以四大家族相互关系为情节线索,展现了当时俄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805~1820年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1812年库图佐夫领导的反对拿破仑的卫国战争,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英勇斗争精神,主要探讨俄国前途和命运,特别是贵族的地位和出路问题。 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达炉火纯青。 70年代未,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 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 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战争与和平》赏析 《战争与和平》问世至今,一直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 这部卷帙浩繁的巨著以史诗般广阔与雄浑的气势,生动地描写了1805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各个生活领域:“近千个人物,无数的场景,国家和私人生活的一切可能的领域,历史,战争,人间一切惨剧,各种情欲,人生各个阶段,从婴儿降临人间的啼声到气息奄奄的老人的感情最后迸发,人所能感受到的一切欢乐和痛苦,各种可能的内心思绪,从窃取自己同伴的钱币的小偷的感觉,到英雄主义的最崇高的冲动和领悟透彻的沉思——在这幅画里都应有尽有。 ”(斯特拉霍夫语)作家对生活的大面积涵盖和整体把握,对个别现象与事物整体、个人命运与周围世界的内在联系的充分揭示,使这部小说具有极大的思想和艺术容量。 这是一部人民战争的。 3.有关于友谊的俄罗斯诗歌【俄文】"Дружба"Когда простым и нежным взоромЛаскаешь ты меня мой другНеобычайным цветным узоромЗемля и небо вспыхивает вдругВеселья час и боль разлукиГотов делить с тобой всегдаДавай пожмем друг другу рукиИ в дальний путь на долгие годаМы так близки что слов не нужноЧтоб повторять друг другу вновьЧто наша нежность и наша дружбаСильнее страсти больше чем любовьВеселья час придет к нам сноваВернешься ты и вот тогдаТогда дадим друг другу словоЧто будем вместе вместе навсегдаВеселья час придет к нам сноваВернешься ты и вот тогдаТогда дадим друг другу словоЧто будем вместе вместе навсегда友谊作者:阿·施木良翻译:YaoJee当你用平静温柔的目光温柔我心房,我的朋友大地天空顿时变得不同寻常的迷幻和美丽离别的伤痛和快乐的时光我将永远和你分享让我们互相握握手吧送你走上久远的征途我们如此亲密甚至不用言语不需要重复就明白彼此心意我们的真情和我们的友谊超越了激情超越了爱情快乐的时光终将再来等你回来我们再次相聚那时我们再彼此盟誓从此在一起再也不分离快乐的时光终将再来等你回来我们再次相聚那时我们再彼此盟誓从此在一起再也不分离。 4.关于莫斯科的句子有哪些莫斯科的建筑以宏伟壮观、气势磅礴而享誉世界。城市建筑的色彩整体上显得典雅、庄重又不失富丽、娇媚,体现出莫斯科浓厚的艺术氛围和整个城市的优雅。 莫斯科的建筑不仅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而且其色彩与环境、与人和谐相伴。莫斯科市中心建筑色彩以暖色为主,最常见的颜色有黄、绿、紫红,一般是某种暖色与白色搭配,最典型的是红场和克里姆林宫内的建筑。 红场上的瓦西里·勃拉仁尼大教堂是莫斯科市色彩最丰富的建筑。教堂主体用红色,整体看来如同一簇跳跃的火焰。 为了生活,九岁的凡卡不得不来到莫斯科当学徒。 “俄国虽大,但已无路可退,后面就是莫斯科!”这是莫斯科保卫战中,苏联红军某部连指导员克洛奇科夫·季耶夫率领28名战士镇守一个距离莫斯科200公里的路口,与德军坦克部队激战时激励战友们说的话。 当他收到凡卡的信时,强打精神坐起来,打开信看,当他读到凡卡每天都要挨打、挨饿、挨冻时,眼泪不禁流了出来,他后悔自己当初不该把凡卡送到莫斯科。 那一夜,当国际奥委会主席撒马兰奇在莫斯科高声宣读“Beijing,Chi-na”的时候,声音的电波从莫斯科会场传遍长城内外,天山南北,长江两岸…到达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中华大地上下沸腾。 莫斯科是一个非常寒冷的大城市。 一切都由时光慢慢雕刻, 弹指间怎会建起莫斯科? 这座城市从不轻信眼泪, 唯独爱情是恒常的法则。 雪花从天空中轻轻飘落, 魔法下的树林银装素裹。 莫斯科为草木提供沃土, 把温情递送给匆匆过客。 莫斯科另外一个游客必去的地方是阿尔巴特大街,最前方是一座高耸入云的“胜利女神”纪念碑,纪念碑的高度是141,其设计风格更是简洁而迥异。 莫斯科最值得游玩的地方除了举世闻名的克里姆林宫和红场外。站在纪念堂的回廊向下望去,脚下的丛林已经被秋风染红了。多少个岁月随时光流逝。 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莫斯科新人的街面婚礼十分的气派和浪漫。西方年轻人的婚礼通常很简朴,唯有莫斯科的大多数新人都讲究婚礼的排场。俄罗斯经济长期不太景气,人们很自然形成尚富崇富的心态,他的爱犬却仍旧陪伴在他身边,补丁没有打开照相机的镜头。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莫斯科演讲》 冬天的离别 在莫斯科的深夜一列列军队 在街上森严戒备这里没有察觉 谁又爱上了谁因为苦难 不许人崩溃感情上若习惯防备寂寞就多一道墙围爱情隐隐约约提醒我这一回再不拥抱就是罪 他在到莫斯科的第二年创作了歌剧《司令官》。柴可夫斯基共创作了六部交响曲。芭蕾舞剧《天鹅湖》,自1877年在莫斯科首演以来,已有100多年历史,至今在世界各国仍然受到广大观众喜爱。 1994年的冬天,饱受战争创伤的莫斯科异常寒冷,两万德国战俘排成纵队,从莫斯科大街依次穿过。尽管天空中飘着大团大团的雪花,但所有的马路两边,仍然挤满了围观的人群。 5.俄国著名诗人有哪些鼻祖茹科夫斯基(1783~1852)原是从感伤主义蜕化而来,他的大部分诗歌远离现实,追求内心的自由和谐,宣扬神秘的宗教观念,但他发展和深化了卡拉姆津对人物的心理剖析。 巴丘什科夫(1787~1855)的后期诗作也有类似之处。随着贵族革命的酝酿,又涌现了反对暴政、颂扬自由的积极浪漫主义诗歌 十二月党诗人雷列耶夫(1795~1826)的《致宠臣》 普希金(1799~1837) 《致恰达耶夫》 (1818)、《高加索的俘虏》(1820~1821)。 雷列耶夫、拉耶夫斯基 (1795~1872)、丘赫尔别凯(1797~1846)和马尔林斯基(1797~1837) 克雷洛夫(1768~1844)的寓言广泛地表现社会的弊端和俄罗斯民族的智慧,形式活泼,文辞通俗。 格里鲍耶陀夫(1795~1829) 拉热奇尼科夫(1792~1869)的历史小说和柯里佐夫(1809~1842)的诗,也包含许多现实主义的成分。 30年代的莱蒙托夫(1814~1841)继承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传统 果戈理(1809~1852)使俄罗斯文学的批判成分显著增强 别林斯基(1811~1848)和赫尔岑(1812~1870) 车尔尼雪夫斯基 屠格涅夫 纳乌莫夫(1838~1901)、90年代还涌现了一批文学新秀:魏列萨耶夫 (1867~1945) 、库普林(1870~1938)、布宁(1870~1953)、安德列耶夫(1871~1919)、绥拉菲莫维奇(1863~19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