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郑板桥的诗句1、《竹石 》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来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题半盆兰蕊图 》 盆画半藏,兰画半含。不求发泄,不畏凋残。 3、《江晴 》 雾裹山疑失,雷鸣雨未休。夕阳开一半,吐出望江楼。 4、《峭壁兰 》 峭壁一千尺,兰花在空碧。下有采樵人,伸手折不得。 5、《题画兰 》 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 6、《竹 》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7、《盆兰 》 春兰未了夏兰开,万事催人莫要呆;阅尽荣枯是盆盎,几回拔去几回栽。 8、《山中雪后 》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9、《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史,一枝一叶总关情。 10、《咏雪 》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2.关于郑板桥的诗句1、《竹石 》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来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题半盆兰蕊图 》 盆画半藏,兰画半含。 不求发泄,不畏凋残。 3、《江晴 》 雾裹山疑失,雷鸣雨未休。 夕阳开一半,吐出望江楼。 4、《峭壁兰 》 峭壁一千尺,兰花在空碧。 下有采樵人,伸手折不得。 5、《题画兰 》 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 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 6、《竹 》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7、《盆兰 》 春兰未了夏兰开,万事催人莫要呆;阅尽荣枯是盆盎,几回拔去几回栽。 8、《山中雪后 》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9、《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史,一枝一叶总关情。 10、《咏雪 》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3.关于竹的郑板桥的诗句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篱竹 (清)郑板桥 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 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竹 (清)郑板桥 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 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题画 (清)郑板桥 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 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 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 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 题画 (清)郑板桥 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 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 题画 (清)郑板桥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题画 (清)郑板桥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题画 (清)郑板桥 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 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 题画 (清)郑板桥 画根竹枝扦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 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 4.关于郑板桥的描写竹子的诗1、《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清代:郑燮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钓竿。 释义: 我决定抛弃乌纱帽弃官而去,回家之时两袖清风,一贫如洗。 我画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在(秋天)凉风习习的江边当作渔竿。 2、《题画竹》清代:郑燮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释义: 吹落树叶的秋风昨夜刮过潇湘,它触击岩石,穿越森林,习惯性地发作起它那狂暴的恶势来,只有竹枝全然不惧怕它,勇敢挺立地和恶风斗争一千场,一万场! 3、《清代: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释义: 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4、《新竹》清代:郑燮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下年 一作:明年) 释义: 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 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 5、《竹石》清代: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坚劲 一作:韧) 释义: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5.郑板桥写的诗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1. 《竹石》是一首题画诗。 2.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3. 磨:折磨。坚劲:坚定强劲。 4. 尔:那。这句意思说:随那东南西北风猛刮,也吹不倒它。 [解说]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 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作者简介] 郑燮(音谢)(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江苏省兴化县)人,清代著名书画家。 6.谁能用郑板桥的诗句来形容他/view/4309.htm 在乾隆十七年时潍县发生了大灾害,郑 板桥因为申请救济而触怒了上司,结果被罢了官。 临行前,百姓都来送行,郑板桥雇了三头毛驴,一头自己骑,一头让人骑着 前边领路,一头驮行李。做县令长达十二年之久,却清廉如此,送行的人见了都 很感动,依依不舍。郑板桥向潍县的百姓赠画留念,画上题诗一首: 乌纱掷去不为官, 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 秋风江上作渔杆。 从此,郑板桥回乡以画竹为生度过了他贫寒而很有气节的一生。他一生只画 兰、竹、石。他认为兰四时不谢,竹百节长青,石万古不败。这正好与他倔强不 驯的性格相合。他的画一般只有几竿竹、一块石、几笔兰,构图很简单,但构思 布局却十分巧妙,用墨的浓淡衬出立体感。竹叶兰叶都是一笔勾成,虽只有黑色 一种,但能让人感到兰竹的勃勃生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