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白帝城的诗句前苦寒行二首】杜甫 汉时长安雪一丈,牛马毛寒缩如猬。楚江巫峡冰入怀, 虎豹哀号又堪记。秦城老翁荆扬客,惯习炎蒸岁絺绤。 玄冥祝融气或交,手持白羽未敢释。 去年白帝雪在山,今年白帝雪在地。冻埋蛟龙南浦缩, 寒刮肌肤北风利。楚人四时皆麻衣,楚天万里无晶辉。 三足之乌足恐断,羲和送将安所归。 【相和歌辞·后苦寒行二首】杜甫 南纪巫庐瘴不绝,太古已来无尺雪。蛮夷长老怨苦寒, 昆仑天关冻应折。玄猿口噤不能啸,白鹄翅垂眼流血, 安得春泥补地裂。 晚来江门失大木,猛风中夜吹白屋。天兵断斩青海戎, 杀气南行动坤轴,不尔苦寒何太酷。巴东之峡生凌凘, 彼苍回轩人得知。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一)赏析 白帝城头春草生, 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 北人陌上动乡情。 《竹枝词九首》是吟咏风土人情的民歌体乐府诗,此诗为《竹枝词九首》中的第一首。 一二两句写山水雄阔隽秀之美。“白帝城头春草生”写高处。白帝城在濒临长江的白帝山上。时值春天,城头百草茂盛。一个“生”字写出百草依视线次第出现,又写出百草滋生之广。草因城脱俗,城缘草而含生机。“白盐山下蜀江清”写低处。蜀江即指白盐山脚下的一段长江:江水清澈倒映云天,又有耸入长空的白盐山作背景,山水互映,各尽其妙。 “南人上来歌一曲”写当地人以雄山碧水为背景放声高歌。本句虽未直接写歌的内容歌的悦耳,但因了一、二两句雄阔灵秀山水的烘托渲染,读者自然能体会出歌声的优美。 四句笔锋一转,写路上的异乡人受那歌声的感染,触发起思乡之情。此句当为全诗主旨所在。 全诗之妙,其一在动词传神,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耐人品味的人物形象。第三句中,“上来”既可理解为“登到高处”亦可理解为“出来”,无论作何解读,歌声那情绪饱满、难以自禁的形象呼之欲出。而第四句中一个“动”字更是传神。“北人”即外乡人。春日雄奇秀丽美景,他无心欣赏,只顾匆匆赶路,忽然,当地人一曲高歌令其驻足而听,心为之怦然,神为之飞越。一个“动”字写出北人神情,又引起读者共鸣。 其二在一景两用,烘托渲染人物形象。山高草绿水澄明,春日美景烘托渲染当地人不吐不快的蓬勃之情,也烘托渲染异乡人心不在此的旁骛之意,一景两色一石二鸟。 其三在意味的绵长婉转和境界的高远。诗人第三句,由景及人,此一转;至第四句,以当地人的高歌反衬异乡人的乡情,此二转。同时,写乡情以大江大山和滋生无限的春草来烘托渲染,写出来的当然就不是儿女情长,小家碧玉,而是浩荡乡思,人所共识的那份故园情结了。 其他还有:?si=1 2.有关白帝城的诗句【前苦寒行二首】杜甫 汉时长安雪一丈,牛马毛寒缩如猬.楚江巫峡冰入怀, 虎豹哀号又堪记.秦城老翁荆扬客,惯习炎蒸岁絺绤. 玄冥祝融气或交,手持白羽未敢释. 去年白帝雪在山,今年白帝雪在地.冻埋蛟龙南浦缩, 寒刮肌肤北风利.楚人四时皆麻衣,楚天万里无晶辉. 三足之乌足恐断,羲和送将安所归. 【相和歌辞·后苦寒行二首】杜甫 南纪巫庐瘴不绝,太古已来无尺雪.蛮夷长老怨苦寒, 昆仑天关冻应折.玄猿口噤不能啸,白鹄翅垂眼流血, 安得春泥补地裂. 晚来江门失大木,猛风中夜吹白屋.天兵断斩青海戎, 杀气南行动坤轴,不尔苦寒何太酷.巴东之峡生凌凘, 彼苍回轩人得知.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一)赏析 白帝城头春草生, 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 北人陌上动乡情. 【朝发白帝城】 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有关白帝城的诗句1、唐代:杜甫《白帝》 原文选段: 白帝城中云出门, 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 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 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 恸哭秋原何处村? 拨谷飞鸣奈妾何。 释义: 在白帝城中,遮天乌云涌出了城门,在白帝城下,瓢泼大雨像打翻了的水盆。 峡江急流的吼声像雷霆在轰击,翠树苍藤笼罩的烟雾使日月为之发昏。战马不如归耕的牧马闲逸,战乱使原有千户人家而今只有百家尚存。 最为哀痛的是因战乱失去丈夫的妇女们还被赋敛盘剥得精光净尽,听吧,在秋天原野上正在放声痛哭的是哪座荒村? 2、唐代:李白《荆州歌》 原文选段: 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 荆州麦熟茧成蛾,缲丝忆君头绪多。 拨谷飞鸣奈妾何。 释义: 白帝城边的江面上满是狂风掀起的惊涛骇浪,五月的瞿塘峡,有谁敢行船而过呢?荆州麦子时节,茧已出蛾,蚕事已成,家家都在煮茧缫丝。 我一边缫丝,一边思念你,我对你的思念比一团乱丝的头绪还要多。布谷鸟在哀鸣的时候,更加引起了我对你的思念,这叫我怎么办呢? 3、唐代: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原文选段: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 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释义: 圆月慢慢落下巫山深峡,犹自被白帝城衔挂着。 江上雾气沉沉,江浦昏暗,但是车轮一样倾斜的圆月依然把半座楼照得通明。兵营里士兵的刁斗敲响了催晓的声音,月宫的蟾蜍也自然倾斜。 圆月如同张满的弓,苍白的魂魄不仅仅照耀汉家营盘。 4、唐代:白居易《竹枝词四首》 原文选段: 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闇鸟一时啼。 释义: 瞿塘峡口,水雾蒙蒙,像轻烟一样低低地笼罩着江水。 白帝城上的月亮已经向西偏斜。深夜有人唱起了令人伤心的竹枝民歌,当唱歌的声音哽咽着时,山上的猿猴和山鸟都一起悲伤地啼叫起来。 5、唐代:杜甫《返照》 原文选段: 楚王宫北正黄昏,白帝城西过雨痕。 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 释义: 楚王宫北面,正是黄昏时候;白帝城西边,还可见下过雨的痕迹。夕阳照到江面上,好像石壁翻到江中,云雾遮蔽了树林,看不见山下的村庄。 4.描写白帝城的诗句有哪些《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前苦寒行二首》 杜甫汉时长安雪一丈,牛马毛寒缩如猬。 楚江巫峡冰入怀,虎豹哀号又堪记。秦城老翁荆扬客,惯习炎蒸岁絺绤。 玄冥祝融气或交,手持白羽未敢释。 去年白帝雪在山,今年白帝雪在地。 冻埋蛟龙南浦缩,寒刮肌肤北风利。楚人四时皆麻衣,楚天万里无晶辉。 三足之乌足恐断,羲和送将安所归。《相和歌辞·后苦寒行二首》 杜甫南纪巫庐瘴不绝,太古已来无尺雪。 蛮夷长老怨苦寒,昆仑天关冻应折。玄猿口噤不能啸,白鹄翅垂眼流血, 安得春泥补地裂。 晚来江门失大木,猛风中夜吹白屋。天兵断斩青海戎, 杀气南行动坤轴,不尔苦寒何太酷。 巴东之峡生凌凘, 彼苍回轩人得知。《竹枝词九首》(其一)刘禹锡白帝城头春草生, 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 北人陌上动乡情。 5.描写白帝城的古诗除了《早发白帝城》还有什么1、白帝城怀古 【作者】陈子昂 【朝代】唐 日落沧江晚,停桡问土风。 城临巴子国,台没汉王宫。 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 岩悬青壁断,地险碧流通。 古木生云际,孤帆出雾中。 川途去无限,客思坐何穷。 白话翻译: 夕阳隐没苍茫的江水,天色已晚,停船探问当地乡俗土风。 城楼面临着古代的子爵巴国,高台乃是那湮没的蜀汉王宫。 这荒远地区仍属周朝的领域,深山里至今推崇大禹的丰功。 山岩陡峭好像青青墙壁中断,地势险峻下临清碧江水流通。 高大的古树挺立在白云边上,归来的船帆出现在浓浓雾中。 水行的旅途一去便无限遥远,旅客的愁思因此更无尽无穷。 2、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作者】高适 【朝代】唐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白话翻译: 此次离别不知你们心绪何如,停住马饮酒询问被贬的去处。 巫峡猿猴悲啼令人伤心流泪,衡阳的归雁会为我捎来回书。 秋日青枫江上孤帆远远飘去,白帝城边黄叶飘零古木稀疏。 圣明朝代如今定会多施雨露,暂时分手希望你们不要踌躇。 3、秋兴八首(其一) 【作者】杜甫 【朝代】唐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4、 白帝城最高楼 【作者】杜甫 【朝代】唐 城尖径昃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 峡坼云霾龙虎卧,江清日抱鼋鼍游。 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 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 白话翻译: 尖峭的山城,崎岖的小路,以及插在城头的旌旗都暗自发愁。就在这样的地方,孤孤单单、若隐若现地耸立着一座飞腾的高楼。 云霾隔断连绵的山峡,群山如同龙虎在静卧;阳光映照着清澈的江水,波光好像鼋鼍在浮游。 扶桑西端的树枝遥对山峡的断石,弱水东来的影子紧接长江的流水。 拄着藜杖感叹世事的人究竟是谁?血泪飘洒空中,就在我满头白发回顾的时候。 5、白帝 【作者】杜甫 【朝代】唐 白帝城中云出门, 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 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 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 恸哭秋原何处村? 白话翻译: 团团乌云涌出白帝城门,白帝城下立刻暴雨倾盆。 高涨的江水和陡峭的峡口似雷霆般相斗,古木苍藤遮蔽群山,天昏地暗。 出征的马不如归田的马走得轻逸,战火后的城邑千家只有百家尚存。 家中余下的寡妇被横征暴敛得一贫如洗,那哀哀的哭声来自秋原何处的荒村? 6.有关白帝城的古诗1、唐·高适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原文选段: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释义: 秋日青枫江上孤帆远远飘去,白帝城边黄叶飘零古木稀疏。 圣明朝代如今定会多施雨露,暂时分手希望你们不要踌躇。 2、唐·杜甫 《秋兴八首(其一)》 原文选段: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释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3、唐·杜甫 《白帝城最高楼》 原文选段: 城尖径昃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 峡坼云霾龙虎卧,江清日抱鼋鼍游。 释义: 尖峭的山城,崎岖的小路,以及插在城头的旌旗都暗自发愁。就在这样的地方,孤孤单单、若隐若现地耸立着一座飞腾的高楼。 云霾隔断连绵的山峡,群山如同龙虎在静卧;阳光映照着清澈的江水,波光好像鼋鼍在浮游。 4、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原文选段: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释义: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5、唐·陈子昂《白帝城怀古》 原文选段: 日落沧江晚,停桡问土风。 城临巴子国,台没汉王宫。 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 释义: 夕阳隐没苍茫的江水,天色已晚,停船探问当地乡俗土风。 城楼面临着古代的子爵巴国,高台乃是那湮没的蜀汉王宫。 这荒远地区仍属周朝的领域,深山里至今推崇大禹的丰功。 7.杜甫《白帝城最高楼》和《白帝》两首诗是怎样描写白帝城的高危和险《登高》—杜甫夔州诗的三个情结刘厚政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在唐代宗大历二年(767)九月重阳节登高时所作。 这时诗人客居夔州第二年,56岁的他登上白帝山高台,展望峡江秋景,看到风急云飞,虎啸猿鸣,沙鸥翔集,落叶飘零,大江东去,这一切无不勾起他的回忆,引发他的感慨,由此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杨伦《杜诗镜铨》称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意境精光万丈,是古今七律之冠。 这首诗是杜甫夔州诗的经典之作,既有雄奇的山川描绘,又有慷慨激昂的高远意境,无论是鉴赏还是教学,如果想要对此诗有深透而全面的理解,就应该把握它蕴籍的的三个情结,即:登高望远的情结,百年孤独的情结,偏爱夔州山水的情结。下面是作者对这三个情结的理解。 登高望远忧思长《登高》诗,前四句写登高所见,后四句写登高所想,一切都因登高而起。不登高怎能感受风急天高,不登高怎能听清远处玄猿啼叫,不登高怎能俯瞰江边的渚清沙白,不登高怎能收视鸥鸟的盘旋劲飞;登高,扩展了境界,无边森林,落叶萧萧,气势恢弘;登高,放开了胸怀,不尽长江,波涛翻滚,汹涌澎湃。 杜甫一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喜好登高。他24岁时进士不第,游齐赵,登泰山,写下《望岳》诗,就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阔**怀。 以后每到一地,他总要登临当地的名山大川,每次登高,他都能获得诗兴和灵感,并由此写下了数以百计的登览诗。杜甫喜好登览诗,上承汉魏六朝,司马相如《子虚》《上林》、班固的《两都》、张衡的《二京》篇制宏大,雍容典雅,王粲《登楼》、鲍照《芜城》关爱民生,忧思抒情;唐代其祖杜审言,喜写登览诗,一首《登襄阳城》写景闳逸浑雄,抒情联寓感慨,称为杜子美的祖诗;杜甫崇敬陈子昂,子昂《登幽州台歌》、《白帝怀古》、《岘山怀古》实际上是杜甫大量览古幽思诗作的先声;李白对杜甫的影响更直接,他们是忘年交,都是爱国忧民的诗人,“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春日忆李白》),李白的《蜀道难》、《西上莲花山》、《登金陵凤凰台》等诗,给杜甫登览诗感叹生民、寄寓乱离之悲和忧国之思以启迪和影响,那是不容置疑的。 在40岁之前,杜甫登览诗的题材内容很广泛,记游,写景,怀古,叙事,行乐,涉及面广。“他40岁写的《同诸公登慈恩寺塔》是第一首充满忧国之思的力作。 自此以后,其以忧患意识为核心的登览之作开始大量涌现,登高必赋,临水必歌,其登览诗很少有为写景而写景的纯景之作,它们大都结合着诗人的遭遇和感慨,国家的动乱和不幸。”(蒋先伟《试论杜甫登览诗》)杜甫老来客居夔州瀼西草堂,抬头可仰赤甲、白盐两座大山的巍峨雄姿,正是这两座山相对峙立,形成了巍巍夔门,“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掠山巅。” (杜甫《夔州歌十绝句》之四)“奔峭背赤甲,断崖当白盐。”(杜甫《入宅三首》其一)“徐步携斑竹,看山仰白头。” (《晓望白帝城盐山》)我们不能肯定杜甫是否登上这两座海拔近千米的山巅,但杜甫登览这两座山的诗作的确是不少。杜甫在夔州最喜爱登临的是白帝城,他指明是登览白帝城的诗就有七首:《上白帝城》、《上白帝城二首》、《陪诸公上白帝城头宴越公堂之作》、《白帝城最高楼》、《白帝》、《白帝楼》、《白帝城楼》。 与杜甫草堂紧邻的白帝山,海拔不过400米,但它独立江边,正处于瞿唐峡口,像守护夔门的忠诚卫士,面对着从天际边滚滚东来的长江。杜甫每次登上白帝城,都是神情向往,遐思飞扬:“城尖径仄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白帝城最高楼》)“江城含变态,一上一日新。” (《上白帝城二首》)“公孙初恃险,跃马意何长。”(《上白帝城》)“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逬空回白头。” (《白帝城最高楼》)杜甫在夔州还有许多登览诗,例如《登楼》:“花近高楼伤心客,万方多难此登临。”《九日》:“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等。但是他所有的登览诗中最著名最优秀的当推《登高》,这首诗里,登高望远的情结收得最拢,又放得最开,是他登览诗创作的顶峰。 这首诗既是雄奇奔放的山水诗,又是借景寓情,忧国忧民的政治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望远,有景有情,景中深寓着悲愤沧桑,情中渲染着雄奇壮丽,真是情景交融的典范。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望远,不尽情思滚滚而来,想着国家不停的动乱,想着自己一生的颠沛流离,年轻时“穷年忧黎元”“济世肯杀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宏愿未能实现,老来穷困潦倒,体弱多病,更是于国于家无助,想到这些,杜甫的忧思真是与长江一样翻滚激荡,无止无息。杜甫,个人的不幸凝聚着国家和人民的不幸,《登高》,诗里蕴籍了多么深沉的忧国忧民思想!百年孤独为时伤《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