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入行论二十五课宋词的解释意幻供养前两天已经全部讲完了,中间开“金刚萨埵法会”时停了几天课。 这期间,我要求大家念四十万遍金刚萨埵心咒,不管你是否参加了法会,最好能把心咒念完,如果念满四十万遍,我们相续中的罪业就会得以清净,这一点佛陀在经中也有明确宣说。作为一般的修行人,我们没有造恶业是不可能的,不管自己想得起来还是想不起来的,很多罪业我们都造过,如果没有忏悔清净的话,想要成就非常困难。 所以,对有智慧的人来讲,“忏悔罪业”相当重要。接下来继续讲《入菩萨行论》。 从今天以后,我们的宣讲方式主要从颂词上讲,中间会结合无著菩萨的科判和注释,释文不一定全部读,一方面是考虑到时间问题,另一方面,从颂词上讲一遍,再从注释上读一遍,往往都是一个意思,对大家的理解没有很大帮助。希望你们学习的时候,要看无著菩萨是如何解释的,其他的大德又是如何解释的,这方面自己要好好分析。 今天讲的内容还是“供养支”,前面讲完了真实供养中的无主物供养与有主物供养,同时也讲了意幻供养,现在是第四个问题——发愿供养。所谓“发愿供养”,并不需要买什么东西,也不是幻化一个供品,而是在心里面发愿。 发愿与意幻有一定的差别,意幻是指心里幻化出一种供品作为供养,发愿则是在心中发愿,希望世间上的众生能够获得快乐、息灭痛苦,而在三宝所依面前降下珍宝雨、鲜花雨等等。子四、发愿供养:别此亦献供,悦耳美歌乐,愿息有情苦,乐云常住留。 “别此”是指除了上述的供养以外。我们也应该在诸佛菩萨面前供养悦耳动听、震撼人心的歌乐。 当然,这类供品有器乐、歌声等多种,尤其是器乐中的敲鼓、吹螺,这些妙音都可以用来供养诸佛菩萨。还有人们吟唱的歌曲,比如现在有些著名歌星所唱的歌,如果自己非常喜欢,也可以供养诸佛菩萨。 通过这样的音乐供养,令所有众生相续中的贪嗔痴烦恼,以及三毒所生的行苦、变苦、苦苦等根本痛苦与分支痛苦全部息灭,希望他们永远沉浸在快乐当中,这种带来快乐的吉祥云长久地留住在他们身边。这种发愿有很大的力量,我们平时如果听到音乐,看书时听到了念佛机声,都可以在心里面观想:以此妙音愿诸佛菩萨生起欢喜心,让所有众生的痛苦息灭。 《百业经》中有一个公案:释迦牟尼佛在山洞里入火瑜伽定时,帝释天带乾闼婆王来到洞口,弹奏妙音供养佛陀,迦叶尊者从禅定中出定,佛陀也出定赞叹这种妙音(佛陀本无出入定的差别,但在众生面前有时会显现打坐、入定出定等形象)。不管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很多高僧大德依靠音乐歌舞来吸引众生的心,吸引过来以后,再对其进行佛教的教育。 以前上师如意宝在世的时候,每年夏天,也就是现在这个时候,都会让大家在草地上唱一些金刚歌、跳一些金刚舞来供养诸佛菩萨。这些金刚歌舞有甚深的密意,就像麦彭仁波切在论典中所说的,即使从表面上看来,也对人们有很大的利益。 比如我们说宣讲佛法,不一定会来很多人,但如果说举行佛教的音乐会、演唱会,这时成千上万的人就会拥集在这里。学院以前开法会的时候,附近的老乡不一定参加,但一说要唱金刚歌、跳金刚舞,就有很多人赶过来,到处打听“你们的金刚歌什么时候唱?我可不可以参加,我也想唱一唱、跳一跳”。 在新加坡,有些佛教团体也经常用这种善巧方便来利益众生。所以,摄受众生不一定全要按照小乘别解脱的行为。 有些真正舍弃自己、完全利益他众的大菩萨,他们的行为我们不一定能接受,但不管怎样,他有特别甚深的密意,通过这种方式能使很多众生获得快乐。有些众生的烦恼很深重,平时经常特别痛苦,但他听到一些佛教音乐时,就能从中获得清宁慈悲的感受,马上息灭相续中的烦恼。 所以,对于高僧大德的有些行为,我们凡夫人不能以自己的分别念妄生邪见。当然,按照小乘别解脱的观点,出家人不能唱歌跳舞,这一点大家也非常清楚,出家人若完全以世间的歌舞来吸引人,这样可能不太好,但有时候通过一些佛教的歌曲、妙音来帮助众生是可以的。 现在香港、台湾好多歌星唱一些观音心咒、阿弥陀佛、大悲咒、心经,不信佛教的人也喜欢在车里放一下这种音乐,如此能在他们的相续中种下一个善根,我觉得很重要。如果自己的发心特别大,只要对众生有利,在某些行为上也有开许。 海涛法师到日本的时候,有些人叫他去卡拉OK,他说“我是出家人不能去”,那些人说“去去去,没事的”,于是他说“好,但你们最好不要告诉别人”,去了以后,他就给那些人一些很好的念珠、法本,将相当一部分演艺圈的人引入了佛门。所以,利他心特别重的话,在某些情况下,也有一些方便开许。 但如果我们的恶劣习气没有断,自己没有把握的话,最好还是不要去,否则,原本你想度化众生,结果反而自陷其中、无力自拔,这样是非常可惜的。此颂主要是讲,观想诸佛菩萨随处都在,然后以自己的发愿力,将这些悦意的歌声献给他们,使所有的众生获得快乐,应该这样发愿。 惟愿珍宝花,如雨续降淋,一切妙法宝,灵塔佛身前。同时还发愿:愿世间上的玛瑙、松石等种种珍宝雨、鲜花雨,恒常降临在三宝所依的法宝、灵塔、佛像面。 2.初一21,22,23课字词解释OK!Look:(21课没有)22.[辩斗]争论。 辩,辩论;斗,争斗。[故]原因、缘故。 [以]认为。[去]距离。 [日中]正午、中午。[及]到。 [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为]是。[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 沧,寒冷。[探汤]把手伸进热水里。 汤,热水。[决]判断、判定。 [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见多时广呢?孰,谁。为,通“谓”,以为。 汝,你。“知”通“智”,智慧。 23.(1)[子将安之]您打算到哪里(安家)?子,对对方的尊称。将,打算、准备。 安,哪里。之,到。 [东徙]向东边搬迁。[恶]讨厌、憎恨。 [以]因为。[更]改变。 (2)[宋]这里指宋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出溉汲]出门(到远处)打水洗涤。 溉,洗涤。汲,从下往上打水。 [闻]听到。后一个“闻”是“使听见”的意思,就是向宋君报告。 [于]向、对。[对]回答。 [使]劳动力。[于]在。 唉,终于完了。(注:21课是《猎狐》,22课是《两小儿辩日》,23课是《短文两篇》。 3.初一23课的词语解释 谢谢各位大哥大姐 很急的毫不犹豫、拖沓。 【轮廓】 构成图形或物体的外缘的线条。 【刺骨】 寒气侵入人骨,形容极冷【砭骨】 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强烈。 【履践】 踩踏。 【勇往直前】 勇敢的一直往前进。 【养精蓄锐】 养息精神。 【窒息】 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呼吸系统发生障碍而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勇往直前】 勇敢地一直向前进。 【耸立】 高高地矗立。 【匍匐】 伏在地上。 【崔巍】 形容山高大雄伟。 【斩钉截铁】 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果断坚决,蓄积力量。锐,锐气。 【齐心协力】 形容思想一致,共同努力。 4.问答题 : 怎样理解宋词的"阴柔美"阴柔或者称婉约 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此词始见于先秦,魏晋六朝人已用它形容文学辞章,如陈琳《为袁绍与公孙瓒书》:\"得足下书,辞意婉约。\"陆机《文赋》:\"或清虚以婉约。\"在词史上宛转柔美的风调相沿成习,由来已久。词本来是为合乐演唱而作的,起初演唱的目的多为娱宾遣兴,演唱的场合无非宫廷贵家、秦楼楚馆,因此歌词的内容不外离思别愁、闺情绮怨,这就形成了以《花间集》为代表的\"香软\"的词风。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且都能各具风韵,自成一家,然而大体上并未脱离宛转柔美的轨迹。因此,前人多用\"婉美\"(《苕溪渔隐丛话》后集)、\"软媚\"(《词源》)、\"绸缪宛转\"(《酒边词序》)、\"曲折委婉\"(《乐府馀论》)等语,来形容他们作品的风调。明人径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应当说是经过长时期酝酿的。 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窄狭。 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如《□州山人词评》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看法。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 5.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3课词语解释第一课 在山的那边——痴想 隐秘 铁青 凝成 诱惑 喧腾 一瞬间第二课 走一步,再走一步——训诫 耸立 迂回 凝视 啜泣 纳罕 瘦骨嶙峋 心惊肉跳 头晕目眩 小心翼翼第三课 短文两篇——零落 断续 收敛 宽恕 卑微 一丝不苟第四课 紫藤萝瀑布——终极 迸溅 繁密 伫立 凝望 伶仃 稀零 忍俊不禁 仙露琼浆 蜂围蝶阵 盘虬卧龙第五课 童趣——【没有】第六课 理想——饥寒 离乱 缀连 远行 倔强 洗濯 玷污 怨恨 扒窃 诅咒 浓阴 海天相吻 浪子回头 碌碌终生 绝处逢生 可望不可即第七课 短文两篇——贪婪 堕落 点缀 冉冉 苦熬 雏形 丰硕 稀疏 累累 低回 沉甸甸 眼巴巴 繁弦急管 红灯酒绿 玲珑剔透 具体而微 多姿多彩 不可磨灭 回味无穷 第八课 人生寓言——慧心 嬉戏 风韵 闲适 禀告 厄运 行乞 正色 落难 归属 流落 无忧无虑 心旷神怡 阴晴圆缺 举世无双 心痛如割 险象迭生 得失之患 多愁善感 天灾人祸 突如其来 异国他乡第九课 我的信念——执着 鞭策 盛名 报酬 奢望 蹂躏 呵责 懊恼 沉醉 迷醉 猝然长逝 问心无愧第十课 《论语》十则——【没有】第十一课 春——朗润 酝酿 卖弄 宛转 嘹亮 黄晕 烘托 静默 舒适 欣欣然 繁华嫩叶 呼朋引伴 抖擞精神 花枝招展第十二课 济南的冬天——镶 响晴 温晴 安适 肌肤 秀气 绿萍 水藻 贮蓄 澄清 空灵 水墨画 蓝汪汪第十三课 夏感——黛色 灵秀 贮满 终极 匍匐 澹澹 芊芊细草 轻飞曼舞 春华秋实 春花秋月 闲情逸致第十四课 秋天——丁丁 幽谷 肥硕 栖息 归泊 寥阔 枯涸 清冽 梦寐第十五课 古代诗歌四首——【没有】第十六课 化石吟——奇幻 远古 骸骨 乌有 潜行 裹藏 葱茏 幽雅 叹服 造物主 海枯石烂 日转星移第十七课 看云识天气——峰峦 预兆 轻盈 匀称 崩塌 弥漫 征兆 一霎间 姿态万千 变化无常第十八课 绿色蝈蝈——扰乱 哀鸣 狩猎 哀号 喧嚣 喑哑 沉寂 静谧 篡夺 劫掠 酷爱 弱肉强食 隐隐约约 窸窣作响 连续不断 夜色苍茫 更胜一筹 惊慌失措 开膛破肚 津津有味 断肢残腿 毫不犹豫第十九课 月亮上的足迹——观测 指令 合算 海域 畅谈 神往 里程碑 昂首挺立 一叶孤舟 遥遥在望第二十课 山市——【没有】第二十一课 风筝——筝 秃 蟹 蕾 堕 丫杈 寂寞 憔悴 肃杀 诀别 荡漾 嫌恶 笑柄 可鄙 什物 惊惶 瑟缩 傲然 虐杀 宽恕 恍然大悟 苦心孤诣第二十二课 羚羊木雕——抹 攥 逮 怦怦 树杈 寒战 第二十三课 散步——信服 嫩芽 霎时 拆散 委屈 水波粼粼 各得其所第二十四课 散文诗两首——匿笑 祷告 并蒂 花瑞 菡萏 欹斜 慈怜 荫蔽第二十五课 《世说新语》两则——【没有】第二十六课 皇帝的新装——炫耀 称职 妥当 呈报 滑稽 陛下 精致 头衔 爵士 骇人听闻 随声附和 第二十七课 郭沫若诗两首——缥缈 定然 珍奇 闲游 笼罩 疏星 第二十八课 女娲造人——女娲 澄澈 幽光 灵敏 绵延 神通广大 莽莽榛榛 第二十九课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嬉戏 哞哞 潺潺 眨巴 红润 孪生 痒酥酥 踉踉跄跄第三十课 寓言四则——【没有】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一瞬(shùn)间 嶙(lín)峋(xún) 眩(xuàn) 啜(chuò)泣 小憩(qì) 擎(qíng)天撼(hàn)地忍俊不禁(jīn) 唳(lì) 第二单元濯(zhuó) 行(xíng)道树 十姊(zǐ)妹 窖(jiào) 泯(mǐn) 厄(è)运 猝(cù)然 陬(Zōu)邑(yì)不亦说(yuè)乎? 愠(yùn) 曾参(shēn) 三省(xǐng) 传(chuán)不习乎?第三单元酝(yùn)酿(niàng) 黄晕(yùn) 髻(jì) 栀子(zhī) 唱和(hè) 丁丁(zhēng) 肥硕(shuò)鳊(biān)鱼 乌桕(jiù) 寥(liáo)阔(或“寥(liáo)廓”) 枯涸(hé) 清洌(liè) 梦寐(mèi)碣(jié)石 澹澹(dàn) 竦(sǒng)峙(zhì) 第四单元骸骨(hái) 猛犸(mǎ) 朱泳燚(yì) 峰峦(luán) 一霎 (shà)那 虹(hóng或jiàng)喑(yīn)哑(yǎ) 静谧(mì) 螽(zhōng)斯 莴(wō)苣(jù) 颚(è) 嗉(sù)囊 喙(huì) 淄(zī)川山中蜃景(shèn) 奂(huàn)山 青冥(míng) 禅(chán)院 飞甍(méng)高垣(yuán)睥(pì)睨(nì) 连亘(gèn) 窗扉(fēi) 倏(shū)忽第五单元丫杈(chà) 粼粼(lín) 匿(nì)笑 谢道韫(yùn) 陈寔(shí) 尊君在不(fǒu)?第六单元滑稽(jī) 陛(bì)下 赐(cì) 御(yù)聘(pìn) 爵(jué)士 鲛(jiāo)人 莽莽榛榛(zhēn) 哞哞(mōu) 酥(sū) 踉踉(liàng)跄跄(qiàng) 孪(luán)生 边塞(sài) 何遽(jù) 髀(bì) 跛(bǒ) 一、词汇积累(加点的要注音) 痴想 隐秘 凝成 喧腾 一瞬间 啜泣 纳罕 头晕目眩 小心翼翼 骚扰 小憩 糟蹋 庸碌 擎天撼地 迸溅 伫立 伶仃 忍俊不禁 仙露琼浆 蜂围蝶阵 盘虬卧龙 缀连 倔强 洗濯 玷污 诅咒 冉冉 雏形 繁弦急管 玲珑剔透 具体而微 慧心 嬉戏 闲适 禀告 厄运 心旷神怡 险象迭生 执著 鞭策 奢望 蹂躏 猝然长逝 酝酿 黄晕 抖擞 镶 水藻 贮蓄 澄清 逝川 湛蓝 唱和 玄奥 犬吠 凝神 津津乐道 丁丁 栖息 归泊 寥阔 枯涸 清洌 梦寐 竦峙 澹澹 骸骨 葱茏 峰峦 预兆 一霎间 狩猎 喑哑 静谧 窸窣 开膛破肚 海域 一叶孤舟 高插青冥 碧瓦飞甍 直接霄汉 黯然缥缈 一切乌有 丫杈 憔悴 肃杀 诀别 荡漾 嫌恶 什物 惊惶 瑟缩 傲然 虐杀 宽恕 恍然大悟 苦心孤诣 攥 逮 怦怦 寒颤 嫩芽 霎时 水波粼粼 罗摩衍那 匿笑 花瓣 沐浴 祷告 妄弃 至爱 炫耀 称职 妥当 头衔 爵士 骇人听闻 随声附和 缥缈 笼罩 疏星 。 6.八年级上语文书21课22课23课24课全文解释21.桃花源记117页①选自《陶渊明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②〔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6)。③〔武陵〕郡名,现在湖南省常德市一带。 ④〔落英〕坠落的花瓣。⑤〔缤纷〕繁多交杂的样子。 ⑥〔异之〕对此感到诧异。118页①〔林尽水源〕(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 ②〔才通人〕仅容一个人通过。③〔俨然〕整齐的样子。 ④〔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遇。阡陌,田间小路。 ⑤〔鸡犬相闻〕(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⑥〔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下同。⑦〔黄发垂髫(tiáo)〕指老人和小孩。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以指老人。垂髫,小孩垂下来的头发,用以指小孩。 ⑧〔要(yāo)〕邀请。⑨〔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⑩〔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为具言〕为(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说出。 〔为〕对,向。〔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 扶,沿、顺着。〔郡下〕郡里,指武陵。 〔寻向所志〕寻找原先做的标记。〔刘子骥〕名驎之,《晋书》有传,说他“好游山泽”。 〔规〕计划。119页①〔未果〕没有实现。 ②〔寻〕不久。③〔问津〕问路,这里的意思是探访、访求。 津,渡口。22.口技121页①节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4年版。 《虞初新志》是清朝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林嗣环,字铁崖,福建晋江人,清代顺治年间进士。 ②〔会〕适逢,正赶上。③〔厅事〕大厅,客厅。 ④〔施〕设置,安放。⑤〔屏障〕指屏风、围帐一类用来隔断视线的东西。 ⑥〔抚尺〕艺人表演用的道具,也叫“醒木”。⑦〔团坐〕围绕而坐。 ⑧〔少顷〕一会儿。⑨〔闻〕听见。 122页①〔满坐寂然〕全场静悄悄的。坐,同“座”。 ②〔欠伸〕打呵欠,伸懒腰。③〔呓(yì)语〕说梦话。 ④〔既而〕不久。⑤〔抚〕抚摸,安慰。 ⑥〔乳〕喂奶。⑦〔呜〕指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 ⑧〔絮絮〕连续不断的说话。⑨〔一时〕同一时候。 ⑩〔众妙毕备〕各种妙处都具备,意思是各种声音都摹仿得极像。毕,全、都。 〔侧目〕偏着头看,形容听得入神。〔默叹〕默默地赞叹。 〔未几〕不多久。〔齁(hōu)〕打鼾。 〔作作索索〕老鼠活动的声音。〔倾侧〕翻倒倾斜。 〔意少舒〕心情稍微放松了些。少,稍微。 舒,伸展、松弛。〔俄而〕一会儿。 〔间(jiàn)〕夹杂。〔力拉崩倒〕劈里啪啦,房屋倒塌。 力拉,拟声词。〔曳(yè)屋许许(hǔhù)声〕(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 曳,拉。许许,拟声词。 123页①〔凡所应有〕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②〔虽〕即使。 ③〔不能指其一端〕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形容口技摹拟的各种声响同时发出,交织成一片,使人不能一一辨识。 一端,一头,这里是“一种”的意思。④〔名〕说出。 ⑤〔奋袖出臂〕扬起袖子,露出手臂。奋,扬起、举起。 ⑥〔股〕大腿。⑦〔战战〕哆嗦的样子。 ⑧〔几(jī)几乎,差点儿。23.孙权劝学125页①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中华书局1957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省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现在浙江省富阳县)人,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②〔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③〔卿〕古代君对臣、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以及朋友之间、夫妻之间的爱称。④〔当涂〕当道,当权。 126页①〔辞〕推辞。②〔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③〔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诗》《书》《礼》《春秋》一类书。 ④〔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⑤〔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 ⑥〔见〕知道。⑦〔及〕到了……的时候。 ⑧〔过〕到。⑨〔寻阳〕县名,在现在湖北省黄梅县西南。 ⑩〔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于和谋略。〔非复〕不再是。 〔吴下〕指吴县,在现在江苏省苏州市。〔阿蒙〕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意味。 〔更〕重新。〔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眼。〔大兄〕长兄。 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见事〕认清事情,识别事势。 24.伤仲永127页①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中华书局1959年版)。伤,哀伤。 ②〔金溪〕地名,现在江西省金溪县。③〔世隶耕〕世代耕田为业。 隶,属于。④〔尝〕曾经。 ⑤〔书具〕书写工具,指笔、墨、纸、砚等。⑥〔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 ⑦〔自为其名〕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⑧〔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 收,聚、团结。⑨〔自是〕从此。 ⑩〔立就〕立刻。〔文理〕文采和道理。 128页①〔邑人〕同县的人。②〔稍稍〕渐渐。 ③〔宾客其父〕请他父亲去做客。宾客,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以宾客之礼相待。 ④〔乞〕求取,意思是花钱求仲永题诗。⑤〔利其然〕就是“以其然为利”,把这种情况看作有利(可图)。 ⑥〔扳(pān)〕同“攀”,牵,引。⑦〔环谒(yè)〕四处拜访。 ⑧〔明道〕宋仁宗年号(1032—1033)。⑨〔先人〕这里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 7.一首较长的宋词《莺啼序》 吴文英 残寒正欺病酒,掩沈香绣户。 燕来晚、飞入西城,似说春事迟暮。画船载、清明过却,晴烟冉冉吴宫树。 念羁情游荡,随风化为轻絮。十载西湖,傍柳系马,趁娇尘软雾。 溯红渐、招入仙溪,锦儿偷寄幽素。倚银屏、春宽梦窄,断红湿、歌纨金缕。 暝堤空,轻把斜阳,总还鸥鹭。幽兰旋老,杜若还生,水乡尚寄旅。 别后访、六桥无信,事往花委,瘗玉埋香,几番风雨。长波妒盼,遥山羞黛,渔灯分影春江宿,记当时、短楫桃根渡。 青楼彷佛,临分败壁题诗,泪墨惨澹尘土。危亭望极,草色天涯,吹鬓侵半苎。 暗点检、离痕欢唾,尚染鲛绡,凤迷归,破鸾慵舞。殷勤待写,书中长恨,蓝霞辽海沈过雁,漫相思、弹入哀筝柱。 伤心千里江南,怨曲重招,断魂在否。 8.结合作品,论述宋词的审美特征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②初歇。都门帐饮③无绪, 留恋处,④兰舟摧发。⑤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⑥ 念去去千里烟波,⑦ 暮霭沈沈楚天阔。⑧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⑨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⑩ --------------------------------------------------------------------------------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 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 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一百零三字,仄 韵。 ②骤雨:阵雨。 ③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 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④留恋处:一作 “方留亦处”。 ⑤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 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⑥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 。一作“凝咽”。 ⑦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 ⑧暮霭:傍晚的云气。沈沈:深厚的样子。楚天:南天。古时 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 ⑨经年:一年又一年。 ⑩风情:男女恋情。 【简析】 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 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 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 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 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 想别后情景。‘多情自古伤离别,那堪冷落清秋节。念宵酒 酲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 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今宵酒醒何处”,遥接 上片“帐饮”,足见虽然“无绪”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 “杨柳岸、晓风残月”,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 ,创造出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此去”以下,以情会 景,放笔直写,不嫌重拙,由“今宵”想到“经年”,由“ 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与 何人说”,回环往复又一气贯注地抒写了“相见时难别亦难” 的不尽愁思。 北宋词至柳永而一变。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真正开启宋词天地的重要词人。他以一落魄文人,流连坊曲,采纳市井新声,为文人词作输入新鲜血液,并自觉地以市民情调取代贵族情调,变“雅”为“俗”,从而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情趣,在词中开拓出另外一番境界。 (1)、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 第一,在描写男欢女爱的传统题材时,柳词从达官显宦的峻台重阁转向了平民百姓的市井青楼,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这类词作有的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泼辣的爱情意识,有的表现了惨遭遗弃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有的抒写了处于社会下层的伶工乐伎的不幸遭遇和美好愿望,皆透露出新的时代气息。 第二,工于羁旅行役,他把这些本来多入于诗的言志抒情内容一并移入词中,用来描写江湖流落的索寞,抒发别离相思的况味,此类作品达到了比较完美的艺术境界。 第三,展现了北宋承平之世繁华富庶的都市生活与多彩多姿的市井风情,这在柳永之前的词作中是不曾见过的。 (2)、发展了词的长调体制 柳永精通音律,或利用民间原有的曲调,或把小令扩展为慢词,或旧曲新翻,或自创新调,使慢词的曲牌大为丰富,词的体式至此相当完备,这样就增加了词的表现容量,扩大了词的表现能力。长调蔚然成为一代风气,倡导之功不能不归于柳永。 (3)、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 柳永把六朝小赋的作法移植于词,创造了铺叙展衍、恣意渲染的艺术手法,写景状物备足无余,叙事抒情淋漓尽致;与铺叙相配合,他还长于白描,不加藻饰而又生动传神;此外,构思细密,布局完整,章法委婉,层次分明也是柳词的重要艺术特征。 (4)、革新了词的语言表达方式 柳永也能以清丽的语言写传统的雅词,但他贡献最大的却是使用极其生动、浅近的语言写出的俚词。他一扫晚唐五代词人的雕琢习气,充分吸收日常生活中的俗语、口语入词,以通俗流利的语言取代雅致绮丽的修辞。正是在柳永手中,俚词才具备了和传统雅词分庭抗礼的资格。 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柳永对后来词人沾溉甚深,许多大家都受惠于他,柳词不仅促进了宋代俗文学的发展,也为金元曲子开启了先河,以至有人称他为“曲祖”。 9.帮我找下宋词10首 并赏析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长相思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乌夜啼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倚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 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浣溪纱 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谩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 谢新恩 庭空客散人归后,画堂半掩珠帘.林风淅淅夜厌厌。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 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穷?金窗力困起还慵。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 呈郑王十二弟 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落花狼籍酒阑珊,笙歌醉梦间。 佩声悄,晚妆残,凭谁整翠鬟?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 虞美人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三台令 不寐倦长更,披衣出户行。 月寒秋竹冷,风切夜窗声。 浣溪沙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更漏子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 珊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菩萨蛮 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又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又 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 雨云深绣户,来便谐衷素。宴罢又成空,魂迷春梦中 喜迁莺 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边倚。 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 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长相思 云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一斛珠 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蚟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子夜歌 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 何妨频笑粲,禁苑春归晚。同醉与闲平,诗随羯鼓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