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煜有写过关于中秋或秋天的诗词吗、李煜写过关于秋天的词。 如《相见欢》。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白话译文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创作背景 975年(开宝八年),宋朝灭南唐,李煜亡家败国,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于汴京。宋太祖赵匡胤因李煜曾守城相拒,封其为“违命侯”。 李煜在忍屈负辱地过起了囚徒生活。李煜的词以被俘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后期词作多倾泻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沉郁哀婉,感人至深。 《相见欢》便是后期词作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2.南唐后主李煜有没有写过偷情诗有写过的,南唐后主李煜是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才子皇帝,他工于书画,精于词曲,其词极富艺术感染力,是中国古文化的不朽之作。其早期的诗词多描写宫廷生活的华丽和男女情爱的风花雪月。词风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 写词是李煜的秉性,风流却成就了他的才情。李煜用他最拿手的绝活——词,不经意间将他与小姨子的偷情经过,像日记般,记录在案。 先看第一首词: 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 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 何须频笑粲,禁苑春归晚。 同醉与闲评,诗随羯故成。 这首词是在皇后周蔷生病,妹妹周薇进宫照顾姐姐时,李煜趁机带小姨子在宫中赏花聊天所作,大意是将好看的花及原浆的酒来盛赞周薇,隐喻“花开堪折直须折”,为进一步接近小姨子作了铺垫。 第二首则是描写他与小姨子的一次难忘的相见。其词曰: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无人语。 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恨觉银屏梦。 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李煜前去看望小姨子,正赶上周薇午睡,他不让宫女通报,径直走向画堂。见周薇身着睡衣躺在绣榻上,薄如蝉翼的睡衣,刚好把她处女的**以及醉人的曲线若隐若现,浓密、乌黑的秀发散铺在锦床上,睡美人的体香一缕缕地传来。李煜砰然心动,想近前看个真切,不料碰响了珠锁。周薇猛然惊醒,连忙起床施礼,欠身低腰的刹那,雪白柔嫩的酥胸大半暴露在李煜眼前。周薇忽觉失礼,慌忙退向屏后更衣,重新施礼坐下,周薇说:"到今日才明白,陛下的一只眼睛和大舜的一模一样。" 李煜忙回道:"是啊,大舜不但是有名的圣君,还有一个让人羡慕的幸福美满的家庭。他有恩爱的一后一妃,这一后一妃不但有倾国倾城之貌,而且都对他一往情深。王后叫娥皇,和你姐姐同名,王妃叫女英,是娥皇的胞妹。她们姐妹俩双双嫁给了舜帝,舜帝南巡时病死于苍悟山,姐妹俩的眼泪洒在竹子上,后来的竹子就出现了斑点,后人叫做“湘妃竹”。我不想做什么圣君,只想和大舜一样有一双美丽多情的后、妃,此生足矣。"周薇虽然年龄不大,但异常聪慧,隐约听懂姐夫的弦外之音,惶恐地低头不语。回到澄心堂,李煜心绪难抑,填写了上面的词。 此时的周薇15岁,正是情窦初开的年龄,她被姐夫的情意和文采所感染,与李煜产生了爱慕,但这种爱情只能偷偷摸摸地进行。 李煜曾在花丛之中筑有一亭,装饰着玳瑁象牙,粉饰的相当华丽,亭内面积狭小,备有床榻,只能容下两人休息,是李煜平时风流快活的秘密去处。 在一个月明星稀繁花盛开的夜晚,周薇应邀来到小亭,金缕鞋踏在石阶上发出了响声,把她自己吓了一跳,赶紧脱了鞋,提在手上,穿着袜子轻轻地走,终于到了小亭,见了姐夫又感到羞怯,姐夫温存的话语,使周薇打消了顾虑,一下子扑进姐夫怀里,任姐夫抚弄,把女人的初夜交给了皇帝姐夫。一晌贪欢,再一次勾起了李煜的词兴,因此作了第三首词《菩萨蛮》: 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 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李煜与小姨子好上以后,虽然每天也去探望皇后的病情,但更多的时间是和小周氏在红罗小亭里歌唱酣饮,尽情偷欢,面对明月风清,良辰美景,李煜趁着酒兴,以香口为题,又填了第四首词《一斛珠》: 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 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罗袖残殷色可。 杯深旋被香醪洗,绣床斜凭娇无那。 烂嚼红绒,笑向檀郎唾。 就这些了,希望可以帮到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