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最出名的关于菩贤菩萨的古诗句普贤菩萨警世偈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 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当勤精进如救头燃 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这首警世偈非常出名,在很多佛书的后面都有。) 【兰亭梦令·普贤菩萨1】 行愿齐周满,劝发菩提心;导归极乐证法身。 十大愿本无虚设,妙法由此闻。 端严智慧相,一切三昧真;本来妙德最上纯。 宝威赞得娑婆化,灵感神通分。 【兰亭梦令·普贤菩萨2】 行愿总齐周,大行称普贤;引渡众生入法船。 六牙白象游四海,应机妙法禅。 金笳玉箧持,法藏尽周圆;一切三昧总难宣。 原本妙德智慧理,愿海浩无边。 二、普贤菩萨十大愿十大愿王又称为普贤愿海,代表一切菩萨的行愿,所以菩萨发心修行,又称为入普贤愿海。 普贤菩萨在华严会上所发的十大愿王,兹将之分述如下: 1。 礼敬诸佛:我们要时常以无比虔诚的心,来礼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2。 称赞如来:我们要时常以言语或文字,来称扬赞叹佛的伟大和他的无边功德。 3。 广修供养:我们要时常以上好之物品来供养佛,尤其要依佛的教导去修行佛法、济度众生。 4。 忏悔业障:我们要时常在佛菩萨像前,诚恳地发露自己的罪过,并发誓以后不会再做。 5。 随喜功德:佛菩萨乃至一切众生有一毫之善,我皆要随喜、赞叹。 6。 请转**:我们要时常劝请佛菩萨及一切精通佛法的人,演说佛法,普度众生。 7。 请佛住世:我们要时常劝请佛住于世间,以便教化众生,使众生离苦得乐。 8。 常随佛学:佛是人天的大导师,我们要时常跟随着佛学习,学习佛的思想,和学习佛的言行。 9。 恒顺众生:我们要时常顺从众生之善,并帮助他们成^^众善。 10。 普皆回向:我们要时常将平日所修的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让大家同享利益,共成佛道。 三、关于观音菩萨的诗句1.行道观音赞 尽闻不住,业识忙忙。 空所空灭,遍界难藏。 特地经行往那方。 2.观音赞 杨柳枝头,琉璃瓶里。 一滴浑无,千波竞起。 步步金莲衬足生,何曾踏著自家底。 3.哑子观音赞 赞者舌秃,画者口哑。 篮里锦鳞,愈增高价。 4.观音赞二首 鳌翔海运,地迥天空。 一瓶净水,五浊恶风。 安得众生界具证圆通。 5、观音偈观音菩萨妙难酬, 清净庄严累劫修。 三十二应周尘刹, 百千万劫化阎浮。 瓶中甘露常遍洒, 手内杨枝不计秋。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做度人舟。 6、《观音诗》金沙池袅玉莲馨,殿阁阶墀尽水精。 云化路歧通万国,风飘舟楫济群生。 座妆珪璧霜犹暗,衣缀珠玑月不明。 若向险途逢八难,只劳心念讽持名。 7、《观音大士赞》足下青莲花半敷,倚岩危坐手轮珠。 普门真境难描邈,刚被人传入画图。 8、《观音大士赞》 过去正法明,现前观自在。 眼观诸音声,耳听众妙色。 二义俱寂灭,谁受此说者。 是说亦寂灭,谁为此说者。 能观及所观,能听洎所听。 返观观听者,是亦无所有。 大哉观世音,快说如是法。 是法不思议,听者亦希有。 我今以一毛,遍量法界空。 作此如幻言,赞是真实相。 扩展资料:观世音菩萨,在随类应化上是可以有男相和女相的。不过观世音菩萨本身的大菩萨相,是大丈夫相。 比如《华严经》说:“勇猛丈夫观自在”。 唐代以前的观音,以大丈夫相居多,也现女相。 但到后来,特别是妙善公主的传说流行以来,汉地的观音形像越来越趋向女性化,如提到的民间流传的三十三观音像,基本都是女身。一些学者,则直称观音为东方的女神。 佛教所说的慈悲和女性的某种内心特性具有类比性,女性所具有的慈忍柔和,表现为日常行为中即是爱,比如母亲对于儿女的爱是深重和无微不至的。 但是佛教认为:世间的爱是私我的慈悲,是慈悲的局限化;而慈悲是爱的无我扩大。 印顺法师认为这是观世音菩萨被塑造为女性的重要原因。 因为观世音菩萨的特殊表德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救度一切众生,如慈母爱自己的儿女一样。 所以观世音应现女身,扩大无私的大爱,泛爱广大众生成为菩萨的平等慈悲。 四、请问普贤菩萨是什么菩萨,梵名为“三曼多跋陀罗”,即普遍贤善的意思。 是佛教中常见的一尊菩萨。他和文殊菩萨一起,作为释迦牟尼佛的胁侍菩萨,一个象征智 慧 f文殊,、一个象征真理(普贤)。 中国佛教相传,四川蛾眉山是普贤菩萨说法道场。在北宋年间,峨眉山铸建头戴五佛金冠,手持如意,结跏跌坐于象背的莲台上的普 1释贤菩萨铜像一尊。 此像重达62吨,是佛教艺术珍品。在佛教寺院中,普贤菩萨的像一般都是作为释迦佛的胁侍菩萨,与文殊菩萨一起被供毒 —I在释迦佛像的左右,单独供的普贤菩萨像不太多。 普贤菩萨像大多是头 戴宝冠,身穿菩萨装,坐于一六牙白象上,这是依据《法华经》说而作的。此外,据说普贤有延命益寿之德,因而出现为祈求延命的普贤延命菩萨像。 五、普贤菩萨简介普贤菩萨,行愿无穷,分身尘刹,随缘教化众生。 据史书记载:中国佛教古德拾得大士,是普贤菩萨的化身。天台山国清寺的丰干禅师,一日行经赤城道旁,闻草丛中有儿童啼哭,趋前视察,见一小孩约十来岁,询其姓名,答:‘我无家、无姓、亦无名。 ’丰干禅师愍其无依,带回国清寺,交库房当茶童。因是拾来,名之拾得。 由于拾得聪明伶俐,三年后升任斋堂香灯,及执掌出食等杂事。一日,四顾无人,竟登座与所供奉的圣像对坐而食,还呵斥圣像小果,焦芽败种。 事被知库灵熠禅师看见,责其对圣像不恭,可能头脑有毛病,罢其香灯职,派往厨房洗碗碟,常将多余饭菜,盛于竹筒,赠其挚友寒山子。 有一次寺中饭食花果被鸟琢食,拾得竟执杖打寺中供养的山神像,责其守护伽蓝不力,有失职责,枉受沙门供养。 当晚寺僧,皆梦见山神说:‘拾得打我,骂我。’灵熠禅师至山神像前视察,果见山神像有杖打痕迹,始知拾得来历不凡。 拾得与寒山子时相往来,还常对人说佛法。但人不信,反而讥诮怒骂,甚至打之。 寒山对拾得曰:‘世间人秽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我该如何对他?’拾得答曰:‘那只有忍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后拾得掌牧牛之职,一日,正值寺中半月布萨,律师正为僧众在堂中说戒。 拾得驱牛群到法堂前倚门而立,并抚掌笑曰:‘悠悠哉,聚得作相,这个如何?’说戒和尚怪其不敬,怒斥曰:‘下人疯狂,破我说戒。’拾得见其嗔心起,即说偈曰:‘无嗔即是戒,心净即出家;我性与汝合,一切法无差。 ’戒和尚见拾得嘻皮笑脸,气得下堂来打拾得,要他驱牛出去。 拾得曰:‘我不赶牛了,这群牛,皆大德前生的知事僧,它们都有法号,不信,且看我叫它们出来。 ’随即对牛群说:‘前生律师弘靖站出来。’即有一白牛作声而过,又曰:‘前生典座光超出来,’又有一黑牛应声而出。 拾得又叫:‘直岁靖本出来,’又有一牯牛应声出来,最后,拾得牵一牛说曰:‘前生不持戒,人面而畜心,汝合招此咎,怨恨于何人,佛力虽广大,汝却辜佛恩。’ 自此,僧众始知拾得,并非凡间俗子,不再以疯子看待。 后因阿弥陀佛化身的丰干禅师,对丘太守说: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的化身,圣迹显露,与寒山子同离国清寺,后不知所终。 文殊、普贤两位大士,一为诸佛母,一为诸佛长子,公孙二人,常在十方诸佛前,共作佛事,游戏人间,常在一起。 淳熙年间,文殊菩萨应身为兜率寺戒阇黎时,普贤菩萨亦同时化身为周氏女,排行第七,人皆称她周七娘。生时便有种种神异,长大后不肯嫁人,每天行乞于市,晚常宿于普济桥下,常与戒阇黎在一起,妙行莫测。 时人不解,笑为疯婆。后有圣者歌曰:‘戒师文殊,周婆普贤,随肩搭背,万世流传。 ’后人始知是菩萨应世。 六、普贤菩萨对联大全怖鸽钻天去; 香象渡河来。 赵熙题四川峨眉山洗象池 洗池神象浴; 饮钵毒龙驯。 四川峨眉山洗象池 昆仑伯仲地; 震旦第一山。 刘公阜题四川峨眉山万年寺 愿海归清泰; 行山仰华严。 慧原题香港慈善阁普贤像 象听大乘声声谛; 池开莲花朵朵鲜。 四川峨眉山洗象池 龙归法座听祥偈; 鹤傍松烟养道心。 四川峨眉山报国寺 黄金世界参龙藏; 白玉辉光照虎溪。 集赵渊诗题四川峨眉山伏虎寺 禅灯远映峨眉月; 法相高瞻马耳云。 刘公瑾题云南剑阁普贤阁 金粟庄严,便是菩萨住处; 昙花灿烂,照彻纳子爱心。 四川峨眉山报国寺普贤殿 问字酒边,昔重升庵所寓; 拿音苇外,今谁舟屋其人。 赵藩题云南昆明普贤寺 普贤愿王,渡众生导归极乐; 菩提心切,弘佛道返入娑婆。 江苏扬州摘星寺普贤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