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谁在宋词里飞舞

1.是谁,在我的宋词里轻舞飞扬

《是谁,在我的宋词里轻舞飞扬》是白衣萧郎多年来的一个散文合集,内心的波动,生活的留影,在这里汇集,并被分门别类,包罗万象。萧郎的文字是风月歌谣,是江湖云烟。有读者评论说“红绡轻叠,艳溢香彻,摇曳仙姿恬淡,只合在天宫胜绝。”他遣唐诗宋词于笔端,辞赋典故,古人字句,信手拈来,又妙若天成,巧然成趣。让你的心不由自主的跟着他,在他营造的江南和情事里越走越远,也越走越超然。

作者娴熟地运用大量的古韵以及由此洐生的新鲜词汇造境造句,使全文充满触手可及的灵气。骈句与散句错综,长句与短句相间,丰富多姿,音韵回环连绵,波澜起伏。最妙的是它的情调,它的韵味,它的气氛,乃至于意象,读来让人神采飞扬,荡气回肠。对于心理上积淀着中国古典文化的读者来说,都会产生非同一般的共鸣。

赏读今人在于“体味”,一本《是谁,在我的宋词里轻舞飞扬》体味世间风情无数,俱都是萧郎所喜所爱所思之物之人,许多的情事他是以自己的身份来写,虽还是依旧那种委婉柔媚的调子,却也因情所感,显出了别样的味道。譬如说《千年等一回》一文,由镇江的金山寺说起,说到白蛇,说到许仙,到了最后竟连带扯进了自己,“夜色下的一切充满变幻,而世间的一切,又何尝不是?恍惚间,许郎、萧郎不辨”。他便是这样由此及彼,把故事都当作自己的,一点一点,用情感将他人的故事,在自己身上上演。

萧郎的这本《是谁,在我的宋词里轻舞飞扬》绝非世间之凡夫俗子所可以驾驭、创作,它完全是“用蝴蝶的翅膀写出的华章”,是从他真善美的本性当中自然流露的一部杰作。它用诗一样的语言,引导着你去情事的美丽与忧伤,直抵内心最温暖的殿堂。

目录

序言:风骨情采交相映,新凤清于老凤声

第一辑 当时年少

是谁,在我的宋词里轻舞飞扬

是谁,在凝眸处醉舞胭脂泪裳

是谁,在马不停蹄地诉说忧伤

桃花已经盛开,先生何日归来

让我在深圳遇见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高楼垂柳边

第二辑 红妆春骑

扬州不在烟花处

丽江,刻在我心底的忧伤

有关洛都的风花雪月

月满西楼,独上兰舟

邂逅那片盛世的桃花源

乌镇留影:常丰街127号

千年等一回

第三辑 风月佳时

几树梅花红,一夜风吹瘦

雪落纷如幽梦至,梅开恰似故人来

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

桃花依旧笑春风

东边我的美人西边黄河流

莫问此夜谁倾城,樱花月下舞不停

第四辑 相怜相惜

小怜玉体横陈床

谁的眼泪飞上你的嫁裳

你是我绝世倾城的花

你的容颜 染红我的相思

人面桃花相映红

黑夜里,我静静地把你凝望

那一个无休止的季节

谁的爱情天堂,谁的幸福过往

第五辑 相思无尽

情殇:在薰衣草飘香的天堂

让我再次遇见你

自古红颜多薄命,未嫁君时已倾城

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后跋:无数曼妙在盛开

2.求《我在宋词中见过你》此文作者

我在宋词中见过你

作者:酒疯

我在宋词中见过你 那时

你淋漓着江南的小雨

穿着篾草织的蓑衣

挽着的裤脚刚好在膝盖以下

裤子上的碎花落在花鞋上许多

一片春愁的日子里

湿软的泥土沾染着你的脚背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季节中

你含苞欲放的身体散发着油菜花的清香

摇曳的背影调和漫山遍野娇滴滴的花黄

我最近总是想抒情

不知道怎么了

望着湿润的空气中夹杂着丁星雨点

似乎还有几片雪花胡乱飞舞

这种想法越发凝重

它动我没动

我说的是雨点雪花和那个被心思锁住

在三四肋骨间跳动的器官

我在宋词中见过你

断云收

篱笆上斜挂的蓑衣面对木屋窗前的留影

轻轻的漏下余存的雨水

仿佛心思 一滴一滴

深院静 小亭空 多想风雨再起

你去撑起一把油纸伞

踩着春泥 在风里 在雨里

撑得相思 飘散飘散着久远 飘散着凄迷

我在宋词中见过你

那时 你是长大了的你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 墙里佳人笑

我说这不是江南是粉巷

你的眼神没有了那时的清澈

你笑 笑得好招摇

我说江南是一幅画

花残杏小 燕飞水绕 柳絮和风细雨一起飘飘

你说江南其实更是一种心境 也无风雨也无晴

我说哪个qing 你说晴朗的晴

水清则无鱼

浴池中 蓝瓦瓦冒着气泡的水里

泡着的永远不是鱼

《廊桥遗梦》中的那座廊桥下没有水

没有水便没有鱼和欲望

什么是欲望

欲望就是看着那座廊桥下丛生的杂草

想那片乱草中可以有清澈的水然后再有鱼

草虽纷乱 却有情

你若在其中走过或者搭过帐篷什么的

草也会让你不已温馨

我在宋词中见过你

杏花村馆酒旗风 举杯换盏间。

眉宇间既有江南女子的绕指柔情

也有西北大漠的悲伧豪迈

既能醉里挑灯看剑

也能似花还似非花

看着你真的长大了

无所不能 我说我走了

人将别 心难舍

一点相思几时绝

相处的最高境界其实就是

在不远不近的距离微笑着

看着对方想着江南

雨中蓑衣还在

风中纸伞斜斜 人去也

的确是一首很美的诗,和宋词一样清丽脱俗,我也很喜欢~~

3.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①黄昏新月,常会勾动人的离思。一个“又”字,反映出抒情主人公倚楼怀人已非一朝一夕。

②主人公独倚高楼,在暮云中第一回看到归雁正不住地向南飞去,心下自语:可不要说远行的人要比雁还迟归啊!一个“初”字,语意比“又”更深一层,更添对行人的思念。

(2)上片实写,下片虚写。词的上片写吹笛、见雁,属于实写;下片写欲梦、待书,属虚写。吹笛是“谁教月下吹”,意即枉吹,见雁是“漫道行人雁后归”,意即空见。欲在梦中相逢,而梦中又不知道路;等待书信到来,书信又迟迟不到。全词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形象地说明离恨无法排遣,怅惘之情愈转愈深。

4.有哪些宋词是长调

水调歌头·精忠报国(长调宋词)

纷纷雪飞舞

惶惶心寂寞

徽钦蒙尘求和

井下唱囚歌

夜梦三千黛娥

乐伴秋水婀娜

丹陛清风拂

问人生几何

但见花凋落

迁建康,歌,贪美色

今朝酩酊

哪管半壁山河破

毋忘收还故国

纵而有千般策

良将人头落

留千古遗恨

为后人评说

一丛花·悲香伶

香伶为妇叹诗穷,枯笔负情浓。江淹彩笔无神韵,倚窗前,任泪蒙蒙。鸦影渐遥,鸣咽还近,何处觅诗踪?

玉蟾山上月溶溶,诗友互流通。诗咏爱女摘龙眼,获大奖,喜漫房栊。深恨而今,华年虚度,应悔嫁东风。

满庭芳·忆旧

媚眼横抛,秋波暗送,几回梦返前尘。穿梭声色,半醉把金樽。歌舞红颜旧事,才弹指、烟雨缤纷。寒窗外,车灯闪烁,明灭在夜深。

江城。犹记取,征途倦客,野寺荒村。望三世禅衣,暗自伤神。多少浮生爱恨,尽付与、襟袖啼痕。天涯路,芒鞋踏破,孤影映流云。

5.辛弃疾在宋词上的成就

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旷词风,而又有所发展,把词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不仅成为南宋最伟大的词人,而且在整个词史上也是一位划时代的作家,辛词在艺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1. 境界雄奇开阔,形象鲜明飞动。与所要表达的悲凉雄壮的情感基调相吻合,辛弃疾笔下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多有一种奔腾耸峙、不可一世的气象;他所采摭的历史人物,多属于奇伟英豪、金戈铁马的英雄;他所创造的自我形象,也具有雄姿英发、慷慨悲歌的气概。辛词中的形象,气势飞动,意境阔大,带有力度美和崇高美,充满了英雄主义色彩,这在两宋词史上是别开生面的。

2. 艺术手法多种多样,增强了词的表现力。辛词多采用直抒胸臆的赋笔,以情感人;有时也用比兴手法,以香草美人为喻来寄托情志;辛词善于叙事,敷陈铺排,借事遣怀;也善于议论,意气风发,感情丰满。他尤其喜好用长调、作长篇,综合运用描写、叙述、抒情诸种手段,讲究章法收纵、开阖、起伏的多变,把词的容量和表现功能发挥到极致。

3. 创新并丰富了词的语言,体现出高度的语言技巧。如果说苏轼是以诗为词,那么辛弃疾就是以文为词,他成功地将辞赋古文的章法、句式以及议论、对话等具体手法移植于词,为散文艺术与词体创作之间打通了道路,扩大了词的表现方法。在用典使事方面,驱遣自如,广博精当,不但善于点化前人的诗句成语入词,而且特别善于化用经史子小说中的语汇入词,显示出熔铸百家、陶冶经史的特色,同时他还大量地运用表现力很强的口语、俚语入词,化朴为美,新鲜活泼。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他驾驭语言的高超艺术腕力。

4.刚柔相济,瑰奇多姿的艺术风格。辛词以豪放为基调,悲慨雄放、沉郁苍凉是其主导风格,同时兼容闲适平淡的清新之调、妩媚缠绵的婉约之作、寓庄于谐的谐谑之体,词风呈现出多样化和丰富性。更为突出的是,他在强化词的意格风骨、为词注入阳刚之气的同时,又充分保留了传统词体温婉曼长的审美特质,形成了刚柔相济的新词风,或刚健中含婀娜,豪气中见柔情,或摧刚为柔,寓悲壮于深婉,显示出词人超凡的功力。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