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回家的诗句诗中乡情 1.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文《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白居易思乡诗三首 望驿台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南浦别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2.关于“回家”的诗句有哪些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 3、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文《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6、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刘皂《旅次朔方》 9、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白居易《南浦别》 10、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11、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白居易《望驿台》 12、为嫌客闷转还乡,到得还乡梦转长。——陈著《回家》 1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14、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白居易《望驿台》 15、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关于回家的诗句1、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旅次朔方》唐代:刘皂 译文:离开家乡后客宿在并州这个地方已经有十年,我回归的心日日夜夜在思念着故乡咸阳。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 译文: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唐代:贺知章 译文: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 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 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4、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唐代:李白 译文: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5、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题大庾岭北驿》唐代:宋之问 阴历十月的时候,大雁就开始南飞,据说飞到大庾岭,它们就全部折回。 鸟儿不进,我却行程未止远涉岭南,真不知何日何时,我才能遇赦归来?。 4.关于“回家”的诗句有哪些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 3、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文《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 6、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刘皂《旅次朔方》 9、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白居易《南浦别》 10、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11、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白居易《望驿台》 12、为嫌客闷转还乡,到得还乡梦转长。——陈著《回家》 1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14、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白居易《望驿台》 15、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5.关于亲人的7字的诗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元夕二首 朝代:明代 作者:王守仁 原文: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堂上花灯诸第集,重闱应念一身遥。 去年今日卧燕台,铜鼓中宵隐地雷。 月傍苑楼灯影暗,风传阁道马蹄回。 炎荒万里频回首,羌笛三更谩自哀。 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 6.七字诗句低头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 唯愁吹作别离声,回首驾骖舞阵速。别后莫暌千里信,数封缄送到闲居书。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 落絮残莺半日天,玉柔花醉只思眠,惹窗映竹满炉烟。 独掩画屏愁不语,斜倚瑶枕髻鬟偏,此时心在阿谁边?!落絮飞花日又西,踏青无侣草萋萋。 金鞍玉勒骋轻肥,落絮红尘拥路飞江上西来共鸟飞,翦荷浮泛似轻肥落絮尽飞还恋树。有情宁不忆西园缫丝须长不须白,越罗蜀锦金粟尺。 象床玉手乱殷红,万草千花动凝碧。已悲素质随时染,裂下鸣机色相射。 美人细意熨帖平,裁缝灭尽针线迹。春天衣著为君舞,蛱蝶飞来黄鹂语。 落絮游丝亦有情,随风照日宜轻举。香汗轻尘污颜色,开新合故置何许。 君不见才士汲引难,恐惧弃捐忍羁旅。 7.描写夜晚的七字诗句,1、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翻译: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2、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翻译: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3、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翻译: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4、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翻译: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5、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翻译: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6、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翻译: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7、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翻译: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8、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翻译: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9、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翻译: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10、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翻译: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11、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翻译: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12、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翻译: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13、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翻译: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14、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翻译: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15、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翻译: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16、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翻译: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17、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翻译: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18、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翻译: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1、《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收录于《全唐诗》中。 (1)张若虚(约647年- 约730年),字、号均不详,主要活动在公元七世纪中期至公元八世纪前期,扬州(今属江苏扬州)人。 初唐诗人。以《春江花月夜》著名。 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他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 其中《 春江花月夜 》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 写真 挚动人的离情 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2)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 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一、创作背景 1、《春江花月夜》意境图《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旧唐书·音乐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作。 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乐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后来隋炀帝又曾做过此曲。 《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炀帝的两篇。张若虚的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却是最有名的。 2、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年份已难以确考,而对此诗的创作地点则有三种说法:扬州文化研究所所长韦明铧认为,诗人是站在扬州南郊曲江边赏月观潮,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表现的是唐代曲江一带的景色;长期从事瓜洲文史研究的高惠年认为,此诗作于瓜洲,表现的是千年古镇瓜洲江畔清幽如诗的意境之美;长期从事大桥文史研究的学者顾仁认为,此诗作于扬子江畔,其地在今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南部。 二、人物生平 1、张若虚的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在公元七世纪中期至公元八世纪前期,曾任兖州兵曹。 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全唐诗》说他与贺知章(越州永兴人,今浙江萧山)、张旭(苏州人)、包融(润州延陵,今丹阳人,一说湖州人),号"吴中四士",文词俊秀。 开元年间尚在世。 三、诗歌遭遇 1、在唐代,似乎没有诗集传世。 从唐至元,他的《春江》诗几乎无人所重。据文。 8.七字古诗有哪些浪淘沙——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蜂——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春江晓景——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河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春日——朱熹 胜日寻方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题临安邸——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游园不值——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乡村四月——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