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钱钟书宋词选注序

1.谁有钱钟书的《宋词选注》的读后感或者是它的评价啊

看钱先生的《宋诗选注》是四五年之前的事情了,当时兴趣很浓,还抄了很多好诗到日记本上。

读这本书最深刻的印象是钱钟书先生评介人物性格和作品特色时的语言风趣幽默形象。无疑,很多语言是钱氏风格,他人绝对讲不出这样的绝妙好词来。

看完这本书,你会对宋朝诗歌的风格流派和风格流变有一个总体的印象。毕竟人的趣味应该是多样的,山谷的老辣拗体固然出人一头地,苏轼的诗歌比喻络绎固然胜人一筹,但永嘉四灵的诗歌却也清新灵秀。

钱钟书先生对各家各派都没有什么偏见。他在诗歌注解中表现出了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

一个小诗人尽管其它诗歌都不好,只要有一首好诗也可入选,象柳开的诗。而一个大诗人尽管有很多好诗,但存在的诗歌上的缺点,钱钟书先生也会提到。

同时在评介时候也注意到坚持辩证的观点,每一家诗歌的利弊基本都讲出来了。 最重要的一点是钱钟书先生的眼界是广阔的,他对宋诗的评价是放到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考察。

每个人的诗承和对后来人的影响基本都被他说到了,一些诗句的历史衍变也被他指出来。这样读者就不会只被宋诗狭隘住,而能够将眼界放开,会通古今,熔炼百世,触类旁通,系统条理地领会宋诗的发展风貌,这种治学精神在钱钟书先生的《管锥编》中也表现得很明显。

在中国诗歌发展历史中,唐诗第一,宋诗第二,清诗第三。如何恰当地评价宋诗是个很不容易的问题。

在这方面,钱钟书先生花了很大的工夫,整个《宋诗选注》,是钱钟书先生单干,其中绝对找不出抄袭的痕迹,不象现在很多学者那样干着“文抄公”那样不光彩的事情。同时钱钟书先生对宋诗也很不满,但又迫于组织单位上的任务分配和政治风气的压力,这个《宋诗选注》写起来也是很不痛快,写不来也不太如意,特别是对诗歌的选择上。

正如全书充满着幽默的笔调,但实际上其中更反照出钱先生的无奈和压抑。这是我不得不指出的。

真正的钱氏作品要到后来出版的《宋诗纪事补正》100卷中才能看到。(不过我还没看到)。

诗以言志,可以陶冶性情。但他人写出来的诗不能令人满意,这就要进行诗歌批评,指出好诗到底好在哪,坏诗坏在哪里。

要提高诗歌的鉴赏水平,我认为《宋诗选注》还是值得好好看看的。因为钱先生有很高的文艺鉴赏能力,这种能力在他的很多著作中都可以看到,令人信服。

在《宋诗选注》对诗人的评介中也可看出评介者的慧眼。只是令人奇怪的是对每首诗的艺术特点并没有说明。

虽然这样,其中还是可以看出评介者平等的眼光,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转益多师是汝师,百花酿蜜,方有如许的甘甜。这部书更重要的是阐述了艺术创作的境界——从心所欲不逾矩。

真正的自由必然是以规矩为前提,能规矩方能跻得大自由。这不仅是对艺术,对于生活都是一个很大的启示。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1..B(“学乖”是指“在语言和技巧方面精益求精”,而非“落在前辈的‘势力圈里’”)2..C(从文中看, “大幸”是指唐诗在风格意境等方面为宋人提供了榜样, “大不幸”是指唐诗 的疆域广阔后人再开拓就很艰难以及给宋人创作上提供了模仿和依赖的可能。

A 、B.D 三项都存在 着内容概括过于狭窄的问题。 )3..D 4..(4分)(1):宋诗或是被贬得一无是处,或是被捧上了天。

(2)可以夸奖宋诗在元诗、明诗之上,且超过清诗的成就,但不可夸张、夸大它。1.4】分 析:“世态炎凉”的意思是人们对宋诗不重视,“市价涨落”的意思是人们对宋诗的肯定。

一句这样的理解我们在原文第一段寻找意思相关的语句就是:宋诗或是被贬得一无是处,或是被捧上了天。“批评该有分寸,不要失掉适当的比例感”这句话的前面是讲人们对宋诗的褒贬态度,后面是对这句话的解释和总结,所以“适当的比例感”应该在后面找,答案就是:可以夸奖宋诗在元诗、明诗之上,且超过清诗的成就,但不可夸张、夸大它。

这样的题一定要在原文中找答案,答案就在问题句子的附近。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宋诗选注》选择的标准很严格,甚至可以说有几分苛刻

钱钟书先生的《宋诗选注》问世以后,虽然受到过许多质疑和围攻,但是它的多次重印 和重拍足以证明它是一部出色的宋诗选本。

《宋诗选注》之所以为很多学者所宝,与其自身 的特色有很大关系。钱钟书先生不论在“选” 、“注”还是在“评”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

在《宋诗选注·序》中,钱钟书先生明确提出了自己选诗著名的“六不选”标准:押韵 的文件不选; 学问的展览和典故成语的把戏也不选; 大模大样的仿照前人的假古董不选; 把 前人的词意改头换面而绝无增进的旧货充新也不选; 有佳句而全篇太不匀称的不选; 当时传 诵而现在看不出好处的不选。 这充分表现了钱钟书先生独特的而又创造性的审美价值。

此书 的注更是别具一格、颇具特色, 它不只是简单地解释一些字、词、句, 说明典故成语的出处, 而且对个别有争议性的地方进行辨伪考订,提出自己的观点。从钱先生的旁征博引中,我们 不仅获取了宋诗这一层面的相关知识, 还了解了文学现象、笭虎蒂臼郦铰垫歇叮忙历史事件等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 让我们体会到钱钟书在注诗的同时也在品诗。

4.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宋诗选注》序(节选)br

【答案】【小题1】假如后来的诗歌创作者无法超越前人(或创作能力不足)(2分),那么前代诗歌的造诣很容易致使后人放纵了摹仿和依赖的惰性(2分),从而影响这一代的诗歌创作成就(2分)。

【小题2】宋人主张合中求异,明人主张拘守成规(2分);宋诗创作从立意、字眼和句法等小的方面来说比唐人更透彻和工稳(2分),而在整个艺术方向上没有转变,仍落入唐人窠臼(2分)。 【小题3】宋诗大规模发展了诗歌创作把“流”错作“源”的危险倾向;并把这样的倾向理论化;并影响了后来的诗歌创作。

(每点2分)【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需要把句子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来分析。 “假如后人没出息,接受不了这种挑衅”“这种挑衅”指的是上文“挑他们来比赛,试试他们能不能后来居上、打破记录,或者异曲同工、别开生面”,也就是说后人的诗歌创作应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则“接受不了这种挑衅”,就是指后人的诗歌创作没有突破,无法超越前人;“那末这笔遗产很容易贻祸子孙,养成贪吃懒做的膏粱纨绔”,结合后文作者以唐诗宋词为例进行分析的情况来看,应指“有了这个好榜样,他们也偷起懒来,放纵了摹仿和依赖的惰性”。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到问题信息所在的段落,然后筛选出相关内容,归纳总结出答案。本题的信息主要集中在一、二两段,第一段中作者说“宋代诗人就学了乖,会在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譬如某一个意思写得比唐人透彻,某一个字眼或句法从唐人那里来而比他们工稳,然而在‘大判断’或者是艺术的整个方向上没有什么特著的转变,风格和意境虽不寄生在杜甫、韩愈、白居易或贾岛、姚合等人身上,总多多少少落在他们的势力圈里”,第二段中作者说“‘不求与古人合而不能不合,不求与古人异而不能不异’——这是宋人的话,已经让古人作了主去,然而还努力要‘合’中求‘异’”从这些内容可总结出宋人的观点;第二段中作者写道“‘曹、刘、阮、陆、李、杜能用之而不能异,能异之而不能不同’——这是鄙薄宋诗的明人的话,只知道拘守成规,跟古人相‘同’,而不注重立‘异’标新了”可总结出明人的观点。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3】试题分析:文章的第三段可分为两层,第一层是第一句话,是总述,所以本题的答案可从第一层中总结,作者说“诗歌创作里把‘流’错认为‘源’,这个危险倾向在宋以前早有迹象,但是在宋诗里才大规模的发展”,表明宋诗的一个不良影响就是“把‘流’错认为‘源’”;“具备了明确的理论”,表明宋诗把“把‘流’错认为‘源’”形成了一种理论;“变为普通的空气压力,以至于罩盖着后来的元、明、清诗”表明宋诗的不良倾向影响了后代的诗歌。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民国·俞陛云《宋词选释》: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

译文:民国俞陛云(人名)说《宋代词选释》:花开花落絮飞,每易伤春,这只是作旷达语。下阙满墙内外的人,关你什么事,大概偶然听到秋千笑语,发这妙想,多情而实际上没有感情,就是色就是空,他有觉悟吗?

这是他对苏轼一首词评价

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名家评论

清·王士祯《花草蒙拾》:“枝上柳绵”,恐屯田缘情绮靡,未必能过。孰谓坡但解“大江东去”耶? 髯直是轶伦绝群。

清·王运《湘绮楼评词》:此则逸思,非文人所宜。

民国·俞陛云《宋词选释》: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下阕墙内外之人,干卿底事,殆偶闻秋千笑语,发此妙想,多情而实无情,是色是空,公其有悟耶?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