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雾凇的诗句《咏雾淞(有序)》 年代: 明 作者: 杨慎 怪得天鸡误晓光,青腰玉女试银妆。 琼敷缀叶齐如剪,瑞树开花冷不香。 月白讵迷三里雾,云黄先兆万家箱。 贫儿饭瓮歌声好,六出何须贺谢庄。 《辛卯除夜》 年代: 宋 作者: 戴表元 腊月今年只今夕,春风明日是明年。 狂歌把酒屠苏地,醉眼看梅雾淞天。 碧玉千壶喧坐次,红牙六博斗飞钱。 头顾雪白心情在,听说承平一惘然。 描写雾凇的句子 1.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这就是吉林雾凇奇观。 2. 雾凇俗称树挂,是北方冬季可以见到的一种类似霜降的自然现象,是一种冰雪美景,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结冰的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 3. 车开进翠华山大门,连雪都难看安到,大家很失望,快到滑雪场时,看树枝草干,挂满雾凇,下车时,小雪颗粒打在脸上。地面山腰,白茫茫的一片。大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到处都是水墨丹青的图画。走到滑雪场,高大的圣诞老人像习习如生,几台造雪机正在造雪,场面壮观。 4. 走在公路上,向西眺望,阳光正在冲破雪雾,渐渐向上升腾,雪白中夹杂着淡淡的红,如白皙少女脸上泛出的红晕般。多少有些羞答答的感觉,不一会儿,西边亮了起来,半坡上挂雪的植被,亮晶晶的惹人喜爱。 5. 吉林雾凇仪态万方、独具丰韵的奇观,让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赞不绝口,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雾凇对自然环境、人类健康所做的贡献。 吉林雾凇正迎合了时下非常流行的一句话:“我美丽、我健康!”每当雾凇来临,吉林市松花江岸十里长堤“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柳树结银花,松树绽银菊,把人们带进如诗如画的仙境。 雾凇的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记载雾凇最早的国家,千百年来,中国古代人很早就对雾凇有了许多称呼和赞美。早在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年—前476年)成书的《春秋》上就有关于“树稼”的记载,也有的叫“树介”,就是现在所称的“雾凇”。 宋曾巩《冬夜即事》诗 即有所载:“香消一榻氍毹暖,月澹千门雾凇寒。闻说丰年从此始,更回笼烛卷廉看。”:“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木上,旦起视之如雪,日出飘满阶庭,尤为可爱,齐人谓之雾凇。 谚曰:‘雾凇重雾凇,穷汉置饭瓮。’以为丰年之兆。”宋人称“雾凇”,而“以为丰年之兆”。其观念很可能源于雾凇的古名“树稼”。 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著名的《湖心亭看雪》一文中亦有曰:“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描写雾凇的诗句】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香消一榻氍毹暖,月澹千门雾凇寒.闻说丰年从此始,更回笼烛卷廉看.寒江晓雾,正冰天、树树凇花云叠.昨夜飞琼千万缕,谁剪条条晴雪?冰羽晶莹,霓裳窈窕,欲舞高寒阙.烟波照影,翩翩思与谁约?宋曾巩《冬夜即事》诗即有所载:“香消一榻氍毹暖,月澹千门雾凇寒.闻说丰年从此始,更回笼烛卷廉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3.描写雾凇的诗句《咏雾淞(有序)》 年代: 明 作者: 杨慎 怪得天鸡误晓光,青腰玉女试银妆。 琼敷缀叶齐如剪,瑞树开花冷不香。 月白讵迷三里雾,云黄先兆万家箱。 贫儿饭瓮歌声好,六出何须贺谢庄。 《辛卯除夜》 年代: 宋 作者: 戴表元 腊月今年只今夕,春风明日是明年。 狂歌把酒屠苏地,醉眼看梅雾淞天。 碧玉千壶喧坐次,红牙六博斗飞钱。 头顾雪白心情在,听说承平一惘然。 描写雾凇的句子 1.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这就是吉林雾凇奇观。 2. 雾凇俗称树挂,是北方冬季可以见到的一种类似霜降的自然现象,是一种冰雪美景,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结冰的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 3. 车开进翠华山大门,连雪都难看安到,大家很失望,快到滑雪场时,看树枝草干,挂满雾凇,下车时,小雪颗粒打在脸上。 地面山腰,白茫茫的一片。大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到处都是水墨丹青的图画。走到滑雪场,高大的圣诞老人像习习如生,几台造雪机正在造雪,场面壮观。 4. 走在公路上,向西眺望,阳光正在冲破雪雾,渐渐向上升腾,雪白中夹杂着淡淡的红,如白皙少女脸上泛出的红晕般。多少有些羞答答的感觉,不一会儿,西边亮了起来,半坡上挂雪的植被,亮晶晶的惹人喜爱。 5. 吉林雾凇仪态万方、独具丰韵的奇观,让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赞不绝口,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雾凇对自然环境、人类健康所做的贡献。 吉林雾凇正迎合了时下非常流行的一句话:“我美丽、我健康!”每当雾凇来临,吉林市松花江岸十里长堤“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柳树结银花,松树绽银菊,把人们带进如诗如画的仙境。 雾凇的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记载雾凇最早的国家,千百年来,中国古代人很早就对雾凇有了许多称呼和赞美。早在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年—前476年)成书的《春秋》上就有关于“树稼”的记载,也有的叫“树介”,就是现在所称的“雾凇”。 宋曾巩《冬夜即事》诗 即有所载:“香消一榻氍毹暖,月澹千门雾凇寒。闻说丰年从此始,更回笼烛卷廉看。” :“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木上,旦起视之如雪,日出飘满阶庭,尤为可爱,齐人谓之雾凇。 谚曰:‘雾凇重雾凇,穷汉置饭瓮。 ’以为丰年之兆。”宋人称“雾凇”,而“以为丰年之兆”。 其观念很可能源于雾凇的古名“树稼”。 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著名的《湖心亭看雪》一文中亦有曰:“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4.【吉林雾凇作文】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千里冰封,的时候,走进吉林市,沿着松花江的PAN畔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垂柳青枝变成了琼枝玉树,一片晶莹洁白,江岸雾淞缭绕,人在其中,犹入仙境十分壮观。 这就是被人们称为"雾凇"的奇观。 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同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又被国内外游人誉为“人间绝景”。 吉林雾凇俗称树挂。隆冬时节,当北方无数条江河匍伏在冰层下喘息时,唯独环绕吉林市区这段松花江水缓缓流淌。 渐渐形成了神奇、纯洁、瑰丽的冰花-雾凇。清早,当晨光揭开雾霭的沙缦时,十里长堤,松柳银装,玉树临风,雪光岚气,云蒸霞蔚。 游人漫步江边,犹如仙境之中。•每当雾凇来临,吉林市松花江岸十里长堤“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柳树结银花,松树绽银菊,把人们带进如诗如画的仙境。 ****在吉林市视察期间恰逢雾凇奇景,欣然秉笔,写下“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之句。1998年他又赋诗曰:“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在美丽之外,吉林雾凇也有很多实际的用处。 北方也有一些地方偶尔也有雾凇出现,但其结构紧密,密度大,对树木、电线及某些附着物有一定的破坏力。而吉林雾凇不仅因为结构很疏松,密度很小,没有危害,难能可贵的是它还对人类有很多益处。 天然“清洁器现代都市空气质量的下降是让人担忧的问题1。人们在观赏玉树琼花般的吉林雾凇时,都会感到空气格外清新舒爽、滋润肺腑,这是因为雾凇有净化空气的内在功能。 空气中存在着肉眼看不见的大量微粒,相当于人类头发丝直径的四十分之一,体积很小,重量极轻,悬浮在空气中,危害人的健康。雾凇初始阶段的凇附,吸附微粒沉降到大地,净化空气,因此,吉林雾凇不仅在外观上洁白无瑕,又给人以纯洁高雅的风貌。 天然“消音器”噪音也是现代都市生活给人们带来的一个有害副产品,吉林雾凇是环境的天然“消音器”。噪音使人烦躁、疲惫、精力分散以及工作和学习效率降低,并能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以至于生命。 人为控制和减少噪音危害,需要一定条件,并且又有一定局限性。吉林雾凇由于具有浓厚、结构疏松、密度小、空隙度高的特点,因此对音波反射率很低,能吸收和容纳大量音波,在形成雾凇的成排密集的树林里感到幽静,就是这个道理。 吉林雾凇仪态万方、独具丰韵的奇观,让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赞不绝口。所以吉林雾凇正迎合了时下非常流行的一句话:“我美丽、我健康!”。 5.关于雾凇的诗句1、《湖心亭看雪》明代:张岱 原文: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文: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2、《残腊》宋代:韩琦 原文: 妆点瑶林连雾凇,沈埋茵草未羊眠。 但知催酿宜城酝,终见春芳次第妍。 译文:雾凇把树林装点成瑶林,这里的绿草都被埋住了所以没有羊在这里休息。 要知道还是城酝的好,终会见到春天再次来到。 3、《寒夕》明代:杨慎 原文: 璧月寒生晕,银河冻欲冰。 檐花穿雾凇,窗纸战风棱。 译文:天上的月亮生出寒气,银河好像要冻上。屋檐上结着雾凇,窗户纸和风棱作战。 4、《十二月二十八日同瑞臣楼樵访小帆韧叟于涞水再叠苍字韵》清代:陈宝琛 原文: 雾凇障天消夜雪,风沙卷地失春阳。 杜鹃臣甫容勤拜,东眺犹应胜乐浪。 译文:雾凇阻碍了视线,夜晚雪退去,封杀刮起大地失去了春天。杜鹃好像臣子一样静静的立着,向东眺望犹应胜乐浪。 5、《东明道中木冰甚 其一》明代:王世贞 原文: 浓霜中夜零,千林成雾凇。 却似江南时,梅花恼清梦。 译文:夜半的时候浓浓的霜雾到来,成百上千的树木结成了雾凇。好像是在江南时,梅花烦恼了清梦。 6.关于赞美雾凇的诗句1、宋·曾巩《雾凇》 原文选段: 园林日出静无风,雾凇花开树树同。 记得集贤深殿里,舞人齐插玉珑璁。 释义: 园林里太阳出来了,静静的没有风,雾凇出现的时候每棵树都好像长得一模一样了,想起来那集贤殿里面,舞女们戴着首饰金玉声不断。 2、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原文选段: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释义: 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3、明·杨慎《寒夕》 原文选段: 檐花穿雾凇,窗纸战风棱。 释义: 靠近屋檐下边开的花也挂上了雾凇,薄薄的窗户纸抵挡着凛冽的寒风。 4、清.翁瑞恩《花非花·雾凇》 原文选段: 东风吹得十分匀,开遍梨花千万树。 释义: 从东方吹来的风刮的很匀称,千万棵树都挂上了雾凇就像开满了梨花。 5、清代·宋照《雾凇》 原文选段: 天公知我太岑寂,先遣万树开梨花。 释义: 也许是老天爷知道我太寂寞了,让千万颗树木都盛开了梨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