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词里的几个读音问题1.骑 念ji 第四声 2. huan 第二声 重念 chong第二声,表示多的 意思 3. 干 念gan 平声 4.散 念san 第三声 解念 jie第三声(很少情况才念 xie第四声) 5。旋 念xuan第二声 琤琮 念 cheng第一声cong第二声,表示玉器撞击声 7.棹 念zhao第四声,表示撑船用 的桨之类 9. 钿念dian 第四声,表示装饰的花纹 10. 帏 念wei第二声,表示房间 里面的帘子 有些不懂的 话,可以根据 词的平仄来推的。 希望对你有帮助。~ 2.踏莎行晏殊拼音版tà suō xíng 《踏莎行》 sòng yàn shū 宋 晏殊 xiǎo jìng hóng xī , fāng jiāo lǜ biàn , gāo tái shù sè yīn yīn jiàn 。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 chūn fēng bù jiě jīn yáng huā , mēng mēng luàn pū xíng rén miàn 。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cuì yè cáng yīng , zhū lián gé yàn , lú xiāng jìng zhú yóu sī zhuǎn 。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 yī cháng chóu mèng jiǔ xǐng shí , xié yáng què zhào shēn shēn yuàn 。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踏莎行》 sòng yàn shū 宋 晏殊 xì cǎo chóu yān , yōu huā qiè lù , píng lán zǒng shì xiāo hún chǔ 。 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栏总是消魂处。 rì gāo shēn yuàn jìng wú rén , shí shí hǎi yàn shuāng fēi qù 。 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 dài huǎn luó yī , xiāng cán huì zhù , tiān cháng bù jīn tiáo tiáo lù 。 带缓罗衣,香残蕙炷,天长不禁迢迢路。 chuí yáng zhī jiě rě chūn fēng , hé zēng xì dé xíng rén zhù ! 垂扬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 3.踏莎行这首诗所有的拼音tà suō xíng踏莎行sòng qín guān宋 秦观wù shī lóu tái , yuè mí jīn dù , táo yuán wàng duàn wú xún chǔ 。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kě kān gū guǎn bì chūn hán , dù juān shēng lǐ xié yáng mù 。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yì jì méi huā , yú chuán chǐ sù , qì chéng cǐ hèn wú zhòng shù 。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chēn jiāng xìng zì rào chēn shān , wéi shuí liú xià xiāo xiāng qù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4.晏殊《踏莎行》抒发了怎样的情绪暮春傍晚,酒醒梦回,只见斜阳深院而不见伊人。 怅惘之情,通过景物描写隐约地表露出来。全词除“一场愁梦酒醒时”句外,都是写景。 委婉细致,景中寓情,达到不露痕迹的程度。这首词温柔细腻,缠绵含蓄,很少用直写的方法。 这种“闲雅有情思”的词风,表现男女相思往往若隐若现,曲折往复,清隽婉约,不一语道破。既不追求镂金错采的雕饰,也少秾艳的脂粉气。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或有白氏讽谏之意。杨花乱扑,喻谗人之高张;燕隔莺藏,喻堂帘之远隔,宜结句之日暮兴嗟也。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通体写景,但于景中见情。上片写出游时郊外之景,下片写归来后院落之景。 心绪不宁,故出入都无兴致。 起句写郊景红稀绿遍,已是春事阑珊光景。 “春风”句,似怨似嘲,将物做人看,最空灵有味。“翠叶”三句,写院落之寂寞。 “炉香”句,写物态细极静极。“一场”两句,写到酒醒以后景象,浑如梦寐,妙不着实字,而闲愁可思。 《踏莎行》这首小令,乍读所写乃平常之物,所状亦平常之景,实在无甚别致;而所寄之情,所寓之意也似杨柳老枝,不禁把玩。然而,审读之,细味之。 其音韵之和谐,语言之婉丽,个中之情思,倒也极合李后主“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之意境。 通揣全词,即知上片乃郊行所见。 起首三句并呈三处景观——“小径”、“芳郊”、“树色”,看似意象不连,却也颇具马致远“小桥”,“流水”,“人家”之风韵:再配之以“红稀”、“绿遍”、“阴阴见”,一幅极具情致的芳郊暮春图便活脱脱地端现于读者的眼前。继之,作者寄情于物,将物人格化:“春风啊,你竟不明白应该管住杨花?却让它漫天飞舞,乱扑行人之面。” 春风岂能管住杨花?杨花扑面又有何罪?其实,这种寄情于物的写法在唐诗宋词里实是屡见不鲜!杜甫眼见“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而顿生黍离之悲,发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千古喟叹;苏轼于中秋之夜欢饮遣怀,望月而添“悲欢离合”之感,遂作“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的真情诘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