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佛教关于空的诗句

1.关于佛教的诗句

刚好收集了一些佛诗,摘录几首提供您参考

插 秧 诗 —南北朝•契此和尚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在前。

赠质上人 —唐•杜荀鹤

枿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可随身。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鱼鼓颂 ——唐•赵州从谂

四大由来造化功,有声全贵里头空。

莫嫌不与凡夫说,只为宫商调不同。

来时无迹去无踪 ——唐•鸟巢禅师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学道 ——唐•龙牙居遁

夫人学道莫贪求,万事无心道合头。

无心始体无心道,体得无心道亦休。

悟道诗 —唐•某比丘尼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牛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不是众生不是相

——唐•大川禅师

不是众生不是相,春暖黄莺啼柳上。

说尽山河海月情,依前不会还怅惆。

休惆怅,万里无云天一样。

山高岂碍白云飞

——唐•大川禅师

旧竹生新笋,新花长旧枝。

雨催行客到,风送片帆归。

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父子相守空山坐

——唐•庞蕴

父子相守空山坐,无相如如寄有闲。

世人见静元无静,看似闲时亦不闲。

2.《空空诗》出自哪

《空空诗》佛家 肉化清风骨化泥,南来北往走西东,看得浮生总是空,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杳杳在其中。

日也空,月也空,东升西坠为谁功,田也空,地也空 ,换了多少主人公。金也空 ,银也空,死后何曾握手中,权也空,名也空,转眼荒郊土一捧。

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难相逢,情也空,爱也空,各奔前程路不同。朝走西,暮走东,人生好比采花蜂,采得百花成蜜后,到头辛苦一场空。

看不破,想不通,恰似山鸡锁樊笼,大藏经中空是色,般若经中色是空。转念超出三界外,拈花微笑佛心通。

扩展资料 此诗以冷峻的笔法解说人生。将人们最不愿听、最不愿看的一面撕破在人前。

它从田地、金银、名利、家庭、爱情等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入手,逐一剖析,得出共同的结果——“到头辛苦一场空”。 确实,人在世上,不过短暂的几十年,即便长命百岁,也不过三万六千日,与存在了几十亿年的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相比,仍然是短暂的一瞬。

自然的法则告诉我们,凡是生命,都要死亡。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生命的列车就向着死亡的终点站疾驰。

无论我们怎样延年益寿,都要“荒冢一堆草埋了”;无论我们拥有多少物质财富,黄泉路上依然两手空空。“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一千多年前的曹操对此就有清醒的认识,也许,这就是他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感叹大业未成,时间易逝的原因。

而歌词“人生本来就是一出戏 ,恩恩怨怨又何必太在意, 名和利啊! 什么东西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则说得更透彻。 佛家是淡泊名利,看轻物质财富的,在佛家眼里,功名利禄、房屋财产等身外之物,不过是过眼烟云,转瞬即逝,值不得孜孜以求,这就是他们深山古寺、布衣粗食,安之若素的原因。

难怪电视剧里的济公虽然穿得破破烂烂,却高高兴兴。 歌声嘹亮:“鞋儿破, 帽儿破, 身上的袈裟破。

你笑我 ,他笑我, 一把扇儿破。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哎嘿—— 哎嘿—— 哎嘿——无烦无恼无忧愁, 世态炎凉皆看破……” 佛家讲求的是静心修行,早登彼岸。《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说:“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

…… 菩提萨陲,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 碍, 无碍故 。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佛家追求的是“看透与放下”,即“看透一切见如来,放下一切成如来”。因而他们能看透一切、看空一切,忍下种种横逆困穷、屈辱怨恨,了断千般烦恼,安享心灵的平静幸福。

3.形容“梦想一场空”的诗句有哪些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____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____黄庭坚《水调歌头·游览》清谈可以饱,梦想接无由。

____韩愈《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羡青山有思,白鹤忘机。____汤恢《八声甘州·摘青梅荐酒》待何年归去,谈笑各争雄。

____顾太清《高山流水·次夫子清风阁落成韵》登鸾车,侍轩辕,遨游青天中,其乐不可言。____李白《飞龙引二首·其一》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____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何计长来此,闲眠过一生。____姚合《秋夜月中登天坛》满目山河增感慨,一时风景寄遨游。

____姜塘《摘星楼九日登临》但从今、记取楚楼风,裴台月。____辛弃疾《满江红·汉水东流》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____柳永《二郎神·炎光谢》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____王维《归嵩山作》泥落画梁空,梦想青春语。

____吴文英《生查子·秋社》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____杜甫《曲江对雨》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____高适《塞下曲》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____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我欲乘槎,直穷银汉,问津深入。

____许有壬《水龙吟·过黄河》能令暂开霁,过是吾无求。____韩愈《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愿月常圆,休要暂时缺。

____赵佶《醉落魄·预赏景龙门追悼明节皇后》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____刘因《观梅有感》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____李商隐《隋宫》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____祖咏《望蓟门》种竹淇园远致君,生平孤节负辛勤。____王汝舟《咏归堂隐鳞洞》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____綦毋潜《春泛若耶溪》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____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____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____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

____韦应物《东郊》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____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4.求一些关于佛教命的诗句

太多太多了。

经典禅诗欣赏 五言禅诗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东山西岭青,雨下却天晴。更问个中意,鹁鸠生鹞鹰。

牵驴饮江水,鼻吹波浪起。岸上蹄踏蹄,水中嘴连嘴。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密室开金锁,闲步下松门。谩将无孔笛,吹出凤游云。

云开空自阔,叶落即归根。回首烟波里,渔歌过远村。

鹤立松梢月,鱼行水底天。风光都占断,不费一文钱。

饥来要吃饭,寒到即添衣。困时伸脚睡,热处爱风吹。

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识得性,无喜亦无忧。

旧竹生新笋,新花长旧枝。雨催行客到,风送片帆归。

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犹在,人来鸟不惊。

打鼓弄琵琶,相逢两会家。君行杨柳岸,我宿渡头沙。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说道春来好,狂风太放颠。吹花随水去,翻却钓鱼船。

击水鱼头痛,穿林宿鸟惊。黄昏不击鼓,日午打三更。

黄昏鸡报晓,半夜日头明。惊起雪师子,瞠开红眼睛。

晓风杨柳岸,春色杏花墙。暑雨琴棋润,熏飚枕簟凉。

枯树云充叶,凋梅雪作花。击桐成木响,蘸雪吃冬瓜。

碧落静无云,秋空明有月。林下道人幽,相看情共悦。

烟收山谷静,风送杏花香。永日萧然坐,澄心万虑忘。

萧萧木叶落,湛湛露珠悬。嘹唳冲云雁,凄清抱树蝉。

兴来美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泥佛不渡水,神光照天地。

立雪如未休,何人不雕伪? 七言禅诗 闲居无事可评论,一炷清香自得闻。睡起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向暖北枝寒。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陇头云。归来笑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金鸭香炉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佳人睡起懒梳头,把得金钗插便休。大抵还他肌骨好,不涂红粉也风流。

二八佳人刺绣迟,紫荆花下啭黄鹂。可怜无限伤春意,尽在停针不语时。

莺逢春暖歌声歇,人遇平时笑脸开。几片落花随水去,一声长笛出云来。

静听凉飚绕洞溪,渐看秋色入冲微。渔人拨破湘江月,樵父踏开松子归。

西河师子九州闻,抖擞金毛众兽宾。哮吼一声天地静,五湖四海奉明君。

枯木花开劫外春,倒骑玉象乘麒麟。而今高隐千峰外,月皎风清好日辰。

万象丛中独露身,唯人自肯乃方亲。昔时谬向途中觅,今日看如火里冰。

落叶已随流水去,春风未放百花舒。青山面目依然在,尽日横陈对落晖。

烟暖土膏农事动,一犁新雨破春耕。郊原渺渺青无际,野草闲花次第生。

劝君不用苦劳神,唤作平常转不亲。冷淡全然没滋味,一回举起一回新。

青山门外白云飞,绿水溪边引客归。莫怪坐来频劝酒,自从别后见君稀。

两岸芦花一叶舟,凉风深夜月如钩。丝纶千尺慵抛放,归到家山即便休。

世路风波不见君,一回见面一伤神。水流花落知何处,洞口桃源别是春。

几回沾水又拖泥,年老心孤不自知。游子不归空怅望,一溪流水落花随。

一重山了一重云,行尽天涯转苦辛。蓦紥归来屋里坐,落花啼鸟一般春。

风萧萧兮木叶飞,鸿雁不来音信稀。还乡一曲无人吹,令余拍手空迟疑。

常居物外度清时,牛上横将竹笛吹。一曲自幽山自绿,此情不与白云知。

冰雪佳人貌最奇,常将玉笛向人吹。曲中无限花心动,独许东君第一枝。

去年别我龙沙岸,今日逢君楚水滨。相别相逢两无语,落花啼鸟又残春。

土面灰头不染尘,华街柳巷乐天真。金鸡唱晓琼楼梦,一树华开浩劫春。

金鳞透网欲吞舟,一向冲波逆水流。却被渔翁闲引钓,随波逐浪漫悠悠。

亲到桃源景物幽,一壶明月湛如秋。反思洞口春残日,无数红英逐水流。

碧波深处钓鱼翁,抛铒牵丝力已穷。一棹清风明月下,不知身在水晶宫。

东街柳色拖烟翠,西巷桃华相映红。左顾右盼看不足,一时分付与春风。

山花如锦春长在,涧水如蓝碧湛然。信步白云深处去,须知别有洞中天。

山花似锦水如蓝,突出乾坤不露颜。曾踏武陵溪畔路,洞中春色异人间。

雨前不见花间叶,雨后浑无叶底花。胡蝶纷纷过墙去,不知春色落谁家。

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一拳拳倒黄鹤楼,一趯趯翻鹦鹉洲。有意气时添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

知心非心意非意,八风伤逼岂怀愁。随风东西无我所,独脱逍遥不系舟。

云收空阔天如水,月载亘娥四海流。惭愧牛郎痴爱叟,一心犹在鹊桥头。

雨洗淡红桃萼嫩,风摇浅碧柳丝轻。白云影里怪石露,绿水光中古木清。

烦恼海中为雨露,无明山上作云雷。镬汤炉炭吹教灭,剑树刀山喝使催。

春深不放白牛闲,依旧随群入乱山。拽杷牵犁偿宿债,尾巴再露与人看。

荷叶团团团似镜,菱角尖尖尖似锥。风吹柳絮毛球走,雨打梨花蛱蝶飞。

身世悠悠不系舟,得随流处且随流。今。

5.与佛教有关的诗句

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唐。无尽藏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宋。苏东坡

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

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唐。龙牙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宋。无门慧开

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

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

——宋。此庵守静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

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云遮天。

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

荣华总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明。憨山德清

6.谁能告诉我,关于佛教,空的解释

佛教所说的“空”作何解释 作者:不详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社会上,许多人都会说几句诸如“四大皆空”,“色即是空”等佛经上的术语,甚而有些人拿这些术语,当作嘲讽佛教的口头禅。但是你若问他什么是四大,什么是色,什么是空,恐怕多数人答不上来。

在某一教的宣传品上,也常有些:“空,空,空。空,空,空。人生到头一场空”一类的句子,玩味他们所说的空,约是指空无所有而言。因此就难怪有些人说:“人生几十年,还不是一场空梦,何不看开一些,吃点儿,喝点儿,落得个眼前受用!”这话一传再传,人云亦云,结果使社会上产生了多少个落得眼前受用的“达观人士”!也增加了多少个觉得人生是“空无所有”的悲观分子!

不错、佛教是讲空的,但佛教的空,决不是空无所有。佛法上说的空,是性空而非相空,是理空而非事空。何以见得?我们且看佛经所说。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色相当于物质、受想行识则属于精神。五蕴何以皆空?简单说来,所谓五蕴,也是因缘所生,而非实有。色从四大和合而有。受想行识由妄想分别而有,究竟皆无实体,故曰皆空。

宇宙万法,皆由因缘和合而生,既由因缘和合而生,其在未生之前本无此物,既灭之后亦无此物。即在其生后灭前,也不过是因缘和合下一时所有的幻相,本无自性可言。比如以桌上的一册书而言,书是众缘和合——集著作者、出版者、制纸者、印刷者等若干人力物力而成。有一天,这册书破损散佚,或火焚成灰,水溺成浆,就叫缘尽而灭。在其生后灭前期间,亦不过是一时“假有”。何以说是假有呢?因为所谓书,无非是个印有字迹的纸本,若没有了纸和装订线,还有书的实体可言吗?

进一步说,纸和线亦无实体,若除去了纸和线中的植物纤维,何尝还有纸和线的实体,由此看来,所谓书、纸、线,甚至于纤维者,无非都是假名而已。《大智度论》上有关于假名的比喻说:“诸法性空但名字,因缘和合故有,如山河草木土地州郡城邑名之为国,巷里市陌处馆宫殿名之为都……离此因缘名字则无有法,今除山河土地因缘名字更无国名,除庐车道陌因缘名字宛无都名……”。

因此看来,所谓国者都者,亦系假名,何有实体?《中论》有偈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是中道义。”这偈指出了佛法对万物的假、空、中三观。所谓国、所谓都、所谓书、所谓纸,都是假名,称为假观。国、都、书、纸,皆以因缘和合而生,本无自性,故皆曰空,这是空观。但国、都、书、纸,性虽然空,相却是有,我们不妨称它为国、都、书、纸。这是“中观”。

领会了佛法上的假、空、中三观的意义,就可知道佛法上说的空,不是没有,而是叫我们不要执着!若破除我执和法执,自然就可以达到转迷成悟、离苦得乐的境界

7.空在佛教的意思

空是指缘起无自性,简单说是指事物任何时候必须依赖各种因缘才能存在,而不是一般自然观念里能够独立存在。

“空”,是佛教重要的教义,也是佛法不共其它宗教及世间学说的特质。《般若心经》云“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空义;世间诸法皆因缘所生,无独立的自体,故曰是“空”,实际上,空是建设宇宙万有的意思。

空是什么?空是正见,能由现象的存有之中发觉本体真空的真谛;空是般若智慧,由此可以了悟宇宙人生各种现象;空是因缘,空是不二法门,空蕴含无限,所以虚空无相,无所不相。空像数字中的 “0”,放在“1”的后面,就是“10”;放在 “10”的后面,就是“100”,可以无限的增加至天文数字。

空也像数学中的“X”,无所不可代表,无限广大。空又像 “阿弥陀佛”这句圣号,有无量的意义,可以代表一切感谢与祝福。

空是真理,是万有,就如同虚空孕育了万有,空气孕育了大地万物一样。 空并不是无,而是要我们大破大立,空去一切有无对待,空去一切差别观念,空去一切戏论,甚至连这个空都空去,然后才能享有一个大圆满、大自在的世界。

8.有关佛教的诗句

题义公禅房 (唐)

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神秀大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惠能禅师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摘自《心经》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 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摘自《金刚经》

嗓子落满了红尘,江河在琴弦上走调。《仓央嘉措诗传》

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佛经》

三千繁华,弹指刹那,百年过后,不过一捧黄沙。——佛语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坛经行由品》

佛学的精髓在于至死不渝的善,高处的空灵和重生的力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