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轼写过哪些古诗苏轼的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惠崇春江晓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 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 归人犹自念庭闱,今我何以慰寂寞。登 高回首坡垅隔,惟见乌帽出复没。 苦寒念尔衣裳薄,独骑瘦马踏残月。路人行歌 居人乐,僮仆怪我苦凄恻。 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寒灯相对记畴昔, 夜雨何时听萧瑟。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尝有夜雨对床之言,故 云尔。)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往岁, 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 【催试官考较戏作】 八月十五夜,月色随处好。 不择茅檐与市楼,况我官居似蓬岛。凤咮堂前 野桔香,剑潭桥畔秋荷老。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 驱十万夫。 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 得。 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是日榜出余与试官两人复留五首】 楼上烟云怪不来,楼前飞纸落成堆。 非关文字须重看,却被江山未收回。 眼昏烛暗细行斜,考阅精强外已夸。 明日失怀君莫怪,早知安足不成蛇。 乱山遮晓拥千层,睡美初凉撼不应。 昨夜酒行君屡叹,定知归梦到吴兴。 天台桂子为谁香,倦听空阶夜点凉。 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 秋花不见眼花红,身在孤舟兀兀中。 细雨作寒知有意,未教金菊出蒿蓬。 【月兔茶】 环非环,玦非玦,中有迷离玉兔儿。 一似佳人裙上月,月圆还缺缺还圆,此 月一缺圆何年。君不见斗茶公子不忍斗小团,上有双衔绶带双飞鸾。 【薄命佳人】 双颊凝酥发抹漆,眼光入帘珠的皪。故将白练作仙衣,不许红膏污天质。 吴 音娇软带儿痴,无限闲愁总未知。自古佳人多命薄,闭门春尽杨花落。 【吉祥寺花将落而述古不至】 今岁东风巧剪裁,含情只待使君来。对花无信花应恨,直恐明年便不开。 【述古闻之明日即来坐上复用前韵同赋】 仙衣不用剪刀裁,国色初酣卯酒来。太守问花花有语,为君零落为君开。 【李钤辖坐上分题戴花】 二八佳人细马驮,十千美酒渭城歌。帘前柳絮惊春晚,头上花枝奈老何。 露 湿醉巾香掩冉,月明归路影婆娑。绿珠吹笛何时见,欲把斜红插皂罗。 【陌上花三首(并引)】 游九仙山,闻里中儿歌《陌上花》。父老云:吴越王妃每岁春必归临安,王 以书遗妃曰:“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吴人用其语为歌,含思宛转,听之凄 然,而其词鄙野,为易之云。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 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 陌上山花无数开,路人争看翠骈来。 若为留得堂堂去,且更从教缓缓回。 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已作迟迟君去鲁,犹歌缓缓妾回家。 【次韵刘贡父李公择见寄二首】 白发相望两故人,眼看时事几番新。 曲无和者应思郢,论少卑之且借秦。岁 恶诗人无好语,(公择来诗,皆道吴中饥苦之事。) 夜长鳏守向谁亲。(贡父近 丧偶。) 少思多睡无如我,鼻息雷鸣撼四邻。 何人劝我此间来,弦管生衣甑有埃。 绿蚁濡唇无百斛,蝗虫扑面已三回。磨 刀入谷追穷寇,洒涕循城拾弃孩。 为郡鲜欢君莫叹,犹胜尘土走章台。 【京师哭任遵圣】 十年不还乡,儿女日夜长。 岂惟催老大,渐复成凋丧。每闻耆旧亡,涕泫声 辄放。 老任况奇逸,先子推辈行。文章小得誉,诗语尤清壮。 吏能复所长,谈笑 万夫上。 自喜作剧县,偏工破豪党。 奋髯走猾吏,嚼齿对奸将。哀哉命不偶,每 以才得谤。 竟使落穷山,青衫就黄壤。宦游久不乐,江海永相望。 退耕本就君, 时节相劳饷。此怀今不遂,归见累累葬。 望哭国西门,落日衔千嶂。平生惟一子, 抱负珠在掌。 见之龆龀中,已有食牛量。 他年如入洛,生死一相访。 惟有王浚冲, 心知中散状。 【答任师中家汉公(一题:奉和师中丈汉公兄见寄诗一首)】 先君昔未仕,杜门皇佑初。 道德无贫贱,风采照乡闾。何尝疏小人,小人自 阔疏。 出门无所诣,老史在郊墟。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 高树红消梨,小池 白芙蕖。 常呼赤脚婢,雨中撷园蔬。 矫矫任夫子,罢官还旧庐。是时里中儿,始 识长者车。 烹鸡酌白酒,相对欢有余。有如庞德公,往还葛与徐。 妻子走堂下, 主人竟谁欤。我时年尚幼,作赋慕相如。 侍立看君谈,精悍实起予。岁月曾几何, 耆老逝不居。 史侯最先没,孤坟拱桑樗。 我亦涉万里,清血满襟祛。 漂流二十年, 始悟万缘虚。独喜任夫子,老佩刺史鱼。 威行乌白蛮,解辫请冠裾。方当入奏事, 清庙陈璠玙。 胡为厌轩冕,归意不少纾。上蔡有良田,黄沙走清渠。 罢亚百顷稻, 雍容十年储。闲随李丞相,搏射鹿与猪。 苍鹰十斤重,猛犬如黄驴。 岂比陶渊明, 穷苦自把锄。 我今四十。 二、苏轼写过哪些诗句春宵 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上元侍宴 苏轼 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 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花影 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守岁诗 苏轼 儿童强不食,相守应欢哗。晨鸡旦勿鸣,更鼓畏添过。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儋耳 苏轼 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 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饮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三、苏轼写过哪些诗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的诗词均感情豪迈奔放,胸襟开朗洒脱。 他的诗词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歌咏自然景物的篇章最多,他的《送鲁元翰少卿知卫州》、《有美堂暴雨》、《饮湖上初晴后雨》等篇或想象丰富,或气势雄浑,或清新隽美情致盎然,最能代表苏诗的艺术成就。他的表达对事物见解的诗,如《题西林壁》,被认为最能体现宋诗的理性特征,诗中通过艺术形象说理,蕴含丰富,新鲜有趣。表现苏轼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诗风的《王维吴道子画》、《读孟郊诗》、《书王主簿所画折枝》等诗亦被认为是北宋文化所达新高度的标志。 苏轼的词相比他的诗有更大的艺术创造性。他突破了以前离愁别绪、男女恋情的老套,将悼古、怀旧、记游、说理等诗材皆纳入词的表达范围,给词以更深广的意境,一改晚唐五代词家的婉约之风,开创了词的豪放一派。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向被认为是最能代表苏词风格的作品。前一首词从幻想天堂的不胜寂寞凄冷,转向寄情于人间的天长地久。后一首借赤壁旧址的壮观景象、古人的英雄气概抒发诗人的豪情壮志。这两首词皆写于作者失意之时,“人生如梦”的低沉之调不免时而可闻,但它毕竟难掩苏词激情奔放、达观洒脱、恢宏阔大的主弦律的高亢之音。 四、有关苏轼写的诗句苏轼的 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上元侍宴 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 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水调头歌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相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时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注明:还有N多苏轼的诗,不一一详细打了。 五、苏轼写过哪些豪迈的诗词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北宋文学家、知名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其父洵、弟辙,合称“三苏”。他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学习,青年时期就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显露出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枕头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考进士时,主司欧阳修见其文章连称“快哉!快哉!”1059年任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英宗即位,任大理寺丞。 神宗时,任太常博士、开封府推官,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请求外任,出为杭州通判,改知密州、徐州、湖州。元丰二年(1079年),御史台有人摘引其非议新法的诗句,以“讪谤朝政”罪名入狱,即所谓“乌台诗案”。 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五年后,改任汝州团练副使。哲宗即位司马光等旧党执政,他复为朝奉郎,任登州知州、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充任侍读,又因与司马光等政见不合,请求外任,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后任兵部尚书兼侍读、端明殿这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守礼部尚书。 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 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 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 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 释德洪《跋东坡(左忄右允)池录》说:“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 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燮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 ……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 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作家,他以丰富的文学实践,把北宋的诗**新运动推向前进,使诗、文、词各方面的创作出现了高峰。 其文学成就曾引起当代和世后学人的普遍重视。南宋的陆游、辛弃疾,金代的元好问,明代的袁宏道,清代的陈维崧、查慎行等都是明显受他影响的作家。 苏轼作品中流露的游戏人生、随缘自足的思想对后世文人也有不良的影响。生平详见《宋史》卷三三八。 有《东坡全集》、《东坡词》。 本书选其文六主篇,《刑赏忠厚之至论》、《上海直讲书》、《喜雨亭记》、《石钟山记》、《前赤壁赋》、《教战守策》;诗六首,《惠崇春江晚景》、《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和子由渑池怀旧》、《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汲江煎茶》;词十一首《水龙吟》(看花还似非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大江东去)、《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临江仙》(夜饮东坡醉复醒)、《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传世名篇 刑赏忠厚之至论 【题解】 本文系苏轼分析刑与赏如何才能达到忠厚之极的一篇策论。作者围绕儒家经典中的一“疑”字,论证忠厚之至不全在于刑与赏,而在于用“君子长者之道”治理天下。 此文以详切的说理,使经典之旨与作者之论相得益彰。 【原文】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 ,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 故其吁俞之声,欢忻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 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 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兹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谨刑也。 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 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 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 六、苏轼写过哪些诗句⑴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水龙吟》) 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殷勤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 何处是吾乡!(《临江仙》) ⑸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鹧鸪天》) ⑹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 ⑺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⑻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南乡子》) ⑼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 ⑽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阮郎归》) ⑾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 ⑿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江城子》) ⒀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 ⒁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 ⒂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浣溪沙》) 二、苏轼诗歌名句集录 ⑴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和子由渑池怀旧》) ⑵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 (《石苍舒醉墨堂》) ⑶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汝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 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⑷暮鼓朝钟自击撞,闭门孤枕对残红。(《书双竹湛师房二首(其二)》) ⑸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⑹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⑺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 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其一)》) ⑻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 三、苏轼散文名句集录 ⑴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糯,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喜雨亭记》) ⑵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超然台记》) ⑶事不目见耳闻,臆断其有无,可乎?(《石钟山记》) ⑷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也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曰喻》) ⑸方求黑时嫌漆白,方求白时嫌雪黑。 (《书墨》) ⑹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前赤壁赋》) 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后赤壁赋》) ⑻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答谢民师书》) ⑼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刑赏忠厚之至论》) ⑽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留侯论》) ⑾夫当今生民水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教战守策》) ⑿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韩文公庙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