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歌“陌生人之间”作者伊蕾的诗朗诵,反抗的不只是男权,更是千百年来的社会的不公平。 这昭示着女性在崛起,女性也能撑起半边天。“你不来与我同居”,这是出自伊蕾的《独身女人的卧室》的诗句,这是一句大胆率直、惊世骇俗的呼唤。 它既向传统道德发出了有力的挑战,又表达了对人性的追求和渴望,更是一个女性对个体意识的强烈要求。伊蕾诗歌的基本主题是爱情和**,她把女性个体生命的“自由”及其价值和意义,聚集在这一基本生存的现实之上。 的确,爱情是盛久不衰的话题,自古以来,男性都根据自身的视角去书写关于爱情的故事和对爱情的感受。然而,爱情在女性眼中又是什么样的呢?伊蕾的女性诗歌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伊蕾根据女性的自身体验和情感需求,将男女之间的爱情、**诠释得率性、自然而真诚。这是大胆的尝试,更是直白的宣叙,一切都毫无遮掩,但却不让人感到露骨、突兀。 这使女性诗歌得到了怎样的进步和认同啊!与~~~~翟永明的大型组诗《女人》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犹如一颗石子投入了平静无波的湖面,泛起了不断扩大的漪纶,影响甚广。它独特奇异的语言风格和惊世骇俗的女性立场,大大震惊了女性向来沉默的文坛,引起了一场不可忽视的风暴。 《母亲》正是组诗《女人》中最为优秀的诗篇之一。在男权社会中,母亲总是美好的化身。 她们慈爱、善良、无私奉献、包容、温暖,象征着最初的原点。但是,这仅仅只是男性笔下的母亲,没有了人性固有的弱点和欲望,缺乏了最基本的人的特性。 反观《母亲》这首诗,则是从同样身为女性的女儿的眼中所看到的母亲,这样的母亲,让我们了解了母亲心中的悲痛与隐忍,也感受到了女儿对母亲的复杂纠结的感情。“你是我的母亲,我甚至是你的血液在黎明流出的/血泊中使你惊讶地看到你自己,你使我醒来”女儿自然也感到了母爱的伟大,母亲的无私奉献与牺牲精神,让她无法不对母亲怀有强烈的感恩之心。 然而,“无力到达的地方太多了,脚在疼痛,母亲,你没有/教会我在贪婪的朝霞中染上古老的哀愁。我的心只像你”,这里,母亲是无力的、茫然的,她无法教会女儿什么,只是让女儿继承了她的隐忍、沉默,继承与自己相同的命运,继续女性的悲剧人生。 “岁月把我放在磨子里,让我亲眼看见自己被碾碎/呵,母亲,当我终于变得沉默,你是否为之欣喜”这里揭示了女性的最终命运是被岁月毁灭,然而,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悲剧,母亲的欣喜则是女性对于命运的麻木,这是怎样沉痛的认识啊!“我自取灭亡,以对抗亘古已久的爱”,抛却生命,才能对抗女性循环的悲剧命运,这是女儿的无奈,亦是所有女性的无奈。《母亲》一诗,改变了以往歌颂母爱的传统,以一个女儿对母亲的百感交集的情感,诠释了女性对于命运的抗争,对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个体存在的意义的追求。 《女人》的出现在实际上完成了对“女人”这一词语的颠覆,这是一个重新命名的过程。一改过去女人“被动”的状态,女性实现了自我的反省与激励,“主动”寻求女性的个体生命意识和存在意识,获取一个独立自由的女性自我的世界。 范文二:女性诗歌的现实回归新时期以来,“女性诗歌”作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在中国诗坛格外引人注目。初始有林子的《给他》,率真地表达爱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体现出人性复归的时代要求,颇可动人。 随着思想解放的深入,翟永明等又以深入潜意识和性意识的方式,挑战传统,制造出女性诗歌的全新景观,以其艺术表达的陌生化,引起诗坛的兴奋。其后,伊蕾等人又以宣泄女性的性意识,展露女性的隐秘世界,以某种极端化的反叛,冲撞人心,试图在更为彻底的意义上,冲决中国封建传统观念和男性社会固有的堤岸,从而引起争议。 所有这一切,应该说都是诗歌作为人类敏感神经,在历史演进和我国社会进步中感时应世的必然反映。荣荣的诗很有情致,抒情与哲理的结合水**融。 她从生活出发,抵达生命的真实,体现出较高的精神指向,是近年来女性诗歌的优秀之作。获得本届鲁迅文学奖,她是无愧于这一荣誉的。 新时期以来,“女性诗歌”作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在中国诗坛格外引人注目。初始有林子的《给他》,率真地表达爱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体现出人性复归的时代要求,颇为动人。 随着思想解放的深入,翟永明等又以深入潜意识和性意识的方式,挑战传统,制造出女性诗歌的全新景观,以其艺术表达的陌生化,引起诗坛的兴奋。其后,伊蕾等人又以宣泄女性的性意识,展露女性的隐秘世界,以某种极端化的反叛,冲撞人心,试图在更为彻底的意义上,冲决中国封建传统观念和男性社会固有的堤岸,引起争议。 所有这一切,应该说都是诗歌作为人类敏感神经,在历史演进和我国社会进步中感时应世的必然反映。然而,诗之所以为诗,最终还是文学意义的存在。 在经历过思想的涅�之后,当今的女性诗歌,已经可以从容地表达人性之美,美丽地言说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从关注自我到关注普通人,从追踪潜意识到直面现实生活,这是一种落地生根的踏实。 叛逆的女性与包容的社会似乎已达成某种和解。首先,荣荣在诗的内容上,更多地着墨现实。 2.带有红,蕾,连的诗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蝶恋花 苏轼 雨霰疏疏经泼火。巷陌秋千。犹未清明过。杏子梢头香蕾破。淡红褪白胭脂涴。苦被多情相折挫。病绪厌厌,浑似年时个。绕遍回廊还独坐。月笼云暗重门锁。 菩萨蛮 舒亶 疏英乍蕾馀寒浅。蹋枝小鹊娇犹颤。谩炷水沈香。帘波不是湘。清愁支酒力。畏听江城笛。恁忍说华年。垂垂欲暮天。 花枝破蕾柳梢青。春寒拂面轻。一眉新月影三星。铜荷烛烬零。低凤扇,袅霓旌。珊珊环佩声。坐间谁识许飞琼。对郎仙骨清。 水龙吟 史浩 雪中蓓蕾嫣然,美人莫恨春容少。化工消息,只须些子,阳和便了。文杏徒繁,牡丹虽贵,敢夸妍妙。看冰肌玉骨,诗家漫道,银蟾莹、白驹皎。楼上角声催晓。是东皇、丝纶新草。青旗苍辂,欲临东阙,遣伊先到。排斥风霜,扫除氛雾,直教闻早。算功高调鼎,不如竹外,一枝斜好。 卜算子 王炎2 散策问芳菲,春半花犹未。蓓蕾枝头怯苦寒,恰似人憔悴。人莫恨花迟,天自催寒去。雨意才收日气浓,玉靥红如醉。 虞美人 王炎2 镜中失画双青鬓。懒更占花信。小梅半谢雨垂垂。未许轻红破蕾、缀桃枝。社前归燕穿帘语。似说人憔悴。自缘老去少欢悰。不是春寒料峭、怯东风。 满庭芳 葛立方 狂吹鸣篱,祥霙剪水,分明欺压寒梅。冰威初敛,曦影上池台。应有一番和气,南枝上、恐有春来。须勤探,呼吾筇杖,屐齿上苍苔。春风,浑未到,徘徊香径,巡绕千回。见琼英一点,小占条枚。且看先锋素艳,看看便、繁蕾齐开。香浮动,微薰诗梦,须更著诗催。 齐天乐 董嗣杲 玉山曾醉凉州梦,图芳敻无今古。露颗虬藤,风枝蠹叶,遗墨何人收取。当时赠与。记轻别西湖,笑离南浦。万里奚囊,岂知随处助吟苦。归来情寄谩远,旧寻犹在望,荒亭荒圃。绀蕾攒冰,苍阴弄月,休说堆盘马乳。云梯尚阻。袖一幅秋烟,扫空尘土。静想山窗,半乘寒架雨。 也知别有风光主,花蕾枝枝似去年。(《题藏舟浦花》, 见《南部新书》) 3.国外女作家写的现代诗《星星》国外女作家写的现代诗《星星》原文如下: 《星星》 作者:伊迪特·伊蕾内·索德格朗 译者:北岛 当夜色降临, 我站在台阶上倾听; 星星蜂拥在花园里, 而我站在黑暗中, 听,一颗星星落地作响! 你别赤脚在这草地上散步, 我的花园到处是星星的碎片。 扩展资料: 原文赏析: 《星星》是一首朦胧诗,整首诗表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诗人把用花园来比喻夜空,用蜜蜂来比喻星星,看着似乎是运用了不合常理的隐喻手法,实际上这样的表达正是合乎作者内心的表现,花园里到处是星星的碎片描绘了满天繁星的景象,展现了诗人空灵纯朴的艺术风格,整首诗具有强烈的自然感染力。 作者经历: 这首诗的作者伊迪特·伊蕾内·索德格朗,是芬兰著名的瑞典语女诗人。索德格朗也是瑞典语文学和芬兰文学最杰出的探索者之一,是北欧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之一,也是最受赞赏的一个。她深受法国象征、德国表现以及俄国三个主义的影响,从她的诗歌中找到证据。 她一生只出版了四部诗集,死于肺结核和营养不良,逝世时才31岁。她活着的时候没有获得读者和文学界的认可,但是后来人们发现了她的作品的文学价值。现在,伊迪特·索德格朗被认为是北欧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到目前为止, 她仍然影响着许多诗人, 尤其是瑞典的诗歌作者。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索德格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