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冯至的诗歌有哪些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1923年夏参加林如稷等在上海主办的文学团体浅草社。 1925年浅草社停止活动,和杨晦、陈翔鹤、陈炜谟另组沉钟社,出版《沉钟》周刊、半月刊和《沉钟丛刊》。出版的诗集有《昨日之歌》(1927)、《北游及其他》(1929)、《十四行集》(1942)、《冯至诗选》(1980)等。 其他作品有散文集《东欧杂记》(1951)、传记《杜甫传》(1952)、译作集《海涅诗选》(1956)、诗集《西郊集》(1958)、诗集《十年诗抄》(1959)、论文集《诗与遗产》(1963)、译海涅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1978)等。 2.冯至的诗歌有哪些昨日之歌》(诗集)1927,北新 《北游及其他》(新诗、译诗合集)1929,沉钟社 《十四行集》(诗集)1942,桂林明日社;改订本,1949,文生 《山水》(散文集)重庆国民出版社;增订本,1947,文生 《伍子胥》(中篇历史小说)1946,文生 《歌德论述》(论文集)1948,正中 《东欧杂记1950》,新华书店 《杜甫传1952》人文;增订本,1980 《张明山与反围盘》(报告文学)1954,工人 《冯至诗文选集》 1955,人文 《西郊集》(诗集)1958,作家 《十年诗抄》(诗集)1959,人文 《诗与遗产》(论文集)1963,作家 《冯至诗选》 1980,四川人民 《冯至选集》(1--2卷)1985,四川文艺 《论歌德》(1--2卷,论文集)1986,上海文艺 《冯至学术精华录》(论文、论著摘编)1988,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杜甫诗选》 与浦江清、吴天石合编,1956,作家 《德国文学简史》(上下卷)主编,1958,人文。 3.冯至的诗歌有哪些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直隶涿州(今河北涿县)人。 〖十四行集(节选)〗 1 我们准备着深深地领受 那些意想不到的奇迹, 在漫长的岁月里忽然有 彗星的出现,狂风乍起; 我们的生命在这一瞬间, 仿佛在第一次的拥抱里 过去的悲欢忽然在眼前 凝结成屹然不动的形体。 我们赞颂那些小昆虫, 它们经过了一次交媾 或是抵御了一次危险, 便结束它们美妙的一生。 我们整个的生命在承受 狂风乍起,彗星的出现。 4 我常常想到人的一生, 便不由得要向你祈祷。 你一丛白茸茸的小草 不曾辜负了一个名称; 但你躲进着一切名称, 过一个渺小的生活, 不辜负高贵和洁白, 默默地成就你的死生。 一切的形容、一切喧嚣 到你身边,有的就凋落, 有的化成了你的静默∶ 这是你伟大的骄傲 却在你的否定里完成. 我向你祈祷,为了人生。 9 你长年在生死的中间生长, 一旦你回到这堕落的城中, 听着这市上的愚蠢的歌唱, 你会象是一个古代的英雄 在千百年后他忽然回来, 从些变质的堕落的子孙 寻不出一些盛年的姿态, 他会出乎意外,感到眩昏。 你在战场上,象不朽的英雄 在另一个世界永向苍穹, 归终成为一只断线的纸鸢∶ 但是这个命运你不要埋怨, 你超越了他们,他们已不能 维系住你的向上,你的旷远。 19 我们招一招手,随着别离 我们的世界便分成两个, 身边感到冷,眼前忽然辽阔, 象刚刚降生的两个婴儿。 啊,一次别离,一次降生, 我们担负着工作的辛苦, 把冷的变成暖,生的变成熟, 各自把个人的世界耘耕, 为了再见,好象初次相逢, 怀着感谢的情怀想过去, 象初晤面时忽然感到前生。 一生里有几回春几回冬, 我们只感受时序的轮替, 感受不到人间规定的年龄。 27 从一片泛滥无形的水里 取水人取来椭圆的一瓶, 这点水就得到一个定形; 看,在秋风里飘扬的风旗, 它把住些把不住的事体, 让远方的光、远方的黑夜 和些远方的草木的荣谢, 还有个奔向无穷的心意, 都保留一些在这面旗上。 我们空空听过一夜风声, 空看了一天的草黄叶红, 向何处安排我们的思、想? 但愿这些诗象一面风旗 把住一些把不住的事体。 〖蚕马〗 1 溪旁开遍了红花, 天边染上了春霞, 我的心里燃起火焰, 我悄悄地走到她的窗前。 我说,姑娘啊,蚕儿正在初眠, 你的情怀可曾觉得疲倦? 只要你听着我的歌声落了泪, 就不必打开窗门问我,“你是谁?” 在那时,年代真荒远, 路上少行车,水上不见船, 在那荒远的岁月里, 有多少苍凉的情感。 是一个可怜的少女, 没有母亲,父亲又远离, 临行的时候嘱咐她∶ “好好耕种着这几亩田地!” 旁边一匹白色的骏马, 父亲眼望着女儿,手指着它, “它会驯良地帮助你犁地, 它是你忠实的伴侣。” 女儿不懂得什么是别离, 不知父亲往天涯,还是海际。 依旧是风风雨雨, 可是田园呀,一天比一天荒寂。 “父亲呀,你几时才能够回来? 别离真象是汪洋的大海; 马,你可能渡我到海的那边, 去寻找父亲的笑脸?” 她望着眼前的衰花枯叶, 轻抚着骏马的鬃毛, “如果有一个亲爱的青年, 他必定肯为我到处去寻找!” 她的心里这样想, 天边浮着将落的太阳, 好象有一个含笑的青年, 在她的面前荡漾。 忽然一声响亮的嘶鸣, 把她的痴梦惊醒; 骏马已经投入远远的平芜, 同时也消逝了她面前的幻影! 2 温暖的柳絮成团, 彩色的蝴蝶翩翩, 我心里正燃烧着火焰, 我悄悄地走到她的窗前。 我说,姑娘啊,蚕儿正在三眠, 你的情怀可曾觉得疲倦? 只要你听着我的回声落了泪, 就不必打开窗门问我,“你是谁?” 荆棘生遍了她的田园, 烦闷占据了她的日夜, 在她那寂静的窗前, 只叫着喳喳的麻雀。 一天又靠着窗儿发呆, 路上远远地起了尘埃; (她早已不做这个梦了, 这个梦早已在她的梦外。) 现在啊,远远地起了尘埃, 骏马找到了父亲归来; 父亲骑在骏马的背上, 马的嘶鸣变成和谐的歌唱。 父亲吻着女儿的鬓边, 女儿拂着父亲的征尘, 马却跪在地的身边, 止不住全身的汗水淋淋。 父亲象宁静的大海, 她正如莹晶的明月, 月投入海的深怀, 净化了这烦闷的世界。 只是马跪在她的床边, 整夜地涕泪涟涟, 目光好象明灯两盏, “姑娘啊,我为你走遍了天边!” 她拍着马头向它说, “快快地去到田里犁地! 你不要这样癫痴, 提防着父亲要杀掉了你。” 它一些儿鲜草也不咽, 半瓢儿清水也不饮, 不是向着她的面庞长叹, 就是昏昏地在她的身边睡寝。 3 黄色的蘼芜已经调残 到处飞翔黑衣的海燕 我的心里还燃着余焰, 我悄悄地走到她的窗前。 我说,姑娘啊,蚕儿正在织茧, 你的情怀可曾觉得疲倦? 只要你听着我的歌声落了泪, 就不必打开窗门问我,“你是谁?” 空空旷旷的黑夜里, 窗外是狂风暴雨; 壁上悬挂着一张马皮, 这是她唯一的伴侣。 “亲爱的父亲,你今夜 又流浪在哪里? 你把这匹骏马杀掉了, 我又是凄凉,又是恐惧! “亲爱的父亲, 电光闪,雷声响, 你丢下了你的女儿, 又是恐惧,又是凄凉!” “亲爱的姑娘, 你不要凄凉,不要恐惧! 我愿生生世世保护你, 保护你的身体!” 马皮里发出沉重的语声, 她的心儿怦怦,发儿悚悚; 电光射透了她的全身, 皮又随着雷声闪动。 随着风声哀诉, 。 4.诗歌赏析冯志的《我们站在高高的山巅我们站立在高高的山巅 化身为一望无边的远景, 化成面前的广漠的平原, 化成平原上交错的蹊径。 哪条路,哪道水,没有关连, 哪阵风,哪片云,没有呼应; 我们走过的城市、山川, 都化成了我们的生命。 我们的生长,我们的忧愁 是某某山坡的一棵松树, 是某某城上的一片浓雾; 我们随着风吹,随着水流, 化成平原上交错的蹊径, 化成蹊径上行人的生命。 赏析: 人类与世界万物有什么关系呢?诗人就此发问,构造诗篇。 我们站立在高高的山巅,化身为一望无边的远景,化成面前的广漠的平原,化成平原上交错的蹊径。在此,我们、山颠、一望无际的远景、广漠的平原、交错的蹊径等要素构成了一幅立体的画面,由远及近,由模糊到清晰,我们就在其中穿梭着、行进着。路、水,没有关联;风、云,没有呼应,然而,“我们走过的城市、山川,都化成了我们的生命。” 我们的成长、我们的忧愁是山坡上的一棵松树、城上的一片浓雾,我们与万物共同存在;我们随着风吹,随着流水,化成平原上交错的蹊径,化成蹊径上行人的生命,我们与万物互相渗透、互相作用,我们由万物而来,我们又化成了万物。 于此,诗人道出了人的生命与世界万物共生共长的真谛 5.冯志的《我是一条小河》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进行比较“河”的意象上: 同:都用河指代一些事物。 异: 《我是一条小河》采用以人拟物的手法,将多情的男子比作柔波微漾的“小河”,把你比做小河柔波中的“彩霞般的艳影儿”,意指作者对待爱情的认识:包容,曲折,流动。冯志借着“小河”与“影儿”之间的自然联系,写出青年男女间两心的相印与相随。 《再别康桥》中的“河”意指徐志摩的母校,因为诗中提到:“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母校给了诗人太多的回忆和温柔,滋养了诗人的灵魂。 在诗的形式上: 同:都使用韵律辅助抒情。 异: 《我是一条小河》自由而又有所敛束。整个看来,它间用对偶与复沓,格式表达自然、优雅,调子舒缓柔曼而又热烈明丽,音律极活泼,调子舒卷自如,别具一种浓烈的韵味。此外,还多用迭字(如“软软”、“荡荡”、“粼粼”等)和重复(如第一节的两个“无心”,第五节的两个“彩霞”等)以酿就一种缱绻的情味。 《再别康桥》的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全诗7节,每节4行,组成两个平行台阶;1、3行稍短,2、4行稍长,每行6至8字不等,诗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诗与自由诗二者的形式糅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富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徐志摩是以情诗的形式抒写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幻灭后的轻愁。 6.求冯至十四行诗的赏析冯至的《十四行集》以其哲理和深思独步诗坛,誉为中国十四行诗的魁首。 其中第一首,写的是“意想不到的奇迹”。岁月无常,世事苍茫,的确,有很多事情是我们无法预测的。 彗星出现,狂风乍起,这些是我们意想不到的,诗人思考这种意想不到的意义,此时陷入了深沉的思考中去,生命在一瞬间凝结,过去的悲欢映现,形体屹立不动。 此刻,诗人想起了那些小昆虫,那些幼小的生命在经历一次交媾或是抵御一次危险之后,“便结束它们美妙的一生。” 这样的语言看似平缓,思考却是冷峻的。最后,诗人写到“我们整个的生命在承受狂风乍起,彗星的出现”,原来人生的真谛在于不断承受生命的狂风暴雨啊,奇迹于此! 十四行诗第一首原文如下: 我们准备着 我们准备着深深地领受那些意想不到的奇迹,在漫长的岁月里忽然有彗星的出现,狂风乍起;我们的生命在这一瞬间,仿佛在第一次的拥抱里过去的悲欢忽然在眼前凝结成屹然不动的形体。 我们赞颂那些小昆虫,它们经过了一次交媾或是抵御了一次危险,便结束它们美妙的一生。我们整个的生命在承受狂风乍起,彗星的出现。 扩展资料: 冯至 (1905-1993),被鲁迅称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于1941年创作了27首十四行诗,编为《十四行集》于次年出版,被视为中国新诗进入成熟期的标志之作。 冯至原名冯承植,直隶涿州人,冯家为天津著名盐商,盐引在直隶涿州,八国联军侵华后避难于涿州,故生于涿州。 曾就读于北京四中。1923年加入林如稷的文学团体浅草社。 1925年和杨晦、陈翔鹤、陈炜谟等成立沉钟社,出版《沉钟》周刊,半月刊和《沉钟丛刊》。1930年留学德国先后就读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1935年获得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36年至1939年任教于同济大学。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 冯至十四行诗选第八首“一个旧日的梦想”及第九首“给一个战士”原文如下: 一个旧日的梦想 是一个旧日的梦想, 眼前的人世太纷杂, 想依附着鹏鸟飞翔 去和宁静的星辰谈话。 千年的梦像个老人 期待着最好的儿孙—— 如今有人飞向星辰, 却忘不了人世的纷纭。 他们常常为了学习 怎样运行,怎样降落, 好把星秩序排在人间, 便光一般投身空际。 如今那旧梦却化做 远水荒山的陨石一片。 给一个战士 你长年在生死的边缘生长, 一旦你回到这堕落的城中, 听着这市上的愚蠢的歌唱, 你会像是一个古代的英雄。 在千百年后他忽然回来, 从些变质的堕落的子孙 寻不出一些盛年的姿态, 他会出乎意料,感到眩昏。 你在战场上,像不朽的英雄 在另一个世界永向苍穹, 归终成为一只断线的纸鸢: 但是这个命运你不要埋怨, 你超越了他们,他们已不能 维系住你的向上,你的旷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