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有关宁海名胜的诗句宁海龙宫,地处天台华顶山北麓,群山环抱,峰峦叠嶂,崇山峻岭,龙蟠狮踞,村东有狮子山,村西有鸡冠山,两山对峙,山门连锁,围而不塞,藏风得水。在高山峡谷、青山碧水间,有一块天然平坦的盆地。这里的环境独特,景色秀美,有蛟龙藏卧的石窦潭、大泄潭,碧水辉映,常年不涸,犹如水晶宫,村名龙宫也由此而来。有“挺秀龙溪”,溪水源出于我县第一尖900多米高的大山,哗哗的溪水奔流不息地沿村流淌着,衬托出古村幽美的景色。小放泄、大放泄瀑布飞泻,壮观雄伟,气势磅礴。村后溪边有株400余年的大树,虬枝苍劲,形状如龙,号称龙树。 建于北宋宣和年间的龙宫古村,密布着一大片飞檐翘角、青瓦白墙、苍华古朴的建筑群舍,在秀丽山水的辉映下,呈现着生机与活力。宗祠墙门上有这样的诗句描述:“堂对屏山连科弟,瑧琦行门朝秀水, 爱纳天璜绕祠流,护祖阴茂林竹秀。”这充分说明龙宫人对山水有着深厚的感情,真正体现了“村得山水而灵”的有效组合。龙宫是“世外桃源”,是人们探幽访古、寄情山水的旅游胜地。 2.写宁海桶盘山的诗句桶盘山上有覆岩如屋,盛暑入内,顿生凉意,下有一池,水自岩隙出,滴入池内,嗡嗡如磬声,名“浴佛潭”。 民间传说,岩洞曾住过一条独角龙。独角龙性凶,常抢美女到岩洞,最后抢了姣姣女,想白头到老。 姣姣身贞心坚,斩了独角龙。邻近百姓都说她为民除害,是女英雄。 这一传说早已演绎成宁海平调《金莲斩蛟》。 峰顶巨岩之下有庵,外峙石如门,故有天门之称。 宋代舒岳祥曾有《天门山》一诗描写当时的情景:“烟树连天远,鱼樵两地分。仙舟沧海路,僧锡石桥云。 落日人行少,空村犬吠闻。谁知隐沦者,绝迹在人群。” 桶盘山上多岩石,当地农民有赞美桶盘山的顺口溜:桶盘山上两座庵,上面是宝台庵,下面是香石庵。“浴佛潭”就在香石庵后面,这里的岩石如虎口,故也叫虎口岩。 虎口岩东边有泰山岩。泰山岩边有分水岩。 分水岩过去是双象岩。最高处是三星岩。 三星岩过去是千丈岩。千丈岩下幢幢岩四圈岩石如城墙,宝台庵在其中央…… 最近,县文物普查小组前往西店镇桶盘山考查,发现了数处未见文字记载的摩崖石刻。 在宝台庵处还有两块分别于嘉定十六年(1223)和乾隆丁酉年(1777)所刻制的石碑。可见桶盘山有深厚的佛教文化积淀。 [1] 人文故事编辑摩崖石刻在山顶的一块一米见方的斜岩上,拂去落叶青苔,还能清晰地看到一块摩崖石刻:“嘉定壬申仲冬廿六日,成吉甫、陆子济览胜于此,睨海。”嘉定壬申年即北宋嘉定五年(1212),仲冬即农历十一月。 短短的21个字,穿透近九百年的风雨,再现了北宋嘉定五年十一月,成吉甫、陆子济二位朋友相约一起攀爬桶盘山,来此登高望海,兴致之余,他们在山上这块裸露的岩石上刻石记事的一段往事。其一旁的巨岩上也刻着一段文字“淳熙戊申良月上澣,刘允菽、弟行之、敬菽、太初、舒子明德、王颖之同登”。 值得注意的是,该题刻中有“刘允菽”,经查,南宋宁海著名文人刘倓才学横溢,且其为求真知,而不为科举而读书的精神更是得到过陆九渊、沈焕、楼钥等一批当时知名大学者的赞许,与其称兄道弟。在短暂的官宦生涯后,刘倓因病归隐故乡,筑室读书,因号阆风居士,时人以阆风先生称之,其字正是“允菽”,而淳熙十五年,刘倓刚好33岁,且桶盘山离其家乡不远。 因此,此摩崖石刻中“刘允菽”极有可能就是刘倓,而行之、敬菽、太初则可能是他的弟弟。这段题刻正是他率弟弟及朋友们一同登山时所留。 如果属实的话,则此段题刻还可能就是刘倓留存至今的唯一一件手迹,极具文献价值。金莲斩蛟的故事桶盘山不仅是旅游名山,还是宁海平调精典剧目《金莲斩蛟》的故事发生地。 相传,戏中的独角龙,原是清代新昌县山区一个农民的孩子,孩子面貌甚丑,阔嘴大眼,牙齿外露,性格更是怪僻,喜欢吃壁虎之类。久而久之,身上长满疮,满身是一块块的厚痂,头上也长出来一只角,独角龙之名便由此而来。 他途经宁海的桶盘山时,对此地情有独钟,于是占山为王,将原来的管山人赶下山去,并强留其女儿金莲和她的妹妹金宝为压寨夫人。他还不时下山到处抢掠,为害四方,是有名的强盗王,成为当地一大祸害。 周边村民都不敢独自出门,更不敢上山。金莲两姐妹对此痛恨在心,金莲观察到独角龙虽有刀枪不入的本领,却有一致命弱点,即咽喉部是他的死穴。 于是她心生一计,称天热难耐,要独角龙陪其到山间的溪水中去洗澡。独角龙不知是计,一起来到溪边,金莲故意滑了一跤,正当独角龙伸手去拉她时,金莲迅速拔出暗藏的短剑,对着独角龙的咽喉刺去,独角龙就这样被刺死了,金莲为民除害的故事也在民间广为流传。 后来一位姓章的翰林根据这个民间故事改编成了剧本《小金莲》,该剧后来又改编成了现在的《金莲斩蛟》。平调中的耍牙绝技非常有趣,表演者口含多枚野猪獠牙,吞吐自如,更是把凶残丑陋的独角龙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能与川剧变脸相提并论。 3.宁海文的基督教歌曲《天父在呼唤》 词曲:宇海文 曾经的我 在自私中迷失 不懂感恩 只想不停索取 堕落成性 沦落在世界里 早已失去 人之良善本意 我是一只 罪中迷途羔羊 没有方向 生活时常流浪 拥有再多 心中总是空荡 内心深处 父神唤我回乡 天父在呼唤 回家吧孩子 父神的面孔 梦中常浮现 我罪孽深重 回家无颜面 你的慈爱从不放弃我走远 天父在呼唤 回来吧孩子 心中燃烧起 慈爱的火焰 我心在忏悔 脚步已调转 走进圣殿看见了父的容面 4.求此诗详解虞俊鹤,1934年生,江苏无锡人。原烟台市副市长、政协副主席。 这是烟台山景区的楹联,里面有很多典故,所以你会不明白,其实语言很简单.下面给你解释下: 〔嬴政镌碑〕《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秦始皇东巡天下三登芝罘,并刻石留迹,追念皇帝统一大业的始末及其丰功伟绩。 〔孙文宏论〕《烟台市志·上卷》:孙中山先生于1912年8月20日去北京途中抵烟,次日,在烟台商会发表的一次演讲。 〔叶帅赋诗〕中央军委副主席揖剑英元帅,1979年8月视察烟台期间,挥毫写下一道《调寄蝶恋花》的词,词中“飞向烟台寻故地……左右蓬莱威海卫,仙人扁担挑双屿……”的诗句。 〔岱王〕系岱王山,位于正在建设中的烟台市新的行政中心和莱山新区境内。 〔宁海〕牟平,旧称宁海 〔福莱〕系福莱山,其南侧为福山区高新工业园区,北侧为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 〔转附〕即芝罘,据烟台地名史料记载,春秋战国始称转附,秦朝称之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