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小思的诗歌

1.小思的诗歌散文

小思简介:小思,原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

原籍广东番禺,一九三九年香港出生,一九六四年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毕业,翌年进入罗富国师范学院进修,获教育文凭。七三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当研究员。

八一年,以论文《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获香港大学硕士学位。她以笔名“小思”出版了散文集《路上谈》、《承教小记》、《日影行》、《不迁》、《彤云笺》、《香港文学散文》等。

竹 谈 “小斋洒洒颇宜贫,清有竹,静无尘。” 闷热的夜里,读着竹的诗词,不禁又想起了京都嵯峨野。

看竹,自然想起嵯峨野。 那边的竹林,有一个叫筛月林,全是纤弱纤篁,没试过夜访看它如何筛月,只觉植在寺院里,还嫌可惜,潇湘馆伴着冷雨敲窗,倒十分配衬。

天龙寺再过去一点,那参天的竹薮,是常去的地方。里面总有烟雾如萝带,清澈空气透着阵阵竹香,仿佛跟外边世界毫不相干地存在;几声鸟鸣响得就似发自耳畔。

偶尔抬头,有一丝一丝阳光,经竹叶筛过才下来,闪亮着神秘如月的光芒,我常眯着眼,看这像夜空的奇象。有时,来一阵好风,萧萧索索,使人步步想到:衣袂飘然,持酒狂歌的七贤。

当然,我一定说到直指庵。 那藏在竹林中,洒洒小斋,有如隐者。

小小木庵里,住了一个老尼姑和两只猫。向庭院一边的台阶上,铺着红毡。

客来,可盘腿静坐,看雨后初晴下的苔痕白沙。几块钱,要来一盏茶,有人浸入禅思冥想中里。

我总爱倾听完全寂静时,耳朵里响着的无声之声;也看老尼姑低头兀自拿着毛笔和了墨,在卷轴上正写些什么。更多时候,会全心看住那只纯白的猫,低眉闭目,似佛,在红毯上睡去。

它真像佛,或该说似马致远。当它醒时,我看过它的眼——了解猫,应看眼,完全一派“物来不乱”的神态。

对于这只猫,简单不敢动念去摸一摸它,甚至不敢当它是猫。想想:竹林丛中,红毡之上,它不吃人间烟火。

爱竹,绝不是为了什么清俗——反正,我同时也爱分花拂柳的艳媚。而是,竹薮里真有一股幽深,叫人从淡中,洗涤了许多杂念。

六月天,能到竹林里,然后,清凉得一心如洗回来,是此刻想做的事。 1977年6月14日 怀 旧 怀旧,不该是一股潮流! 怀旧之情,永远藏在我们生命里! 多少过去了的人、事、物,无论好的坏的,对的错的,美的丑的,都是人的生活的一部分,跟我们乐过忧过。

不是时刻缠在回忆里,但偶尔,在某一瞬间,会无由地泛起几乎在记忆中湮没了的一个名字、一节情景、一种滋味、一段对话,或者一件完全无关重要的旧事。清晰得如在目前,可是再仔细追查下去,它们又会变得朦朦胧胧,仿佛像梦的碎片,叫人无法捕捉得住。

在匆匆的步伐中,只有回顾,才看得清楚自己走过多少路,留下多少笑和泪。 现在,怀旧潮来,但愿它带着“不忘故旧”的温厚感情,回看我们今天铺路的昔日一切。

又或者,不必计较什么成败得失,不把事情看得那么严肃,只在匆忙的今天生活中,稍作温馨的回望。 思 索 工作极度繁忙的五月过去后,我把积存下来的报纸杂志逐一看完,发现一口气要消化许多大问题小问题实在不容易,但毕竟那些都是必须思索的问题——尽管思索也未必找到答案,尽管有人摇首慨叹:社会已经坏到这个地步,一小摄人的力量和心愿没有什么作为,我们只好无可奈何地活一天过一天。

人能从不同角度思索问题,又能自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更可跟不同意见的人论辩,目的不在妖言惑众,而在寻求对人类有好处的结论,这样的社会,到底还有它的优点,这样的群体,还是有希望的。但思索和论辩的过程中,有一些原则是必须遵守,否则,既得不到圆满结果,也看不出问题的症结,甚至很易流于意气之争。

激动的情绪最有碍于思索,而且往往会把问题局限或停滞在某一点上,这样便无法追根寻源,来来去去在中间层面转。 不够客观和冷静,就看不见人家的优点,更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争论下去,只有各走极端。

最后,最不幸的就是演变成了私人恩怨。 普通人的私人恩怨,顶多连累两人的一生一世,但遇上有权有位或具有无形影响力的人,就会连累许多无辜的人。

原来的问题没有解决,却又横生了枝节,有时甚至枝节惹来的麻烦重重叠叠把原来的问题遮盖了。到头来,竟忘了原本要寻求的答案。

这样的论争,对甚么人都没有益处。 我很怕论争,因为怕自己不够冷静,更怕遇上诡辩或根本不守原则的对手,但我愿意思索,希望从思索中,能把问题看得更清楚。

可惜,现在是一个热烈论辩的时代,有人告诉我:默默思索,已经不合时宜。这也是个值得我思索的问题。

短调两章 始 读着古老的中国神话…… 盘古在一个大鸡蛋里孕育了一万八千年。当他突然睡醒了,只见四周黑漆一片,不禁闷得心慌,便抡起大斧,朝着混沌砍去,哗喇!混沌初开。

轻清的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浊的沉沉下降,变成了地。于是,乾坤始奠。

这一斧,使光明初露,让天地开始新的生命,并不简单啊!力量和勇气,孕育了一万八千年。要说这不过是个神话,倒不如说是壮伟、坚忍的开天辟地、人类历史故事。

在博物馆里,看到原始人类用过的石球、古斧、石铲,就不禁想:人类从无到有,是多么的艰辛;而当第一。

2.【找小思和席慕容的诗或文章,要简短一点的,】

无怨的青春(席慕容) 在年青的时候 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 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她 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 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 那麽 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暇的美丽 若不得不分离 也要好好地说一声再见 也要在心里存著感谢 感谢她给了你一份记意 长大了之后 你才会知道 在蓦然回首的一刹那 没有怨恨的青春 才会了无遗憾 如山岗上那静静的晚月 怀 旧(小思) 怀旧,不该是一股潮流! 怀旧之情,永远藏在我们生命里! 多少过去了的人、事、物,无论好的坏的,对的错的,美的丑的,都是人的生活的一部分,跟我们乐过忧过. 不是时刻缠在回忆里,但偶尔,在某一瞬间,会无由地泛起几乎在记忆中湮没了的一个名字、一节情景、一种滋味、一段对话,或者一件完全无关重要的旧事.清晰得如在目前,可是再仔细追查下去,它们又会变得朦朦胧胧,仿佛像梦的碎片,叫人无法捕捉得住. 在匆匆的步伐中,只有回顾,才看得清楚自己走过多少路,留下多少笑和泪. 现在,怀旧潮来,但愿它带着“不忘故旧”的温厚感情,回看我们今天铺路的昔日一切.又或者,不必计较什么成败得失,不把事情看得那么严肃,只在匆忙的今天生活中,稍作温馨的回望.。

3.小思的短诗歌

我希望每一个冬天里,连大街上都有暖气,我就不用穿很厚,那样不帅,但你要穿得很厚;

我希望每一次逛街的时候,都会有一件东西,让我觉得想要买给你;

我希望你做噩梦的时候,我正好在你旁边,也希望我睡不着的时候,能看着你我身边睡得很熟;

我希望你想我的时候能发短息给我,打电话给我,或者坐飞机来找我,我一定会非常开心;

我希望可以每天都能抱着你;

我希望我们不要冷战;

我希望你经常为我吃醋;

我希望能每天都帮你吹干你洗后湿漉漉的头发,我希望我们在一起之后都由我来帮你剪指甲;

我希望我们两个用一样的香水,我希望你身上都是我的味道;

我希望你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想我,哪怕在工作的时候也在想我;

我希望你生病的时候就只有我在照顾你,其他人都给我滚。

我希望我爱你的日子里,你都在爱我,也希望这样的日子永远都不要过去;

我希望陪你去视界的尽头,时间的尽头。

我希望你真的爱我。

我不是后奕,我没有弓和箭

那年冬天是飞扬的般若

你开出一支明亮却断了三枝记忆的梗

谁的沉默带走了谁的霓裳

谁不肯谢幕谁永远上演繁华

隐下的苍凉开出一朵两朵三朵断章

无穷记忆的来出拥挤着面目模糊的天使

没有忧郁的国度长满忧伤的高草

高草湮没的年华随南飞的鸟一直南飞

漠呵以北极星以北

断了弦的流章暗了魂魄的衣冠冢

而我从远古的远古

就是站在风里的遗落记忆的猎人

没有来路 没有归途

《孤独》

郭敬明

下了两天两夜的大雨

还在下

还没有停的意思

透过窗户

我们仿佛

生活在水帘洞中

让我想起百年孤独里

那场下了几年的大雨

潮湿的房间

身上长出了青苔

一群群鱼游上了屋顶

在这样的雨天

我们打着雨伞

走在街上

踩着积水

我们不知道要去哪里

(1997年初中二年级时,郭敬明在全国公开刊物《人生十六七》上发表了他的处女诗作《孤独》,这首诗忧郁凄美。不久,他收到了杂志社寄来的10元钱稿费和样刊,当时,郭敬明欣喜万分,当父母知道这事后,对儿子也倍加赞赏,鼓励他继续努力。父母认为,尽管10元钱的稿费不是很多,但它给儿子郭敬明带来的价值和益处远远超出了它的本身,因为,这是儿子十余年的心血和汗水凝聚而成的。作品第一次变成铅字得到社会的认可,郭敬明的创作激情便陡增。从此,他除了自由写一些文章外,还参加一些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由于功底扎实,他写的文章经常都能发表,让班上同学好生羡慕。挣来的稿费郭敬明用来给自己买课堂学习方面的资料和自己喜欢的文学书籍,有时也买可乐喝;还有的时候,他会用来捐助班上困难的同学。郭敬明告诉记者,他是独生子,在家没有哥哥姐姐和他一起玩,更找不到与自己交流的同龄对象,所以他特别珍惜同学朋友之间的感情。)

4.小思的诗有哪些

卢玮銮教授 (1939年-),笔名小思,生于香港,籍贯广东番禺,香港近代著名小说家、教育家,荣获香港教育学院第二届《杰出教育家奖2003》。她是香港中文大学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早年来到香港之后,小思曾在中、小学任教,因此对教育事业颇有心得。现时在香港《明报》副刊撰写「一瞥小思」专栏文章。

另有笔名明川、卢銮。196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中文系,翌年入罗富国师范学院进修,先后任几所中学的教师。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任文学研究员一年,1978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学助教、讲师,并任香港青年作者协会顾问及多家报刊专栏作者,从事散文创作和搜集整理现代香港文学史料。1981年,以《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之论文获得硕士衔。

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日影行》《丰子恺漫画选绎》《不迁》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曾编纂《香港的忧郁——文人笔下的香港(1925—1941)》,与人合编有《茅盾香港文辑》,研究论文集有《香港文纵》。

作品列表

《路上谈》

《承教小记》

《丰子恺漫画选择》

《日影行》

《不迁》

《彤云笺》

《香港文纵——内地作家南来及其文化活动》

《香港文学散步》

《纤夫的脚步》

《香港家书》

5.小思的诗有那些

卢玮銮教授 (1939年-),笔名小思,生于香港,籍贯广东番禺,香港近代著名小说家、教育家,荣获香港教育学院第二届《杰出教育家奖2003》。

她是香港中文大学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早年来到香港之后,小思曾在中、小学任教,因此对教育事业颇有心得。

现时在香港《明报》副刊撰写「一瞥小思」专栏文章。 另有笔名明川、卢銮。

196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中文系,翌年入罗富国师范学院进修,先后任几所中学的教师。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任文学研究员一年,1978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学助教、讲师,并任香港青年作者协会顾问及多家报刊专栏作者,从事散文创作和搜集整理现代香港文学史料。

1981年,以《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之论文获得硕士衔。 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日影行》《丰子恺漫画选绎》《不迁》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

曾编纂《香港的忧郁——文人笔下的香港(1925—1941)》,与人合编有《茅盾香港文辑》,研究论文集有《香港文纵》。 作品列表 《路上谈》 《承教小记》 《丰子恺漫画选择》 《日影行》 《不迁》 《彤云笺》 《香港文纵——内地作家南来及其文化活动》 《香港文学散步》 《纤夫的脚步》 《香港家书》。

6.小思的诗有咩

不迁 小思

安土不迁谓之土著。

业农的民族最明白不迁的意义!

在一块属於自己的土地上──是肥沃是瘦瘠,不能苛求了,好歹是自己的土地,算是命中注定,就在这土上一生一世。

推动,举起锄,撒下种,从此,得看风看雨。阴晴不调,虫豸贪婪,都带给农人沉重的忧伤。

他们也许埋怨,也许沉默,但毫无疑问他们都尽力保护这片土。

汗流在这里,血流在这里,种子的根日渐深深吃住泥土,他们的生命也切切附土中。

流离的岁月是苦涩的,业农的民族迫不得已也会尝到这苦果。

灾难来临,他们只好嚼心底的苦味,别了还有火温的炉灶,背起篾篓装载的仅有家当,到可以求生的远方。不过,这不是永别,他们不懂得许愿,但实在知道,一切在这里,应该原封不动,等待某一个日子,主人归来。

果然,在某一天,有些主人回来了,有些──有些魂梦越过海和天回来了。

他们悄悄打开旧时门户,拂去灶上厚尘,探首破毁东篱,踯躅荒芜田园。

於是,默默一切从头开始,推动,举起锄……算命中注定,就在这土上一生一世。

不迁,这种根需著土的情意,并不浪漫,没有写下任何轰烈故事。

无名的人,平凡的事,在这土地上年复年的出现、隐没。

不必建一个纪功碑,只要看看土的颜色,嗅嗅土的芬芳,就该明

白不迁的人,有多大勇气。

是不是这个呀

7.谁知道小思的诗,哦,还有感想

高人必经四种境界

高人必经四种境界——

先走出自己的房间,

再走出别人的天地,

然后走进自己的天地,

最后走进别人的房间。

怪哉(之一)

地上一筐青叶,

梁上一捆干草。

可那牛儿却极力抬头卷舌

——吃得到,不如够不着。

青春

青春,是一度阳春三月的煦风,

来匆匆,去也匆匆。

当风拂落满地的柳绿桃红,

你朦胧,我也朦胧。

坚持的诠释

当我扒在竹枝上五分钟

人们嘲弄我是只野猫

当我援在竹杆上达五天

人们就会把我视为波斯猫

当我在竹林里待上五年

人们就把我珍若熊猫了

怪哉(之二)

一层薄如轻纱的纸,

竟可隔绝两个世界;

一片春天的落叶,

竟能让爱情错过季节。

俯视很累

我从不眼羡山的巍峨

而觉得自己渺如苍海一粟

想必俯视和仰望一样累

因为那是同样的高度

正如站着

并不比躺着舒服

真理

当你站在山脚

你看见的

百花争艳蜂舞蝶闹

而当你停在山腰

你能感觉到的是

是气爽秋高

而当你站在山顶

我的人儿

那里物景萧条北风怒号

如果你想享受生命之乐

宜住山脚

如果你想为人称道

宜住山腰

如果你胸藏黎民

宜住山顶

下一篇
诗经杭州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