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仁义的诗词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 《荀子》:“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 《老子》:“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 赵岐注:“有仁认之道,可以为名.以利为名,有不利之患矣.” 朱熹集注:“仁者,心之德,爱之理.义者,心之制,事之宜.”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君子以为忠.——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尽心于人曰忠,不欺于己曰信.——宋·司马光《四言铭系述》 交不忠兮怨长.——《楚辞·九歌·湘君》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诚臣徇主而弃亲,孝子安家而忘国,各有行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行诚孝而见贼,履仁义而得罪,丧身以全家,泯躯而济国,君子不咎也.” 唐太宗 《赐萧瑀》诗:“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礼记·礼器》:“君子之於礼也,有所竭情尽慎,致其敬而诚若,有美而文而诚若.” 《香囊记·庆寿》:“一生未悟诚明了,百行须知孝悌先.” 明 陈子龙 《送默公师应试燕都》诗:“朗然冰雪心,十年奉诚愫.” 2.求有关与“仁”的诗词永遇乐(给梁思禽的词) 百载春秋, 九州风雨, 苦了刍狗. 天地无仁, 虎狼鹰鹫, 百姓为鱼肉. 圣人缥缈, 英雄混沌, 谁扫猛禽凶兽? 正当时, 孤舟破浪, 沧海一声怒吼. 周郎赤壁, 谢公金陵, 尽是风流神秀. 砥柱中梁, 奇思妙计, 再见书生手. 乾坤扭转, 六虚归位, 阵布南溟北斗. 却难料, 独夫作祟, 以愚黔首. 九诵·孔子 年代:宋 作者:鲜于侁 曲阜兮遗墟,先师兮阙里。 神仿佛兮如在,涕潺湲兮不已。 穷天地兮一人,揭日月而照临。 生无万乘之位兮三千这徒心服而四来。嗟愚陋之不明兮仍商赐之为疑, 羌纷纷其妄作兮悖道违义而弗自知。顾六艺之折衷兮取舍纵横而协于道, 后世苟轻肆于胸臆兮必遽贻于诟病。三纲立而五教明兮实治世这宏矩, 履厚地而载高天兮胡一日之可舍,宜万龄这庙貌兮春秋不乏其时祀。 合仁义以为冠兮结忠信而为佩,集道德以为裳兮服文章而为带。 列笾豆为左右兮苹藻性而洁肥,酌玉醴以为酒兮错琼瑶而为粢。 升堂而北而兮望冕旒之巍巍,惟神明之降鉴兮洞精神其来歆。 孔子 王安石 圣人道大能亦博,学者所得皆秋毫。 虽传古未有孔子,蠛蠓何足知天高。 桓魋武叔不量力,欲挠一草摇蟠桃。 颜回已自不可测,至死钻仰忘身劳。 3.有关仁爱的诗句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做人格言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孔子论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不学诗,无以言。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有教无类。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政治格言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 4.小学论语中关于仁的诗句论语中写仁的句子 1、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5、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7、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8、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9、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10、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1、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12、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3、巧言令色,鲜矣仁! 14、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5、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16、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17、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18、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19、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2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1、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2、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2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4、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仁义之路)也? 25、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26、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27、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28、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29、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30、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31、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32、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5.带仁的古诗一首7字4行《石淙》武则天 唐 三山十洞光玄箓,压峤金峦镇紫微。 均露均霜标胜壤,交风交雨列皇畿。 万仞高岩藏日色,千寻幽涧浴云衣。 且驻欢筵赏仁智,雕鞍薄晚杂尘飞。 《九月十日偶书》李煜 唐 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 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飗竞鼓声。 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 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 《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山庄应制》 年代: 唐 作者: 张说 西京上相出扶阳,东郊别业好池塘。 自非仁智符天赏,安能日月共回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