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人李季的诗《黑眼睛》全文诗歌名称《黑眼睛》 作者:李季(现代) 不论我在图书馆里, 或者我在蒸馏塔旁, 总有一对又黑又大的眼睛, 悄悄地对我张望。 每逢我们超额完成了计划, 那双眼睛就显得分外光亮; 若是我们不小心出了事故, 它就像阴云密布的天空一样。 黑眼睛为什么那样温柔钟情, 黑眼睛为什么一直对我张望—— 是不是她也希望多出汽油, 还是看中了我的模范奖章? 亲爱的又亮又大的黑眼睛呵, 请你再不要对我张望; 你若是真的爱着煤油、汽油, 我们欢迎你来到炼油厂; 假若你是喜欢那颗金色奖章, 真诚的劳动一定会得到报偿; 至于你要是为了别的什么, 那么,请你听我说吧: 祁连山下,有一个放羊的姑娘 扩展资料: 《黑眼睛》中的男主人公是个能干的小伙子,他给暗中爱慕他的姑娘作了直截了当的答复:祁连山下,有一个放羊姑娘, 神情生动,韵味悠长,情趣高尚。 这种写作方式使“石油诗“读起来并不枯燥乏味,反而散发出一种令人羡慕的生活情趣。 作者李季的诗是时代的记录,是岁月的航标,它使我们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创业时期的战斗历程,使我们的心和着诗句的节拍重又感到历史脉搏的跳动。 这首诗的语言,朴素而遒劲,不多用夸张的手法;不造生拗的句子以追求所谓节奏感而音调自然和谐。 。 2.诗人李季有什么作品冰心诗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秋天 何其芳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3.李季仰慕苏东坡的诗,逐借东坡生日而作新曲吹笛于上的成语这是《献曲求诗》的故事。 一个人能得到大师的真迹是幸运的,但难在如何巧求“千金一字”,《献曲求诗》不失为一个“金点子”。这个故事可用“抛砖引玉”或“醉翁之意不在酒”来概括。 《献曲求诗》 元丰五年十二月十九日东坡生日,置酒赤壁矶下,踞高峰,俯鹊巢。酒酣,笛声起于江上。 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谓坡曰:“声有新意,非俗工也”。 使人问之,则进士李委闻坡生日,作新曲曰《鹤南飞》以献。呼之使前,则青巾紫裘腰笛而已。 既奏新曲,又快作数弄,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坐客皆引满醉倒,委袖出嘉纸一幅曰:“吾无求于公,得一绝句足矣!”坡笑而从之。“山头孤鹤向南飞,载我南游到九嶷。 下界何人也吹笛,可怜时复犯龟兹”。 译文宋神宗元丰五年十二月十九日是苏东坡的生日。 苏东坡在黄州赤壁矶摆酒庆贺。大家盘坐在江边高峰上,俯视着鹊巢,酒兴正浓时,忽然听到江面上传来了悠扬的笛声。 来客的还有姓郭和尤的两位宾客,他们十分通晓音律,就对东坡说:“这笛声有新意,可不是普通的乐工吹奏的。”于是苏东坡派人去询问吹笛的是什么人。 原来是位进士,名叫李委,他听说今天是苏东坡的生日,特意谱写并吹奏了新的笛曲《鹤南飞》以示庆贺。东坡把他请到跟前一看,原来是位头戴青巾,身着紫裘,腰里插着横笛的普通书生罢了。 他已经吹奏新曲,就再请他吹几首曲子,那笛声,高入云霄,震石欲裂,宾客们边饮酒边聆听动人的笛声,一个个都醉了,于是李委从袖子里掏出一幅绝好的纸,说:“我对您别无所求,但愿得到您亲手题的一首绝句就十分满足了。”东坡笑着答应了他,诗曰:“山头孤鹤向南飞去,载我去遨游九嶷山。 人间是什么人在吹着笛子?可喜的还变换着龟兹的乐调。”。 4.闻捷的诗歌有什么价值闻捷早期的作品除一部分写东南沿海水兵生活和农业合作化运动外,大部分表现新疆兄弟民族新的生活。后来,它们与作者其它表现新疆风貌的诗作一起结集为《天山牧歌》(1955)。 《天山牧歌》的抒情诗大都有简单的“情节”,作者把生活事件和画面提炼得单纯、和谐,并用优美的笔调描绘了聚居在天山脚下、和硕草原、吐鲁番盆地和博斯腾湖畔的哈萨克、维吾尔、蒙古等民族的生活情景,抒发对于新生活的浓烈情思。这些抒情诗,深入到兄弟民族青年男女的内心世界,揭示他们因生活剧变而在思想感情中萌发的新的因素:对祖国的忠诚,创造新生活的热望,以及纯真的爱情。在《天山牧歌》中,爱情诗占有很大份量。建国初期的诗歌创作中,把爱情表现得如此真挚、强烈的,并不多见。这些爱情诗的受到注意,还因为它们揭示了爱情与劳动,与创造新生活的紧密联 闻捷作品系。它们歌唱的是解放了的劳动人民的爱情,以劳动为最高选择标准的爱情。《苹果树下》、《夜莺飞去了》、《葡萄成熟了》、《舞会结束以后》、《赛马》等,都体现了这一特色。1958年前后,闻捷生活在甘肃河西走廊一带,参加当地群众改山治水的劳动。他与诗人李季一起,运用“报头诗”等多种形式,配合当时的生产运动和中心工作。这个时期的诗,取材比较开阔,也写出一些表现劳动者新的精神面貌的好作品。但是,由于对现实的感受不够深入,艺术上精心酝酿和锤炼也嫌不足,不少诗作停留在对生活现象表面化的记述上。 从1959年起,闻捷开始发表长篇叙事诗《复仇的火焰》。长诗以解放初期粉碎新疆东部巴里坤草原的叛乱为题材。写人民解放军贯彻中国**的民族政策,教育、团结受蒙蔽群众,军事进剿结合政治争取,孤立了哈萨克民族中的反动派,取得了平叛的胜利。长诗力图从较广阔的历史背景来表现这场复杂斗争,几条情节线索的并行与交错,社会各个阶层的众多人物的刻画,使长诗具有宏伟的史诗的性质。一些主要人物都各有特色。在第一部中,性格鲜明并具有一定深度的是青年牧民巴哈尔形像。长诗刻画了这一人物的性格的复杂性,并表现他最后走向觉悟的过程。另外,巴里坤草原的风光,哈萨克民族的生活习俗,在长诗中有出色的描绘。由于这部长诗涉及的事件繁复,描写的人物众多,因而有些章节偏于情节叙述。1971年1月,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