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五月的诗句有哪些】塞下曲 李白(唐)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2 五月 唐 李贺 雕玉押帘额,轻縠笼虚门.井汲铅华水,扇织鸳鸯纹.回雪舞凉殿,甘露洗空绿.罗袖从徊翔,香汗沾宝粟.3 观刈麦 唐 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弊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2.现代散文诗 五月的雪[推荐][原创]五月的雪。请批批!! 五月的雪 文/赵伟 在五月的断层,光阴缓行 时光逆转成白皑的雪 铺天盖地。皱褶银装素裹 纯白如天使的羽翼。 亲吻阿波罗的风,暧昧 轻抚乡村的每寸肌肤 湖面泛出鳞波,跃动 闪现月牙的洁白 鸢尾花渐次爬上土坡 眺望远方茫茫白皑 似曾相识 温柔,静谧 百灵欢唱传奇 传奇里流传的旋律 诗歌未曾拓印的章节 在晨光里构筑四季冰雪封存 白梨花开,白梨花落 流光的珍珠 俨然脉情的双眼 走过的路面,承载风霜 登过的高原,浸满雪月 那些灵活的故事 融入雪打琴键的声响里 旷世,优雅 流年未亡,五月已尽 时间遗落的白纱 已被星月染透 天光散尽 传来延续的讯息 目视远方,良久 低诉传奇里流传的传奇 3.关于五月飞雪的古诗白雪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送卢员外》 【唐】薛涛 玉垒山前风雪夜,锦官城外别离魂。 信陵公子如相问,长向夷门感旧恩。 《观猎》 【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北风行》 【唐】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又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学刘公干体》 【南北朝】鲍照 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集君瑶台上,飞舞两楹前。 兹晨自为美,当避艳阳天。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 《村雪夜坐 》 【唐】白居易 南窗背灯坐,风霰暗纷纷。寂寞深村夜,残雁雪中闻。 《子夜四时歌》 【南北朝】南朝民歌 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 《和乐天洛下雪中宴集寄汴州李尚书》 【唐】刘禹锡 洛城无事足杯盘,风雪相和岁欲阑。 树上因依见寒鸟,坐中收拾尽闲官。 笙歌要请频何爽,笑语忘机拙更欢。 遥想兔园今日会,琼林满眼映旗竿。 《寒梅词》 【唐】李九龄 霜梅先拆岭头枝,万卉千花冻不知。 留得和羹滋味在,任他风雪苦相欺。 《长安冬日》 【唐】杜荀鹤 近腊饶风雪,闲房冻坐时。 书生教到此,天意转难知。 吟苦猿三叫,形枯柏一枝。 还应公道在,未忍与山期。 《独酌》 【唐】杜牧 窗外正风雪,拥炉开酒缸。 何如钓船雨,篷底睡秋江。 《风雪中作》 【唐】白居易 岁暮风动地,夜寒雪连天。 老夫何处宿,暖帐温炉前。 两重褐绮衾,一领花茸毡。 粥熟呼不起,日高安稳眠。 是时心与身,了无闲事牵。 以此度风雪,闲居来六年。 忽思远游客,复想早朝士。 踏冻侵夜行,凌寒未明起。 心为身君父,身为心臣子。 不得身自由,皆为心所使。 我心既知足,我身自安止。 方寸语形骸,吾应不负尔。 《商州客舍》 【唐】孟郊 商山风雪壮,游子衣裳单。 四望失道路,百忧攒肺肝。 日短觉易老,夜长知至寒。 泪流潇湘弦,调苦屈宋弹。 识声今所易,识意古所难。 声意今讵辨,高明鉴其端。 《钟陵夜阑作》 【唐】韦庄 钟陵风雪夜将深,坐对寒江独苦吟。 流落天涯谁见问,少卿应识子卿心。 《大雪歌》 【唐】李咸用 同云惨惨如天怒,寒龙振鬣飞乾雨。 玉圃花飘朵不匀,银河风急惊砂度。 谢客凭轩吟未住,望中顿失纵横路。 应是羲和倦晓昏,暂反元元归太素。 归太素,不知归得人心否? 《奉和圣制元日大雪登楼》 【唐】张义方 恰当岁日纷纷落,天宝瑶花助物华。 自古最先标瑞牒,有谁轻拟比杨花。 密飘粉署光同冷,静压青松势欲斜。 岂但小臣添兴咏,狂歌醉舞一家家。《雪中忆李楫》唐.王维 积雪满阡陌,故人不可期。 长安千门复万户。何处躞蹀黄金羁。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唐.王维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喜祖三至留宿》唐.王维 门前洛阳客,下马拂征衣。不枉故人驾,平生多掩扉。 行人返深巷,积雪带馀晖。早岁同袍者,高车何处归。 沁园春 雪 (1936.02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洪升《雪望》: 寒色孤村暮,悲风四野闻。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鸥鹭飞难辨,沙汀望莫分。 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 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白居易《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 4.描写似雪诗句1.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首句言“五月天山雪”,已经扣紧题目。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韩愈说“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赵嘏说“和如春色净如秋,五月商山是胜游”。但是,李白所写五月却在塞下,在天山,自然,所见所感也就迥然有别。天山孤拔,常年被积雪覆盖。这种内地与塞下在同一季节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被诗人敏锐地捕捉,然而,他没有具体细致地进行客观描写,而以轻淡之笔徐徐道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无花只有寒”。“寒”字,隐约透露出诗人心绪的波动,何况寒风之中又传来《折杨柳》的凄凉曲调呢!春天在边疆是看不到的,人们只能从笛曲之中去领受,去回味。《折杨柳》为乐府横吹曲,多写行客的愁苦。在这里,诗人写“闻折柳”,当亦包含着一层苍凉寒苦的情调。他是借听笛来渲染烘托这种气氛的。沈德潜评论《塞下曲》前四句说:“四语直下,从前未具此格。”又说:“一气直下,不就羁缚。”诗为五律,依惯例当于第二联作意思上的承转,但是李白却就首联顺势而下,不肯把苍凉情绪稍作收敛,这就突破了格律诗的羁绊,以气脉直行,豪纵不拘,语淡而雄浑为其特色了。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古代出征要敲击钲、鼓,用来节制士卒进退,五、六两句,写的正是这种情况。语意转折,已由苍凉变为雄壮。诗人设想:自己来到边塞,就在天山脚下,整日过着紧张的战斗生活。白天在钲、鼓声中行军作战,晚上就抱着马鞍子打盹儿。这里,“晓战”与“宵眠”相对应,当是作者有意在概括军中一日的生活,其军情之紧张急迫,跃然纸上。“随”字,摹状士卒的令行禁止。“抱”字,描绘士卒夜间警备的情况。二句写的是士卒的生活场景,而他们守边备战,人人奋勇,争为功先的心态则亦尽情流露出来。 尾联“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是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的故事,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直”与“愿”字呼应,语气斩截强烈,一派心声,喷涌而出,自有夺人心魄的艺术感召力。 6.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塞下曲·其一》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赏析 《塞下曲》出于汉乐府《出塞》《入塞》等曲(属《横吹曲》),为唐代新乐府题,歌辞多写边塞军旅生活。李白所作共六首,此为其第一首。作者天才豪纵,作为律亦逸气凌云,独辟一境。像这首诗,几乎完全突破律诗通常以联为单位作起承转合的常式,大致讲来,前四句起,五六句为承,末二句作转合,直是别开生面。 起从“天山雪”开始,点明“塞下”,极写边地苦寒。“五月”在内地属盛暑,而天山尚有“雪”。但这里的雪不是飞雪,而是积雪。虽然没有满空飘舞的雪花(“无花”),却只觉寒气逼人。仲夏五月“无花”尚且如此,其余三时(尤其冬季)寒如之何就可以想见了。所以,这两句是举轻而见重,举隅而反三,语淡意浑。同时,“无花”二字双关不见花开之意,这层意思紧启三句“笛中闻折柳”。“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省称。这句表面看是写边地闻笛,实话外有音,意谓眼前无柳可折,“折柳”之事只能于“笛中闻”。花明柳暗乃春色的表征,“无花”兼无柳,也就是“春色未曾看”了。这四句意脉贯通,“一气直下,不就羁缚”(沈德潜《说诗晬语》),措语天然,结意深婉,不拘格律,如古诗之开篇,前人未具此格。 五六句紧承前意,极写军旅生活的紧张。古代行军鸣金(錞、镯之类)击鼓,以整齐步伐,节止进退。写出“金鼓”,则烘托出紧张气氛,军纪严肃可知。只言“晓战”,则整日之行军、战斗俱在不言之中。晚上只能抱着马鞍打盹儿,更见军中生活之紧张。本来,宵眠枕玉鞍也许更合军中习惯,不言“枕”而言“抱”,一字之易,紧张状态尤为突出,似乎一当报警,“抱鞍”者便能翻身上马,奋勇出击。起四句写“五月”以概四时;此二句则只就一“晓”一“宵”写来,并不铺叙全日生活,概括性亦强。全篇只此二句作对仗,严整的形式适与严肃之内容配合,增强了表达效果。 以上六句全写边塞生活之艰苦,若有怨思,末二句却急作转语,音情突变。这里用了西汉傅介子的故事。由于楼兰(西域国名)王贪财,屡遮杀前往西域的汉使,傅介子受霍光派遣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此诗末二句借此表达了边塞将士的爱国激情:“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愿”字与“直为”,语气砍截,慨当以慷,足以振起全篇。这是一诗点睛结穴之处。 这结尾的雄快有力,与前六句的反面烘托之功是分不开的。没有那样一个艰苦的背景,则不足以显如此卓绝之精神。“总为末二语作前六句”(王夫之),此诗所以极苍凉而极雄壮,意境浑成。如开口便作豪语,转觉无力。这写法与“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二语有异曲同工之妙。此诗不但篇法独造,对仗亦不拘常格,“于律体中以飞动票姚之势,运旷远奇逸之思”(姚鼐),自是五律别调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