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王孟诗歌的异同

1.比较王孟山水田园诗的异同

1)王维、孟浩然都以写自然山水而齐名。

孟浩然生卒年均早于王维,但成名却在王维之后。 (2)王、孟年轻时,均有建功立业以扬名不朽的思想,中年以后,均以山水田园诗名世。

王维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他的诗境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由于归心佛法,又精通禅理,所以他习惯于把宁静的自然作为凝神观照而息心静虑的对象。 诗人着重写无心、写偶然、写坐看时无思无虑的直觉印象,将禅的静默观照与山水审美体验合而为一。

而孟浩然则不然,他的山水田园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余”、“我”等字样常出现于诗中。如《过故人庄》中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如《与诸子登山见山》中:“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出现在孟浩然诗里的景物描写常常就是他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带有即兴而发、不假雕琢的特点。

(3)王维晚年隐居嵩山和终南山,经营归隐的辋川别业,他诗中景物,多为山中之景。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如“荆溪白石山,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山中》);如“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终南山》)。多为静态之画面。

而孟浩然一生多次出游,而且偏爱水行,在乘舟漫游吴越水乡的时候遇景入咏,如《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如《耶溪泛舟》:“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

”如《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乘舟行吟,多显动态流畅之画面。

(4)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是王维诗歌艺术的精髓,他的诗歌形象宁静优美而神韵缥缈。他诗歌艺术手法多用通感之法。

而孟浩然单纯明净之美,诗语自然纯净而采秀内映,比王维更显淳朴,自然而平淡,给人以洗削凡近之感,描画出淡泊纯净的山水之美。 因而孟浩然的诗境是冲淡明秀的。

2.王维孟浩然诗歌有什么异同

陈清/谈王孟诗风的异同 谈王孟诗风的异同(作者:陈 清) 王维、孟浩然是唐开元、天宝年间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本文就王孟诗风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别谈点粗浅的认识。首先谈王孟诗风的相同之处。

说到王孟诗风不能不说王孟的共同生活归宿—— 隐逸。在古人的心目中,孟浩然是天生的隐士。

其实不然,王维曾写:“襄阳之状,颀而长,峭而瘦,衣白袍⋯⋯”王士源写孟浩然:“骨貌淑秀、风神散朗。”孟浩然自己也有《抒怀贻京邑故人》“惟先自邹鲁,家世重儒风。

三十既而立,嗟吁命不通⋯⋯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当涂诉知己,投刺匪求蒙”在《洗然亭竹亭》里:“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俱怀鸿 鹄志,共有鹤鸽心。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孟浩然曾给张九龄写《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可见,孟浩然不是天生的高士隐士,他憧憬、渴望过仕途,然而却因种种的原因使他在仕与隐的矛盾中过日子,看他飘逸、出世,其实不然。

王维,是中国文学史上多才多艺的文人。他21岁考取进士,曾任过太乐丞,因故被贬后,受张九龄的提拔重回朝廷,但又因张九龄“以贤治国”斗不过李林甫的“以党营私”,随之张九龄的被逐,王维也产生了“自顾长无策,空知反旧林”的愿望。

安史之乱时,王维被迫做了“伪官”;当时,他发出:“万户伤心生淹淹,百官何El再朝天?”的沉痛感慨!“安史之乱”平定以后,王维在其弟的力保下,虽未处罚,官复原职,但仕途的坎坷,已使他心灰意冷,终于“退朝之后,焚香独望,以禅三诵为乐”。总之,孟浩然因仕途无路而隐逸;王维因仕途曲折而隐逸,两者殊途同归。

共同的生活归宿使他们有相同的诗风——清淡。王孟作为清淡派的诗人,最早见于胡应麟的《诗薮》。

清淡诗篇由田园之乐,山水之美这两条经纬线交织而成。盂浩然常以襄阳江村以及作者本人为原型,经过典型化创作,成功创作了一个优雅的意境以及与这一意境相协调的风神散朗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如《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阳日,还来就菊花。”

此诗写了宾主宴饮的情景与纯真的友谊,表现了田园生活的一个侧面,袒露了他对田园生活的愉悦与陶醉之情。此诗对仗工整,但不流于纤巧,写境浑成而不伤于刻画。

孟浩然擅长田园之乐的诗篇创作,王维呢?则擅长山水之美的诗篇创作。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此诗洋溢着诗情画意,最能体现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

诗人在有限的篇幅中,选择最富有感染力的自然景色和山色风光,以灵活多变的手法交织成一幅清新和谐、宁静高远的图画,借以表现山水之美。诗中描绘的清新、美好的生活画面,反衬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而映现在画面中的泉水、翠竹、莲花,既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对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的烘托。

下面谈谈王孟诗风的不同点。一、从内容看,王维反映生活的深广度虽有限,却比孟诗略胜一筹。

孟诗的题材领域狭窄些,除田园山水诗之外还抒写仕与隐的矛盾痛苦。王诗既有山水田园之作,又有抒发理想抱负之作,也有讴歌边塞将士之作,揭露社会现实之作,宣传佛家教义之怍以及倾诉妇女怨情之作。

孟诗以自我为中心收拢起来,王诗以自我为中心辐射开去。二、从情调看,王孟都乐于表现隐逸生活的闲适逸趣。

但王诗往往夹杂着“幽冷寂灭”的心绪,孟诗往往夹杂着耿介郁勃的心态。如孟浩然《晚春卧疾寄张八小容》,“林园久不游,草木一何盛!狭径花将尽,闲庭竹归净。

翠雨戏兰苕,赤贞鳞动荷杨。世途皆自媚,流俗寡相知。

贾谊才空逸,安仁鬓欲丝。”此诗写晚春游园的景色,笔调清新、闲雅,表达了“知音难觅,功业无望”的 惆怅。

孟诗《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矢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谈罢泪沾襟。”

此诗表露了诗人自叹不如羊祜的心情。王维,外貌不及孟浩然旷达、飘逸,但静默淡泊。

王维在观赏景物时,外在表现为不喜用”剪红刻翠之语”,而用“色淡神寒之词”,常用“静、冷、淡、清”等字词。如《清豁》,“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又如:《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的“色淡神寒之词”与王维信佛教有关,有人说王维“当代诗匠,又精禅理。”

王维强调用心灵的自我解脱来克服现世的苦难。他在诗中所表现的“空”、“寂”、“闲”的境界,正反映了这种“自性清净”的追求。

如《渭川田家》:“斜光照虚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

雉够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还有《淇上即事田园》:“屏居淇水上,东野旷无山。

日隐桑枯外,河明闾井间。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

静者亦何事,荆扉乘昼关。”若论意境的浑成,固然得力于禅法的运用,但这样表现农家景象和田园生活,完全看不到当时农村中重赋酷役、土地兼并,。

3.王维孟浩然诗歌的异同

自己才疏学浅,特推荐一篇评价论文,不是我写的,但我认为不错,供你参考。

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盛唐诗乃是这座高峰的顶点。在盛唐诗坛的绚丽星空中,拥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等众多巨星。

而山水田园诗就是一条绚丽壮阔的星河。王维和孟浩然正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杰出代表,被后人并称“王孟”。

王、孟二人继承了陶渊明的田园诗和谢灵运的山水诗艺术,在学习借鉴中熔铸创新,他们把山水和田园、写景与抒情有机地融合起来,创作出许多形象鲜明、意境高远、语言精炼优美、风格和情调丰富多彩的诗歌,从而大大地推进了我国山水田园诗的发展,使它进入了全盛时期,展现出来艺术成熟、宛若云蒸霞蔚的绚丽景象。 王孟作为同一流派,其艺术上有许多相同处,但亦有其相异处。

现在主要比较他们之间的差异。 王维诗中,诗人的自我形象与外界景物融成一体,作者的个性与自然达到完美的契合,他善于通过景物的描写表现个人的感情。

孟浩然诗中,诗人的形象是独立的,并不断地在所描写的自然环境中活动着,作者的感情是直抒出来的。这种抒发往往淡而有致,余味无穷。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描绘缤纷多彩的大自然,具有多样的意境和风格。诗人抒写观赏美景的愉快心情,袒露热爱生活、热爱祖国雄秀山川的胸怀。

他的潇洒风神、闲逸心境与外界景物完全融为一体,他的个性与自然达到完美的结合。王维尤其致力于情思的浓缩和景物的净化,诗的兴象玲珑,意境纯净,乃至到了通体透明的程度。

他善于精选富有特征的细节,准确传神地刻画出不同自然山水的鲜明个性。例如,《终南山》写终南山高峻阔大,雄伟幽深;《华岳》写华山连天积翠神奇瑰丽。

这一类诗气象峥嵘、意境壮阔,宛若大笔挥洒出巨幅山水全景图,显出崇高的美感。 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

如《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出现在孟浩然诗里的景物描写,常常就是他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带有即兴而发,不假雕琢的特点。如《春晓》 写自己春晓时的感觉,不经意的猜想中透露出明媚宜人的大好春光,似有惋惜之情,却无迹可寻。

诗语自然纯净而采秀内映,相较而言,似比王维的诗更显淳朴,更接近陶渊明诗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 王维的诗,静中有动,往往以动显静,写出“鸟鸣山更幽”的意境。

孟诗中首先使人感觉到的是诗人感性的波动,他所描绘的景物都往往是静美的,万籁俱寂的意境。 王维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明秀诗境。

如《山居秋暝》: 在清新宁静而生机盎然的自然山水中,诗人感受到了万物生生不息的生之乐趣,精神升华到了空明无滞碍的境界,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假雕饰的纯美诗境。 孟诗的意境总是存在于相对封闭的空间中,未读完全诗往往就感受到其视境的局促。

如其《宿桐庐江寄可陵旧游》: 开头两句,视境犹广,而三四两句则立即将视境收回,而停留于眼前可见的景物中,象《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所显现的阔大的视境在孟诗中是不常见的。 王维诗以清秀精工著称,语言锤炼,时有警策之句,醒人耳目的“诗眼”;对景物的描摹,则善于彩绘。

孟诗清新自然,篇幅大多短小,语言平淡,擅长白描手法。 王维诗歌语言,丰缛而不华靡,精美而不雕饰,明净而不浅露,自然而不拙直,染得陶渊明诗语言的“清腴”,却更有色泽和光彩。

因此,王维诗中常常出现千古流传的名句,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有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观猎》);“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相思》);“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鹿柴》) 孟浩然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比较单纯,使孟诗涉及的生活面狭窄;诗多为短篇,缺乏思想内涵深刻丰厚的长篇力作;一部分篇章艺术锤炼不足,显得直露、寒俭、平庸。可是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更贴近日常生活,语言平淡自然,情味深厚,其真实、真率、真朴,真淳的风格,比王维的田园诗更接近陶诗神韵。

例如《过故人庄》将恬静优美的乡村景色和宾主间淳朴真诚的情谊表现得朴素自然,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诗人运古体于五律之中,全篇自在流走,一气呵成,有陶渊明田园诗的风味,堪称古代田园诗中最动人的杰作。 王孟并称,代表了唐代山水田园文学的最高水平,虽然两人在很多方面都不尽相同,但作为同一时代的人,其思想上还是有一些可以产生共鸣的地方的。

而也正是由于有了这样一些同与不同,唐诗才会百花齐放,使得唐一代的诗歌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峰。 因为字数有限制,所以举例的诗只写了题目,诗文被我删了,见谅。

4.比较分析王维与孟浩然诗歌的异同

王维、孟浩然是唐开元、天宝年间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本文就王孟诗风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别谈点粗浅的认识.首先谈王孟诗风的相同之处.说到王孟诗风不能不说王孟的共同生活归宿—— 隐逸.在古人的心目中,孟浩然是天生的隐士.其实不然,王维曾写:“襄阳之状,颀而长,峭而瘦,衣白袍⋯⋯”王士源写孟浩然:“骨貌淑秀、风神散朗.”孟浩然自己也有《抒怀贻京邑故人》“惟先自邹鲁,家世重儒风.三十既而立,嗟吁命不通⋯⋯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当涂诉知己,投刺匪求蒙”在《洗然亭竹亭》里:“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俱怀鸿鹄志,共有鹤鸽心.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孟浩然曾给张九龄写《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可见,孟浩然不是天生的高士隐士,他憧憬、渴望过仕途,然而却因种种的原因使他在仕与隐的矛盾中过日子,看他飘逸、出世,其实不然.王维,是中国文学史上多才多艺的文人.他21岁考取进士,曾任过太乐丞,因故被贬后,受张九龄的提拔重回朝廷,但又因张九龄“以贤治国”斗不过李林甫的“以党营私”,随之张九龄的被逐,王维也产生了“自顾长无策,空知反旧林”的愿望.安史之乱时,王维被迫做了“伪官”;当时,他发出:“万户伤心生淹淹,百官何El再朝天?”的沉痛感慨!“安史之乱”平定以后,王维在其弟的力保下,虽未处罚,官复原职,但仕途的坎坷,已使他心灰意冷,终于“退朝之后,焚香独望,以禅三诵为乐”.总之,孟浩然因仕途无路而隐逸;王维因仕途曲折而隐逸,两者殊途同归.共同的生活归宿使他们有相同的诗风——清淡.王孟作为清淡派的诗人,最早见于胡应麟的《诗薮》.清淡诗篇由田园之乐,山水之美这两条经纬线交织而成.盂浩然常以襄阳江村以及作者本人为原型,经过典型化创作,成功创作了一个优雅的意境以及与这一意境相协调的风神散朗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如《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阳日,还来就菊花.”此诗写了宾主宴饮的情景与纯真的友谊,表现了田园生活的一个侧面,袒露了他对田园生活的愉悦与陶醉之情.此诗对仗工整,但不流于纤巧,写境浑成而不伤于刻画.孟浩然擅长田园之乐的诗篇创作,王维呢?则擅长山水之美的诗篇创作.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此诗洋溢着诗情画意,最能体现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诗人在有限的篇幅中,选择最富有感染力的自然景色和山色风光,以灵活多变的手法交织成一幅清新和谐、宁静高远的图画,借以表现山水之美.诗中描绘的清新、美好的生活画面,反衬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而映现在画面中的泉水、翠竹、莲花,既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对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的烘托.下面谈谈王孟诗风的不同点.一、从内容看,王维反映生活的深广度虽有限,却比孟诗略胜一筹.孟诗的题材领域狭窄些,除田园山水诗之外还抒写仕与隐的矛盾痛苦.王诗既有山水田园之作,又有抒发理想抱负之作,也有讴歌边塞将士之作,揭露社会现实之作,宣传佛家教义之怍以及倾诉妇女怨情之作.孟诗以自我为中心收拢起来,王诗以自我为中心辐射开去.二、从情调看,王孟都乐于表现隐逸生活的闲适逸趣.但王诗往往夹杂着“幽冷寂灭”的心绪,孟诗往往夹杂着耿介郁勃的心态.如孟浩然《晚春卧疾寄张八小容》,“林园久不游,草木一何盛!狭径花将尽,闲庭竹归净.翠雨戏兰苕,赤贞鳞动荷杨.世途皆自媚,流俗寡相知.贾谊才空逸,安仁鬓欲丝.”此诗写晚春游园的景色,笔调清新、闲雅,表达了“知音难觅,功业无望”的惆怅.孟诗《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矢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谈罢泪沾襟.”此诗表露了诗人自叹不如羊祜的心情.王维,外貌不及孟浩然旷达、飘逸,但静默淡泊.王维在观赏景物时,外在表现为不喜用”剪红刻翠之语”,而用“色淡神寒之词”,常用“静、冷、淡、清”等字词.如《清豁》,“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又如:《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的“色淡神寒之词”与王维信佛教有关,有人说王维“当代诗匠,又精禅理.”王维强调用心灵的自我解脱来克服现世的苦难.他在诗中所表现的“空”、“寂”、“闲”的境界,正反映了这种“自性清净”的追求.如《渭川田家》:“斜光照虚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雉够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还有《淇上即事田园》:“屏居淇水上,东野旷无山.日隐桑枯外,河明闾井间.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静者亦何事,荆扉乘昼关.”若论意境的浑成,固然得力于禅法的运用,但这样表现农家景象和田园生活,完全看不到当时农村中重赋酷役、土地兼并,民生凋敝、户口流亡的现实情景,只是一派宁静闲逸的牧歌式的氛围.三、从意境看,王维主张寓主观于客观,造成画面的和谐和美感,但孟诗往往于情与景,水**融.而王诗除。

5.王维和孟浩然诗风异同同问题,简要分点分析下

王维、孟浩然虽都盛唐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作家,但由于他们生活环境和性格气质的不同,在诗的写法和艺术风格方面是有区别的。

首先从以下三个方面看: 一.王维山水田园诗具有空明的境界和宁静之美,诗歌宁静优美而神韵飘渺。 二.净化了的情思,用提纯的景物表现,有种单纯明净的美。

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景物描写带有即兴而发、不假雕琢的特点,诗语自然纯净,似比王维的诗更显淳朴,诗歌呈现出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如《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三.王维的山居歌咏擅长与表现空山的宁静之美,而孟浩然的乘舟行吟之作则表现了山水的纯净之美,语言清省。 然后从艺术特点看: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如:《山居秋暝》是自如美与心境美融为一体,创造出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孟浩然诗是从高远处入笔,自寂寞处低徊,随意点染的景物与清淡的情思相融,形成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的明秀诗境。

如:《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所描述的境界是宏阔,气势是壮大。 《春晓》的笔调似有惜春之情,却无迹可寻,语言自然纯净内秀。

《宿建德江》所写的是客愁,其语句平淡,诗味却很醇厚。 其次从诗风格看:孟浩然和王维的山水诗都不追求词藻的华美,而是力求极自然地表现山水本身的美。

同时他们也都在山水诗中尽力表现自己的个性。 孟浩然常在山水描写中融入游子飘泊之感,由于心情孤寂,山水也染上了一层清冷的色彩,有时诗人被作为画面的一部分而写进诗里。

孟诗缺乏对理想的追求,其基本风格是恬淡孤情。王维的山水诗则往往渗透着佛家虚无冷寂的情调,诗人努力去追求那种远离尘嚣的空而寂的境界,故许多山水诗中不见诗人的影子,却能感到他沉浸在寂静的快乐中,表现了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最后从诗的内容看:王诗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上比孟诗略胜一筹。就山水诗而言,王维受佛教思想影响较深,处处可见受绘画影响的痕迹,这些在孟诗中都很难找到;就田园诗而言,王维善于写静,以有声写无声,是幽静;而孟诗中的静往往是"寂静",是直写其静;王诗中的景色是一幅幅静美的田园画,孟诗则如一个个蒙太奇镜头;王诗"物我一体",是"无我之境",孟诗往往有诗人活动的影子,是"有我之境",孟诗喜直接抒情、议论,王诗多以景见情,情景交融。

二人各有成就,不宜轩轾。"如果说孟浩然是以比兴寄托和壮逸之气充实了南方山水诗的骨力,那么王维就是在充分吸取南方山水诗表现一书的基础上,开辟了北方山水田园诗的新境界,以雄浑壮丽与清新自然相结合的风格,实现了汉魏风骨与齐梁词彩相交融的艺术理想。

如果说孟浩然的山水诗是以感受为主,而较少刻画,以淡化意象取胜的话;那么王维则更擅长于精确刻画形貌特征,用精心结构的画面表现丰富的感受,因此他笔下的山水无论色彩或构图都比孟浩然鲜明。 王维的诗歌创作是丰富多彩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艺术风格同具"阴柔之美"和"阳刚之美",他不是"偏精独诣"的"名家",而是"具范兼熔"的"大家"。

总之,王维的诗是丰润而富有生趣,孟浩然的诗是清淡而韵味悠长。有如人在品尝一壶上好的茶,使人回味无穷。

6.王维与孟浩然山水诗的异同

王维、孟浩然是唐开元、天宝年间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本文就王孟诗风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别谈点粗浅的认识。首先谈王孟诗风的相同之处。

说到王孟诗风不能不说王孟的共同生活归宿—— 隐逸。在古人的心目中,孟浩然是天生的隐士。

其实不然,王维曾写:“襄阳之状,颀而长,峭而瘦,衣白袍⋯⋯”王士源写孟浩然:“骨貌淑秀、风神散朗。”孟浩然自己也有《抒怀贻京邑故人》“惟先自邹鲁,家世重儒风。

三十既而立,嗟吁命不通⋯⋯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当涂诉知己,投刺匪求蒙”在《洗然亭竹亭》里:“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俱怀鸿鹄志,共有鹤鸽心。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孟浩然曾给张九龄写《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可见,孟浩然不是天生的高士隐士,他憧憬、渴望过仕途,然而却因种种的原因使他在仕与隐的矛盾中过日子,看他飘逸、出世,其实不然。

王维,是中国文学史上多才多艺的文人。他21岁考取进士,曾任过太乐丞,因故被贬后,受张九龄的提拔重回朝廷,但又因张九龄“以贤治国”斗不过李林甫的“以党营私”,随之张九龄的被逐,王维也产生了“自顾长无策,空知反旧林”的愿望。

安史之乱时,王维被迫做了“伪官”;当时,他发出:“万户伤心生淹淹,百官何El再朝天?”的沉痛感慨!“安史之乱”平定以后,王维在其弟的力保下,虽未处罚,官复原职,但仕途的坎坷,已使他心灰意冷,终于“退朝之后,焚香独望,以禅三诵为乐”。总之,孟浩然因仕途无路而隐逸;王维因仕途曲折而隐逸,两者殊途同归。

共同的生活归宿使他们有相同的诗风——清淡。王孟作为清淡派的诗人,最早见于胡应麟的《诗薮》。

清淡诗篇由田园之乐,山水之美这两条经纬线交织而成。盂浩然常以襄阳江村以及作者本人为原型,经过典型化创作,成功创作了一个优雅的意境以及与这一意境相协调的风神散朗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如《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阳日,还来就菊花。”

此诗写了宾主宴饮的情景与纯真的友谊,表现了田园生活的一个侧面,袒露了他对田园生活的愉悦与陶醉之情。此诗对仗工整,但不流于纤巧,写境浑成而不伤于刻画。

孟浩然擅长田园之乐的诗篇创作,王维呢?则擅长山水之美的诗篇创作。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此诗洋溢着诗情画意,最能体现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

诗人在有限的篇幅中,选择最富有感染力的自然景色和山色风光,以灵活多变的手法交织成一幅清新和谐、宁静高远的图画,借以表现山水之美。诗中描绘的清新、美好的生活画面,反衬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而映现在画面中的泉水、翠竹、莲花,既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对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的烘托。

下面谈谈王孟诗风的不同点。一、从内容看,王维反映生活的深广度虽有限,却比孟诗略胜一筹。

孟诗的题材领域狭窄些,除田园山水诗之外还抒写仕与隐的矛盾痛苦。王诗既有山水田园之作,又有抒发理想抱负之作,也有讴歌边塞将士之作,揭露社会现实之作,宣传佛家教义之怍以及倾诉妇女怨情之作。

孟诗以自我为中心收拢起来,王诗以自我为中心辐射开去。二、从情调看,王孟都乐于表现隐逸生活的闲适逸趣。

但王诗往往夹杂着“幽冷寂灭”的心绪,孟诗往往夹杂着耿介郁勃的心态。如孟浩然《晚春卧疾寄张八小容》,“林园久不游,草木一何盛!狭径花将尽,闲庭竹归净。

翠雨戏兰苕,赤贞鳞动荷杨。世途皆自媚,流俗寡相知。

贾谊才空逸,安仁鬓欲丝。”此诗写晚春游园的景色,笔调清新、闲雅,表达了“知音难觅,功业无望”的惆怅。

孟诗《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矢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谈罢泪沾襟。”

此诗表露了诗人自叹不如羊祜的心情。王维,外貌不及孟浩然旷达、飘逸,但静默淡泊。

王维在观赏景物时,外在表现为不喜用”剪红刻翠之语”,而用“色淡神寒之词”,常用“静、冷、淡、清”等字词。如《清豁》,“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又如:《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的“色淡神寒之词”与王维信佛教有关,有人说王维“当代诗匠,又精禅理。”

王维强调用心灵的自我解脱来克服现世的苦难。他在诗中所表现的“空”、“寂”、“闲”的境界,正反映了这种“自性清净”的追求。

如《渭川田家》:“斜光照虚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

雉够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还有《淇上即事田园》:“屏居淇水上,东野旷无山。

日隐桑枯外,河明闾井间。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

静者亦何事,荆扉乘昼关。”若论意境的浑成,固然得力于禅法的运用,但这样表现农家景象和田园生活,完全看不到当时农村中重赋酷役、土地兼并,民生凋敝、户口流亡的现实情景,只是一派宁静闲。

7.王维和陶渊明的诗歌有什么异同处

陶渊明和王维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出名的田园诗人。

一个是晋代田园诗的开山鼻祖,一个是唐朝山水田园诗的代表。陶渊明的田园诗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尽管都有写田园农家的成分,但他们所表达的田园情结尽不相同。

由于社会背境、人生际遇和性格修养的原因,在这个方面上无论是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特点上,都有相同之处,但又具有明显的不同。现以与田园情怀相关的异同在陶诗《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和王诗《渭川田家》中作一分析。

两首诗的不同点 1.思想内容上的不同: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战乱不断,政治上门阀制度森严,显赫的祖业轮到他时,家境已衰落。据《宋书》本传记载:“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

’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辞官归隐后,返回田园躬耕。

《归园田居》(其一)描写了恬美幽静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归园后恬淡的愉悦心情和对污浊官场的憎恶。全诗共二十句,前八句叙写了自己性格志向及误入尘网,最后远离官场,返回田园;接下来的八句,都是描写宁静的田园风光及田园生活的愉悦心情;最后四句,写的是清静的生活乐趣和返朴自然的心情。

诗人以简约的二十句诗,就描绘出田园风光的诗情画意,字里行间无不表达出诗人归隐后喜悦之情。 王维活动在社会安定、国力强大、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繁荣的盛唐时期,过着一种亦仕亦隐的生活。

《渭川田家》描写的是山村景色和农家生活。这首诗写的是在夕阳西下,夜幕降临之际,写出恬静自然的田家晚归的情境。

读毕《渭》,全诗的重心自然而然就落在一个“归”字。在诗人笔下,夕阳西下、牛羊归来、老人候人、牧童归来、麦田鸡鸣等这些农家平常随处可见的景色,显得诗情画意盎然,简直就是妙笔生花,别具一番牧歌情调。

其实,农夫们并不闲逸,与诗人自己担惊受怕的官场生活相比之下,农夫显得更加安然、更加自由,故闲逸之情溢于诗中。诗中前大半部分都是写那么多“归”,实际写的就是人人有得归,反衬出诗人自己无随归;人人归得亲切、安然,反衬出诗人自己归隐得太迟以及自己官场上的孤单苦闷。

诗的最后一句“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即点出全诗的灵魂所在。 由此可以得出,时代境遇和人生经历的不同造就了陶王两位诗人分别在这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不同。

2.归隐方式的不同,情感亦就不同。陶渊明挂冠归隐,往往无法解决自己的生计问题,是穷隐,得与乡民同生活共劳作,其诗出于直接体验,生活与诗,诗与生活,无不给人一种纯朴而水**融的亲切感。

在《归园田居》(其一)中仅透露出一点点信息,其组诗接下来的就能深透出这方面的体验。王维把当官的俸禄作为隐士生活的经济支柱,是富隐,在乡间别墅诗酒书画,闲情逸致,故其山水诗精致闲雅,疏淡亲禅,而田园诗则分明是一种局外的、旁观的、缺少陶诗那种亲切感的闲适清淡。

《渭》的“即此”一句,就显现出这一点。王维以下千余年,山水田园诗车载斗量,如摩诘者大可指数,而如渊明者则无一人,究其原因,与士大夫或者说读书人鄙视劳作,远离实践有很大的关系,亦是两人写田园山水诗情怀不同的因素之一。

3.艺术特点上的不同: 王维的田园山水诗诗风因其创新和发展,明显又别于陶渊明的田园诗风。(1).景与人的关系。

《归园田居》只描写景物而没有涉及到人物,从南野、草屋、榆柳、桃李、远村、近烟、鸡鸣到狗吠,眼之所见耳之所闻无不惬意,诗中虽没有人物的痕迹,但这一切经过陶渊明点化也都诗意盎然了。《渭川田家》则是两者兼而有之,从夕阳、牛羊、麦田、老人到牧童,看似寻常,诗人却信手拈来,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之意无不显露出来。

如《渭川田家》“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等句的老人家,牧童和农夫在此诗中显得人性化,增添了不少人气味。让人读完之后,不禁进入此乡间悠然的境界。

(2).《归园田居》采用比兴手法,用“尘网”,“樊笼”来象征黑暗的官场,突出诗人的爱憎情感。“故渊”,“旧林”象征美好的田园生活。

守拙与适俗,园田与尘网,两相对比之下,诗人归田后感到无比愉悦。此外“羁鸟”、“池鱼”句也是比兴的运用。

《渭川田家》全诗采用的是白描手法,在客观的景物描写中流露出诗人的真情实感,自然清新;诗意盎然,诗情与画意的高度统一,苏轼在《题蓝田烟雨图》中曾评论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3).结构模式上,《归园田居》采用的是前八句议论,后八句写景,最后四句说理。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卷四引惠洪《冷斋夜话》:东坡尝云:“渊明诗中初视若散缓,熟视有奇趣。如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渭川田家》却是前八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清〕王夫之《唐诗评论》卷二:通篇用“即此”二字括收。前八句皆情语,非景语,属词命篇,总与建安以上合辙。

两首诗的相同点 1.在思想内容上: 王维和陶渊明人生经历不同。王维是亦仕亦边隐,陶渊明是先仕后隐,但两位。

8.王维和孟浩然诗歌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大多运用五言格律的形式写作.在他的诗中有壮阔山川景色的描绘,有山林隐逸者幽居情景的描写,有旅途情景的叙述,也有田园农家的生活的反映.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诗极富诗情画意,宋代大文豪苏轼曾高度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从此,"诗中有画"就成了王维诗的定评.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变化多姿,具有不同的风格与情调.有时气魄宏大\意境开阔,有时刻画细腻,引人深思,有时生动逼真,有时含蓄凝练.王维还善于来用多种色彩,生动地表现大自然的景象.

王维与孟浩然都是擅长写田园诗歌,两人虽然都以山水田园见长,但两人之间也有所不同。孟诗随有大自然清新宁静之美,却也常含淡淡的伤惜之情,而王诗则不同,是一种静谧闲适超尘决俗的意境,常含佛理。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品评二人时,称赞孟诗“语淡而味终不薄”,而王诗“不用禅语,时得禅理”。

孟浩然的诗我们还可以读出味来,而王维的诗却是“空”,渗透着禅理。

说一下陶渊明,陶渊明的诗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平淡自然与深厚醇美的统一.他的田园诗写的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村生活,反映的是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情趣.在表现方法上,这些诗歌多用白描手法,语言朴素自然,少见华丽,但这并不意味着平淡无味.在田园诗平淡的描写中蕴含着陶渊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热爱,表现出他美好的人格和崇高的理想.同时陶渊明的田园诗还富有意境,所选的景物多具有鲜明的特征,且饱含着诗人的感情,体现了诗人的个性特征.陶诗还善于将深刻的哲理融入诗歌的形象中,使平凡的素材表现出不平凡的意境.

上一篇
诗经两骖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