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智利诗人聂鲁达的诗全集巴勃罗·聂鲁达(Pablo Neruda 1904~1973)智利诗人。原名内夫塔利·里卡多·雷耶斯·巴索阿尔托。生于铁路工人家庭。圣地亚哥智利教育学院法语专业毕业。曾任驻外大使。1945年当选国会议员,同年加入智利**,1946年后被迫流亡国外。1952年回国,1957年任智利作家协会主席。 聂鲁达的诗作继承了智利民族诗歌的传统,又借鉴了西班牙民族诗歌的特色。并受到了波特莱尔、韩波等法国现代派诗人的影响,甚而追求惠特曼的自由诗形式。他的早期诗作,如诗集《霞光》(1923)、《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1924)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其后,运用隐喻象征手法创作的诗集《地球上的居所》(1933)又带有孤独痛苦情绪。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斗争开始后,他的诗作进入明快、进步而多产的第三创作阶段。著名长诗《西班牙在我心中》(1937)讴歌西班牙人民和国际纵队的英勇战斗,谴责法西斯匪徒的非人暴行,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反法西斯前线广泛流传。收入1950 年出版的《诗歌总集》中的组诗《伐木者醒来吧》(1948),以奔放豪迈的笔触赞美被压迫被奴役民族和人民的反抗斗争,通篇用无韵的自由诗体和排比句法激起读者感情上的起伏,成为拉丁美洲文学史上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诗歌杰作。其著名作品还有诗集《葡萄和风》(1954)、《逃亡者》、《英雄事业的赞歌》等,对拉丁美洲的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里有下载的: 聂鲁达诗选/ebook/07/downld/a1200/1151/neruda-gb.exe 2.聂鲁达是智利的一位诗人吗聂鲁达(1904- 1973),智利诗人,生于帕拉尔城。 少年时代就以聂鲁达为笔名创作诗歌,16岁 入圣地亚哥智利教育学院学习法语。1928年进入外交界任驻外领事、大使等职。 1945年被选为国会 议员,并获智利国家文学奖,同年加入智利**。后因国内政局变化,流亡国外。 曾当选世界和 平理事会理事,获斯大林国际和平奖金。1952年回国,1957年任智利作家协会主席。 1973年逝世。 聂鲁达在拉丁美洲文学史上是现代主义之后崛起的诗人,其诗作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力量,对 拉丁美洲的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葬礼变成了反对智利军人政府的第一次群众示威。 3.耶鲁达的诗歌有哪些耶鲁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黄昏》,1924年发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主要作品还有《全体的歌》 ,《大地上的居所》等。 1、巴勃鲁·耶鲁达( Pablo Neruda, 19O4~ 1973)智利诗人。生于帕拉尔城。 2、少年时代就喜爱写诗并起笔名为聂鲁达,16岁入圣地亚哥智利教育学院学习法语。 1928年进入外交界任驻外领事、大使等职。1945年被选为国会议员,并获智利国家文学奖,同年加入智利**。后因国内政局变化,流亡国外。曾当选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获斯大林国际和平奖金。1952年回国,1957年任智利作家协会主席。1973年逝世。 3、耶鲁达13岁开始发表诗作,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黄昏》,1924年发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诗坛。 4、他的诗歌既继承西班牙族诗歌的传统,又接受了波德莱尔等法国现代派诗歌的影响;既吸收了智利民族诗歌特点,又从惠特曼的创作中找到了自己最倾心的形式。 5、主要作品还有《全体的歌》 ,《大地上的居所》等。 4.智利诗人聂鲁达的诗《斜倚在暮色中》的赏析他的诗歌既继承西班牙民族诗歌的传统,又接受了波德莱尔等法国现代派诗歌的影响;既吸收了智利民族诗歌特点,又从沃尔特·惠特曼的创作中找到了自己最倾心的形式。聂鲁达的一生有两个主题,一个是政治,另一个是爱情。他早期的爱情诗集《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被认为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聂鲁达对中国和中国文化很有兴趣,一生中曾经三次到过中国。1928年他作为外交官赴缅甸上任时,出发来中国,给宋庆龄颁发列宁国际和平奖,此行中,他还见到了茅盾、丁玲、艾青等文学界名流,进行了友好的交流。在访问中国时他得知,自己的中文译名中的“聂”字是由三只耳朵(繁体“聂”)组成,于是说:“我有三只耳朵,第三只耳朵专门用来倾听大海的声音。” 5.智利拉菲 华诗歌拉菲•智利巴斯克特级 Los Vascos 国家(Country):智利 产区(Appellation):科尔查瓜山谷 葡萄品种(Grape varieties):65%赤霞珠、20%佳美娜、10%西拉、5%马尔贝克 净含量:750ml 年份 (vintage):2006年 口味(Taste): 颜色:浓郁的宝石红色。 气味:充满水果的芬芳:由赤霞珠散发的黑莓和红醋栗的香气,马尔贝克散发的草莓的香气,西拉散发的树莓的香气,佳美娜散发的黑胡椒的香气。果味胜过了橡木桶的气息,散发着烟草、肉桂和烤布丁(香草、焦糖和巧克力)的香味。 口味:浓郁的奶油味,清爽馥郁,酒体极佳,余味充满树莓、浆果和些许甘草和核桃皮的味道。 酒庄介绍: 巴斯克追根溯源,始自1750年一个在科尔查瓜山谷种植葡萄园的巴斯克家族。 2个世纪后,1988年巴斯克和拥有波亚克一级酒庄——拉菲古堡的罗斯柴尔(拉菲)家族进行合伙管理。在大规模投资和葡萄酒改建后,如今巴斯克已成为智利最大的单一葡萄园之一。 此款巴斯科特级藏酿产自巴斯克葡萄园里最优质的部分。其以传统工艺酿造,并储存于法国橡木桶中,因而具备了回味持久和香味复杂的特点。 6.谁能叙述一下 智利诗人 B.聂鲁达的诗歌成就~~”1920年他用聂鲁达为笔名开始发表诗作。 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黄昏》,1924年以诗集《20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崭露头角。1927年起进入外交界,作有诗集《地球上的居所》(1~2卷,1933~1935)、《心中的西班牙》(1937)和长诗《献给斯大林格勒的情歌》(1~2部,1942~1943)等。 回国后,于1945年加入**,1949年逃亡国外,出版有诗集《漫歌集》,被誉为“拉丁美洲的史诗”。1953年回国后,出版诗集《船长之诗》(1954)、《葡萄园和风》(1954)、《对自古以来事物的颂歌》(1~3卷,1954~1957)、《航行与归来》(1959)、《功勋歌》(1960)、《庄严歌》(1961)、《船夫歌》(1967)、《世界的终极》(1969)。 他逝世后,他的夫人玛蒂尔德陆续出版他的遗作数部:诗集《呼吁惩办尼克松和赞美智利革命》(1973)、《果汁和钟》(1973)、《孤独的玫瑰》、《冬天的花园》、《2000年》、《黄色的心》、《问题集》、《挽诗》、《吹毛求疵集》(以上均为1974)和《看不见的河流> 获得诺贝尔奖,因为他的诗歌具有自然力般的作用,复苏了一个大陆的命运和梦想。”。 7.聂鲁达都有哪些诗集或诗歌聂鲁达13岁开始发表诗作,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黄昏》,1924年发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诗坛,也是他的成名作。 他的诗歌既继承西班牙民族诗歌的传统,又接受了波德莱尔等法国现代派诗歌的影响;既吸收了智利民族诗歌特点,又从惠特曼的创作中找到了自己最倾心的形式。 从1925年到西班牙内战爆发.是聂鲁达创作的第二个阶段.基本上运用超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手法,追求神秘的内心体验,主要诗作是《地球上的居所》(Residencia en la tierra ,1933一1935)。 1937年,进入创作的第三阶段,亦是全盛时期,主要作品有著名长诗《西班牙在我心中》(1937)和代表作《诗歌总集》(195o),后者包括此时期发表的最著名的两首长诗:《马楚·比楚高峰》和《伐木者,醒来吧》(1948)。 此后陆续发表诗集《元素之歌》(1954)、《葡萄和风》(1954)、《新元素之歌》(1956)、《一百首爱情十四行诗》(Cien Sonetos De Amor,献给他的妻子智利女歌唱家乌鲁提亚,1957)、《英雄事业的赞歌》(196O)等。 另有回忆录《回首话沧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