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柱山诗词江上望皖公山--【作者】李白 【朝代】唐 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清宴皖公山,巉绝称人意。 独游沧江上,终日淡无味。但爱兹岭高,何由讨灵异。 默然遥相许,欲往心莫遂。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 译文:奇特的山峰,奇特的云,相映成趣,满山的秀木郁郁葱葱,秀色无边。 清爽无云的皖公山,巉峻陡峭的山岭,特别中我心意! 独自一人在沧江上游玩,整天都提不起兴趣。 但是由于钟爱此山,如何才有求取仙法的途径? 皖公山,我已经对你倾心,但是,还不是流我在这里的时候。我们签个约定: 等我丹药炼成,我将在此地归隐,陪你,永远陪你! 2、题天柱峰--【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太微星斗拱琼宫,圣祖琳宫镇九垓。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玉光白橘相争秀,金翠佳莲蕊鬬开。 时访左慈高隐处,紫清仙鹤认巢来。 译文:天上的星斗拱卫着琼宫,山上天君的道观镇守着九州。天柱山高高的主峰擎住了天上的日月,司元洞深深的洞门锁住了千古的风雷。 玉光峰白橘峰竞相争奇,金翠洞佳莲洞互竞幽邃。有时人们访问左慈隐居的地方时,还能看到从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飞来的仙鹤来认它的以前的巢穴。 扩展资料: 天柱山: 天柱山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西部,又名潜山、皖山、皖公山(安徽省简称“皖”由此而来)、万岁山、万山等。为大别山山脉东延的一个组成部分(或称余脉)。 一般指潜山市境内以其主峰天柱峰为中心的山地,有时也指其主峰。据1980年航空测定,主峰海拔为1488.4米,规划保护区面积为333平方公里,风景区面积为82.46平方公里,中心位置(天柱峰)地理坐标东经116°27′,北纬30°43′。 天柱山因独特的自然景观,名列安徽省三大名山之一(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早在汉武帝时就封为“南岳”,历代都有人文活动。建国后开发为风景名胜区,景区获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中国自然和文化遗产地等称号,并于2011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成为世界地质公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柱山 二、天柱山诗词天 柱 山 奇峰出奇云,秀水含秀气。青冥皖公山,巉绝称人意。(唐)李 白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唐)白居易 水无心而宛转,山有色而环围。 穷幽深而不尽,坐石上以忘归。 (宋)王安石 先生仙去几经年,流水青山不改迁。 拂拭悬崖观古字,尘心病眼两醒然。 (宋)苏 轼 屹然天一柱,雄镇斡维东。只说乾坤大,谁知立极功。 (宋)朱 熹 潜山带荆衡,凌厉首开辟。 撑空云霞断,半岭阴晴隔。 (宋)黄庭坚 天下有奇观,争似此山好。 (明)李 庚 天柱通神 王 蒙 天倚此柱地挺乃峰,潜龙在田指日飞腾 张贤亮 孔雀东南飞,徘徊恋故枝。西北望天柱,上与浮云齐。古有王安石,今有张恨水。野性并诗心,原来俱在此。 邵燕祥 天 柱 山 王 蒙 有山名天柱 其势何雄哉 兀然顶天地 不驯逞傲桀 天堕石为鼓 谁来擂拍节 跃跃石如蛙 何处跳天阶 伸延石若桥 通天复奔月 触目石如剑 寒风映霜雪 惊恐迷知性 不知己何在 大雾已弥天 不知山何在 不知柱何在 不知路何在 在在如匪在 不知如不在 峥嵘峰如刀 欲分雾之海 分海海岂分 劈潮潮未歇 云雾织绵缎 峰峦布阵列 气势颇逼人 形状更奇绝 糊涂入壳中 如何出云霾 幽幽洞若线 匍伏走蛇蝎 千曲百折后 豁然亮山野 遍坡草开花 朵朵展异彩 悠悠清风起 林木喜相接 此处影横斜 彼处日明灭 忽又光秃秃 冷面坚如铁 寂寂沓无人 森森并切切 骇然复凄然 喧嚣都忘却 忽然谷若渊 无底亦无结 众生皆归一 六合一墓穴 临之心若失 观之胆欲裂 无形又无觉 思之多疑惑 愁肠转喜悦 会当正其时 不可存苟且 爬山不言老 巅峰尽可越 石山无定势 起伏皆激烈 我见山多矣 未见此山倔 或如随便堆 或如任意写 或如砍抡砸 或如嬉笑谑 或如示警策 或如惩顽劣 或如惊流俗 或如戏鸦雀 挥洒浑不论 块垒狂渲泻 或谓多禅意 万象皆心界 或谓后现代 全不讲章法 淋漓乐构解 造化自威风 意深未可猜 大匠本无心 大道能有略 天意即无意 舒卷随他去 无心见天心 无心自绝决 庸人吓欲死 凡人谓匪帅 俗人评头足 衰人唯拙劣 天才皆寂寞 奇山亦可哀 天柱少知音 今朝知音届 大作大手笔 心通便相悦 登之有所感 懔懔未敢噱 噫吁乎王子曰 伟哉天柱山也 三、李白描写“天柱山”的诗是哪首
唐代大诗人李白,对天柱山更是情有独钟。 以下几首都是 诗人李白所写: 1、《江上望皖公山》 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 清晏皖公山,巉绝称人意。 独游沧江上,终日淡无味。 但爱兹岭高,何由讨灵异。 默然遥相许,欲往心莫遂。 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 2、《志公画赞》 水中之月,了不可取。 虚空其心,廖廓无主。 锦蒙乌爪,独行绝侣。 刀齐尺梁,扇迷陈语。 丹青圣客,何往何所。 3、《望夫石》 仿佛古容仪,含烟带曙辉。 露如今日泪,苔似昔年衣。 有恨同湘女,无言类楚妃。 寂然芳霭内,犹若待夫归。 4、《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寅缘泛潮海,偃蹇陟庐霍。 凭雷蹑天窗,弄影憩霞阁。 且欣登眺美,颇惬隐沦诺。 尔能折桂芳,吾亦采兰若。 拙妻好乘鸾,娇女爱飞鹤。 提携访神仙,从此炼金药。 关于李白的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 1、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2、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3、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4、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四、形容天柱山文化影响的诗天柱峰 宋·范成大衡山紫盖连延处,一峰巉绝擎玉宇。 汉家惮远不能到,寓祭潜山作天柱。我今卧游长掩关,却寓此石充潜山。 形摹三尺气万仞,世间培嵝何由攀。南州山骨孕清淑,乳孳砂床未超俗。 神奇都赋小峥嵘,雷雨飞来伴幽独。哦诗月明清夜阑,坐看高影横屋山。 摩霄拂云政如此,吾言实夸谁敢删。天柱峰 宋·朱熹屹然天一柱,雄镇斡维功。 只说乾坤大,谁知立极功。题潜山 宋·曾惇潜皖相峥嵘,江淮名最著。 下枕大江流,浩荡云涛怒。汉皇重封事,兹山奠南土。 上帝眷此邦,司命福黎庶。斟酌赏罚柄,惠泽均雨露。 开元政熙洽,一夜一软语。皇家谨司锁,剑戟生卫护。 十年兵火余,所存一二数。兹地岂湮没,栋宇仅如故。 两山势若抱,巉崖如虎踞。下视万木杪,溪流更奔注。 忽有羽客来,相寻恣幽步。扪萝度绝嶂,涉水得微路。 岩石掩如扉,心有神仙驻。昔年老真人,此是幽栖处。 愿君骨不凡,可以永期遇。欲下叩其扉,雷霆起烟雾。 正恐渠相留,徘徊不能去。 五、关于天柱山的解说词安徽天柱山自古即为中华历史文化名山,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登临天柱山封号“南岳”。道家将其列为第14洞天、57福地;三祖寺是佛教禅宗的发祥地之一,传说中佛家三祖僧璨大师曾在此弘扬佛法,寺院有一座觉寂塔,可惜年久失修,如今已经不为游人所开放。天柱山又名皖山,安徽省简称“皖”由此而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是对天柱山雄奇景象的精彩描叙。 天柱山属花岗岩峰丛地貌,地质遗迹丰富,是全球瞩目的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的重要地段,还拥有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森林公园、中华十大名山等称号。2005年9月,经专家评审,国土资源部批准天柱山为国家地质公园,面积135.12平方公里。 天柱山在长江北岸、安徽省潜山境内,其主峰海拔1488.4米,高耸挺立,如巨柱擎天,因而称为天柱峰,山也就此得名。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写了一首赞美天柱山风景奇秀的诗“江上望皖公山”(皖公山即天柱山),诗云:“奇峰山奇云,秀木含秀气。清晏皖公山,巉绝称人意。。” 天柱山过去还有潜山、皖山、万岁山称。据说,称万岁山是因汉武帝南巡时,亲临皖山设台祭岳,敕封皖山为“南岳”,在祭岳时,人群高呼万岁,所以将此山称为万岁山。隋唐以后,南岳改为衡山,天柱山被列为国内五大镇山之“中镇”。其余四镇是:北镇医巫闾山(在辽宁省)、东镇沂山(在山东省中部)、西镇吴山(在陕西省陇县)、南镇地稽山(在浙江省绍兴)。 天柱山有42座山峰,山上遍布苍松、翠竹、怪石、奇洞、飞瀑、深潭。《天柱山志》称其“峰无不奇,石无不怪,洞无不杳,泉无不吼”。可见其自然景色之奇崛。 天柱山著名游览点是三祖寺。进入其南大门野人寨上行不远就到达三祖寺。相传,寺始建于南朝,现仅存藏经楼、偏房数间和屹立于寺前的觉寂塔。三祖寺西,有大石累累的山谷,谷侧陡岩直立,谷中流水潺潺,松竹遮天蔽日,称之为“山谷流泉”。山谷门有一石洞,石洞前有一巨石状如卧牛,称“石牛古洞”。相传,北宋人黄庭坚曾坐此石上读书,并自号“山谷道人”。在这里的一块巨石上刻有黄庭坚的诗和同时代大画家李公麟所绘的黄庭坚坐于石牛上的画像。这件珍贵的古代诗画刻石,现仍清晰可见,可惜抗战时期这座卧牛状的青石为日军炮弹炸去一角,如今形状大异。 谷口前潜水碧波荡漾,后依天柱群峰。这里林木葱茏,环境清幽,李白、苏东坡、王安石等文人骚客都曾在此题诗。现仍保留有“诗崖”胜迹,王安石所题诗文为人盗取,至今“诗崖”上仍有不少处露出四方型凿坑,让人惋惜。 从三祖寺向西北沿石级登山,展现在眼前的变幻无穷的瑰丽景色。转一个弯,天地一新;上一道岭,风光又异,使人应接不暇。 天柱峰如擎天巨柱,雄伟壮丽,气势非凡。在天柱峰前正面崖壁上,镌有“孤立擎霄,中天一柱”八个大字,横书其上。“顶天立地”四个大字直书其下,气魄宏伟,令人惊叹。天柱峰左、右侧有飞来、三台两峰相峙,更显得气势磅礴。 天柱山飞来峰下的神秘谷被游人称为“天柱一绝”。神秘谷长约五、六华里,谷底由54个形态各异的洞穴且成,洞连洞,洞套洞,洞内有牖,有庭,有门,有石梯,有石栏。在暗洞中穿行,难辨东西,不知阴晴,压抑沉闷;但一出洞口,即见光明,又使人不觉激动欣喜。 天柱山的风景多而奇,难怪明代诗人李庚赞曰:“天下有奇观,争似此山好”。1982年,天柱山以安徽天柱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天柱山与佛教、道教都有关联,比如道家把全中国的奇山归纳为36洞天、72福地。天柱山就是第14洞天、57福地.佛教禅宗也与天柱山颇有渊源,禅宗达摩祖师后的二祖、三祖都曾在天柱山修行,南北朝的梁朝时,天柱山山谷寺显赫一时,僧众甚多,俨为四海名刹. 到了唐、宋时期,天柱山依然盛名不减,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时等文人墨客都登临此山,遗留下近400方摩崖碑刻,既可怀古,又是学习、欣赏书法的绝佳范本。 六、关于赞美安徽的诗句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唐 李白)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丹崔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俯窥天目松。 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遗踪。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 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 风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 回溪十六渡,碧嶂尽睛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赠黄山胡公晖求白鹇并序 (唐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树间。 夜栖寒月静,朝步落花闲。 我愿得此鸟,玩之坐碧山。 胡公能辄赠,笼寄野人还。 山中问答 (唐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汤泉 (唐 杜荀鹤) 闻有灵汤独去寻,一瓶一钵一兼金。 不愁乱世兵相害,却喜寒山路入深。 野老祭坛鸦噪庙,猎人冲雪鹿惊林。 幻身若是逢僧者,水洗皮肤语洗心。 题小华山 (唐 李敬方) 峰簇莲花小,分明似华山。 鱼符何入罢?深处掩松关。 七、有关大别山的诗句有哪些1.《送王端公充荆湖北路转运》 宋 夏竦 锦衣骢马好还家,大别山边汉水斜。 霜简位高增意气,金章恩重有光华。 几程蛮徼云藏驿,一棹荆江月照沙。 多少朝簪鬓成雪,愿君休访楚山茶。 2.《天柱一峰擎日月》 唐 白居易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风雷。 玉光白桔香争秀,金翠佳莲蕊斗开。 3.《天柱山》 唐 李白 奇峰出奇云,秀水含秀气。 青冥皖公山,巉绝称人意。 4.《大别山》 宋 彭天益 江汉西南万里来,双流合处耸崔巍。 神鳌载得蓬瀛去,金粟擎将世界回。 5.《汉阳》 宋 林頵 西来汉水接江流,大别山前旧沔州。 看到夕阳无尽兴,一行飞鹭下汀洲。 6.《郎官湖》 宋 刘谊 滚滚长江水,苍苍大别山。 古今人老尽,山水镇长闲。 |